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期中检测试卷(课件 练习,共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期中检测试卷(课件 练习,共2份)

资源简介

期中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4·吉林松原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是(  )
A.b-c-a-d B.c-b-d-a
C.c-b-a-d D.b-c-d-a
2.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2023·河南周口联考)石家庄某中学(37°N,114°E)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空旷地进行了太阳高度的观测。下图中MN弧是测杆杆影顶端一日内的移动轨迹。据此完成3~4题。
3.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为(  )
A.东北 B.正西 C.东南 D.正东
4.该日杆影OP长度最短时,北京时间为(  )
A.12:00 B.12:24
C.11:00 D.11:36
(2023·山东泰安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剖面。据此完成5~7题。
5.依据图示信息推测(  )
A.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乙处位于河流凹岸
B.甲处侵蚀严重,乙处堆积严重
C.甲处河水较深,乙处河水较浅
D.甲处河岸陡峭,乙处河岸平缓
6.图中河流位于(  )
A.断裂带 B.向斜谷地
C.背斜谷地 D.断陷盆地
7.图中①②③④沉积岩层和沉积物,由老到新的排序是(  )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2024·云南曲靖质检)下面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图”(左图)和“常见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图”(右图),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气系统。读图,完成8~10题。
8.每年7、8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该天气是由左图中________控制形成(  )
A.① B.② C.③ D.④
9.如果左图中地区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气候一定为热带草原气候
B.②地气候温和多雨
C.③地气候的形成与暖流有关
D.④地区气流下沉,形成暖湿气候
10.2021年11月上旬,一股实力强大的冷空气自北向南运动,很多地方实现了“一雨便成秋”的天气转变,右图中表示该天气系统及带来的天气是(  )
A.a 降温、大风、阴雨天气
B.b 降温、大风、雨雪天气
C.c 连续性降水天气
D.d 连续性降水天气
(2023·山东菏泽月考)下图示意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我国某地研学时拍摄的照片及研学小记(部分)。据此完成11~12题。
研学小记 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
11.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台湾花莲 B.湖北武汉
C.广东从化 D.陕西西安
12.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如图中箭头所示)的延伸方向是(  )
A.正北—正南 B.正东—正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2023·江苏常州月考)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14.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2024·福建龙岩阶段练习)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是全球最美丽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新西兰地理简图”。完成15~17题。
15.“煎饼岩”(甲处)是远古海洋生物遗体残骸在海底堆积后海底隆起受外力侵蚀形成一层层酷似煎饼的岩石而得名。这里除了各类奇岩怪石外,涨潮期间,大量潮涌冲入石穴中所激起的水柱形成石中喷泉的奇观。据材料推测形成“煎饼岩”的岩石是(  )
A.石灰岩 B.玄武岩
C.砂岩 D.大理岩
16.下列有关新西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岛东侧河流发育较好,降水量较西侧大
B.新西兰东侧濒临太平洋,西侧濒临印度洋
C.新西兰地热能资源丰富
D.风平浪静,是冲浪者的天堂
17.乙处海湾深入岛屿内部,两侧岸壁平直、陡峭,海岸线呈锯齿形的成因可能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2023·山西临汾期末)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昼夜长短变化。下图为“88°S一年内昼长变化图”。完成18~20题。
18.甲—乙时段,88°S日出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
A.正南—正东—正北 B.正北—正东—正南
C.正西—正东—正北 D.正西—正东—正南
19.88°S各地进入极昼期的时间大约为(  )
A.3月末 B.4月末
C.8月末 D.9月末
20.88°S各地极夜结束的标志是(  )
A.午夜太阳高度为0°
B.正午太阳高度为0°
C.午夜太阳高度为2°
D.正午太阳高度为2°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湖南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如图为局部光照图,N表示北极点,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弧线AB属于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2分)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此日,A点夜长为____小时,C点昼长为______________小时。(3分)
(3)比较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____________,并说出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2分)
22.(2024·江西南昌月考)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图2),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平均深度2 000 m。峡谷两侧雪峰林立,雄奇壮观,森林茂密;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
材料二 图3为云南丽江西北地区的黎明乡丹霞地貌——千龟山,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沃丹、灿若丹霞”的奇妙风采。
(1)描述怒江大峡谷地貌的基本特征。(3分)
(2)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怒江大峡谷地区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8分)
23.(2023·河南开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图1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简图,图2示意图1中乙地的气候资料。
(1)图中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形成原因。(2分)
(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甲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6分)
(3)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形成荒漠景观,说明其成因。(4分)
24.(2023·黑龙江牡丹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下图为某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在未来几天蒙古处气压系统势力会逐渐增强。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3分)
(2)预测三门峡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6分)
(3)试判断图示时刻甲、乙两处哪处更容易遭受风暴潮侵袭,并简述理由。(5分)
期中检测试卷
1.A 2.B [第1题,发育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故选A。第2题,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错误;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B正确;阶地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不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C错误;河流径流量减少缺乏依据,D错误。]
3.C 4.B [第3题,图中信息显示,MN弧度小于180°,说明该日此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故选C。第4题,杆影OP最短时即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地方时12:00。该中学的经度与120°E相差6°,时间相差24分钟,因而该日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2:24,故选B。]
