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 2.1《坚持依宪治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了解现行宪法的构成,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道德修养: 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法治观念: 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健全人格: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责任意识:深刻认识依宪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守法意识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根本的活动准则、最高的法律效力难点: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三、课前预习(一)根本的活动准则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内容各是什么?(P20-P21)(1)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________,第二章公民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第三章____________,第四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2)本质:我国宪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___________。(3)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民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21“相关链接”)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集中力量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3.我国宪法的地位?(归纳)(1)我国宪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是____________的总章程。(P2)(2)我国宪法是_____________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______________。(3)宪法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权威。(P22)(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_________、法律_________和法律_________。4.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P22)(1)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___________、社会的__________和人民的_____________。(2)如果宪法没有权威,_________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___________就无法保证。5.如何维护宪法权威?(P22)(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_。(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_______________为行动准则。(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___________,保证宪法__________,依照宪法法律行使_________或________,履行________或_________,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_________,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最高的法律效力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P24-P25)(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___________问题。(2)宪法具有__________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3)宪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7.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P25)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__________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国家______________,社会______________。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联系)(P25)(1)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2)宪法的规定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3)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__________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四、课中探究探究一: 根本的活动准则阅读课本P20—22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画出答案。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权威的重要性?)3.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探究二:最高的法律效力阅读课本P22—25,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画出答案。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五、课后巩固1.校团委开展“宪法42周年”主题活动,以下同学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春:宪法只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②小夏: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③小秋: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④小冬:宪法距离中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和深化日。这是因为( )①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②宪法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③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3.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遵循严格的修改程序( )①能够使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②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他法律无关紧要③有利于确保宪法体现所有公民的意志④有利于保障宪法长期稳定,使国家长治久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在宪法宣传周,某校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手抄报评选活动。下列选材与教材观点匹配的是( )选项 选材 观点① 民法典第一章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 制作宪法和民法典修改程序对比图。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③ 絵制“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④ 收集政府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照片。 宪法的实施由人民政府监督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5.“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凝聚人心的歌,这是催人奋进的歌,将这首歌确定为国歌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6.2023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被成为“管法之法”。这部法律( )①与宪法都是治理国家的重器②与民法典具有不同的法律特征③与刑法具有相同的法律规定④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具有相同的立法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下列表示宪法与民法典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A. B.C. D.8.中学生小鸣认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应该把食品问题写入宪法”,对这一建议你的态度是( )A.赞成,可以让公民遵守食品安全规则B.不赞成,宪法已经包含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条款C.赞成,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D.不赞成,宪法规定的是有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爱国教育依法保障]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划线内容的理解。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活动方案活动地点 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活动目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要求 活动前:了解相关爱国故事;准备好物品,身份证、水、手机等必需物品外,还一定要带上(3)___________(小安翻看手机查看天气情况时,看到了右上角的图标。) 活动中:注意事项: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注意听讲、做好笔记等。 活动后:结束后及时总结,梳理活动收获。请你和小安同学一起完成以上研学活动方案。参考答案三、课前预习(一)根本的活动准则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内容各是什么?(P20-P21)(1)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________,第二章公民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第三章____________,第四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2)本质:我国宪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___________。(3)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民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2.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21“相关链接”)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集中力量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3.我国宪法的地位?(归纳)(1)我国宪法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统一,是____________的总章程。(P2)(2)宪法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权威。(P22)(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_________、法律_________和法律_________。4.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P22)(1)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___________、社会的__________和人民的_____________。(2)如果宪法没有权威,_________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的___________就无法保证。5.如何维护宪法权威?(P22)(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_。(2)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_______________为行动准则。(3)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___________,保证宪法__________,依照宪法法律行使_________或________,履行________或_________,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_________,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最高的法律效力6.