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件 学案 练习,6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节 流水地貌(课件 学案 练习,6份打包)湘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1 流水地貌
(分值:66分)
(选择题1~9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a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A.由细到粗 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 D.先变细,后变粗
2.图b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a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河流不同发展阶段地貌。完成3~5题。
3.下列对图甲和图乙所示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为河流发育初期,图乙为河流发育中后期,均主要位于河流下游
B.图甲为河流发育中后期,图乙为河流发育初期,均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C.图甲为河流发育初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图乙为河流发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D.图甲为河流发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图乙为河流发育初期,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4.图甲和图乙所示河流地貌(  )
A.均以下蚀为主
B.图甲以下蚀为主,图乙以侧蚀为主
C.均以侧蚀为主
D.图甲以侧蚀为主,图乙以下蚀为主
5.图甲河段可能会形成(  )
A.瀑布 B.冲积平原
C.峡谷 D.冲积扇
下图示意某河谷横剖面结构。完成6~7题。
6.阶地位于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阶地的特征是(  )
A.常在水面以下 B.地形比较崎岖
C.组成物质颗粒较粗 D.土壤较为肥沃
(2024·湖南长沙期末)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选择题10~15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23·山东青岛月考)两个透明可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置坡度和大小相同的土堆。取两个侧边底部开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将两块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冰块放置其中。将一组装置(实验组①)放置于室内遮阴处,实验时室温约为30 ℃,另一组装置(实验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时后(冰块未融尽)观察实验现象。完成10~11题。
10.图中堆积体模拟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沙丘 D.冰斗
11.该实验能观察到(  )
A.堆积体甲比乙大
B.颗粒物a处比b处粗
C.甲沟比乙沟宽
D.乙沟比甲沟深
(2023·陕西渭南阶段练习)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中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讷位。下图为“某河流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古代居民多选择讷位(凸岸)作为居住场所,不正确的因素是(  )
A.河流凸岸,不易坍塌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C.水流平缓,易于取水
D.水深,便于河运
1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最适宜建筑港口的是(  )
A.a B.b C.c D.d
(2024·江苏南京阶段练习)江心洲是指河流中的沙洲(岛屿),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江心洲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河道弯曲 ②下游河道狭窄 ③地势低平,流速慢 ④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图示甲、乙两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上游修建水库 B.流域降水量减少
C.下游植树造林 D.人们在沙洲上挖沙
16.(2023·黑龙江牡丹江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1为某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流水作用的变化。
(2)说出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
(3)指出图2地貌景观在图1中易出现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该地貌的形态和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
答案精析
1.B 2.A [第1题,图a中①~④处位于河流不同河段,上游到下游地势趋于平坦,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第2题,图b所示景观为瀑布,结合河段位置及河谷剖面形态推测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图a中的①处。]
3.D 4.D 5.B [第3题,图甲河道弯曲,一般为河流发育中后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图乙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一般为河流发育初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故选D。第4题,图甲河道弯曲,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侧蚀作用使得河道变宽、弯曲;图乙河谷深而窄,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是由流水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的,河道较窄。故选D。第5题,根据图示可知,甲河段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是很大,不利于形成瀑布和峡谷,A、C错误;冲积扇形成于出山口的位置,从图中可看出,当地并不位于出山口,D错误;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河流多呈现侧向侵蚀为主的曲流,符合图甲地形特征,B正确。故选B。]
6.D 7.D [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②处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均有河水流经,属于河床,B错误;图中①③两处地势较高,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会被淹没,说明两地是河漫滩,A、C错误;④地为河谷两侧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为河流阶地,D正确。第7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常在水面以下的是河床,A错误;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B、C错误,D正确。]
8.B 9.C [第8题,洪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流水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积地貌,③④正确;二者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①②错误。故选B。第9题,洪积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附近,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入海口),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故选C。]
10.B 11.D [第10题,根据图示可知,该实验是模拟山地经流水侵蚀、搬运后混合颗粒物在山前堆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呈扇形的地貌,即冲积扇,B正确。第11题,实验组②在烈日下,实验组①在遮阴处,所以实验组②的冰块融化量更大,相当于河流的径流量更大,形成的堆积体更大,侵蚀的沟谷更深、更宽;因实验组②水量更大、流速可能稍快,颗粒物粒径会比实验组①的略粗。故选D。]
12.D 13.B [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不易坍塌,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凸岸水流浅而平缓,易于取水,适合房屋建筑,A、B、C不符合题意;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与凹岸相比,凸岸水位较浅,D符合题意。故选D。第13题,港口建设需港阔水深、避风,结合图可知,港口适合建在凹岸,图中b处位于凹岸,水位较深,适合泊船,B正确。]
14.A 15.A [第14题,沙洲是由泥沙淤积形成,河道弯曲,加上地势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其次,下游河道狭窄导致上游地区流速减慢,利于淤积;地处长江下游,为季风气候,水位季节变化大,①②③正确,④错。故选A。第15题,沙洲面积减小可能是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库拦水拦沙,使下游来沙量减少,与下游植树造林关系不大,A正确,C错。流域降水量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B错。近年来,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在沙洲上挖沙破坏沙洲的可能性不大,D错。故选A。]
16.(1)从①地到③地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
