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内文言实词练习题0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月忽其不淹兮 淹:久留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困:围困C.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D.夫子哂之 哂:微笑0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山不厌高 夫晋,何厌之有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宰以卓异闻C.族秦者秦也 每至于族D.便言多令才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0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望美人兮天一方 非汉所望也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名我固当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疏其能D.殆有甚焉 殆有神护者0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审谛之 审容膝之易安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其文约,其辞微C.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D.感吾生之行休 永保无疆之休0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其筑欲密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亡走赵C.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者效其忠D.郯子之徒 乐毅之徒通其意0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 祚:福分B.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送给、付与C.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D.径造庐访成 造:建造0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终苟免而不怀仁 苟余情其信芳B.天姥连天向天横 极天云一线异色C.声非加疾也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D.乘彼垝垣 千乘之国0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知我不降明 不知老之将至B.率赂秦耶 子路率尔而对曰C.沐浴清化 聊乘化以归尽D.于我心有戚戚焉 凄凄惨惨戚戚0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生生所资B.质胜文则野 唯昭质其犹未亏C.靡计不施,迄无济 朝济而夕设版焉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蒙故业,因遗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B.晋军函陵项伯 乃夜驰之沛公军C.假舆马者 善假于物也D.用心一也 六王毕,四海一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B.迩之事父 迩:远C.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谷仓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窗户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闻者彰 自是者不彰B.具自陈道 臣之所好者道也C.举天下之豪杰 举家庆贺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不拘于时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B.可使足民 快然自足C.窈窕以寻壑 寻遣丞请还D.则王许之乎 许君焦、瑕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盘庚之迁 顷襄王怒而迁之B.何不改此度 竞周容以为度C.厚币委质事楚 如土委地D.功在不舍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苍山负雪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一日克己复礼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C.不知东方之既白 便可白公姥D.《国风》好色而不淫 谣诼谓余以善淫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卖B.文胜质则史 史:虚饰,浮夸C.风乎舞雩,咏而归 咏:吟诵诗词D.叩关而攻秦 叩:攻打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以,则王乎 沛公欲王关中B.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之以桑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虽与府吏要D.敏于事而慎于言 我虽不敏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当其欣于所遇B.放辟邪侈 辟邪说,难壬人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家来贵门D.越长城之限 崖限当道者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自见者不明B.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C.其一人夜亡 亡去不义D.妇女无所幸 幸蒙其赏赐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家读书久不效 今得杀身自效B.抑本其成败之迹 人穷则反本C.素善留侯张良 善万物之得时D.具此而已矣 具自陈道2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B.自贼者也 贼:偷窃C.剽掠其人 剽:抢劫、掠夺D.夙婴疾病 婴:缠绕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遂增胜 刑人如恐不胜B.景翳翳以将入 承天景命C.终岁不闻丝竹声 乐岁终身饱D.盖自怨生也 可以群,可以怨2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 武帝嘉其义B.不矜名节 自矜者不长C.天下归仁焉 吾妻来归D.请事斯语矣 厚币委质事楚2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瞻顾遗迹 去不复顾B.感慨系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至今治强 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D.因厚赂单于 邻之厚,君之薄也2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隆然伏行 感吾生之行休B.以御于家邦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小学而大遗 采之欲遗谁D.酾酒临江 未尝不临文嗟悼2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B.猥以微贱 猥:谦辞,辱C.莫不殷忧而道著 殷:殷切D.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2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独好修以为常 茂林修竹B.不能喻之于怀 君子喻于义C.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窃发盆D.辟邪说,难壬人 范增说项羽曰2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B.以乱易整,不武 乱者四应C.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始适还家门D.