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下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3.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相传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在京城为秘书院
大学士,家中因为宅基地纠纷,修书一封,希望
他能为家人撑腰。收到家人来书,傅以渐遂修一
纸家书: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后,自感惭愧,便主动让出三尺,邻居知道后,也深感惭愧,也主动让出三尺,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新课导入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蕴含着什么人文精神?
社会和谐、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2024年10月9日,《中国好人》特别节目在央视总台首播。12位身边好人动情讲述了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助人为乐、
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故事。
微光成炬,彰显榜样力量。徒手爬楼救下
火灾中被困女孩的退役军人许亮、纵身跃下12米高大桥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在他人危难之际出手相助,在紧急关头挺身而上,用行动诠释了见义勇为的含义,传递着温暖和力量。用皮影帮扶残疾人就业的王丽娟、义务理发55年的八旬老党员赵晓凤,以爱心传递温暖,以善举传递力量。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哪怕只有一分热,也要发一分光,把爱洒向生活,把希望传遍四方。
榜样的力量鼓舞你我,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积极向榜样学习,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生活观察
新课讲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
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
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楚辞》中“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等语句说明了屈原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做人的品格。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楚辞》中“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等语句彰显了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可以教育人如何做事。
(1)《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等。
(2)看完《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心中满是感慨与敬仰。这个节目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唐宋八大家的人生历程和文学成就,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
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与同学分享你的观后感。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要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探究与分享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学们就如何理解和谐展开讨论。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你还知道哪些提倡和谐的名言或事例?
结合以上讨论,说说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社会和谐。
名言: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等。
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1)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表现:中华民族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如何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社会和谐的主要表现
(1)人与人之间:尊老爱幼、邻里团结、与人为善等。
(2)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平等和谐,兼
容而不冲突、协作而不对立、制衡而不掣肘、有序
而不混乱。
(3)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和谐共生。
探究与分享
“新时代好少年”每年评选一次。入选的好少年,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关爱他人,有的热爱科学,有的勇于创新,有的乐观向上,有的爱护环境,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勤学善思……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体现了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宝贵品格和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国梦时刻准备着的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代青少年身边的榜样,是弘扬时代新风、争当时代新人的先锋。
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事迹:
学习创造“小达人”——张许熠,喜欢思考、乐于探索,热心公益和科普,是网络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影响和带动更多身边人向善向美。
孝老爱亲“姐妹花”——李智琳、李慧琳,是双胞胎姐妹。姐妹俩出生不满4个月,她们的爸爸就因病失去了工作和行动能力。姐妹俩传承良好家风,在生活上学会自理,收拾家务样样在行;学习上你追我赶,连续多年获评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对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她们总是积极伸出援手。在她们的妈妈——“中国好人”葛春梅的示范带动下,姐妹俩利用周末和假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长达6年,累计服务时长近2000小时,服务近万人次。
精神品质:他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等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要求
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如何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积善成德。
(2)向榜样学习,汲取他们的力量。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
己的行为。
启思导行
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亲近中华经典,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你如果参加该活动,会挑选哪篇经典?
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这篇经典不仅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结合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举例说明你感受到的中华人文精神。
在音乐课上,我学习了《高山流水》这首古典名曲。通过学习这首曲子,我感受到了中华人文精神中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在美术课上,我学习了一些国画艺术。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意境表达,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人文精神中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板书设计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要求
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
要求
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北京朝阳区一模]某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围绕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向学生征集宣传标语。下列标语适用的有( )
①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②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④天地之大,黎元为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海南中考改编]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下列做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是( )
A.与人发生冲突时,逼迫对方让步
B.参加班级劳动时,袖手旁观
C.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D.不听父母劝告,沉迷网络游戏
C
他在初中毕业后没能继续读高中,外出打工后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保安。因为感受到北大浓厚的学习氛围,他刻苦读书学习,最终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他就是“北大保安成人高考第一人”——张俊成。张俊成的经历启示我们( )
A.要想办法塑造十全十美的自己
B.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
C.要通过与他人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D.初中阶段的学习不重要,可工作以后再努力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