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五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湖南衡阳一中模拟)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欧亚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泰加林树冠呈塔形有利于( )
A.防风 B.保暖 C.保湿 D.防积雪
2.泰加林( )
A.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
B.林中物种繁多,层次复杂
C.南界即地球草原带的北界
D.分布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
3.与热带雨林相比,泰加林枯枝落叶量少但落叶层却较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文 D.降水
(2024·甘肃兰州质检)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4~5题。
4.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
A.高大茂密 B.群落结构简单
C.有板状根 D.种类丰富
5.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
A.气候相对湿润 B.光照更加充足
C.山地分布较广 D.人为破坏较少
三叶树的树叶奇特,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上的叶片圆润如杨、呈革质化,冬季落叶;三叶树根系发达,对水分感知敏感;能通过叶面和树干的皱皮、裂口将体内多余的盐碱排泄出来。据此完成6~7题。
6.推测原生三叶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 B.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
7.下列关于三叶树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大片的三叶树林可以调节气候 ②树叶奇特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 ③排出的盐碱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④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更多水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读“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
9.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2024·湖南长沙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
11.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12.该大棚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2024·广东佛山月考)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13~14题。
13.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
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
14.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灌井排 D.砾石覆盖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1~2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15.深圳市种植的乡土乔木,其特征是( )
A.针状叶片 B.革质叶片
C.多板状根 D.茎上生花
16.与草本相比,乔木的乡土植物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乔木( )
A.耐旱耐贫瘠 B.耗水量较大
C.运输成本高 D.造景效果差
17.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
A.乡土乔木 B.外来藤本
C.乡土灌木 D.外来草本
(2023·云南大理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长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18.深耕(20厘米以上)有利于增加土壤的( )
A.透气性 B.有机质
C.矿物质 D.含水量
19.下列地区农业采用免耕的效果欠佳的是( )
A.西北干旱沙土地 B.东南丘陵水蚀地
C.东北平原黑土地 D.华北低湿涝洼地
20.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其原理是( )
A.加厚耕层,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B.熟化土壤,降低土壤的营养流失
C.消除土壤中的杂草,清除病虫害
D.翻出深层砂石块,防止土壤板结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3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
(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环境特征。
(3)判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在一年中的景观变化特点及原因。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黑云杉,树冠呈伞形,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为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1 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1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2为黑云杉景观图。
(1)推测黑云杉的形态特征。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23.(2024·海南海口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下图示意我国东南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1)指出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特征。
(2)指出该坡地的典型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对该地土壤肥力的影响。
(3)比较该坡地自然状态下陡坡和缓坡的土壤肥力高低,并说明理由。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塔斯马尼亚岛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下图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
答案精析
1.D 2.A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加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正确。第2题,泰加林分布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的北部,其北部为苔原带,所以泰加林的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A正确;泰加林分布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因此林中物种较少,层次简单,B错误;泰加林的南界并不是地球草原带的北界,C错误;泰加林分布区气候寒冷,但土壤肥沃,D错误。第3题,泰加林分布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落叶腐烂分解缓慢,所以落叶层较厚,A正确。]
4.B 5.A [第4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高大茂密、有板状根、种类丰富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数量少,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故选B。第5题,相对于辽西,辽东距海较近,气候相对湿润,因而枫树的长势更好。故选A。]
6.D 7.C [第6题,材料信息“冬季落叶”表明三叶树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根系发达,对水分感知敏感”表明该树种生长在干旱缺水地区,结合选项可知,原生三叶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D正确。第7题,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故①正确;“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片圆润如杨、呈革质化”,这些特点可以减少水分蒸腾,故②正确;排出的盐碱原本就来源于当地的土壤中,不会加剧土壤盐碱化,故③错误;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更多水分,故④正确。所以选C。]
8.D 9.B [第8题,由图可知,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第9题,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10.A 11.D 12.C [第10题,图示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土壤退化的表现,A正确。第11题,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的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D正确。第12题,图示土壤pH值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A、B错误;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C正确,D错误。]
