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ADDCA 6-10ABDDC 11-14DCBB
15 (1)第四周期Ⅷ族 (2)
(3)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过高,易分解,而且盐酸挥发
(4)浓盐酸 (5)
(6)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滴加几滴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已洗净,反之未洗净(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7)
16 (1) 酸式 检漏 (2)D (3)
(4)最后加入半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变为无色
(5) 19.20 (6)AD
17 (1) 氧化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位于H之后 浓盐酸挥发 H2
浓盐酸Cl-浓度大,Cl-使Cu的还原性增强,促使反应Cu+4Cl--e-═[CuCl4]3-发生
负
18 (1) 吸热 (2)1.62 (3)BC
(4)放热 CF (5)7.2 (6)AC大名一中高二年级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出题人:杨延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Mn55 Fe56 Co59 Sn119
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A.N B.P C.Si D.C
2.玻尔理论、量子力学理论都是对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因为s轨道的形状是球形的,所以s电子做的是圆周运动
B.任何一个能层最多只有s、p、d、f四个能级
C.不同能层中s电子的原子轨道半径相同
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3.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Y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基态Z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这四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X4]+[ZW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W-B.Y与Z两原子核外电子空间运动状态分别为7和5
C.YW3的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D.电负性:Y>X>Z
4.金云母的化学式为KMg3AlSi3O10Fx(OH)(2-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OC.半径:r(Mg2+)5.水溶液呈酸性的盐是
A.NH4Cl B.BaCl2 C.HCl D.Na2CO3
6.25℃,下列指定条件下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澄清透明的溶液:
B.酸性条件下,Fe2+可以大量存在的体系:、、、
C.由水电离出c(H+)为1.0×10-12mol L-1的溶液:、HCO、Fe3+、Na+
D.甲基橙为黄色的溶液:、、、
7.工业上以含溶液作电解液,以含Fe、Zn、Pb、C等杂质的粗锡为阳极进行电解,可得到精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阴极发生的反应为
B.电解一段时间,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不变
C.在电解槽底部产生含Pb的阳极泥
D.当阴极质量增加11.9g,电路中通过电子为0.2mol
8.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化学降解的原理如图所示(两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B.电池工作时,左侧工作室产生的穿过质子交换膜往右侧工作工室迁移
C.若电源为铅酸蓄电池,工作时,Q应与电极相连
D.每转移0.2电子,同时产生气体的总体积为5.6L(标准状况下)
9.反应A(g)+3B(s)=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15mol/(L·min) B.v(B)=0.1mol/(L·s)
C.v(C)=0.40mol/(L·min) D.v(D)=0.0lmol/(L·s)
10.已知:,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时达到平衡状态1,在时改变某一条件,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A
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
D.平衡常数:
11.NaClO溶液具有漂白能力,已知25℃时,Ka(HClO)=4.0×10-8。下列关于NaClO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0.01mol/LNaClO溶液中,c(ClO-)=0.01mol/L
B.长期露置在空气中,释放Cl2,漂白能力减弱
C.通入过量S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25℃,pH=7.0的NaClO和HClO的混合溶液中,c(HClO)>c(ClO-)=c(Na+)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均为25℃)
A.的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B.氨水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中性或碱性
C.的稀硫酸与的溶液混合,溶液呈中性,则
D.的硝酸和的氢氧化钡溶液按照体积比为混合,混合液的pH为10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
B.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 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D.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入适量的气体,使溶液中,增大
B.常温下,的溶液与的溶液,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某盐溶液呈酸性,该盐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
D.溶于中的水解方程式为:
二、非选择题(58分)
15(每空2分,共14分)钴一种非常稀缺的金属资源,素有“工业味精”和“工业牙齿”之称,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某工业废料中含稀土元素和少量、、等金属离子,分离其中的稀土元素后,从萃余液中回收氧化钴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25℃时,,,
萃取钴的原理:
回答下列问题:
(1)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2)要使完全沉淀,至少为 。
(3)酸分解时控制温度50~60℃,原因是 。
(4)反萃取时最合适的试剂a是 。
(5)写出“沉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沉钴”后需将沉淀洗涤干净,实验室检验该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
(7)“煅烧”必须在氩气中进行,若在空气中煅烧,400℃时会生成另一种钴的氧化物,固体残留率为69.7%,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第1小题2分,其余每空2分,共14分)草酸是一种易溶于水的二元有机弱酸,常用作还原剂、沉淀剂等,可与酸性溶液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测定硬水中钙离子的浓度的转化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酸性标准溶液应用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注入酸性标准溶液之前,滴定管需要 、洗涤和润洗。
(2)若用25.00mL滴定管进行实验,当滴定管中的液面在刻度“10.00”处时,管内液体的体积_______(填标号)。
A.等于10.00mL B.等于15.00mL C.小于15.00mL D.大于15.00mL
(3)写出“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滴定”时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
(5)本实验滴定管起点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滴定过程中消耗的酸性标准溶液为 mL。该硬水样品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6)下列操作会使测得的硬水样品中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B.盛放草酸溶液的锥形瓶没有干燥
C.滴定前仰视读数并记录数据 D.草酸钙沉淀洗涤不充分
17.(14分)氧化还原反应可拆分为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某小组同学从“半反应”的角度探究反应规律。
(1)已知:IO+I-→I2的转化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
①该转化的还原半反应是2IO+10e-+12H+=I2+6H2O,则相应的氧化半反应是 。
②分析上述还原半反应可知:增大c(H+)可促进IO得到电子,使其 性增强,进而与I-发生反应
(2)探究Cu与浓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①有同学认为Cu与浓盐酸不能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其依据是 。
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硫酸与浓盐酸中c(H+)接近]。
装置 序号 试管内药品 现象
甲 浓盐酸 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乙 Cu粉+硫酸 24小时后仍无明显变化
丙 Cu粉+浓盐酸 24小时后气球变鼓
②甲是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 的干扰。
③a.丙中气球变鼓是因为生成了 气体(填化学式)。
b.经检测,丙中反应后溶液中存在[CuCl4]3-。从氧化还原性的角度分析丙中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 。
(3)探究以下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果:产生电流,左侧Ag电极表面有Ag析出。右侧Ag电极周围生成AgCl。
①该装置中右侧Ag电极作 (填“正”或“负”)极。
②对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的反应类型进行分析,谈谈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认识: 。
18.(16分)回答下列问题:
I、已知:反应①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Fe(s)+H2O(g)Fe(s)+H2(g)的平衡常数为K2.不同温度时K1、K2的值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K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1)请写出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的表达式 ;通过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当温度为973K时,反应③CO(g)+H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K3=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2位)
(3)能判断反应③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根据反应①与②及上表数据,能够推断出反应③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写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D.升高温度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F.设法减少CO2的量
Ⅱ、汽车尾气里含有的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N2(g)+O2(g)2NO(g)ΔH>0,已知该反应在T℃时,平衡常数K=9.0,请回答下列问题:
(5)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mol,5s后O2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0~5s内NO的反应速率 mol·L-1·min-1.
(6)将N2、O2混合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B.C.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