以为侵官、生事、征利 岁征民间2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芷阳间行 摄乎大国之间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C.举类迩而见义远 大类女郎D.以羊易之 根拳而土易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举酒属客 屈平属草稿未定B.本图宦达 唯君图之C.三岁食贫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D.拜臣郎中 焚拜如前人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C.其间旦暮闻何物D.孰与君少长32.下面对偏义复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B.“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C.“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偏义在“阔”,“契”是衬字D.“便可白公姥”偏义在“姥”,“公”是衬字3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B.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C.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4.下面对偏义复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浅”是衬字B.“寻常巷陌”偏义在“陌”,“巷”是衬字C.“昼夜勤作息”偏义在“作”,“息”是衬字D.“今以钟磬置水中”偏义在“钟”,“磬”是衬字3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C.竭诚则胡越为一体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或师焉,或不焉B.须臾成五采C.则牛羊何择焉D.莫春者,春服既成3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鲰生说我曰C.失其所与,不知D.翼日进宰3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B.若火之始然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D.暴霜露,斩荆棘3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盗贼有亡B.则瓠落无所容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40.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B.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决:同“诀”,辞别、告别C.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D.以吾一日长乎耳 以:同“已”,已经4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B.藉寇兵而赍盗粮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曰余食赘行4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虽有槁暴C.吾今且报府D.几家能彀43.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隙”,隔阂、嫌怨B.独有女弟二人 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C.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同“途”,道路4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何方圜之能周兮B.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廊腰缦回,檐牙高啄D.赢粮而景从4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B.砉然向然C.契阔谈讌D.能以足音辨人46.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围绕B.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佯”,假装C.以说吴王 说:同“悦”,高兴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边、岸4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B.遂散六国之从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信义安所见乎4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南声函胡,北音清越B.壹是皆以修身为本C.芳菲菲其弥章D.非及乡时之士也49.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B.鼓瑟希,铿尔 希:同“稀”,稀疏C.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D.罔民而可为也 罔:同“网”,罗网5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自牧归荑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D.不复一一自辨5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曷不委心任去留C.伏清白以死直兮D.盖亦反其本矣52.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性情B.当察乱何自起 当:同“尝”,尝试C.箱帘六七十 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5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旃毛并咽之B.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C.迩之事父,远之事君D.世世以洴澼为事5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搔首踟蹰B.悟言一室之内C.锄櫌棘矜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55.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同“罹”,遭受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凭借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同“弆”,收藏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56.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为长者折枝B.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C.不顾恩义,畔主背亲D.相与枕藉乎舟中57.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吾道夫先路 道:同“导”,引导B.河海不择细流 择:同“释”,舍弃C.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同“非”,错误D.毋吾以也 以:同“已”,是“止”的意思5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以为轮B.又嘱学使俾入邑庠C.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D.距关,毋内诸侯5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金块珠砾,弃掷逦迤B.屈平既绌C.偭规矩而改错D.岂曰无衣?与子同泽60.