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收心检测题三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共 13个题,共 18分。1~8题,每题 1分;9~1题,每题 2分。在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爱心义卖活动在各学校开展。下列制作义卖品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编手链 B.剪窗花 C.烧火熬粥 D.榨甘蔗汁
2.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 B连接橡胶塞 C振荡试管 D加入固体粉末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荷香四溢,说明分子质量很小
B.木炭在空气中缓慢燃烧,纯氧中剧烈燃烧——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数量越多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我县的空气质量近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是由多种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B.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C. 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D.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5.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居里夫人 C. 诺贝尔 D. 门捷列夫
了解燃烧及其条件以后,我们可以对燃料的燃烧进行调控。完成6--7小题。
6.《三国志》中记载:“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C.“同时发火”升高了“诸船”的着火点 D.“时风盛猛”是火势旺盛的原因之一
7.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Mg(OH)2是一种常见的固体阻燃剂,在380℃时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gO是一种可燃物 B.X的化学式为H2O2
C.反应前后固体质量未发生改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8.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索
B.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最是121.8g D.锑原子和铟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9.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0.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通入适量氧气,点燃
B 除去铜中的氧化铜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鉴别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 观察颜色
D 检验碳酸钙中是否有氧化钙 加水后测量温度变化
11.“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则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2.我国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已记载有炼锡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nO2+2CSn+2CO↑。下列关于该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炼锡方法会污染环境 B.C在该反应中表现出了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该化学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
1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
A.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D.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题,共32分)
14.中国古代很多发明创造与化学工艺有关。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雁鱼灯造型优美,设计精妙,其剖面图如图。
(1)点燃雁鱼灯古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气即可燃。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装入竹筒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筒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
①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吹气可以使纸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火折子中含有火硝(KNO3),受热后可分解为氧气和亚硝酸钾(K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雁鱼灯的灯罩可自由开合,以调节进风量的大小。当看到有大量黑烟产生时,应该________(选填“扩大”或“减小”)进风口从而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3)雁鱼灯的大雁脖颈可将燃烧产生的废气引入水中以减少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天然气作为一种无污染的燃料逐渐被推广开来,请写出其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15.氢能是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目前,我国主要的制氢方式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包括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工业副产制氢和电解水制氢,其结构占比如图1所示。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制得的氢气称为绿色氢气。
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材料储氢。科研人员研究出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实现了氢气安全、高效及大规模储运,其原理是利用金属镁和氢气在300℃和高压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镁(MgH2)。
添加镍元素能有效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储氢性能,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添加镍元素的镁基储氢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储氢性能,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吸氢量越大,说明储氢性能越好。
随着低耗能制氢及高效储氢问题的解决,氢能终将在各领域实现大规模的应用。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由图1可知,我国制氢方式中占比最高的是 。
(2)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低温液态储氢、固态材料储氢和 。
(3)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 。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可得出结论 。
16.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我国科学家研制了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以下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CH3OH的工艺流程图。
查阅资料:甲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97.8℃,沸点64.7℃。
(1)四氧化三铁属于 (填“单质”或“氧化物”)。
(2)该生产工艺需要进行过滤。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3)请写出铁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CO2合成CH3OH的化学方程式:CO2+3H2 CH3OH+H2O。该反应使用过量H2的原因是 。
(5)分离得到甲醇时要控制温度。将CH3OH和H2O的混合物加热时,要达到的最低温度是 ℃。
17.实验中用含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的大理石2.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该实验条件下CO2的密度为2g/L,理论上能生成CO2的体积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②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了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3)D装置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 。
19.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
(1)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化学性质与CO2有相似之处,它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和H2O;H2和CO性质相似,能够在加热条件下将一些金属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方案设计】
(2)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或者可以通过闻气味加以验证,则闻气味正确的操作是 ;丙同学则认为是H2。
②实验小组针对猜想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用于排除和验证。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实验结论】
(3)探究实验证明 同学的猜想正确。
20.氨(NH3)比氢气更易液化储运,作为氢能源的载体有发展潜力。合成氨的原料为N2和H2;N2常用液态空气分离法、膜分离法(如图1)和分筛吸附法(如图2)获取。Haber----Bosch 工艺利用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氨,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合成氨方法。
(1)如图1所示,膜分离法制N2中,薄膜不允许_______分子通过。
(2)如图2所示,分子筛吸附法制N2,利用了N2分子与02分子 不同而吸附O2实现分离。
(3)Fe3O4是合成氨催化剂的主要成分。合成氨催化过程中因部分Fe3O4与 H 反应使催化剂“失效”。
①在一定温度下可用O 将其“再生”,原理如图3所示。“再生”过程中铁元素的质量分
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②如图4是将一定质量的失效催化剂进行“再生”的过程。合成氨催化剂“再生”的最佳温度范围为
参考答案:
1-13:CABBA CDBCD BCC
14.(1)①.吹气能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 ②O2 (2)扩大(3)CH4+2O2CO2+2H2O
15.(1)煤制氢;(2)高压气态储氢;(3)2H2O2H2↑+O2↑;
(4)在实验研究的吸氢时间范围内,当吸氢时间相同时,温度越高储氢性能越好
16.(1)氧化物(2)漏斗、烧杯、玻璃棒(3)3Fe+4H2OFe3O4+4H2
(4)使二氧化碳充分反应(5)64.7
17.设理论上能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CaCO3 + 2HCl == CaCl2+CO2↑+H2O
100 44
2.5g×80% x
100 : 44 =2.5g×80% :x
解得x=0.88g CO2的体积为0.88g÷2g/L=0.44L
答:理论上能生成CO2的体积是0.44L。
18.(1)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3)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9.(1)质量守恒定律
(2)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气体,看能否复燃 SO2+Ca(OH)2=CaSO3↓+H2O 用手轻轻扇闻 (3)丙
20.O2 大小 不变 t2--t3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