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3.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课件 25张PPT+视频+学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学 3.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课件 25张PPT+视频+学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3.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教学设计
课题 3.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3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1课时,主要介绍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教材结合实际现象来体会物质的性质也物质的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理解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而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加发区分。 本课时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入门知识,因此必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和分析等能力,为后续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科学思维: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探究实践: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从而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一些性质,使学生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类依据。态度责任:通过实验和观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索物质变化的兴趣。
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中一定没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可能有物理变化;
难点 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物态变化: 填写表格中相应内容: 导入:自然界中,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水分子的间隙发生了变化,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水分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各种变化又各不相同, 甚至有些变化难以觉察。 因此,研究物质的变化,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与分析。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物态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探索活动:1)取约2 mL的酒精置于试管中,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酒精的气味,如图3.3-1所示。 参考:酒精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闻起来有特殊的醇香气味;2)将试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分别用棉签蘸取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观察并记录现象。 参考:酒精涂在手背上,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一会儿酒精便不见了; 水涂在手背上,没有明显感觉,也不会马上消失。 3)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接触烧杯中的酒精和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参考:用点燃的火柴接触酒精,酒精便燃烧起来;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水,水不会燃烧。 4)问题讨论: ①在酒精所发生的变化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哪个属于物理变化? 参考: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其变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参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不会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 的分子的过程。 如,水电解时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存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视频1、物理变化 视频2、化学变化 4、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仅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铁块铸成铁锅时只是形状发生变化;若铁块熔化成铁水,则原子间的空间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即物质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铁锅生锈,则是化学变化,因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讨论交流: 说一说,下列图中各物质的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性质: 自然界的变化丰富多彩,这是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延性、展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蚀性,以及稳定性、易锈蚀、酸碱性、氧化性,等。 讨论交流:酒精与水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水和酒精都是无色的液体;但酒精易挥发,易燃烧;而水不易挥发也不能燃烧。 水和酒精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 2、不同的物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1)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等。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物质具有不同性质,所以往往也有不同用途。 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石墨硬度小可制造铅笔芯;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用途助燃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常温,可用作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等。 物质的变化是学生接触比较多的但是如何分类,这是一个新的话题通过直接给出定义来学习概念,也是教学的一个主要方法通过给出定义,然后举大量的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理解、内化知识点这也是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常用方法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两种变化,使知识前后联系,用所学带动学习新知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所以不同分子不同物质会有不同的性质性质的分类也是根据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来反映出来的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以降低难度在了解性质基础上了解用途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B ) A. 利用液氮制造低温做手术 B. 酒精用作酒精灯的燃料C. 利用石墨制造铅笔芯 D.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 铁丝折弯 B. 水挥发 C. 水果腐烂 D. 冰块融化 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⑥⑦⑨ 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4、用嘴通过玻璃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这个性质是 性质;再如科学家新研制出的一种农药最终可分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则该分解过程属于 变化。参考: 化学 化学 5、根据下列所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不负嘱托。”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了。卫星升空是利用火箭火箭使用肼(N2H4)做燃料。肼又称联氨,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对眼睛、肝脏有损害。(1)肼的物理性质是 ;(2)肼的化学性质是 。参考:1)在通常情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2)能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板书设计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说出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3、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能说出区分两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依据。
一、知识点梳理:
1、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变化分为 变化和 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 变化。 如果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这种变化叫做 变化。
2、自然界中每种物质都具有多种性质。在物质的多种性质中, 、 、气味、 、 、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 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这些性质叫做 性质。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叫做 性质。
3、化学变化中常伴有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放出 、生成 等现象。但 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4、物质的用途与其 有关。
二、例题讲解
例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利用液氮制造低温做手术 B. 酒精用作酒精灯的燃料
C. 利用石墨制造铅笔芯 D.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例题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折弯 B. 水挥发 C. 水果腐烂 D. 冰块融化
例题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⑥⑦⑨ 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例题4、用嘴通过玻璃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这个性质是 性质;再如科学家新研制出的一种农药最终可分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则该分解过程属于 变化。
例题5、根据下列所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不负嘱托。”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了。卫星升空是利用火箭火箭使用肼(N2H4)做燃料。肼又称联氨,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对眼睛、肝脏有损害。
(1)肼的物理性质是 ;
(2)肼的化学性质是 。
三、课后练习:
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极地冰川融化 B. 生物的呼吸作用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酸雨侵蚀大理石雕像
2、下列事实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汽油作燃料
C. 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D. 用石墨制铅笔芯
3、新疆棉绒长、品质好,是不少知名服装品牌的原材料之一。服装面料成分多样,通过燃烧能产生气味的方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这是利用棉的( )
A. 化学性质 B. 化学变化 C. 物理性质 D. 物理变化
4、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A. 变化时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 B. 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C. 变化时是否有光和热产生 D. 变化时物体的状态是否变化
5、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6、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
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蒸馏法淡化海水
7、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现象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 削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
B. 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C.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食醋和酱油
D. 向生锈铁锁的钥匙孔中加入铅笔芯粉末,使铁锁更容易打开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不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 氮气用作保护气 B. 天然气作清洁燃料  C. 水可用于灭火 D. 氧气用于炼钢
9、如图所示的试验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酒精燃烧 C. 沸水汽化 D. 水汽凝结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以上现象中,能说明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银白色 B. 发出耀眼的白光 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白色固体
11、下列描述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① 汽油是易燃物品;② 蜡烛燃烧;③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④ 冰块熔化