(2)三角洲。成因:河流挟带泥沙,流到入海口处地势变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所挟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3)①。形态:呈扇形。变化:从扇顶到扇缘地势越来越低;沉积物颗粒变细;沉积物磨圆度越来越好;分选性越来越好。第一节 流水地貌
课时1 流水地貌
[学习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区域认知)2.会解释常见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综合思维)
知识点一 流水侵蚀地貌
1.峡谷: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____”字形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深度通常______宽度。
2.河谷剖面
上图中数字1表示______,数字2表示________,数字3表示______。
3.主要地貌
地貌 特征
河床 河谷中常有流水的部分,地势最低,常被流水淹没
河漫滩 河谷中______期出露、______期淹没的部分
河流阶地 河谷两侧洪水不能淹没的______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____,土质较为______
4.牛轭湖
平原地区的曲折河流侧向自由发展,河床弯曲愈来愈大,出现狭窄的________。洪水期,曲流颈被____________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拓展延伸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 的影响 不断向河流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2.河谷的发展阶段及地貌特点
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图示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断面呈“V”字形
中期 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断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3.河流凹岸与凸岸
(1)凹岸、凸岸的判断:根据“凹凸”字的形状判断(如下图1所示)。
(2)差异: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2所示)。
(3)应用
①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聚落点和淘金地。
②河流凹岸处河道较深且泥沙堆积少,可以筑港、建码头。
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从青海省玉树地区直达四川省宜宾市,河流落差达三千多米。下图为“金沙江河谷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金沙江河谷形态与所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
A.V形——河流上游 B.V形——河流下游
C.U形——河流入海口 D.U形——河流出山口
2.图示金沙江河谷地貌(  )
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 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在河流弯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冲断曲流颈,使河曲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为“牛轭湖示意图”。完成3~5题。
3.牛轭湖一般形成在河流故道的(  )
A.左岸 B.右岸 C.凸岸 D.凹岸
4.牛轭湖形成的地区(  )
A.植被较稀少 B.蒸发量较大 C.地势较为平坦 D.土壤肥力较低
5.牛轭湖形成后,面积会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的消亡是因为(  )
A.湖水大量流出 B.湖水蒸发下渗 C.上游水流汇入 D.人类过度取水
知识点二 流水堆积地貌
地貌 示意图和位置 地貌景观特点 形成过程
冲积扇 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____,堆积物由____到____ 河流自山地流至____,因地形急剧变缓,____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____处不断堆积而成的____堆积体
洪积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____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没 河流中下游地区下蚀作用减弱,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江心洲 四面环水,如长江口崇明岛、湘江橘子洲等 由河流挟带的泥沙____而成
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河流挟带泥沙入海时,地形趋于平坦,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成
下面图甲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洛阳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综合思维]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区域认知]描述从洛阳至商丘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和沉积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3.[区域认知]为什么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
(2024·湖北武汉期中)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洪)积扇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冲(洪)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挪威峡湾 B.黄土高原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2023·四川广安阶段练习)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特色各异。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地貌类型是(  )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沙丘 D.U形谷
4.关于图中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沟谷纵横
C.起伏和缓,沙漠广布 D.地势低平,河汊众多
答案精析
知识点一 流水侵蚀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1.V 大于
2.河床 河漫滩 阶地
3.枯水 洪水 阶梯 细 肥沃
4.曲流颈 裁弯取直
落实思维方法
1.A 2.A [第1题,由材料“河流落差达三千多米”可知,该河段流经的地区地势起伏大,应位于河流上游,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不断下切河谷,于是河床呈“V”形,A正确。第2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段河谷位于金沙江上游,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属于其地貌特征,A正确;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是其地貌特征,B、D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谷底部并不平坦,C错误。故选A。]
3.D 4.C 5.B [第3题,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于河曲处,在河曲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变得更加弯曲,最终河流裁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D正确,C错误;牛轭湖形成于河流的凹岸,凹岸有可能在左岸,也有可能在右岸,A、B错误。故选D。第4题,由材料可知,牛轭湖多形成于地势平坦地区,河流多河曲发育,以侧蚀为主,C正确;河流中下游植被较丰富,植被起到固定河岸的作用,河曲才容易发育,才能形成牛轭湖,A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判断牛轭湖所在地区蒸发量大小以及土壤肥力高低,B、D错误。故选C。第5题,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地势平坦,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A错误;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错误;人类过度取水不属于自然原因,D错误;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取直后遗留的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B正确。故选B。]
知识点二 流水堆积地貌
梳理教材新知
降低 粗 细 山麓 流速 出口 扇状 暂时性 沉积
探究核心知识
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积扇。
2.分布特征:从洛阳至商丘沉积物颗粒越来越细,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所挟物质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往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
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落实思维方法
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冲(洪)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D正确,排除A、B、C。故选D。第2题,冲积平原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C正确;挪威峡湾的形成原因是冰川侵蚀作用,A错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风力沉积作用,B错误;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C。]