5.A 6.C 7.B [第5题,由图可知,位于河流北岸的甲处平均洪水位与平均枯水位之间有大量沉积物,说明甲处位于河流凸岸,堆积严重,形成相对平缓的河岸,河水较浅;乙处位于凹岸,侵蚀严重,使河岸相对陡峭,河水较深,故选A。第6题,图中沉积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顶部岩层不连续,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B错误,C正确;图中没有断层线,判断没有断裂带和断裂构造,A、D错误。故选C。第7题,沉积岩层位置越靠下,形成时间越早,可知②沉积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①沉积岩层;沉积物在河流形成后发育,河流发育于背斜谷中,①沉积岩层被侵蚀后形成背斜谷,可知①沉积岩层形成时间早于河流,①沉积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④沉积物;③沉积物位于④沉积物上方,形成时间晚于④沉积物,因此图中①②③④沉积岩层和沉积物由老到新的排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8.C 9.B 10.A [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②为盛行西风带、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东北信风带。每年7、8月长江流域出现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是伏旱,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故选C。第9题,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与①无关,A错误。②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③地位于北纬30°~北纬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与暖流无关,C错误。④地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终年干旱,D错误。故选B。第10题,“一雨便成秋”的天气转变是由于冷锋过境造成的。从右图中天气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可知,a为冷锋、b为气旋、c为反气旋、d为暖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而且冷锋会带来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冷锋过境,气压升高,a符合。故选A。]
11.C 12.B [第11题,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说明北京时间12时26分为当地地方时12时,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113.5°E。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说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据公式H=90°-两地纬度差可知,43°=90°-(当地纬度+23.5°),可知当地纬度为23.5°,因此该地最有可能是广东从化(23.5°N,113°E),C对;台湾花莲位于121°E,陕西西安位于34°N,A、D错;湖北武汉位于30°N左右,B错。第1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纬度为23.5°,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与北回归线重合,与北回归线延伸方向一样,是正东—正西,B符合题意。]
13.D 14.A [第13题,据图可知,该地区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说明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A、C错误。甲地位于15°S附近,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暖湿多雨,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D正确。第14题,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7月气温曲线可看出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A正确;从图中1月气温及7月气温曲线来看,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B错误;根据图中1月降水量曲线可知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C错误;从图中1月降水量及7月降水量曲线来看,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D错误。]
15.A 16.C 17.C
18.A 19.D 20.B [第18题,甲时刻88°S正值极昼,并即将结束,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乙时刻88°S进入极夜,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故由甲到乙时段,太阳日出方向出现正南—正东—正北的变化。选项A正确。第19题,根据所学知识,秋分日的第二天,90°S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S时,88°S进入极昼,大约时间为9月末,选项D正确。第20题,88°S各地进入极夜的标志是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结束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为0°,选项B正确。]
21.(1)(23.5°S,10°W) 昏线
(2)20:40 24 8
(3)B>D>C>A(或A解析 (1)已知N表示北极点,右图为北半球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局部光照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又由“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及题干阴影可知,顺着地球自转,由昼进入夜所经过的弧线AB属于昏线。通过补图法,可知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又根据“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及图中的20°E经线,可推算出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的经度为10°W;又知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即北极圈的切点,北极圈及以内为极夜,可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的纬度为23.5°S。(2)已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5°S,10°W),根据地方时换算规律,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40;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即北极圈的切点,所以此日A点夜长为24小时;C点昼长为C点所在的昼弧度/每小时15°,结合所学知识,C点所在的昼弧度为30°×4=120°,所以C点昼长为8小时。(3)已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B>D>C>A。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读图可知,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为100°W向东到80°E;综合来看,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80°E。
22.(1)山高谷深;两山夹一江,山河纵向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2)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抬升;经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
(3)山高谷深,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少,限制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两山夹一江,山河纵向分布,限制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山高谷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23.(1)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美洲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
(2)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纬度高,曾受较强的冰川侵蚀作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海岸线破碎。
(3)地处盛行西风带,西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24.(1)气压系统:高气压,低气压。位置关系:高气压位于低气压的西北方向(或低气压位于高气压的东南方向)。
(2)冷锋过境时,降水概率高,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并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地点:甲处。理由:甲处盛行偏东风,属于迎岸风;且位于喇叭口形海湾处,容易形成风暴潮。(共46张PPT)
期中检测试卷
(2024·吉林松原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1.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是
A.b-c-a-d B.c-b-d-a
C.c-b-a-d D.b-c-d-a