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判断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 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B.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邀”,邀请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无:同“毋”,不要D.唇吻翕辟 辟:同“僻”,僻静、幽静61.下列加点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凄凄不似向前声B.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C.韩魏之经营D.望美人兮天一方6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非臣陨首所能上报B.必固其根本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吾亦既许汝矣63.下列加点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无出其右者B.宁溘死以流亡兮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64.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B.依乎天理C.于是怅然慷慨D.瞋目视项王65.下列加点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B.一日克己复礼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汝岂得自由6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余方心动欲还 秋月春风等闲度B.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致知在格物C.吾从而师之 自可断来信D.犹其有四体也 夫人之相与67.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B.虽欲强聒C.沛公居山东时D.故攻异国以利其国68.下列加点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又爽然自失矣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69.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B.齐楚之精英C.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D.将军战河北70.下列加点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B.必浚其泉源C.长余佩之陆离D.置币遗单于71.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卧起操持C.思厥先祖父D.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7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感君区区怀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B.召诸贵人议 汝可以模拟得之C.多于在庾之粟粒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D.而刘夙婴疾病 君子喻于义73.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B.而听细说C.空中而多窍D.异乎三子者之撰7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他日汝当用之 故今具道所以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货物与常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放浪形骸之外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75.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单于视左右而惊B.宽厚而爱人C.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D.总角之宴7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吾从而师之C.则刘病日笃D.阙秦以利晋7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A.鼓瑟希,铿尔B.道芷阳间行C.人君当神器之重D.晋军函陵7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齐彭殇为妄作B.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C.外连衡而斗诸侯D.栗深林兮惊层巅7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单于壮其节A.却匈奴七百余里B.夙遭闵凶C.生生所资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8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A.汶水西流B.是以君子远庖厨也C.吾师道也D.为肥甘不足于口与8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蜂房水涡A.可以群,可以怨B.辇来于秦C.虽父之不慈子D.羝乳乃得归8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园日涉以成趣A.名我固当B.李牧连却之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仓皇东出8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杖汉节牧羊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B.固前圣之所厚C.抑本其成败之迹D.早实以蕃8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A.悦亲戚之情话B.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C.惠等哭,舆归营D.夫子固拙于用大矣8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泣孤舟之嫠妇B.小学而大遗 乱者四应C.则刘病日笃 高余冠之岌岌兮D.风乎舞雩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8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用心一也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C.訇然中开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D.侣鱼虾而友麋鹿 共其乏困8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B.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项伯杀人,臣活之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D.沛公欲王关中 籍吏民,封府库8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素善留侯张良 仙及鸡犬B.却宾客以业诸侯 序八州而朝同列C.日与子弟角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D.范增数目项王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②善万物之得时③履至尊而制六合④驼业种树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⑥策扶老以流憩⑦始速祸焉⑧以膏泽斯民A.①/②⑤⑦/③⑥⑧/④B.①②/③④⑤⑥⑧/⑦C.①③④/②⑤⑥⑦/⑧D.①/②③⑤⑦/④⑥⑧9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客逾庖而宴②臣具以表闻③乳二世④眄庭柯以怡颜⑤函梁君臣之首⑥邪曲之害公也⑦皭然泥而不滓者也⑧其坚不能自举也A.