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P24-P25)(1)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___________问题。(2)宪法具有__________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3)宪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7.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P25)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__________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国家______________,社会______________。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联系)(P25)(1)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2)宪法的规定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______________。(3)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__________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答案】1.总纲;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党;人民意志;根本法;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最根本;最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人民意志;治国安邦;至高无上;地位;权威;效力。命运;安定;根本利益;法治;权利和自由。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宪法和法律;尊严;实施;权利;权力;义务;职责;特权。全局性;根本性;一般性;最高;立法基础;立法依据;制定;修改程序。制定;修改程序;民意;长期稳定性;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宪法;法律体系;原则性;具体落实;根本确认;保障;实现。【解析】教材基础知识,解析略。四、课中探究探究一: 根本的活动准则阅读课本P20—22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画出答案。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和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权威的重要性?)3.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探究二:最高的法律效力阅读课本P22—25,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标画出答案。4.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答案】1.我国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2.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3.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4.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②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③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④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教材基础知识,解析略。五、课后巩固1.校团委开展“宪法42周年”主题活动,以下同学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春:宪法只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②小夏: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③小秋: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④小冬:宪法距离中学生的生活非常遥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②③: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故②③说法正确;①: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故①说法错误;④:宪法与中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和深化日。这是因为( )①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②宪法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③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宪法地位。①③:题文中设立国家宪法日,使其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和深化日,因为宪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故①③说法正确;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故②说法错误;④: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文不是因果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遵循严格的修改程序( )①能够使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②是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其他法律无关紧要③有利于确保宪法体现所有公民的意志④有利于保障宪法长期稳定,使国家长治久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①④:根据所学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遵循严格的修改程序能够使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有利于保障宪法长期稳定,使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宪法权威,故①④符合题意;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故②说法错误;③:确保宪法体现大多数公民的意志,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在宪法宣传周,某校开展了“学宪法·讲宪法”手抄报评选活动。下列选材与教材观点匹配的是( )选项 选材 观点① 民法典第一章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 制作宪法和民法典修改程序对比图。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③ 絵制“我国法律法规体系”思维导图。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④ 收集政府工作人员向宪法宣誓照片。 宪法的实施由人民政府监督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①②:列举带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条文的法律,能够充分体现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绘制“宪法和其他法律修改程序对比”线索图,体现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严格,故①②符合题意;③:宪法不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和细化,故③说法错误;④: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凝聚人心的歌,这是催人奋进的歌,将这首歌确定为国歌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所以宪法确定了这首歌为我国的国歌,故A说法正确;BCD:国歌是宪法规定的,故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6.2023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被成为“管法之法”。这部法律( )①与宪法都是治理国家的重器②与民法典具有不同的法律特征③与刑法具有相同的法律规定④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具有相同的立法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①④: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因此,这部法律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具有相同的立法基础;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因此,这部法律与宪法都是治理国家的重器,故①④说法正确;②:与民法典具有相同的法律特征,故②说法错误;③:与刑法具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7.下列表示宪法与民法典关系图示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C:根据所学,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据此,C说法正确;ABD:宪法和民法典不是交叉关系、包含关系和并列关系,故AB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8.中学生小鸣认为:“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应该把食品问题写入宪法”,对这一建议你的态度是( )A.赞成,可以让公民遵守食品安全规则B.不赞成,宪法已经包含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条款C.赞成,可以严惩这一领域的违法犯罪D.不赞成,宪法规定的是有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宪法是国家根本法。D: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食品问题不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所以,不应该写入宪法,故D说法正确;AC:判断错误,故AC说法错误;B:宪法没有包含有关食品安全的条款,故B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爱国教育依法保障]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1)联系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划线内容的理解。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和体验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类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馆设施,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校外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活动方案活动地点 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活动目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要求 活动前:了解相关爱国故事;准备好物品,身份证、水、手机等必需物品外,还一定要带上(3)___________(小安翻看手机查看天气情况时,看到了右上角的图标。) 活动中:注意事项: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注意听讲、做好笔记等。 活动后:结束后及时总结,梳理活动收获。请你和小安同学一起完成以上研学活动方案。【答案】(1)①宪法是根本法,在国家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法律效力;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③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2)①了解革命历史知识,缅怀革命先烈,汲取革命先烈榜样的力量;提高实践能力,养成亲社会行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爱党情怀,珍惜幸福生活②雨具、雨衣等物品。【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宪法的地位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链接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是根本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止于至善、养成亲社会行为、爱国情感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活动目的→可链接了解革命历史知识,缅怀革命先烈;养成亲社会行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关键词②:小安翻看手机查看天气情况时,发现有雨→可链接雨具;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