3.A 4.D [第3题,图中河流流入海洋,其所挟带泥沙在入海口处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A正确;冲积扇出现在出山口,B错误;沙丘是风成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C、D错误。第4题,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形成的,由图中可看出,河汊众多;在河口处,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减小,容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分汊,D正确。](共68张PPT)
流水地貌
第一节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流水地貌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分布及主要特征。(区域认知)
2.会解释常见流水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成因。(综合思维)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流水侵蚀地貌
知识点二 流水堆积地貌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流水侵蚀地貌
>
<
知识点一
1.峡谷: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形成峡谷(“ ”字形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深度通常 宽度。
2.河谷剖面
上图中数字1表示 ,数字2表示 ,数字3表示 。
V
大于
河床
河漫滩
阶地
地貌 特征
河床 河谷中常有流水的部分,地势最低,常被流水淹没
河漫滩 河谷中 期出露、 期淹没的部分
河流阶地 河谷两侧洪水不能淹没的 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
,土质较为_____
3.主要地貌
枯水
洪水
阶梯

肥沃
4.牛轭湖
平原地区的曲折河流侧向自由发展,河床弯曲愈来愈大,出现狭窄的 。洪水期,曲流颈被 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曲流颈
裁弯取直
拓展延伸
1.河流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影响
侵蚀类型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河流 的影响 不断向河流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
发展阶段 侵蚀类型 地貌特点 图示
初期 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断面呈“V”字形
中期 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谷展宽,横断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拓展延伸
2.河谷的发展阶段及地貌特点
拓展延伸
3.河流凹岸与凸岸
(1)凹岸、凸岸的判断(如右图):根据“凹凸”字的形状判断。
(2)差异:河流流经弯道时,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如下图所示:
(3)应用
①河流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聚
落点和淘金地。
②河流凹岸处河道较深且泥沙堆积
少,可以筑港、建码头。
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从青海省玉树地区直达四川省宜宾市,河流落差达三千多米。下图为“金沙江河谷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金沙江河谷形态与所处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V形——河流上游
B.V形——河流下游
C.U形——河流入海口
D.U形——河流出山口

由材料“河流落差达三千多米”可知,该河段流经的地区地势起伏大,应位于河流上游,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不断下切河谷,于是河床呈“V”形,A正确。
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从青海省玉树地区直达四川省宜宾市,河流落差达三千多米。下图为“金沙江河谷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2.图示金沙江河谷地貌
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
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

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该段河谷位于金沙江
上游,地势起伏大,山高谷深,属于其地貌
特征,A正确;
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是其地貌特征,B、D
错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谷底部并不平坦,C错误。故选A。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在河流弯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冲断曲流颈,使河曲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右图为“牛轭湖示意图”。完成3~5题。
3.牛轭湖一般形成在河流故道的
A.左岸 B.右岸
C.凸岸 D.凹岸

据材料可知,牛轭湖形成于河曲处,在河曲处凹岸不断遭受侵蚀,变得更加弯曲,最终河流裁弯取直后形成牛轭湖,D正确,C错误;
牛轭湖形成于河流的凹岸,凹岸有可能在左岸,也有可能在右岸,A、B错误。故选D。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在河流弯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冲断曲流颈,使河曲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右图为“牛轭湖示意图”。完成3~5题。
4.牛轭湖形成的地区
A.植被较稀少 B.蒸发量较大
C.地势较为平坦 D.土壤肥力较低

由材料可知,牛轭湖多形成于地势平坦
地区,河流多河曲发育,以侧蚀为主,C
正确;
河流中下游植被较丰富,植被起到固定
河岸的作用,河曲才容易发育,才能形
成牛轭湖,A错误;
从材料中不能判断牛轭湖所在地区蒸发
量大小以及土壤肥力高低,B、D错误。故选C。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河流流经地势平缓地区,在河流弯曲的地方洪水期河水冲断曲流颈,使河曲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右图为“牛轭湖示意图”。完成3~5题。
5.牛轭湖形成后,面积会逐渐缩小直至消亡,在自然状态下牛轭湖的消亡是因为
A.湖水大量流出 B.湖水蒸发下渗
C.上游水流汇入 D.人类过度取水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地势平坦,湖水不可
能大量流出,A错误;
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脱离,不受上游
河道影响,C错误;
人类过度取水不属于自然原因,D错误;
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取直后遗
留的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B正确。故选B。
流水堆积地貌
>
<
知识点二
地貌 示意图和位置 地貌景观特点 形成过程
冲积扇 外形似张开的折扇,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 ,堆积物由 到___ 河流自山地流至 ,因地形急剧变缓, 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 处不断堆积而成的
堆积体
洪积扇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
降低
山麓
流速
出口
扇状
暂时性


地貌 示意图和位置 地貌景观特点 形成过程
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被淹没 河流中下游地区下蚀作用减弱,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貌 示意图和位置 地貌景观特点 形成过程
江心洲 四面环水,如长江口崇明岛、湘江橘子洲等 由河流挟带的泥沙 而成
三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河流挟带泥沙入海时,地形趋于平坦,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降低,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成
沉积
下面图甲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洛阳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1.[综合思维]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答案 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冲积扇。
下面图甲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洛阳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2.[区域认知]描述从洛阳至商丘黄河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和沉积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从洛阳至商丘沉积物颗粒越来越细,沉积厚度逐渐变薄。原因:黄河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所挟物质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往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越少。
下面图甲为局部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洛阳至商丘”一线冲积扇剖面图。
3.[区域认知]为什么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冲积平原上?