①③⑤/②④/⑥⑦⑧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D.①②③⑤⑦/④/⑥⑧课内文言实词小测9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说,谈论B.臣之所好者道也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C.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D.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道:方法9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六王毕,四海一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B.大礼不辞小让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C.距关,毋内诸侯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D.客何负于秦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冀君实或见恕也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C.能克终者盖寡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D.故幸来告良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9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即入见 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C.举酒属客 衡少善属文D.函谷举 吾力足以举百钧95.下面对偏义复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偏义在“近”,“远”是衬字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偏义在“钟”,“磬”是衬字9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全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寻常巷陌B.昼夜勤作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去来江口守空船 便可白公姥D.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可以养松乔之寿97.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B.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C.令将军与臣有郤D.不顾恩义,畔主背亲9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夙遭闵凶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或师焉,或不焉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99.下列通假字判断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采:同“彩”,色彩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弃,违背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黑白相间D.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暮”,晚上100.下列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技盖至此乎 遂散六国之从B.莫春者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傅玑之珥 河海不择细流D.秦伯说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101.下列选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语的是( )A.因其固然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叶叶相交通D.不推恩无以保妻子10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B.约为婚姻C.以其无礼于晋D.依乎天理,批大郤10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拔剑切而啖之B.余嘉其能行古道 除臣洗马C.槌床便大怒 因其固然D.怨灵修之浩荡兮 履至尊而制六合10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不能者止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秋月春风等闲度⑥便作旦夕间⑦行李之往来⑧役聪明之耳目A.①②④⑦⑧B.①③④⑤⑧C.①③④⑦⑧D.③④⑥⑦⑧10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凶年不免于死亡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③至于兄弟④所以遣将守关者⑤汝可以模拟得之⑥苟无恒心⑦自前世而固然⑧吾已成为阴间一鬼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⑩沛公居山东时A.②③④⑤⑦⑨B.①②④⑤⑧⑨C.②③⑥⑦⑨⑩D.②④⑤⑧⑨⑩10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歌呼呜呜快耳者A.吾从而师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人君当神器之重D.却宾客以业诸侯10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素善留侯张良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④风乎舞雩⑤轻暖不足于体与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⑦越国以鄙远⑧蚕食诸侯⑨李牧连却之⑩良庖岁更刀A.①/②③④⑦⑨/⑤⑥⑧/⑩B.①③⑨/②/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④⑦⑨/⑤⑥⑧/⑩D.①⑨/②/③④⑦/⑤⑥/⑧⑩108.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会同,端章甫②小学而大遗③欲辟土地,朝秦楚④赢粮而景从⑤理固宜然⑥遂散六国之从⑦燕赵之收藏⑧侣鱼虾而友麋鹿A.①④⑤/②⑦/③⑥/⑧B.①⑧/②⑦/④⑤/③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⑧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课内文言实词练习题课内文言实词练习题答案1.B 【B项:困,受困。指曹操败于赤壁。】2.A 【A项:两个“厌”都指满足。B项:知道,懂得/上报。C项:灭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D项:美好/政令。】3.D 【A项:眺望/期望。B项:对等,比得上/恰当。C项:小人/详细地。D项:两个“殆”都指恐怕,可能。】4.C 【A项:仔细/深知。B项: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含蓄隐晦。C项:两个“士”都指士卒,兵士。D项:终结/喜庆,福禄。】5.D 【A项:修筑/捣土。B项:通达/逃跑。C项:随意/诚信。D项:两个“徒”都指同类的人,某一类人。】6.D 【D项:造,到。】7.B 【A项:苟且/如果、只要。B项:两个“天”都指天空。C项:劲疾/憎恨。D项:登上/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8.A 【A项:两个“知”都指知道。B项:全都,一概/急遽而不加考虑。C项:教化/自然。D项: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悲愁、哀伤的样子。】9.D 【A项:资助,供给/凭借。B项:质朴、朴实/本质。C项:成功/渡河。D项:两个“植”都指种植。】10.C 【A项:政策/马鞭子。B项:驻扎/驻军地。C项:两个“假”都指借助。D项:专一/统一。】