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 保护人身权【学习目标】1.通过对民法典的学习,了解人身权的内容。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知道保护人身权的做法和意义。◎素养目标:认识民法典对保护人身权的意义。◎学习重点:人身权的意义。【自主预习】课时线索人身权→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重点问题预习1.人身权包含哪些内容 2.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地位与保护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做法。3.保护肖像权的要求。4.隐私权的作用。【合作探究】学习任务 子目标4:保护人身权每日用“典”探究分享1:看“典”——生命权和健康权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外学生中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初中生群体是产生校园欺凌的重灾区。(1)请列举你认为的校园欺凌行为,并说出该行为侵害了他人哪些方面的权益。 (2)面对校园欺凌你会作出怎样的反应 探究分享2:说“典”——肖像权阅读教材P87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1)你如何评价马某的行为 (2)杨某应该维权吗 说说你的理由。探究分享3:用“典”——隐私权阅读教材P88探究与分享。一边是维护自身安全,一边是邻居需要正常生活,这就是矛盾。(1)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吗 为什么 (2)请你预测此案的最终结果。当堂检测1.小华在校园内被他人故意绊倒在地后受伤,这使他的哪项人身权受到伤害 ( )A.肖像权 B.隐私权C.健康权 D.人身自由2.小林发现自己的照片被一家商店用于广告宣传,且没有征得他的同意。他应该 ( )A.无视此事B.自己制作更多的广告C.要求商店撤销广告宣传并赔偿D.感谢商店使用他的照片3.观察漫画。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 ( )A.名誉权B.姓名权C.隐私权D.肖像权学生学习评价量规项目★★★★★★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巩固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思维导图】参考答案自主预习重点问题预习1.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隐私权等。2.①生命和健康是我们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②当自身生命和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我们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我们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做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事情。3.我们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4.法律规定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保障了我们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尊重和保护隐私权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要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合作探究议学问题1探究分享1 (1)①身体欺凌:包括推搡、打、踢、掐等身体上的攻击。言语欺凌:包括恶意的嘲笑、侮辱、威胁、起绰号等。社交欺凌:通过排挤、故意孤立、散布谣言等方式伤害他人。网络欺凌: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短信等电子渠道进行的欺凌行为。②生命权和健康权:身体欺凌和性骚扰直接侵犯了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人格尊严:言语欺凌和社交欺凌侵犯了他人的尊严和自尊心。隐私权:网络欺凌和性骚扰可能涉及泄露他人隐私。财产权: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受教育权:校园欺凌影响了受害者的学习生活,侵犯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等等。(2)保持冷静:不要被激怒或恐慌,这可能会使情况恶化。寻求帮助:立即向老师、学校辅导员、家长或其他可以信任的成年人报告欺凌行为。避免单独行动: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尤其是在欺凌者附近。学习自我保护: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以避免身体伤害,等等。探究分享2 (1)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权的保护不仅仅限于面部容貌,还包括体貌、背影、漫画乃至局部特写。马某使用杨某的照片制成表情包,即使没有以营利为目的,也侵犯了杨某的肖像权,因为杨某的形象具有可识别性,且未经杨某同意就被使用。(2)应该。杨某的照片被制成表情包并在网络上传播,这已经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因此杨某有权要求马某删除表情包,并在必要时向人民法院起诉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杨某的维权行为是有法律依据的,他应该维护自己的肖像权不受侵犯。探究分享3 (1)法律会支持汪某的主张。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李某安装的可视门铃具备人脸识别技术,能够自动拍摄视频并存储,这会记录和存储汪某及其家人的日常活动,包括出行规律、访客情况等,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应受法律保护。(2)即使李某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但可视门铃所具有的录像和存储视频的功能,已对汪某的隐私及其个人信息保护构成现实妨碍。因此,汪某主张拆除该可视门铃,于法有据,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汪某的主张是合理的,法律有可能会支持其要求李某拆除可视门铃的请求,以保护汪某的隐私权。当堂检测1.C 2.C 3.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