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1.(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关于太空探索,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航天员在太空会无聊吗
B.带入太空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吗
C.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成球形
D.航天员为什么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A、“航天员在太空会无聊吗”,这更多地是涉及到航天员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层面,并非基于科学原理、现象或规律去探究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错误;
B、“带入太空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吗”,这是关于生物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科学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来解答,故B正确;
C、“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成球形”,这涉及到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燃烧现象和流体力学等相关科学知识,属于科学问题,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去分析原因,故C正确;
D、“航天员为什么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这与太空的环境特点以及液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物理特性等相关,属于科学问题,可以从科学角度进行探究,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2025七上·临海期末)同学们要规范操作仪器,否则可能出现意外。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打翻酒精灯后湿抹布盖灭
C.加粉末状药品
D.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
【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打翻酒精灯后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试剂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轻微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打翻酒精灯后可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固体试剂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轻微烫伤,可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A。
3.(2025七上·临海期末)估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成人的身高约为170mm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约为 100km/h
C.一瓶牛奶的体积约为250m3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90℃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长度估测:了解常见长度单位(如 mm、cm、m 等)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生活中不同物体大致的长度范围。
速度估测:熟悉常见的速度单位(如 km/h、m/s 等),知道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场景下的大致速度范围,从而判断汽车速度的估测情况。
体积估测:掌握常见体积单位(如 m3、cm3、mL 等)的大小概念及换算关系,明确生活中常见液体(如牛奶)包装规格对应的体积数量级,通常一瓶牛奶体积是几百毫升,而非几百立方米。
温度估测:清楚人体正常体温值,以及适合人体的水温范围,如洗澡水温度比人体体温略高,在 40℃左右,以此判断洗澡水温度估测的准确性。
【解答】A、170mm = 17cm,一个成人的身高一般在 150cm - 200cm 之间,17cm 远小于成人正常身高,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通常在 60km/h - 120km/h 之间,100km/h 在此范围内,所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约为 100km/h 是符合实际的。
C、一瓶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mL,因为 1mL = 1cm3 ,1m3 = 1000000cm3 ,250m3 这个体积非常大,远远超出一瓶牛奶的正常体积,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的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体温,一般在 40℃左右比较适宜,90℃的水温度过高,会烫伤皮肤,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B。
4.(2025七上·临海期末)新能源电动车利用电池提供能量来驱动汽车。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
A.电能 B.热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汽油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化学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2025七上·临海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不能作为推断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的依据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地球仪是一个球体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
【解答】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1月30日,西南大学科研团队宣布在浙江发现一个新物种—姬林蛙(如图)。姬林蛙是中国已知林蛙中体型最小的,冬季繁殖,产卵于山地水田,目前仅在钱江源一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有发现。姬林蛙在分类上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为代表。
【解答】A、鱼类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生活在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为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与姬林蛙特征相符合,故B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故C不符合题意。
D、哺乳类动物一般营陆生生活,用肺呼吸,哺乳、胎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5七上·临海期末)电动自行车自燃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11月1日起实行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规限制电动自行车塑料件使用比例,提高防火阻燃性能。这一过程属于工程实践环节中的
A.明确问题 B.实施计划 C.改进完善 D.设计方案
【答案】C
【知识点】工程的测试与改进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A、“明确问题”是工程实践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发现和清晰地阐述要解决的问题。而新规限制电动自行车塑料使用比例、提高相关线路要求等,不是单纯在提出问题,而是已经到了对电动自行车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改进的阶段,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施计划”重点在于按照既定的方案去执行各项任务。这里的新规更侧重于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一种完善和改进,并非单纯的按计划执行,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改进完善”是指在已有的基础上,对产品、技术等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安全性等方面。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限制塑料使用比例、提高线路要求,就是在对电动自行车现有的技术规范进行改善优化,从而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保障使用者及财产安全,C选项符合题意。