11.B 【B项:迩,近。】12.C 【A项:清楚/彰显。B项:说明/天道,自然的规律。C项:两个“举”都指全,整个。D项: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13.A 【A项:两个“爱”都指吝惜,舍不得。B项:富足/满足。C项:循着/接着、不久。D项:认可/答应。】14.B 【A项:迁移/放逐。B项:两个“度”都指法度、准则。C项:呈献/散落,卸落。D项:停止、止息/释放。】15.A 【A项:两个“负”都指背,背着。B项:一旦/一天。C项:明亮/告诉、禀告。D项:过度、无节制/淫邪之事。】16.C 【C项:咏,唱歌。】17.B 【A项:行王道以统一天下/称王。B项:两个“树”都指种植。C项:求取/相约。D项:勤勉/聪慧。】18.A 【A项:两个“遇”都指接触。B项:不正/批驳。C项:道歉/辞别。D项:界限/门槛。】19.C 【A项:视力/显明。B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C项:两个“亡”都指逃跑。D项:君主宠爱女子/希望。】20.D 【A项:效果/贡献、献出。B项:考察,探究/根本。C项:友善、交好/羡慕。D项:两个“具”都指完备、完全。】21.B 【B项:贼,伤害。】22.C 【A项:美/尽。B项:日光/大。C项:两个“岁”都指年。D项:怨愤/讽刺时政。】23.A 【A项:两个“嘉”都指赞许。B项:看重、推崇/夸耀。C项:称赞,称许/出嫁。D项:实践,从事/侍奉。】24.C 【A项:回顾/照看。B项:连接/缚。C项:两个“治”都指社会安定、太平。D项:丰厚/雄厚。】25.D 【A项:行走/将要。B项:治理/驾。C项:放弃/赠送。D项:两个“临”都指面对。】26.C 【C项:殷,深。】27.B 【A项:美好/高高的。B项:两个“喻”都指知晓,明白。C项:发动,动手/打开。D项:言论/劝说。】28.A 【A项:两个“比”都指等到。B项:混乱/作乱。C项:享有/出嫁。D项:求/征收。】29.D 【A项:秘密地/中间。B项:端正/险。C项:事物/像。D项:两个“易”都指替换。】30.C 【A项:劝请/撰写。B项:希图/考虑。C项:两个“三”都指多,多次。D项:授官/古代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31.C 【A项:偏义在“入”,进入。B项:偏义在“兄”,指刘兰芝的兄长。C项:早晚。D项:偏义在“长”,指年龄大。】32.C 【C项:“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偏义在“契”,“阔”是衬字。】33.B 【A项: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B项:偏义在“女”,“子”是衬字。C项:早晚。D项: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34.B 【B项:“寻常巷陌”中偏义在“巷”,“陌”是衬字。】35.B 【A项:树根。B项:“父兄”偏义在“兄”。C项:胡越,泛指古代居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少数民族。D项:来来往往。】36.C 【A项:不,同“否”。B项:采,同“彩”。C项:没有通假字。D项:莫,同“暮”。】37.B 【A项:颁,同“斑”。B项:没有通假字。C项:知,同“智”。D项:翼,同“翌”。】38.A 【A项:没有通假字。B项:然,同“燃”。C项:指,同“旨”。D项:暴,同“曝”。】39.B 【A项:有,同“又”。亡,同“无”。B项:没有通假字。C项:列,同“裂”。D项:戮,同“勠”。】40.D 【D项:以,因为。】41.C 【A项:内,同“纳”。B项:藉,同“借”。C项:没有通假字。D项:行,同“形”。】42.A 【A项:没有通假字。B项:有,同“又”。C项:报,同“赴”。D项:彀,同“够”。】43.B 【B项:女,与“弟”连用,指妹妹。】44.C 【A项:圜,同“圆”。B项:裁,同“才”。C项:没有通假字。D项:景,同“影”。】45.D 【A项:趣,同“取”。B项:向,同“响”。C项:讌,同“宴”。D项:没有通假字。】46.C 【C项:说,同“悦”,取悦。】47.A 【A项:没有通假字。B项:从,同“纵”。C项:蚤,同“早”。D项:见,同“现”。】48.B 【A项:函胡,同“含糊”。B项:没有通假字。C项:章,同“彰”。D项:乡,同“向”。】49.D 【D项: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50.C 【A项:归,同“馈”,赠送。B项:倍,同“背”。C项:没有通假字。D项:辨,同“辩”,分辩。】51.B 【A项:累,同“蔂”,土筐。B项:没有通假字。C项:伏,同“服”,保持。D项:盖,同“盍”,何不。】52.A 【A项:生,同“性”,天性。】53.C 【A项:旃,同“毡”,毛织的毡毯。B项:谩,同“漫”,徒然。C项:没有通假字。D项:,同“纩”,丝绵絮。】54.D 【A项:爱,同“薆”,隐藏。B项:悟,同“晤”,面对。C项:櫌,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D项:没有通假字。】55.B 【B项:冯,同“凭”,乘。】56.D 【A项:枝,同“肢”,肢体。B项:藏,同“脏”,肺腑。C项:畔,同“叛”,背叛。D项:没有通假字。】57.C 【C项:匪,不是。】58.B 【A项:,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B项:没有通假字。C项:纫,同“韧”,坚韧。D项:距,同“拒”,据守。内,同“纳”,接纳。】59.A 【A项:没有通假字。B项: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C项:错,同“措”,举措。D项: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60.D 【D项:辟,开。】61.B 【A项:“向前”,古义,以前。今义,对着前方。B项:“逡巡”,古今同义,有所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C项:“经营”,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D项:“美人”,古义,所思慕的人。今义,美貌的女子。】62.D 【A项:“上报”古今异义,古义,报答。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B项:“根本”古今异义,古义,二字同义复用,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本来,从来。C项:“丈人”古今异义,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63.C 【A项:“右”,古义,上,古人以右为尊。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B项:“流亡”,古义,随流水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C项:“句读”,古今同义,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D项:“故事”,古义,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64.D 【A项:“往往”古今异义,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B项:“天理”古今异义,古义,牛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C项:“慷慨”古今异义,古义,感叹。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65.A 【A项:“率性”,古今同义,任性。B项:“一日”,古义,一旦。今义,一天。C项:“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银河系。D项:“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66.C 【A项:“心动”,古义,内心惊恐。今义,内心有所触动。“等闲”,古今同义,平常,随随便便。B项:“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格物”,古今同义,推究事物的原理。C项:“从而”,古义,从,跟随;而,表顺承。今义,因此就。“来信”,古义,派来的使者,指媒人。今义,寄来或送来的信件。D项:“四体”,古今同义,四肢。“夫人”,古义,夫,语气词,不译;人,一般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67.D 【A项:“明年”古今异义,古义,第二年。今年,今年的下一年。B项:“虽”,古今异义,古义,连词,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今义,虽然。C项:“山东”古今异义,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山东省。