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犯罪与刑罚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犯罪与刑罚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11.2 犯罪与刑罚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刑法的解读,了解刑法的含义及地位。
2.通过“刑”的看、说、听等活动演示,理解犯罪的特征和刑罚的内容。
3.通过对某电影的改写,学会同犯罪作斗争的做法。
◎素养目标: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远离犯罪。
◎学习重点:犯罪的特征、同犯罪作斗争的做法。
【自主预习】
课时线索
刑法→犯罪→刑罚→作斗争
重点问题预习
1.刑法的含义及地位。
2.犯罪的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4.如何同犯罪作斗争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 子目标7:犯罪与刑罚
“刑”不“刑”
探究分享1:我看“刑”
阅读教材P96生活观察,思考:
(1)根据刑法,分析情境中人物行为的危害性。指出他们行为的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请你描述刑法的含义和地位。
探究分享2:我说“刑”
闯红灯
  案例一 李某因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依照交通安全法,被处以扣6分、罚款100元的处罚。  案例二 行人周某因闯红灯导致电动车车主林某摔倒在对向机动车道内,恰逢对面路口机动车道变绿灯放行,小客车起步躲闪不及碾压到林某身上,周某见状逃离现场。林某被送医后,经抢救无效身亡。人民法院经审理以交通肇事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2年6个月。
  (1)同样是闯红灯,为何处罚结果不同
(2)案例二中法院审理结果的依据是什么
探究分享3:我听“刑”
案例播报:张三,一名30岁的无业人员,因经济困难和生活压力,决定盗窃财物以维持生计。一天晚上,他潜入一家珠宝店,盗取了价值50万元的珠宝。在逃离现场时,他被保安发现并报警。警方迅速介入调查,通过监控录像和现场指纹,很快锁定了张三,并在其家中将其抓获,同时搜出了被盗的珠宝。
审判过程:人民法院在审理此案时,考虑到张三的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张三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认为张三的行为构成了盗窃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张三进行了判决。
判决结果:
主刑:张三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这是对张三犯罪行为的直接惩罚,旨在通过剥夺其一定期限的自由,达到惩罚和教育的目的。
附加刑:除了有期徒刑外,人民法院还对张三处以罚金人民币5万元。罚金作为一种附加刑,旨在对张三的经济状况进行一定的制裁,增加其犯罪成本,同时也是对国家的一种经济补偿。
真不“刑”
探究分享:我是护“未”队
某部热播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故事:主角在目睹一同学遭受欺凌,近乎赤裸、伤痕累累地蜷缩在地上时,他果断出手援助。施暴者与主角扭打在一起,致使施暴者鼻梁骨折,主角反遭索赔……
请你们开动脑筋改写剧本,伸张正义。
当堂检测
  2024年8月26日,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以分裂国家罪判处杨某渊有期徒刑9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据此回答1~3题。
1.从本质上看,杨某渊的行为 ( )
A.具有严重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D.与传统美德相违背
2.关于判决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有期徒刑9年为附加刑
B.有期徒刑9年为主刑
C.剥夺政治权利3年为主刑
D.判决结果均属于主刑
3.当我们青少年发现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时,正确的做法有 ( )
①舍生取义 ②善于斗争 ③有勇有谋地斗争 ④严厉打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学生学习评价量规
项目★★★★★★
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巩固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重点问题预习
1.含义: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地位: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2.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分界线);应受刑罚处罚性。
3.刑罚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所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利为主要内容。我国的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4.面对犯罪行为,我们要敢于斗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有勇有谋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合作探究
议学问题1
探究分享1 
(1)①情境一中齐某撬车盗窃他人贵重物品不仅对个人造成直接的财产和心理伤害,也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情境二中马某抢控公交车司机手中的方向盘,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行为,不仅会给个人带来严重的后果,还会干扰公交车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情境三中汪某将珍贵文物青铜器出售给外国人不仅违反了国家法律,损害了国家的文化利益,还可能对文物的完整性和研究价值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同时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道德风险。②他们的行为都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2)刑法是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和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探究分享2 
(1)案例一是行政违法行为,案例二是刑事违法行为。两个案例中人物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同,所以处罚结果不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议学问题2
探究分享 
略。
当堂检测
1.A 2.B 3.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