D、“设计方案”主要是在设计构思阶段。新规内容显然不是关于设计方面的,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2025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是我国卫星风云三号E星首次拍摄的太阳高清图,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B.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不发光的部分
C.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弧状大气
D.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自身能发光发热是恒星。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是太阳某一区域的温度比周围温度低,显得暗,而不是表面不发光的部分,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弧状大气,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2025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的圆圈表示各植物所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区:有茎和叶分化 B.②区:生活在水中
C.③区: 有根 D.④区:用孢子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
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靠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A 、①是海带和肾蕨的共同特征。海带没有茎和叶的分化,肾蕨有茎和叶的分化,所以①区不是 “有茎和叶分化”,A 选项错误。
B 、②是海带和葫芦藓的共同特征。海带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所以②区不是 “生活在水中”,B 选项错误。
C 、③是肾蕨和葫芦藓的共同特征。肾蕨有根,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所以③区不是 “有根”,C 选项错误。
D 、④是海带、肾蕨、葫芦藓三者的共同特征。海带、肾蕨、葫芦藓都属于孢子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所以④区是 “用孢子繁殖”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1月12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狼群”兵器系统在第15届中国航展首次亮相,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机器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头狼”能侦察探测目标,进行信息收集,所以是生物
B.“射手”能挂载步枪,精确打击,所以是生物
C.“狼群”能互联互通,动态自主协同,所以是生物
D.“机器狼”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所以是非生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A、“头狼” 是 “机器狼” 中的侦察探测 “机器狼”,它能侦察探测目标、进行信息收集,但它是由各种机械部件和电子元件构成的机器,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比如不能生长发育、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等,所以不是生物,A 选项错误。
B 、“射手” 即精确打击 “机器狼”,能挂载步枪进行精确打击,同样它也是由机械和电子设备组成的机器,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繁殖、不需要营养等,不是生物,B 选项错误。
C 、“狼群” 能互联互通、动态自主协同,这是其作为智能化兵器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特点,是基于先进的技术和编程实现的,并非生物的特征,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等,所以不是生物,C 选项错误。
D 、“机器狼”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兵器系统,是由人工制造的机器,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不满足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是非生物,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11.(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2月8日,夜空出现“木星冲日”。 “木星冲日”是指木星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象。此时天体相对位置关系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解答】“木星冲日”是指木星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木星中间,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
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
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
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
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
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
提出问题:是对研究对象或现象产生疑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
制定计划:是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等,以验证假设。
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解答】A、甲同学提出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相关因素的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A 选项匹配。
B 、乙同学说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影响因素的一种推测,属于作出猜想或假设环节,B 选项匹配。
C、丙同学描述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这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变量(是否进行 LED 红蓝光照射)和对照组(不进行光照的一组),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 选项匹配。
D 、丁同学说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这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表达与交流环节,表达与交流环节应该是将实验的过程、结果等与他人分享交流,D 选项不匹配。
故答案为: D。
13.(2025七上·临海期末)为宣传保护牛头山水库的生物多样性,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些鱼类的物种信息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鳙鱼、鲢鱼和黄颡鱼都属于鱼类
B.鳙鱼和鲢鱼属于同科不同属
C.鲢鱼和黄颡鱼的亲缘关系比鲢鱼和鳙鱼更近
D.鳙鱼和黄颡鱼的共同特征比鳙鱼和鲢鱼的少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2、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A、鳙鱼、鲢鱼和黄颈鱼都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因此均属于鱼类,A正确。
B、鳙鱼属于鲤科、鳙属,鲢鱼属于鲤科、鲢属,二者属于同科不同属,B正确。
CD、鲢鱼和鳙鱼属于同科,鲢鱼和黄颗鱼属于不同科,鳙鱼和黄颗鱼的共同特征比鳙鱼和鲢鱼的少,鲢鱼和黄颗鱼的亲缘关系比鲢鱼和鳙鱼更远,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14.(2025七上·临海期末)在科学探究中,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替代物,利用替代物进行实验,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下列来自教材的四个实验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A.探索杆影的长短变化
B.观察鲫鱼
C.研究月食的过程
D.研究星系运动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测量法等。
【解答】A、题干中探索杆影的长短变化是通过模拟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杆影的变化,属于模拟实验。