13.D 14.B [第13题,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红壤分布地区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加之当地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D正确。第14题,增施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等,A错误;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正确;井灌井排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 C、D错误。]
15.B 16.C 17.A [第15题,深圳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革质叶片符合该市种植的乡土乔木的特征,B正确。针状叶片是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的特征,板状根和茎上生花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C、D错误。第16题,相比于草本植物,乔木体积大,远距离运输成本高,选用当地乔木,能够节约运输成本,节省经费投入,C正确。第17题,乡土植物是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植被演替过程中,逐渐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而形成的,因此相对于外来植物物种,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乡土植物的环境效益较好,B、D错误。乡土乔木相对于乡土灌木来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更为显著,环境效益更好,A正确,C错误。]
18.A 19.D 20.C [第18题,与板结土壤相比,深耕能够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第19题,在应用上,免耕农业特别适合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 在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上免耕效果不佳。故选D。第20题,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是: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和热状况;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建立良好的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消除杂草,清除病虫害。故选C。]
21.(1)甲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2)景观特点: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3)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解析 (1)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2)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甲地植被为热带雨林,其所在地区纬度低,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所以植被特征为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3)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热带草原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22.(1)树形高大、树叶为针状。
(2)分布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
(3)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黑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
23.(1)土壤呈红色;质地黏重(颗粒小);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壤呈酸性。
(2)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能促进养分在土壤表层聚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3)缓坡肥力高于陡坡。在陡坡上,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易带走土壤表层有机物(有机质),土壤发育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在缓坡上,地表径流速度慢,土壤侵蚀能力弱,土壤发育好(快),土壤肥力较高。
24.(1)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
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且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密,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
(2)保护岛上的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解析 第(1)题,N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差;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物生长更为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更肥沃。第(2)题,土层变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保护土壤的措施主要从植被保护、控制生产规模及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共49张PPT)
章末检测试卷五
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加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塔形树冠表面坡度大,利于积雪滑落,D正确。
(2023·湖南衡阳一中模拟)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欧亚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泰加林树冠呈塔形有利于
A.防风 B.保暖
C.保湿 D.防积雪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选择题
(2023·湖南衡阳一中模拟)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欧亚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2.泰加林
A.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
B.林中物种繁多,层次复杂
C.南界即地球草原带的北界
D.分布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泰加林分布在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的北部,其北部为苔原带,所以泰加林的北界即地球森林带的北界,A正确;
泰加林分布纬度较高,热量
条件较差,因此林中物种较
少,层次简单,B错误;
泰加林的南界并不是地球草
原带的北界,C错误;
泰加林分布区气候寒冷,但土壤肥沃,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泰加林分布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落叶腐烂分解缓慢,所以落叶层较厚,A正确。
(2023·湖南衡阳一中模拟)泰加林的主要树种是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密林里树木拥挤,树冠呈塔形,树叶呈针状且表面有蜡质。泰加林在高地成片分布,欧亚大陆自西向东,泰加林逐渐由暗针叶林变为明亮针叶林。下图示意泰加林带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3.与热带雨林相比,泰加林枯
枝落叶量少但落叶层却较厚,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温 B.地形 C.水文 D.降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枫树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高大茂密、有板状根、种类丰富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点;群落结构简单,种类数量少,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植被特征。故选B。
(2024·甘肃兰州质检)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4~5题。
4.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A.高大茂密
B.群落结构简单
C.有板状根
D.种类丰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相对于辽西,辽东距海较近,气候相对湿润,因而枫树的长势更好。故选A。
(2024·甘肃兰州质检)辽宁省是我国少有的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分布区。每到秋季,从辽东到辽西都可以邂逅“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下图是几张不同的枫叶图片。据此完成4~5题。
5.相对于辽西枫树,辽东枫树多生长的十分高壮,原因主要是