发育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吉林松原期末)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阶地形成过程中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错误;
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B正确;
阶地形成是由于地壳抬升,不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C错误;
河流径流量减少缺乏依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河南周口联考)石家庄某中学(37°N,114°E)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空旷地进行了太阳高度的观测。如图中MN弧是测杆杆影顶端一日内的移动轨迹。据此完成3~4题。
3.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为
A.东北   B.正西   C.东南   D.正东

图中信息显示,MN弧度小于180°,说明该日此地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杆影OP最短时即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为地方时12:00。该中学的经度与120°E相差6°,时间相差24分钟,因而该日当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2:24,故选B。
(2023·河南周口联考)石家庄某中学(37°N,114°E)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空旷地进行了太阳高度的观测。如图中MN弧是测杆杆影顶端一日内的移动轨迹。据此完成3~4题。
4.该日杆影OP长度最短时,北京时间为
A.12:00 B.12:24
C.11:00 D.11: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泰安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剖面。据此完成5~7题。
5.依据图示信息推测
A.甲处位于河流凸岸,乙处位于河流凹岸
B.甲处侵蚀严重,乙处堆积严重
C.甲处河水较深,乙处河水较浅
D.甲处河岸陡峭,乙处河岸平缓

由图可知,位于河流北岸的甲处平均洪水位与平均枯水位之间有大量沉积物,说明甲处位于河流凸岸,堆积严重,形成相对平缓的河岸,河水较浅;乙处位于凹岸,侵蚀严重,使河岸相对陡峭,河水较深,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图中沉积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顶部岩层不连续,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B错误,C正确;
图中没有断层线,判断没有断裂带和断裂构造,A、D错误。故选C。
(2023·山东泰安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剖面。据此完成5~7题。
6.图中河流位于
A.断裂带 B.向斜谷地
C.背斜谷地 D.断陷盆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泰安期末)下图示意某地区河谷剖面。据此完成5~7题。
7.图中①②③④沉积岩层和沉积物,
由老到新的排序是
A.①④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沉积岩层位置越靠下,形成时间越早,可知②沉积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①沉积岩层;沉积物在河流形成后发育,河流发育于背斜谷中,①沉积岩层被侵蚀后形成背斜谷,可知①沉积岩层形成时间早
于河流,①沉积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④沉积物;③沉积物位于④沉积物上方,形成时间晚于④沉积物,因此图中①②③④沉积岩层和沉积物由老到新的排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云南曲靖质检)下面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图”(左图)和“常见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图”(右图),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气系统。读图,完成8~10题。
8.每年7、8月我国长江流域出现高温少雨的
干旱天气。该天气是由左图中____控制形成
A.①    B.②    C.③    D.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②为盛行西风带、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东北信风带。每年7、8月长江流域出现高温少雨的干旱天气是伏旱,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云南曲靖质检)下面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图”(左图)和“常见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图”(右图),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气系统。读图,完成8~10题。
9.如果左图中地区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有
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气候一定为热带草原气候
B.②地气候温和多雨
C.③地气候的形成与暖流有关
D.④地区气流下沉,形成暖湿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①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带草原气候受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与①无关,A错误。
②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终年温和多
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正确。
③地位于北纬30°~北纬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与暖流无关,C错误。
④地位于大陆西岸,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终年干旱,D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云南曲靖质检)下面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图”(左图)和“常见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图”(右图),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天气系统。读图,完成8~10题。
10.2021年11月上旬,一股实力强大的冷空气
自北向南运动,很多地方实现了“一雨便成
秋”的天气转变,右图中表示该天气系统及
带来的天气是
A.a 降温、大风、阴雨天气 B.b 降温、大风、雨雪天气
C.c 连续性降水天气 D.d 连续性降水天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一雨便成秋”的天气转变是由于冷锋过境造成的。从右图中天气系统过境的气压变化可知,a为冷锋、b为气旋、c为反气旋、d为暖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而且冷锋会带来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等天气;冷锋过境,气压升高,a符合。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菏泽月考)如图示意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我国某地研学时拍摄的照片及研学小记(部分)。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地最有可能是
A.台湾花莲   B.湖北武汉
C.广东从化   D.陕西西安