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68.A 【A项:“爽然自失”,古今同义,茫然若有所失。B项:“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数学的一个分支。C项:“爱”,古义,吝惜,舍不得。今义,喜欢;爱惜,爱护。D项:“游侠儿”,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今义,古代称好交游、轻生死、重信义、能救人于急难的人。】69.C 【A项:“寄托”古今异义,古义,寄居安身。今义,托付。B项:“精英”古今异义,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C项:没有古今异义词。D项:“河北”古今异义,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0.B 【A项:“可以”,古义,可,可以;以,用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B项:“浚”,古今同义,疏通水道。C项:“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D项:“币”,古义,财物。今义,货币。】71.D 【A项:“东道主”古今异义,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B项:“操持”古今异义,古义,拿,执。今义,料理,处理;筹划,筹办。C项:“祖父”古今异义,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D项:没有古今异义词。】72.B 【A项:“区区”,古义,情意深挚。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苟且”,古今同义,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B项:“贵人”,古义,贵族大臣。今义,尊贵的人。“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C项:“庾”,古今同义,谷仓。“寻”,古义,不久。今义,找。D项:“婴”,古义,缠绕。今义,婴儿。“喻”,古今同义,知晓,明白。】73.A 【A项:没有古今异义词。B项:“细说”古今异义,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说。C项:“空中”古今异义,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D项:“撰”古今异义,古义,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一说,讲述、解说。今义,写作。】74.B 【A项:“他日”,古今同义,将来的某一天或某一个时期。“所以”,古义,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今义,表示因果关系。B项:“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货物”,古义,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C项:“可怜”,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形骸”,古今同义,人的躯体。D项:“存”,古义,问候、探望。今义,存在,生存;储存,保存。“毫末”,古今同义,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75.C 【A项:“左右”古今异义,古义,身边侍候的人,近臣。今义,支配,操纵;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B项:“爱人”古今异义,古义,爱护人民。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C项:没有古今异义词。D项:“宴”古今异义,古义,快乐。今义,酒席,宴会。】76.A 【例句中的“焦土”是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A项与之相同。B项:意动用法,以……为师。C项:形容词作动词,病重。D项:使动用法,使……获利。】77.C 【例句中的“鄙”是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A项:鼓,名词作动词,弹奏。B项:道,名词作动词,取道。C项:重,形容词作名词,重权。D项:军,名词作动词,驻扎。】78.A 【例句中的“舞”是使动用法,使……起舞。A项:齐,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B项:蕃,使动用法,使繁盛。C项: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项:栗,使动用法,使……战栗。】79.D 【例句中的“壮”是意动用法,认为……豪壮。A项:却,使动用法,使退却。B项: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C项:生,名词作动词,维持。D项:一,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80.C 【例句中的“事”是名词作动词,办(事)。A项:西,名词作状语,向西。B项: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C项:师,名词作动词,学习。D项:肥甘,形容词作名词,美味的食物。】81.B 【例句中的“蜂房”是名词作状语,像蜂房。A项:群,名词作动词,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B项: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C项:慈,形容词作动词,慈爱。D项:乳,名词作动词,生子。】82.D 【例句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A项:名,名词作动词,用这个名字称呼。B项: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C项:树,名词作动词,种植。D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83.B 【例句中的“杖”是名词作动词,执、拄。A项:瓮,名词作动词,用瓮做。B项:厚,形容词作动词,推崇。C项:本,名词作动词,考察,探究。D项:实,名词作动词,结果实。】84.C 【例句中的“爪”是名词作动词,用指甲抠、掐。A项: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B项:欲,动词作名词,贪图的东西。C项:舆,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D项: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85.D 【A项:端,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泣,使动用法,使……落泪。B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乱,形容词作动词,作乱。C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高,形容词作动词,加高。D项:风,名词作动词,吹风。棹,名词作动词,划着。】86.B 【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B项:下,名词作动词,攻占。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C项: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酒,名词作动词,摆酒。D项: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资粮。】87.D 【A项:歌,名词作动词,听歌。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B项: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活,使动用法,使……活命。C项:师,名词作动词,尊师学习。老,形容词作动词,敬爱。D项:王,名词作动词,称王。籍,名词作动词,造册登记。】88.B 【A项: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仙,名词作动词,成仙。B项:业,使动用法,使成就霸业。朝,使动用法,使……朝见。C项:日,名词作状语,天天。