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3.7.1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新课导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动春晚、惊艳亮相。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创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活观察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①“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这启发我人与人之间要尊重差异,彼此包容,和谐相处。②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这启发我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有利于我们塑造理想人格。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这启发我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文艺作品融为一体,塑造自己的审美气质。④《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这启发我要不为物役,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相关链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周易》讲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认为,观察大自然中日月星辰的变化,可以知晓四季转换的规律;观察人间万象,可以知晓人和社会的道理,通过礼乐教化促成人类的文明。告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应该继续弘扬这种精神,加强人文教育,加深对中华人文精神的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齐景公问晏子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晏子答:“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咸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生气,这个国家就没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君甘臣酸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含义意义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求同存异”的“同”与“和而不同”的“同”“求同存异”的“同”指的是大同,即大的、主要的方面。所谓“求大同存小异”,是指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和而不同”的“同”指的是苟同、盲目附和。“和而不同”体现在允许细节的不同,容忍差异的存在,侧重于整体和谐。探究与分享“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礼记》、梅桩壶、《对菊图》等。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例如,《礼记》记录了涵盖冠礼、婚礼、丧礼、祭礼、宴饮、交际、朝拜、聘问等诸多礼仪,说明古人对礼的教化作用非常重视。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含义意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链接《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有二十三万余行,讲述了传奇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七代带领柯尔克孜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玛纳斯》经久流传、生生不息,以史诗的恢宏叙事主题和崇高演述风格凝聚民心、团结人民,给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力量。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的重要作用,体现出这一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承载着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表现意义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相关链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渺,气象万千,壮丽恢宏。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千里江山图》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是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是一幅旷世杰作。北宋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告诉我们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帮助我们理解美学追求这一中华人文精神。探究与分享思考:这些文艺作品中具有什么样的美学追求?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探究与分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的这些诗作感情真挚、朴素自然,表达了陶渊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和俭朴、自然的生活态度,深受后人喜爱。感受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如,《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反映了一种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查阅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谈你从中感受到的生活理念。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表现意义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践行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的具体做法(1)节约粮食、水电,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拒绝浪费。(2)自觉绿色出行,做好垃圾分类,做简约生活方式的先行者。(3)学习基本的理财知识,制定家庭预算,合理规划家庭开支。(4)适度消费,抵制搞攀比、讲排场,在生活中学会克制不必要的消费和欲望,追求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相关链接《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是事物存在的本然状态,“和”是事物间相互和谐的状态。在“中和”的状态下,天地万物和谐地共存发展,各得其所,繁荣兴旺。《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就是泰和,是天地万物和谐的最理想状态。对于人来讲,“太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之境。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内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板书设计202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指出:“中国和法国虽然分属东西方文明,价值理念、社会制度不同,但都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双方可以和而不同,通过对话合作,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以及人类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上述话语( )①主张化解冲突,建设价值观念一致的世界②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③有利于协调不同意见,促进中法和谐相处 ④表明我国主动附和他国,彰显大国气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B课堂练习《2024中秋诗会》以诗词为媒,通过家庭之间的诗词知识问答、专家解读节日习俗等内容,展现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气概,寄托着华夏儿女思念与浪漫的经典诗句,带领观众穿梭古今,唤起文化共鸣。《2024中秋诗会》( )①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②让我们领略诗词之美,感受华夏古韵③有利于弘扬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④展现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信阳息县二模改编)一人食、小份菜广受欢迎,家里的蔬菜水果随吃随买,外出就餐适量点餐、自觉“光盘”、餐后打包……甲辰龙年春节,节俭风尚为千家万户增添了清新年味。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②说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③这是我国资源紧缺,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的表现④践行俭约自守的生活理念,需要你我共同努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pptx 只此青绿.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