研学小记
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说明北京时间12时26分为当地地方时12时,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113.5°E。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说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据公式H=90°-两地纬度差可知,43°=90°-(当地纬度+23.5°),可知当地纬度为23.5°,因此该地最有可能是广东从化(23.5°N,113°E),C对;
台湾花莲位于121°E,陕西西安位于34°N,A、D错;
湖北武汉位于30°N左右,B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东菏泽月考)如图示意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我国某地研学时拍摄的照片及研学小记(部分)。据此完成11~12题。
12.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如图中箭头所示)的延伸方向是
A.正北—正南   B.正东—正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研学小记
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纬度为23.5°,位于北回归线上,因此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与北回归线重合,与北回归线延伸方向一样,是正东—正西,B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江苏常州月考)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据图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据图可知,该地区1月气温高于7月气温,说明该地区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无热带季风气候分布,A、C错误。
甲地位于15°S附近,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35°S附近,且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暖湿多雨,为地中海气候,B错误、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江苏常州月考)下图是“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14题。
14.对该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A.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D.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该地区位于南半球,根据图中7月气温曲线可看出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A正确;
从图中1月气温及7月气温曲线来看,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小,B错误;
根据图中1月降水量曲线可知1月降水量北多南少,C错误;
从图中1月降水量及7月降水量曲线来看,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福建龙岩阶段练习)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是全球最美丽的国家之一。如图为“新西兰地理简图”。完成15~17题。
15.“煎饼岩”(甲处)是远古海洋生物遗体残骸在海底堆积后海底隆起受外力侵蚀形成一层层酷似煎饼的岩石而得名。这里除了各类奇岩怪石外,涨潮期间,大量潮涌冲入石穴中所激起的水柱形成石中喷泉的奇观。据材料推测形成“煎饼岩”的岩石是
A.石灰岩   B.玄武岩   C.砂岩   D.大理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上题解析可知,该锋面为冷锋,且向北移动,丙地处于冷锋锋后,最有可能出现阵雨天气,C正确;
甲、乙两地处于冷锋锋前,此时降水的概率较小;丁地此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D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福建龙岩阶段练习)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是全球最美丽的国家之一。如图为“新西兰地理简图”。完成15~17题。
16.下列有关新西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岛东侧河流发育较好,降水量较西侧大
B.新西兰东侧濒临太平洋,西侧濒临印度洋
C.新西兰地热能资源丰富
D.风平浪静,是冲浪者的天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经纬度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南岛位于40°S~60°S,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西侧位于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发育好,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量小,河流发育差,A错误;
新西兰东西两侧均濒临太平洋,B错误;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资源丰富,C正确;
新西兰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大,风浪较大,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福建龙岩阶段练习)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领土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是全球最美丽的国家之一。如图为“新西兰地理简图”。完成15~17题。
17.乙处海湾深入岛屿内部,两侧岸壁平直、陡峭,海岸线呈锯齿形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根据题干信息“乙处海湾深入岛屿内部,两侧岸壁平直、陡峭,海岸线呈锯齿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处海湾是峡湾地貌,其成因是冰川侵蚀,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西临汾期末)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昼夜长短变化。如图为“88°S一年内昼长变化图”。完成18~20题。
18.甲—乙时段,88°S日出方向的变化规律是
A.正南—正东—正北 B.正北—正东—正南
C.正西—正东—正北 D.正西—正东—正南