12、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2)属于用途的有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3)酒精燃烧属于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3、下面是在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科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生活中的例子是________。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生活中的例子是________。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________。
14、截至2020年4月9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330次发射,发射成功率在94%以上。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
A. 液氢燃烧 B. 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 液氢可以做燃料 D. 液氢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属于实验现象的是 ; (4)属于物质用途的是 。
15、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
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
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
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
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那么你认为a是 变化过程,c是 变化过程。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
16、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现象,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于是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与讨论。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发烫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热、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物理 化学 物理 化学
2、颜色、状态、熔点、沸点 化学 物理 化学
3、气体 沉淀 不能
4、性质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A、利用液氮制造低温做手术,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酒精用作酒精灯的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利用石墨制造铅笔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B符合题意。
例题2、C
解析:A.铁丝折弯,只是改变了铁丝的形状,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水挥发,只是改变了水的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C.水果腐烂,生成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冰块融化,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例题3、D
解析:①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⑤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⑥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⑦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⑧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⑨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例题4、化学; 化学
解析: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是化学变化,所以是化学性质;农药可以分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这个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例题5、(1)在通常情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2)能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
解析:(1)肼的物理性质是: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故答案为: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2)肼的化学性质是: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故答案为: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
三、课后练习:
1、A 2、B 3、A 4、B 5、A 6、C 7、A 8、C
9、B 10、D 11、④;②;③;①
12、(1)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可用作燃料、消毒剂(回答一点即可)(3)化学
13、(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2)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3)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合理即可)
14、(1)B;(2)A;(3)D;(4)C
15、(1)物理;化学;(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收,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收
16、(1)水;化学 (2)物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25张PPT)
(浙教版)七年级

3.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三章
“第1课时”
物质的特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
科学思维:通过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习分类的方法。
探究实践:通过 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质变 化的过程,从而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物质的一些性质,使学生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分类依据。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和观察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索物质变化的兴趣。
探究新知
填写表格中相应内容:
液化
凝固
升华
汽化
凝华
放热
放热
吸热
放热
吸热
液化
放热
新知导入
自然界中,水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其中水分子的间隙发生了变化,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水分子保持了水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各种变化又各不相同, 甚至有些变化难以觉察。
因此,研究物质的变化,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与分析。
探究新知
一、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在物质的变化中,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物态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化学变化。
如,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
探索活动:
1)取约2 mL的酒精置于试管中,观察酒精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酒精的气味,如图3.3-1所示。
2)将试管中的酒精倒入小烧杯中,分别用棉签蘸取
酒精和水涂于手背,观察并记录现象。
酒精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闻起来有特殊的醇香气味。
酒精涂在手背上,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一会儿酒精便不见了;
水涂在手背上,没有明显感觉,也不会马上消失。
探索活动
3)用点燃的火柴分别接触烧杯中的酒精和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4)问题讨论:
①在酒精所发生的变化中,哪个属于化学变化?哪个属于物理变化?
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哪些不同?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酒精,酒精便燃烧起来;
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水,水不会燃烧。
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其变化过程中酒精分子不变,酒精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探究新知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不会有新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 的分子的过程。
如,水电解时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电解是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往往同时存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视频:
视频1、物理变化 视频2、化学变化
(点击图片播放)
(点击图片播放)
探究新知
4、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仅仅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如,铁是由原子构成的,铁块铸成铁锅时只是形状发生变化;若铁块熔化成铁水,则原子间的空间发生变化,这两种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即物质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铁锅生锈,则是化学变化,因为铁锈与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讨论交流
说一说,下列图中各物质的变化主要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探究新知
二、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性质:
自然界的变化丰富多彩,这是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划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延性、展性、挥发性,等。
探究新知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助燃性、毒性、腐蚀性,以及稳定性、易锈蚀、酸碱性、氧化性,等。
讨论交流
酒精与水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导致它们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水和酒精都是无色的液体;但酒精易挥发,易燃烧;
而水不易挥发也不能燃烧。
水和酒精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
酒精分子结构模型
水分子结构模型
探究新知
2、不同的物质性质有较大的差异:
(1)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也不同。
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等。
(2)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物质具有不同性质,所以往往也有不同用途。
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石墨硬度小可制造铅笔芯;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氧气具有氧化性可用途助燃剂,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常温,可用作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等。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利用液氮制造低温做手术
B. 酒精用作酒精灯的燃料
C. 利用石墨制造铅笔芯
D. 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
课堂练习
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丝折弯 B. 水挥发 C. 水果腐烂 D. 冰块融化
C
课堂练习
3、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②③④⑤⑥⑦ B. ④⑤⑥⑦⑨
C. 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D
课堂练习
4、用嘴通过玻璃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这个性质是 性质;再如科学家新研制出的一种农药最终可分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则该分解过程属于 变化。
化学
化学
课堂练习
5、根据下列所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兴国、科技创新、不负嘱托。”哈工大学生设计制造的小卫星升空了。卫星升空是利用火箭火箭使用肼(N2H4)做燃料。肼又称联氨,在通常状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能与过氧化氢等强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对眼睛、肝脏有损害。
(1)肼的物理性质是 ;
(2)肼的化学性质是 。
通常情况下,肼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同时它易溶于水中
能与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反应,高温时会爆炸分解,有毒
课堂总结
3.3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物质的变化、性质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木头折断;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燃料燃烧;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硬度、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酸碱性、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
3、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分层作业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学案中的“课后练习”;
3、预习“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相关内容。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2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