答案 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024·湖北武汉期中)读“河流地貌示意
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洪积—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洪)积扇
C.三角洲、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D.冲(洪)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读图可知,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冲(洪)积扇;
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形成河漫滩平原;
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024·湖北武汉期中)读“河流地貌示意
图”,完成1~2题。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挪威峡湾
B.黄土高原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冲积平原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崇明岛
位于长江入海口,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
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C正确;
挪威峡湾的形成原因是冰川侵蚀作用,A
错误;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是风力沉积作用,B
错误;
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D错误。故选C。
(2023·四川广安阶段练习)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特色各异。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地貌类型是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沙丘
D.U形谷

图中河流流入海洋,其所挟带泥沙在入海口处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A正确;冲积扇出现在出山口,B错误;
沙丘是风成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C、D错误。
(2023·四川广安阶段练习)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特色各异。读图,完成3~4题。
4.关于图中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地形崎岖,沟谷纵横
C.起伏和缓,沙漠广布
D.地势低平,河汊众多

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形成的,由图中可看出,河汊众多;在河口处,河水受潮流的顶托,流速减小,容易形成心滩和江心洲,使河流分汊,D正确。
课时对点练
图a中①~④处位于河流不同河段,上游到下游地势趋于平坦,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
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a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A.由细到粗 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 D.先变细,后变粗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图b所示景观为瀑布,结合河段位置及河谷剖面形态推测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图a中的①处。
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某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2.图b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a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河流不同发展阶段地貌。完成3~5题。
3.下列对图甲和图乙所示河流地
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为河流发育初期,图乙为
河流发育中后期,均主要位于
河流下游
B.图甲为河流发育中后期,图乙为河流发育初期,均主要位于河流上游
C.图甲为河流发育初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图乙为河流发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
流上游
D.图甲为河流发育中后期,主要位于河流下游;图乙为河流发育初期,主要位于河
流上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图甲河道弯曲,一般为河流发育中后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图乙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一般为河流发育初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河流不同发展阶段地貌。完成3~5题。
4.图甲和图乙所示河流地貌
A.均以下蚀为主
B.图甲以下蚀为主,图乙以
侧蚀为主
C.均以侧蚀为主
D.图甲以侧蚀为主,图乙以下蚀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图甲河道弯曲,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河段,侧蚀作用使得河道变宽、弯曲;图乙河谷深而窄,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河段,是由流水下蚀和溯源侵蚀形成的,河道较窄。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河南郑州阶段练习)河流会对其流经的河谷不断侵蚀和堆积,使河谷形态发生变化。下图示意河流不同发展阶段地貌。完成3~5题。
5.图甲河段可能会形成
A.瀑布
B.冲积平原
C.峡谷
D.冲积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图示可知,甲河段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是很大,不利于形成瀑布和峡谷,A、C错误;
冲积扇形成于出山口的位置,从图中可看出,当地并不位于出山口,D错误;
冲积平原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河流多呈现侧向侵蚀为主的曲流,符合图甲地形特征,B正确。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图示意某河谷横剖面结构。完成6~7题。
6.阶地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读图可知,图中②处在洪水期和枯水期均有河水流经,属于河床,B错误;
图中①③两处地势较高,在枯水期出露,洪水期会被淹没,说明两地是河漫滩,A、C错误;
④地为河谷两侧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为河流阶地,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由上题分析可知,常在水面以下的是河床,A错误;
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壤较为肥沃,B、C错误,D正确。
下图示意某河谷横剖面结构。完成6~7题。
7.阶地的特征是
A.常在水面以下 B.地形比较崎岖
C.组成物质颗粒较粗 D.土壤较为肥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洪积扇是河流在出山口处形成的流水堆积地貌,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或者入湖口附近形成的流水堆积地貌,③④正确;
二者既可以分布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分布在湿润地区,①②错误。故选B。
(2024·湖南长沙期末)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洪积扇、三角洲分布位
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洪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
区 ②三角洲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洪积扇分布在河流出山口附近,而三角洲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入海口),所以三角洲地区波浪作用明显,且多沙洲、沙岛发育。故选C。
(2024·湖南长沙期末)洪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读图,完成8~9题。
9.与洪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②波浪
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
和 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山东青岛月考)两个透明可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置坡度和大小相同的土堆。取两个侧边底部开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将两块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冰块放置其中。将一组装置(实验组①)放置于室内遮阴处,实验时室温约为30 ℃,另一组装置(实验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
2小时后(冰块未融尽)观察实
验现象。完成10~11题。
10.图中堆积体模拟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冲积扇
C.沙丘 D.冰斗

能力提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图示可知,该实验是模拟山地经流水侵蚀、搬运后混合颗粒物在山前堆积形成以沟口为顶点,呈扇形的地貌,即冲积扇,B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山东青岛月考)两个透明可封闭的玻璃容器中分别放置坡度和大小相同的土堆。取两个侧边底部开有孔洞的器皿置于土堆上,将两块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冰块放置其中。将一组装置(实验组①)放置于室内遮阴处,实验时室温约为30 ℃,另一组装置(实验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2小时后(冰块未融尽)观察实验现象。完成10~11题。
11.该实验能观察到
A.堆积体甲比乙大
B.颗粒物a处比b处粗
C.甲沟比乙沟宽
D.乙沟比甲沟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实验组②在烈日下,实验组①在遮阴处,所以实验组②的冰块融化量更大,相当于河流的径流量更大,形成的堆积体更大,侵蚀的沟谷更深、更宽;因实验组②水量更大、流速可能稍快,颗粒物粒径会比实验组①的略粗。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3·陕西渭南阶段练习)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中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讷位。下图为“某河流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古代居民多选择讷位(凸岸)作为居住场所,不正确
的因素是
A.河流凸岸,不易坍塌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C.水流平缓,易于取水