A.气候相对湿润
B.光照更加充足
C.山地分布较广
D.人为破坏较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材料信息“冬季落叶”表明三叶树不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根系发达,对水分感知敏感”表明该树种生长在干旱缺水地区,结合选项可知,原生三叶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荒漠,D正确。
三叶树的树叶奇特,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上的叶片圆润如杨、呈革质化,冬季落叶;三叶树根系发达,对水分感知敏感;能通过叶面和树干的皱皮、裂口将体内多余的盐碱排泄出来。据此完成6~7题。
6.推测原生三叶树所属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稀树草原 B.热带荒漠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叶树的树叶奇特,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上的叶片圆润如杨、呈革质化,冬季落叶;三叶树根系发达,对水分感知敏感;能通过叶面和树干的皱皮、裂口将体内多余的盐碱排泄出来。据此完成6~7题。
7.下列关于三叶树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①大片的三叶树林可以调节气候 ②树叶奇特是为了减少水分蒸腾 ③排出的盐碱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④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更多水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故①正确;
“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片圆润如杨、呈革质化”,这些特点可以减少水分蒸腾,故②正确;
排出的盐碱原本就来源于当地的土壤中,不会加剧土壤盐碱化,故③错误;
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更多水分,故④正确。所以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图可知,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淋溶层,④为淀积层,⑤为母质层,⑥为母岩层。
读“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
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母质层
D.④为淀积层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9.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②为腐殖质层,其特点是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2024·湖南长沙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增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图示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pH值减小(说明酸性增强);而有机质含量增加不是土壤退化的表现,A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湖南长沙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1.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的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湖南长沙期末)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2.该大棚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黄淮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图示土壤pH值总体大于7,呈弱碱性,而我国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A、B错误;
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可能位于黄淮海平原,C正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佛山月考)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13~14题。
13.红壤贫瘠,主要是土壤中
A.矿物质不足 B.土壤含水多
C.空气含量少 D.有机质缺乏
√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红壤分布地区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加之当地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4·广东佛山月考)云南东川红土地被人们称为“上帝打翻的调色板”,这块土地的土壤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据此完成13~14题。
14.改良红壤的有效措施是
A.增施化肥 B.种植绿肥
C.井灌井排 D.砾石覆盖
√
增施化肥可以短时间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会使土壤酸化、微生物活性降低、土壤板结等,A错误;
种植绿肥对增强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有很大作用,B正确;
井灌井排是治理盐碱化的重要措施,砾石覆盖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之一,对改良红壤作用不大。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1~2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15.深圳市种植的乡土乔木,其特征是
A.针状叶片 B.革质叶片 C.多板状根 D.茎上生花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深圳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革质叶片符合该市种植的乡土乔木的特征,B正确。
针状叶片是亚寒带针叶林植被的特征,板状根和茎上生花是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A、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6.与草本相比,乔木的乡土植物占比较高,主要是因为乔木
A.耐旱耐贫瘠 B.耗水量较大 C.运输成本高 D.造景效果差
√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1~2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相比于草本植物,乔木体积大,远距离运输成本高,选用当地乔木,能够节约运输成本,节省经费投入,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7.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环境效益最好的是
A.乡土乔木 B.外来藤本 C.乡土灌木 D.外来草本
√
类型 乡土植物种数/种 乡土植物占比/%
乔木 32 57.14
灌木 44 45.83
藤本 3 60.00
多年生草本 31 45.59
1~2年生草本 15 27.27
合计 125 44.80
(2023·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深圳市为打造“世界著名花城”,充分利用路口优势打造花境景观来提升城市的形象。下表为深圳市路口造景植物构成。据此完成15~17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乡土植物是植物在当地经历漫长的植被演替过程中,逐渐适应当地的生境条件而形成的,因此相对于外来植物物种,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看,乡土植物的环境效益较好,B、D错误。
乡土乔木相对于乡土灌木来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作用更为显著,环境效益更好,A正确,C错误。
与板结土壤相比,深耕能够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作物生长。故选A。
(2023·云南大理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
(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长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18.深耕(20厘米以上)有利于增加土壤的
A.透气性 B.有机质 C.矿物质 D.含水量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云南大理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
(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长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19.下列地区农业采用免耕的效果欠佳的是
A.西北干旱沙土地 B.东南丘陵水蚀地
C.东北平原黑土地 D.华北低湿涝洼地
√
在应用上,免耕农业特别适合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在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的黏性土壤上免耕效果不佳。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23·云南大理期中)深耕和免耕均是农业对土壤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深耕