甲时刻88°S正值极昼,并即将结束,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乙时刻88°S进入极夜,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故由甲到乙时段,太阳日出方向出现正南—正东—正北的变化。选项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西临汾期末)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昼夜长短变化。如图为“88°S一年内昼长变化图”。完成18~20题。
19.88°S各地进入极昼期的时间大约为
A.3月末 B.4月末
C.8月末 D.9月末

根据所学知识,秋分日的第二天,90°S出现极昼;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S时,88°S进入极昼,大约时间为9月末,选项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山西临汾期末)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地球(除赤道之外)的昼夜长短变化。如图为“88°S一年内昼长变化图”。完成18~20题。
20.88°S各地极夜结束的标志是
A.午夜太阳高度为0° B.正午太阳高度为0°
C.午夜太阳高度为2° D.正午太阳高度为2°

88°S各地进入极夜的标志是正午太阳高度为0°,极夜结束时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为0°,选项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2023·湖南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局部光照图,N表示北极点,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晚,
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
弧线AB属于_____(填“晨线”或“昏线”)。
非选择题
(23.5°S,10°W)
昏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已知N表示北极点,右图为北半球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的
局部光照图,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又由“图中阴影
部分表示夜晚”及题干阴影可知,顺着地球自转,由昼进
入夜所经过的弧线AB属于昏线。通过补图法,可知A点是
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又根据“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及图中的20°E经线,可推算出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的经度为10°W;又知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即北极圈的切点,北极圈及以内为极夜,可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的纬度为23.5°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2023·湖南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局部光照图,N表示北极点,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晚,
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
(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________。此日,A点夜长为____小时,
C点昼长为______小时。
20:40
24
8
已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5°S,10°W),根据地方时换算规律,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40;A点是晨昏线与极夜圈即北极圈的切点,所以此日A点夜长为24小时;C点昼长为C点所在的昼弧度/每小时15°,结合所学知识,C点所在的昼弧度为30°×4=120°,所以C点昼长为8小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1.(2023·湖南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局部光照图,N表示北极点,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晚,
相邻两条经线间隔相差30°。
(3)比较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____________
__________,并说出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
B>D>C>A或
A20°W向东到80°E
已知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23.5°S,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此日A、B、C、D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B>D>C>A。东半球的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160°E,读图可知,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为100°W向东到80°E;综合来看,赤道上东半球白昼的经度范围为20°W向东到80°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2.(2024·江西南昌月考)根据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怒江大峡谷又称“东方大峡谷”(图2),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地带,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的大峡谷,平均深度2 000 m。峡谷两侧雪峰林立,雄奇壮观,森林茂密;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
材料二 图3为云南丽江西北地区的黎明乡丹霞地貌——千龟山,主要由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组成,展现出“色若沃丹、灿若丹霞”的奇妙风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描述怒江大峡谷地貌的基本特征。
答案 山高谷深;两山夹一江,山河纵向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2)从内、外力地质作用角度,说明云南丽江丹霞地貌千龟山的形成过程。
答案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红色沙砾、砂岩和泥岩);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抬升;经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丹霞地貌——千龟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分析怒江大峡谷地区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答案 山高谷深,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少,限制了当地种植业的发展;山高谷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两山夹一江,山河纵向分布,限制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山高谷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2023·河南开封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简图,图2示意图1中乙地的气候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图中山脉是世界最长的山脉,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形成原因。
答案 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美洲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
(2)试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甲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答案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
活跃,岩石破碎;纬度高,曾受较强的冰川侵蚀作用;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致使海岸线破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3)乙地东临大西洋,气候却干燥少雨,形成荒漠景观,说明其成因。
答案 地处盛行西风带,西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2023·黑龙江牡丹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某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在未来几天蒙古处气压系统势力会逐渐增强。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答案 气压系统:高气压,低气压。位置关系:高气压位于低气压的西北方向(或低气压位于高气压的东南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2023·黑龙江牡丹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某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在未来几天蒙古处气压系统势力会逐渐增强。
(2)预测三门峡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答案 冷锋过境时,降水概率高,气温下降,风力增大,并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2023·黑龙江牡丹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某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在未来几天蒙古处气压系统势力会逐渐增强。
(3)试判断图示时刻甲、乙两处哪处更容易遭受风暴潮侵袭,并简述理由。
答案 地点:甲处。理由:甲处盛行偏东风,属于迎岸风;且位于喇叭口形海湾处,容易形成风暴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