D.水深,便于河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不易坍塌,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凸岸水流浅而平缓,易于取水,适合房屋建筑,A、B、C不符合题意;
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与凹岸相比,凸岸水位较浅,D符合题意。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港口建设需港阔水深、避风,结合图可知,港口适合建在凹岸,图中b处位于凹岸,水位较深,适合泊船,B正确。
(2023·陕西渭南阶段练习)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中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
的环境。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讷位。右图为“某
河流示意图”。完成12~13题。
1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最适宜建筑港口的是
A.a B.b
C.c D.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苏南京阶段练习)江心洲是指河流中的沙洲(岛屿),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江心洲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关于图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条件,
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道弯曲 ②下游河道狭窄 ③地势低
平,流速慢 ④水位季节变化小,侵蚀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沙洲是由泥沙淤积形成,河道弯曲,加上地势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积;其次,下游河道狭窄导致上游地区流速减慢,利于淤积;地处长江下游,为季风气候,水位季节变化大,①②③正确,④错。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024·江苏南京阶段练习)江心洲是指河流中的沙洲(岛屿),由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江心洲比心滩稳定,一般是洲头冲刷,洲尾沉积,使江心洲不断下移。下图为“长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5.图示甲、乙两沙洲近年来面积有减小的
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上游修建水库
B.流域降水量减少
C.下游植树造林
D.人们在沙洲上挖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沙洲面积减小可能是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库拦水拦沙,使下游来沙量减少,与下游植树造林关系不大,
A正确,C错。
流域降水量一般不会发生太大变化,B错。
近年来,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
人们在沙洲上挖沙破坏沙洲的可能性不大,
D错。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6.(2023·黑龙江牡丹江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1为某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图2为某地貌景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流水作用的变化。
答案 从①地到③地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说出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
答案 三角洲。成因:河流挟带泥沙,流到入海口处地势变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变慢,所挟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①。形态:呈扇形。变化:从扇顶到扇缘地势越来越低;沉积物颗粒变细;沉积物磨圆度越来越好;分选性越来越好。
(3)指出图2地貌景观在图1中易出现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该地貌的形态和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2 滑坡和泥石流
(分值:64分)
(选择题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由山洪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它们来势迅猛、破坏性强、危害严重。据此完成1~2题。
1.滑坡、泥石流最可能产生的危害是(  )
A.造成地表塌陷 B.冲毁、掩埋房屋
C.引起气候异常 D.诱发地震
2.防御滑坡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植被覆盖率 B.修建水利工程
C.大面积开拓荒地 D.清除河道淤泥
(2023·辽宁大连期末)2023年7月25日11时18分,咸丰县曲江镇春沟村1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致2栋民房3人被掩埋,1人失踪。恩施州、咸丰县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下图为“滑坡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与滑坡属同一种类型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地震 D.洪涝
4.此次滑坡灾害引发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
A.滑坡—河道淤塞—洪涝
B.滑坡—土层错动—地震
C.滑坡—植被破坏—旱灾
D.滑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024·山东德州阶段练习)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是我国频繁发生和重点防御的四大地质灾害。下图为“我国2009~2019年地质灾害平均年内发生数量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地质灾害年内发生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 B.岩层 C.地形 D.降水
6.防御与减轻地质灾害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天气预报 ②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实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设施 ④恢复植被,修建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护坡工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江西省婺源县菊径村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小河绕村庄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环抱。读“菊径村航拍图”,完成7~8题。
7.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
①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②山洪,因地势陡峻 ③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 ④滑坡,因土壤水饱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菊径村周围山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
A.降水强度小 B.植被覆盖率高
C.地势起伏小 D.年降水总量小
(选择题9~14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下图为“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生等级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四川省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区
B.九寨沟地区
C.川东北地区
D.川西北地区
10.下列因素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影响不明显的是(  )
A.地势起伏 B.植被覆盖率
C.地层结构 D.土壤肥力
(2023·山东济南月考)泥石流多发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的参数表”,回答11~12题。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1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  )
A.空气质量 B.风力强度
C.降水强度 D.光照强度
(2023·重庆八中期末)下图是我国四川某地自然灾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拦沙坝、排导槽等作用明显降低。读图,完成13~14题。
13.该工程防治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洪水 B.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14.近年来,拦沙坝、排导槽作用不断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年久失修 B.泥沙淤积
C.地壳运动 D.洪水冲击
15.(2024·河南郑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波及农村和城镇,造成粮食减产,房屋倒塌,经济损失严重。下图为我国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示意图。
(1)描述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3)分析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
答案精析
1.B 2.A [第1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泥石流体积大,速度快,会冲毁、掩埋房屋,B正确。第2题,提高植被覆盖率和修建护坡工程是有效防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A正确;修建水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对于防御地质灾害影响不大,B、D错误;大面积开拓荒地会加剧水土流失,可能增加滑坡发生的可能性,C错误。故选A。]
3.C 4.A [第3题,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为地质灾害,台风、寒潮和洪涝为气象灾害,A、B、D错误;地震属于地质灾害,C正确。第4题,滑坡带来的土体或岩体,会淤塞河道,致使河流排水不畅,进一步产生洪涝灾害,A正确。]
5.D 6.D [第5题,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且多暴雨,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D正确。第6题,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天气预报,恢复植被,修建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护坡工程等都是防御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①④正确;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和实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设施,与防御地质灾害无直接关联性,②③错误。故选D。]
