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习目标】
1.知道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了解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关键。
◎素养目标:提升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习重点: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自主预习】
课时线索
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五个具体要求→(关键)践行
重点问题预习
1.如何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2.如何做一个敬业乐群的人
3.如何做一个扶危济困的人
4.如何做一个见义勇为的人
5.如何做一个孝老爱亲的人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子目标6: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活动设计:读书写信。
活动一:推荐好书,读好书
中国人自古就有“道德文章”的说法。阅读中华经典,养天地浩然之气,对于当代青少年成长十分必要。请参考示例,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示例:
推荐:《论语》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体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经典著作。读者可透过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对提高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能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推荐:
推荐理由:
  活动二:穿越时空,写书信
全班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代表《与妻书》《清贫》《雷锋日记》三本好书的作者。如果每个小组的成员穿越回作者写信的那个年代,你会在信中书写什么内容 把书写内容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补充素材:三本书(信)作者写作的背景介绍
  1.林觉民写《与妻书》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清朝末年,具体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晚清时期的社会危机:清朝晚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内部腐败严重,外部则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 民族意识觉醒: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开始出现了要求变革和革命的呼声,民族意识和反帝反封建的意识开始觉醒。 革命活动的兴起: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等革命团体积极策划和组织反清活动,旨在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1911年,同盟会策划了广州起义,这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重要武装起义。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林觉民个人的生活经历也与这个时代背景紧密相关。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新思想,并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他积极参与革命活动,并在1911年4月24日,即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写下了《与妻书》。 综上所述,林觉民写《与妻书》的时代背景是一个国家危机四伏、民族意识觉醒、革命活动风起云涌的时期。在这时期,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许多像林觉民这样的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解放,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
  2.方志敏写《清贫》的时代背景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领导人之一,他参与了党的建设和革命活动。他是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这些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基地。1934年,中央苏区形势险恶,方志敏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以牵制敌军,掩护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这是一次慷慨赴死的壮行。1935年1月,方志敏在江西省德兴县(今德兴市)作战时被捕,并于1935年8月英勇就义。在狱中,他强忍病痛,用短短数月的时间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16篇文稿,总计10多万字。 方志敏的生活非常清贫,他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之多,但“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这种清贫的生活淬炼出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坚强的革命意志。方志敏的清贫与国民党官员的贪腐形成鲜明对比,他以自己的清贫与无私奉献赢得了民心,得到了老百姓广泛而坚定的支持。这些共同构成了方志敏写《清贫》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革命的艰难以及革命者坚定的信仰和清贫的生活态度。
  3.雷锋写《雷锋日记》的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处于粮食紧缺、棉花减产的年代,同时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专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内忧:国家刚刚遭受三年严重困难、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外患:国际反华势力甚嚣尘上),这就需要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坚定信念和爱党爱民、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 雷锋在旧社会饱尝苦难,受尽阶级压迫。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送他进学校读书,他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培育下逐渐成长。因此,他信仰共产主义,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这些共同构成了雷锋写《雷锋日记》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氛围、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以及个人成长经历对雷锋形成的影响。
  活动三:交流分享及评价书信
各小组可选派1名同学作代表,把写信的内容在班上进行分享。其他小组对发言人所写内容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评价。评价中,全班同学完成下表内容。
作品 英雄人物 精神品质 启示
《与妻书》林觉民
《清贫》方志敏
《雷锋日记》雷锋
国学   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朱熹 解读 敬重事业的人,专心致志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喜欢与人群相处的人,乐于从他人身上获得教益,帮助自己完善仁爱的修炼。
当堂检测
1.陆鸿,自幼脑瘫,历经求职挫折,从摆地摊起步,终成相册厂老板。他优先招聘残疾人,证明残疾人也能发光发热。他的事迹启发我们要 ( )
A.宽容他人 B.自强不息
C.友善待人 D.知耻后勇
2.“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杰出代表,他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发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带领团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显著成就。王进喜的事迹体现 ( )
A.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B.逃避责任,消极怠工
C.个人主义,自我中心
D.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学生学习评价量规
项目★★★★★★
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巩固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重点问题预习
1.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2.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3.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4.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
5.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还要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
合作探究
议学问题
略。推荐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当堂检测
1.B 2.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