下,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D项:目,名词作动词,递眼色。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89.A 【①致,使动用法,使达到。②善,形容词作动词,羡慕。③履,名词作动词,登上。④业,意动用法,以……为业。⑤短,形容词作动词,诋毁。⑥策,名词作动词,拄着。⑦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⑧膏泽,名词作动词,施恩惠。】90.C 【①宴,名词作动词,吃饭。②闻,使动用法,使上闻、报告。③乳,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④怡,使动用法,使愉快。⑤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⑥邪曲,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⑦泥,名词作动词,沾污。⑧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91.C 【A项:句意,在孔子的徒弟中,没有说有关桓文公的事情的人。道,说,谈论。B项:句意,臣所注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规律。道,天道,自然的规律。C项:句意,取道芷阳的小路走。道,取道。D项:句意,因为争相贿赂秦国而导致自己国力下降,这是灭国的方法。道,方法。】92.C 【A项:统一/一个。B项:责备/拒绝。C项:均同“纳”,接纳。D项:对不起/背着。】93.B 【A项:用来……的/……的原因。B项: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C项:能够/动词,攻下。D项:副词,幸亏,幸而/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94.A 【A项:均为动词,会见。B项:动词,怜惜/动词,顾惜。C项:动词,劝人饮酒/动词,撰写。D项:动词,攻克,占领/动词,举起。】95.C 【C项:“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中的偏义在“远”上,“近”是衬字。】96.D 【A项:偏指“入”/偏指“巷”。B项:偏指“作”/偏指“崩”。C项:偏指“去”/偏指“姥”。】97.B 【A项:希,同“稀”,稀疏。C项:郤,同“隙”,隔阂、嫌怨。D项:畔,同“叛”,背叛。】98.D 【A项:闵,同“悯”,指可忧患的事。B项:有,同“又”,再。暴,同“曝”,晒。C项:不,同“否”,这里指不从师学习。D项:没有通假字。】99.D 【D项:莫,同“暮”,晚,将近。】100.C 【A项:盖,同“盍”,何,怎样/从,同“纵”,合纵。B项:莫,同“暮”,晚/蚤,同“早”,早些。C项:“傅”,同“附”,缀着。D项:说,同“悦”,高兴/涂,同“途”,道路。】101.B 【A项:“固然”,古今异义,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这一事实,也不否认那一事实时,相当于“的确”“确实”。C项:“交通”,古今异义,古义,互相通连。今义,运输事业。D项:“妻子”,古今异义,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正式配偶。】102.C 【A项: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B项: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C项:古今同义,均为“没有礼貌,不用礼节对待”。D项:古义,指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103.C 【A项:“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啖”,古今同义,吃。B项:“嘉”,古今同义,赞许。“除”,古义,授官。今义,去掉。C项:“床”,古义,古代坐具。今义,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固然”,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D项:“浩荡”,古义,荒唐。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六合”,古今同义,天地四方。】104.C 【①“不能”,古义,不能施展才华。今义,表示否定的能愿动词。②“地势”古今同义,地面高低起伏的形势。③“非常”,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很。④“夫人”,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一般人的妻子。⑤“等闲”,古今同义,寻常、平常。⑥“旦夕”古今同义,从早晨到晚上的时间。⑦“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⑧“聪明”,古义,听力好、视力好。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强。综上可见①③④⑦⑧古今意义不同。】105.A 【①“死亡”,古今意思相同,均指失去生命。②“故事”,古今异义,古义,先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③“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再提一件事,提到、讲到。今义,指程度、范围。④“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用来……的凭借。今义,因果关系的结论。⑤“模拟”,古今异义,古义,指揣测、推测。今义,也作摹拟,模仿现成的样子。⑥“恒心”,古今同义,一指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或执行某项计划的决心;二指持久不变的意志;三指人所常有的善良本心。⑦“固然”,古今异义,古义,天道,自然的规律。今义,表示承认这一事实,也不否认那一事实时,相当于“的确”“确实”。⑧“阴间”,古今同义,与“人间”“阳间”相对,人类生存的空间,称其为阳间,人类死亡后,其灵魂所在的空间,称为阴间。⑨“东道主”,古今异义,古义,原指东路上的主人。今义,一般人们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称为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赛事的主办国或者主办城市也称为东道主;举办各种会议,主办方也被称为东道主。⑩“山东”,古今异义,古义,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今义,山东省。综上可见,②③④⑤⑦⑨古今异义。】106.D 【例句中的“快”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快”。A项: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形容词作名词,“重权”。D项: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107.B 【①使动用法,使……活命;②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③使动用法,使……灭亡;④名词作动词,吹风;⑤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⑥形容词作名词,老人;⑦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⑧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⑨使动用法,使……退却。⑩名词作状语,每年。①③⑨是使动用法/②是形容词作动词/④⑦是名词作动词/⑤⑥是形容词作名词/⑧⑩是名词作状语。】108.C 【①名词作动词,穿礼服;②“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③使动用法,使……朝拜;④景,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⑤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⑥使动用法,使……离散;⑦动词作名词,收藏的珠宝;⑧侣,名词意动,以……为侣。综上,①(名词动用)/②(形容词作名词)/③⑥(动词使动)/④⑤(名词作状语)/⑦(动词作名词)/⑧(名词意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内文言实词练习题.docx 课内文言实词练习题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