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45分。1一15题,每小题2分,16一20题,每小题3分)
1.答案:C
解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多样性,A错误;病毒必须依懒宿
主细胞进行增殖,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B错误;生态系统组分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包括生物部分
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无机盐、有机质、岩石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因此阳光、空气等非生物成分可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正确;发菜属于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自养原核生物,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是由植物提供营养的异养原核生物,D错误。
2.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A错误;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细胞后若要转换成
高倍物镜观察,应先将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且不需要提升镜筒,B错误;视野由甲调到乙后,如
果物像不清晰,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物像至清晰,C错误;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说明异
物不在装片和物镜上,通过排除法可知,异物应位于目镜上,D正确。
3.答案:D
解析:脂肪中C和H的比例比同等质量的糖类高,因此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能产生更
多的水,A正确: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形成的酯,故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
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B正确;生物体中的糖类与脂质都可以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糖类中的
纤维素是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脂质中的磷脂分子是膜结构的组成成分,C正确;糖脂分布于细胞
膜外侧,D错误。
4.答案:D
解析:核酸中的碱基排序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图中 代表碱基,碱基的排列顺序中蕴藏若遗传信息,
A正确:
图中含有碱基T,表示DNA的一条链,其中的
是脱氧核糖,含C、H、O三种元素,B正确;图中
表示的脱氧核苷酸链构成DNA分子,在真核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C正确:新冠病毒是RNA病毒,
图中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所以新冠病毒不含有图中的核苷酸链,D错误。
5.答案:B
解析:由图可得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甲元素浓度较乙元素低,说明该植物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
乙元素,A错误;由于植物对甲乙元素的需求量不同,且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不同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也
不同,因此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可能会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B正确。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
大时,对甲元素的需求量小于乙元素的需求量,C错误;由图可知,乙元素浓度为B~C之问最有利于该植
物生长,D错误。
6.答案:D
解析:脂质中的脂肪是三大营养物质中的一种,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但脂肪过量摄入会使人发
胖等,应适当摄取,A错误;碳水化合物是糖类,不含碳水化合物的饮料可能不含糖,但不等于不含其他
有机物,仍可能有一定能量,B错误;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不利,
C错误;食物中含有DNA,DNA为大分子,可以被消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D正确。
7.答案:C
解析: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合成场所是滑面内质网,而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是蛋白质,A错误;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向高尔基体运输,B错误;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蛋白质运输的通道,C正确;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多肽链→多肽链转移到核糖体附若的内质网进
行粗加工→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
1(2)这三种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一条包含“一甘一赖一脯一”序列重复155
次的肽链,此肽链所含游离的氨基(一NH)至少个。
(3)上述三条同样的肽链螺旋缠绕在一起形成三螺旋结构(如图2所示),称为原胶原蛋白。
其中,甘氨酸的R基为一,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赖氨酸和脯氨酸的R基被修饰而具
有较强的亲水性。由此推测,机体内原胶原蛋白的结构俯视示意图为图3中的
(填
字母),原胶原蛋白可进一步形成胶原蛋白。
“一甘一赖一脯”
04400
图2
图3
(4)我国科学家从动物组织提取胶原蛋白,制成了可被人体吸收的手术缝合线,缝合以后不
需要进行拆线。作为手术缝合线的胶原蛋白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其原因是
(5)蛋白质除了作为结构蛋白外,还有
、
功能。
23.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相关实验,
该实验的简易装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浸人质量浓度为03gmL
蔗糖溶液中所处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方图丙为被运输物质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S溶液
S溶液
)被运输物质的浓度
被运输物质的浓度
半透膜
A
B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中漏斗内液面先上升,后达到稳定,由此可知实验初始时半透膜两侧S溶液浓度
(大于小于等于)S2溶液浓度。
(2)图乙细胞结构中的
(填序号)构成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图甲中。
结构④与
①之间充满的液体是
(3)若将图乙状态的细胞浸人清水中,可观察到②的紫色变没,体积变一,这是由于细胞
(吸水失水)发生了
现象。
(4)图丙中A表示的运输方式是哪种?。
(5)图丙中B表示的方式若是协助扩散,那么b加段的限制因素是什么?
【高一生物试卷第7页(共8页)】
24.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包含了一系列的化学步骤和物质转变过程,分为
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过程中,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发现在离体叶
绿体的悬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0,没有C02),在光照下可释放出氧气,
以反应式2H20→02+4H+4e表示。
(1)希尔反应中水的裂解释放氧气需要在光照下进行,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在光合色素的提取实验中,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需要加人
色素分离后距离滤液细线最近的两条色素带主要吸收
光。
(2)希尔反应中产生的电子(e)和H可以用于形成
;该实验结果
(“能”
或“不能”)说明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是同一个化学反应,理由是
(3)为进一步研究C02如何转变为糖类,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在光照下给小球藻悬浮液通人
14℃02,一定时间后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产物并分析。实验发现,仅仅30s的时间,放
射性代谢物多达几十种,缩短时间到7s,发现放射性代谢物减少到12种。如果要探究
C02转化成的第一个产物是什么,可能的实验思路是
(4)经研究发现光照停止后,暗反应在短时间仍然能够持续合成糖类等有机物,但无法长时
间正常进行,推测原因是
25.下图甲表示洋祥葱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洋葱根尖细胞内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
胞周期各阶段的变化曲线,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示意图,请分
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②
③
a
b!ci
④O分裂间期T分裂期
分
乙
丙
(1)图甲中观察有丝分裂时最好选择
(填序号),该区域细胞的特点是
观察质壁分离时最好选择
③处细胞比②处细胞物质运输效率高的原因是
(2)用甲图所示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乙图中各个时期的时间长短的实验思路是
(3)图乙中e时期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与高等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
末期的特点是
(4)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制片流程为→→→一。
在细胞增殖过程
中出现染色质和染色体两种不同状态如丙图所示的意义是
【高一生物试卷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