7.A 8.B [第7题,在山区河谷地区,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侵蚀和搬运能力大大增强,会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等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①对;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不属于地质灾害,②错;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属于地质灾害,但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③错;山区发生强降雨时,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饱和,形成滑动面,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引发滑坡,④对。故选A。第8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菊径村周围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但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水土流失弱,所以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低,B正确,C错误;江西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总量较大,夏季降水强度较大,A、D错误。故选B。]
9.A 10.D [第9题,从图示可以看出,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等级最高。A正确。第10题,土壤肥力与滑坡灾害的发生关联性不大,D正确。]
11.D 12.C [第11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④沟谷集水面积较小,平均坡角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盖率最高,因此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第12题,强降水是引发泥石流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降水强度。]
13.C 14.B [第13题,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数值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该地为山地,地势起伏大且西高东低;图示拦沙坝、排导槽工程设施沿河谷分布,起分段拦截砂石的作用,故该工程防治的自然灾害应该是泥石流。故选C。第1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泥沙在拦沙坝前方及排导槽处的沉积,拦沙坝和排导槽的作用会不断减弱;与年久失修、 地壳运动、 洪水冲击关系不大。故选B。]
15.(1)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的高原、山地地区;西南部最集中,如: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位于由平原向山区的过渡地带,地形崎岖;降水较多且集中;可蚀性物质分布集中;人类活动影响广泛且影响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3)滑坡和泥石流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甚至引发洪灾;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泥石流会对建筑设施,交通、通信设施造成破坏。课时2 滑坡和泥石流
[学习目标] 1.结合资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与危害。(综合思维)2.查阅资料,说明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地理实践力)
知识点一 滑坡
1.滑坡示意图
2.概念:滑坡是大量__________在重力的作用下,沿________整体滑动的现象。
3.危害:滑坡可以______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______伤亡和财产损失。
拓展延伸 滑坡的产生机制
4.中小型滑坡的治理措施:修筑__________进行支挡,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式,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可有效防止滑坡状况的继续恶化。
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实施护坡工程。②恢复地表植被。
(2)非工程措施
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④人类活动频繁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2.滑坡造成的危害包括(  )
①掩埋村庄 ②淤塞河道 ③引发火灾 ④导致沙尘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下图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的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4.该类型灾害(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在我国多发生于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知识点二 泥石流
1.泥石流示意图
2.概念: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____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______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3.危害: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给________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4.避灾措施
(1)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______中逗留。
(2)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
(3)向泥石流沟______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4)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核心归纳
1.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
(1)稳:稳定沟岸,减少固体物质来源。
(2)拦:筑拦沙坝,拦截泥沙。
(3)排:在下游建泥石流排导槽,将泥石流排泄到指定地点。
(4)禁:禁止在泥石流沟开荒等可能引起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5)植: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植被。
(6)薪: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2021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遭遇暴风雨。该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创1880年以来单日降雨量最高纪录。此次暴风雨引发了洪涝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下图为泥石流形成示意图。
1.[区域认知]推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
2.[综合思维]简述泥石流导致的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2024·江西南昌期末)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的月份是(  )
A.11月~次年1月 B.3~4月 C.6~8月 D.9~10月
2.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式是(  )
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迅速抱紧沟谷旁大树 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下跑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形成冻融泥石流。下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冻融泥石流与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移动速度慢 B.形成规模大
C.破坏力极强 D.多为突发性
4.与冻融泥石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植被
答案精析
知识点一 滑坡
梳理教材新知
2.山体物质 滑动面
3.掩埋 人员
4.抗滑挡墙 分段开挖砌筑
落实思维方法
1.B 2.B [第1题,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区容易发生滑坡,①②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坡脚稳固地区不易发生滑坡,人为因素不是滑坡发生的必然条件,有些滑坡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因此③④错误。故选B。第2题,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①②正确。发生滑坡时,往往伴随强降水,因此不易引发火灾和沙尘暴,③④错误。故选B。]
3.C 4.D [第3题,图示灾害显示,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动,最可能是滑坡, C正确。第4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我国多发生于夏季(雨季);滑坡是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植被破坏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形成的,部分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滑坡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故选D。 ]
知识点二 泥石流
梳理教材新知
2.水 沟床
3.工农业
4.(1)沟谷 (3)两侧
探究核心知识
1.有陡峻的沟谷地形;沟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2.泥石流挟带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动,碎石在河道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阻塞河道,阻碍水体下泄;河流来水不断在此汇集,最终形成堰塞湖。
落实思维方法
1.C 2.B [第1题,我国横断山区降雨多集中在6~8月,且降雨强度大,因此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生在6~8月,C正确。第2题,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两侧高处跑,B正确;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A、D错误;泥石流破坏力强,大树可能会被冲倒,C错误。故选B。]