(20厘米以上)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免耕又称零耕技术,是指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不清理作物残茬,直接在原茬地上播种,播种后作物生长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其中覆盖耕作是最主要的免耕方式。据此完成18~20题。
20.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其原理是
A.加厚耕层,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B.熟化土壤,降低土壤的营养流失
C.消除土壤中的杂草,清除病虫害 D.翻出深层砂石块,防止土壤板结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是: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和热状况;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建立良好的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消除杂草,清除病虫害。故选C。
21.2023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丙两地照片反映的植被类型。
非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甲地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地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图可知,甲所在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丙所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
21.2023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描述甲地植被景观特点,并说明其环境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景观特点:植被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
环境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水热充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图并结合上题可知,甲地植被为热带雨林,其所在地区纬度低,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所以植被特征为高大稠密,植物种类、数量繁多,成层性强(垂直结构复杂)。
21.2023年8月,北京某中学非洲研学小组从赤道附近出发,沿20°E附近向北行进途中发现该区域的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变化。图中A和C为研学小组成员分别在甲、丙两地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判断乙地的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在一年中的景观变化特点及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热带草原地区,植被类型为热带草原。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云杉,树冠呈伞形,常绿乔木。水平分
布纬度跨度为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
到海拔1 500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
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
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
“醉树”的新景
观。图1示意阿拉
斯加北部的地理
位置,图2为黑云
杉景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推测黑云杉的形态特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树形高大、树叶为针状。
(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分布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
(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全球气候变暖,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黑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
23.(2024·海南海口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右图示意我国东南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1)指出东南丘陵地区的土壤特征。
答案 土壤呈红色;质地黏重(颗粒小);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土壤呈酸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能促进养分在土壤表层聚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3.(2024·海南海口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
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
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右图示意我国东南
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2)指出该坡地的典型植被类型,并说明其对该地
土壤肥力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3.(2024·海南海口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土壤的形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其中水循环、生物循环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
到重要作用,土壤类型主要从颜色、质地、有机
质含量、酸碱性等方面区分。右图示意我国东南
丘陵某坡地的土壤及其相关要素。
(3)比较该坡地自然状态下陡坡和缓坡的土壤肥力
高低,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缓坡肥力高于陡坡。在陡坡上,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易带走土壤表层有机物(有机质),土壤发育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在缓坡上,地表径流速度慢,土壤侵蚀能力弱,土壤发育好(快),土壤肥力较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塔斯马尼亚岛有“世界最纯净岛屿”之称,是著名的“苹果之岛”。岛上植被茂密,苹果园和农场多分布于谷地排水
较好的地带,这里的土壤源自河流冲积和
火山灰沉积物,果蝇很少,从而使产出的
苹果绿色而美味。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
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但研究显示,
近几年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厚度不断变薄,
对苹果的生长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右图
示意塔斯马尼亚岛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比较M、N两地的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差异:M地土层厚度大于N地;M地土壤肥力大于N地。
原因: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层厚度大;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水热条件更优越;且M地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故植被生长更为茂密,有机质来源更加丰富,土壤更肥沃。
N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以侵蚀作用为主,土层薄,土壤肥力差;M地位于河流下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土壤厚度大,肥力高。M地纬度及海拔比N地低,且位于向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更优越,植物生长更为茂盛,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更多,土壤更肥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如何保护塔斯马尼亚岛的土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保护岛上的植被,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控制苹果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持土壤肥力;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减少游客对土层的踩踏和剥蚀;对已破坏的土层,进行人工修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土壤生态的意识。
土层变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引起的,保护土壤的措施主要从植被保护、控制生产规模及游客数量、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