3.A 4.C [第3题,由材料“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可知,冻融泥石流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慢,A正确。第4题,冻融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故与冻融泥石流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气温,C正确。](共52张PPT)
流水地貌
第一节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2
滑坡和泥石流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1.结合资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分布与危害。(综合思维)
2.查阅资料,说明滑坡、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地理实践力)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 滑坡
知识点二 泥石流
内容索引
课时对点练
滑坡
>
<
知识点一
1.滑坡示意图
2.概念:滑坡是大量 在重力
的作用下,沿 整体滑动的现象。
3.危害:滑坡可以 农田和村庄,
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 伤亡
和财产损失。
山体物质
滑动面
掩埋
人员
拓展延伸
滑坡的产生机制
4.中小型滑坡的治理措施:修筑 进行支挡,采用 的方式,辅以排水和减重措施,可有效防止滑坡状况的继续恶化。
抗滑挡墙
分段开挖砌筑
减轻滑坡灾害的主要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实施护坡工程。
②恢复地表植被。
(2)非工程措施
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②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③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
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右图)。据此完成1~2题。
1.滑坡多发的地区通常
①山高谷深,坡度陡 ②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地表植被覆盖率高 ④人类活动频繁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坡度陡、降水集中区容易发生滑坡,①②正确。
地表植被覆盖率高,坡脚稳固地区不易发生滑坡,人为因素不是滑坡发生的必然条件,有些滑坡的发生与人类活动无关,因此③④错误。故选B。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滑
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右图)。据此完成1~2题。
2.滑坡造成的危害包括
①掩埋村庄  ②淤塞河道 
③引发火灾  ④导致沙尘暴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①②正确。
发生滑坡时,往往伴随强降水,因此不易引发火灾和沙尘暴,③④错误。故选B。
图示灾害显示,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 沿着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部分顺坡向下滑动,最可能是滑坡,C正确。
下图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的灾害类型最可能是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滑坡多发生在山区;我国多发生于夏季(雨季);滑坡是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植被破坏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形成的,部分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滑坡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故选D。
下图示意某高中地理研学实践小组在野外考察时拍摄到的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景观。据此完成3~4题。
4.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在我国多发生于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泥石流
>
<
知识点二
1.泥石流示意图
2.概念: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 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 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3.危害: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给 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沟床
工农业
4.避灾措施
(1)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
中逗留。
(2)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
(3)向泥石流沟 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4)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沟谷
两侧
核心归纳
滑坡的产生机制
1.泥石流灾害的防御措施
(1)稳:稳定沟岸,减少固体物质来源。
(2)拦:筑拦沙坝,拦截泥沙。
(3)排:在下游建泥石流排导槽,将泥石
流排泄到指定地点。
(4)禁:禁止在泥石流沟开荒等可能引起
泥石流的人类活动。
(5)植:因地制宜,植树种草,迅速恢复
植被。
(6)薪: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
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2021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遭遇暴风雨。该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创1880年以来单日降雨量最高纪录。此次暴风雨引发了洪涝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右图为泥石流形成示意图。
1.[区域认知]推测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
答案 有陡峻的沟谷地形;沟谷中有大量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2021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遭遇暴风雨。该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创1880年以来单日降雨量最高纪录。此次暴风雨引发了洪涝和泥石流灾害,严重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右图为泥石流形成示意图。
2.[综合思维]简述泥石流导致的堰塞湖的形成过程。
答案 泥石流挟带大量碎石向下游流动,碎石在河道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阻塞河道,阻碍水体下泄;河流来水不断在此汇集,最终形成堰塞湖。
(2024·江西南昌期末)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的月份是
A.11月~次年1月 B.3~4月
C.6~8月 D.9~10月

我国横断山区降雨多集中在6~8月,且降雨强度大,因此横断山区泥石流多发生在6~8月,C正确。
(2024·江西南昌期末)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据此完成1~2题。
2.山区沟谷发生泥石流时,正确的避灾方式是
A.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 B.朝与沟谷垂直的两侧高处跑
C.迅速抱紧沟谷旁大树 D.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向下跑

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方向大致垂直的两侧高处跑,B正确;
泥石流速度快,破坏力强,不能迎着泥石流朝高处跑,也不能顺着泥石流的方向跑,A、D错误;
泥石流破坏力强,大树可能会被冲倒,C错误。故选B。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
形成冻融泥石流。右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
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冻融泥石流与降雨泥石流相比所具有的特点是
A.移动速度慢 B.形成规模大
C.破坏力极强 D.多为突发性

由材料“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可知,冻融泥石流的特点是移动速度慢,A正确。
冻融泥石流是冻土地区重要的物质运移和地貌作用过程之一。一般发生在斜坡上。当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水使主要由细粒土组成的表层物质,达成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从而使上层土层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冻融界面向下缓慢移动,
形成冻融泥石流。右图为“冻融泥石流形成示
意图”。据此完成3~4题。
4.与冻融泥石流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植被

冻融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冻土融化。气温升高,冻土融化,故与冻融泥石流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气温,C正确。
课时对点练
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泥石流体积大,速度快,会冲毁、掩埋房屋,B正确。
由山洪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它们来势迅猛、破坏性强、危害严重。据此完成1~2题。
1.滑坡、泥石流最可能产生的危害是
A.造成地表塌陷 B.冲毁、掩埋房屋
C.引起气候异常 D.诱发地震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提高植被覆盖率和修建护坡工程是有效防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A正确;
修建水利工程、清除河道淤泥是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对于防御地质灾害影响不大,B、D错误;
大面积开拓荒地会加剧水土流失,可能增加滑坡发生的可能性,C错误。故选A。
由山洪所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它们来势迅猛、破坏性强、危害严重。据此完成1~2题。
2.防御滑坡的主要措施是
A.提高植被覆盖率 B.修建水利工程
C.大面积开拓荒地 D.清除河道淤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据所学知识可知,滑坡为地质灾害,台风、寒潮和洪涝为气象灾害,A、B、D错误;
地震属于地质灾害,C正确。
(2023·辽宁大连期末)2023年7月25日11时18分,咸丰县曲江镇春沟村1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致2栋民房3人被掩埋,1人失踪。恩施州、咸丰县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右图为“滑坡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与滑坡属同一种类型的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寒潮
C.地震 D.洪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滑坡带来的土体或岩体,会淤塞河道,致使河流排水不畅,进一步产生洪涝灾害,A正确。
(2023·辽宁大连期末)2023年7月25日11时18分,咸丰县曲江镇春沟村1组发生一起山体滑坡,致2栋民房3人被掩埋,1人失踪。恩施州、咸丰县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右图为“滑坡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4.此次滑坡灾害引发的灾害链,正确的是
A.滑坡—河道淤塞—洪涝
B.滑坡—土层错动—地震
C.滑坡—植被破坏—旱灾
D.滑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东德州阶段练习)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是我国频繁发生和重点防御的四大地质灾害。右图为
“我国2009~2019年地质灾害平
均年内发生数量百分比统计图”。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地质灾害年内发生数量变
化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 B.岩层 C.地形 D.降水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且多暴雨,雨水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024·山东德州阶段练习)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是我国频繁发生和重点防御的四大地质灾害。右图为
“我国2009~2019年地质灾害平
均年内发生数量百分比统计图”。
据此完成5~6题。
6.防御与减轻地质灾害的可行性
措施有
①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天气
预报 ②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实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设施 ④恢复植被,修建预防滑坡、泥石流的护坡工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天气
预报,恢复植被,修建预防滑
坡、泥石流的护坡工程等都是
防御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①
④正确;
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和
实施工程措施,完善水利设施,
与防御地质灾害无直接关联性,②③错误。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江西省婺源县菊径村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小河绕村庄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环抱。读“菊径村航拍图”,完成7~8题。
7.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①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 ②山洪,因地势陡峻 
③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 ④滑坡,因土壤水饱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在山区河谷地区,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侵蚀和搬运能力大大增强,会挟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等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①对;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不属于地质灾
害,②错;
地震是由于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
属于地质灾害,但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③错;
山区发生强降雨时,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
饱和,形成滑动面,从而在重力作用下引发滑坡,④对。故选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江西省婺源县菊径村被誉为“中国最圆的村庄”,小河绕村庄接近一周,四周高山环抱。读“菊径村航拍图”,完成7~8题。
8.菊径村周围山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
A.降水强度小
B.植被覆盖率高
C.地势起伏小
D.年降水总量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菊径村周围山区地势起伏较大,但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水土流失弱,所以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低,B正确,C错误;
江西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总量较大,夏季降水强度较大,A、D错误。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右图为“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生等级
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四川省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A.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区
B.九寨沟地区
C.川东北地区
D.川西北地区

从图示可以看出,川西南干旱河谷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等级最高。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能力提升
右图为“四川省地质灾害易发生等级
分布图”。据此完成9~10题。
10.下列因素对滑坡灾害的发生,影响不明
显的是
A.地势起伏 B.植被覆盖率
C.地层结构 D.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与滑坡灾害的发生关联性不大,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023·山东济南月考)泥石流多发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的参数表”,回答11~12题。
1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最小的沟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④沟谷集水面积较小,平均坡角较小,流域落差最小,植被覆盖率最高,因此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最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023·山东济南月考)泥石流多发生在坡角大、降水集中、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读“某地重点监测沟谷的参数表”,回答11~12题。
12.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
A.空气质量 B.风力强度 C.降水强度 D.光照强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强降水是引发泥石流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为了准确预警预报泥石流,该地区应密切关注降水强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沟谷编号 集水面积(km2) 平均坡角(°) 流域落差(m) 植被覆盖率(%)
① 15.3 24.3 537.2 15.7
② 2.7 30.1 670.3 19.6
③ 20.0 40.8 1 353.7 13.2
④ 4.5 26.1 384.7 20.5
(2023·重庆八中期末)下图是我国四川某地自然灾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拦沙坝、排导槽等作用明显降低。读
图,完成13~14题。
13.该工程防治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A.洪水
B.滑坡
C.泥石流
D.地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数值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该地为山地,地势起伏大且西高东低;图示拦沙坝、排导槽工程设施沿河谷分布,起分段拦截砂石的作用,故该工程防治的自然灾害应该是泥石流。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泥沙在拦沙坝前方及排导槽处的沉积,拦沙坝和排导槽的作用会不断减弱;与年久失修、地壳运动、洪水冲击关系不大。故选B。
(2023·重庆八中期末)下图是我国四川某地自然灾害治理工程措施,多年以后其拦沙坝、排导槽等作用明显降低。读
图,完成13~14题。
14.近年来,拦沙坝、排导槽作用不断
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年久失修 B.泥沙淤积
C.地壳运动 D.洪水冲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4·河南郑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滑坡和
泥石流,波及农村和城镇,造成粮食减
产,房屋倒塌,经济损失严重。右图为
我国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示意图。
(1)描述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的主要分布
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的高原、山地地区;西南部最集中,如: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15.(2024·河南郑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滑坡和
泥石流,波及农村和城镇,造成粮食减
产,房屋倒塌,经济损失严重。右图为
我国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示意图。
(2)根据材料,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
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位于由平原向山区的过渡地带,地形崎岖;降水较多且集中;可蚀性物质分布集中;人类活动影响广泛且影响程度大,植被破坏严重等。
15.(2024·河南郑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滑坡和
泥石流,波及农村和城镇,造成粮食减
产,房屋倒塌,经济损失严重。右图为
我国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地区示意图。
(3)分析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主要危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滑坡和泥石流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甚至引发洪灾;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滑坡、泥石流会对建筑设施,交通、通信设施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