B、观察鲫鱼是对真实的鲫鱼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实际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月食的过程:由于月食的发生条件在实际中难以随时重现,题干中通过模型方式来模拟月食的发生过程,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星系运动:星系运动难以直接观察和实际操作,题干中通过运用气球进行模拟研究,属于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B。
15.(2025七上·临海期末)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全程没有相遇
B.甲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 0~10s, 甲比乙运动得慢
D.在 10~20s,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在s-t(路程-时间图像)图像中,路程通常用纵轴表示,时间用横轴表示,两条图线相交,表示此刻二者相遇;
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小,运动越慢,图线平行于横轴,物体静止不动。
【解答】 A、在t=15s时,两图线相交,表示此刻甲、乙同学相遇,故A错误;
B、由图可得,故B错误;
C、在0~10s内,甲的路程小于100m,而乙的路程等于100m,表示甲同学的速度小于乙同学速度,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在10~20s,乙的路程没有变化,表示乙同学保持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5七上·临海期末)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
(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
(3) 图丙中, 气温为   ℃。
【答案】(1)44
(2)0.75
(3)-7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
(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量筒的(2)分度值是 2mL,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为 44mL,所以液体体积是 44mL。
从图中可知,4个圆柱体排在一起的总长度是 3.00cm,那么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0.75cm。
(3)图丙是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 0℃以下,从 0℃开始向下数 7 个小格,所以示数为 - 7℃,
即气温为 - 7℃。
17.(2025七上·临海期末)显微镜(如图)是一种常用的观察仪器。请据图回答:
(1) 写出标号的名称[③]    。
(2)在观察时,已找到像,但不太清晰,应调节   (填序号)。
(3)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   上。
【答案】(1)反光镜
(2)⑤
(3)装片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解答】(1)由图可知,③是反光镜,可以反射光线,使反射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2)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调节镜筒的升降,使物像更清晰。在观察时,使用④粗准焦螺旋寻找到物像,但不太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视野中若出现异物,则异物在物镜、目镜或玻片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装片上。
18.(2025七上·临海期末)我国天文学家精确测量了距离银河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内的恒星运动速度,并估算出银河系的“体重”约为8050亿个太阳质量。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星,距离我们2.7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431万倍。
(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之间大小关系的是   。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有____。
A.所有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都变成黑洞
B.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
C.该照片显示的是该黑洞周围2.7万年前的景象
D.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答案】(1)D
(2)A;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1)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2)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的不断变化的。
【解答】(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宇宙是无限的,范围最大,宇宙板块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恒星的演化过程中,质量大的恒星形成黑洞;质量小的恒星形成行星状星云,之后成为白矮星,最后演化成黑矮星,A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B、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大,寿命越长,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可知,该黑洞距离我们2.7万光年,说明该图片显示的是该黑洞周边2.7万年前的景象,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2025七上·临海期末)以下是水母、蝗虫、熊猫、乌龟4种动物。请回答:
(1)上述动物中外形呈辐射对称,无背腹和左右之分,身体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开口的是   。
(2)蝗虫是一类农业害虫,在分类上属于   。
(3)熊猫是哺乳动物,这一类动物的最大特点是   和哺乳。
(4)乌龟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水母
(2)节肢动物(或“昆虫”“无脊椎动物”)
(3)胎生
(4)体表覆盖甲或鳞片(或“用肺呼吸”等合理答案)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水母属于腔肠动物、蝗虫属于昆虫、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乌龟属于爬行动物。
【解答】(1)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无背腹和左右之分,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水母属于腔肠动物。
(2)蝗虫是一类农业害虫,它体内无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身体表面有外骨骼肌,身体和附肢是分节的,属于节肢动物;它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属于昆虫。
(3)熊猫是哺乳动物,这一类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胎生和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4)乌龟体表覆盖甲或鳞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用肺呼吸等,这些特点都适应陆地生活
20.(2025七上·临海期末)科学家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媒介,成功让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为真空中的两千万分之一,此时光速接近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此成果在光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正在努力将光速降低到几乎与蜗牛爬行的速度相当。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答案】(1)15
(2)不同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根据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的关系计算出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从第一句话可知,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

(2)本材料说明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21.(2025七上·临海期末)为了解日、地、月的相对运动及所产生的天文现象,某同学制作了三球运动演示模型。
(1)制作该模型需要用到的工具是____。
A.温度计 B.天平 C.刻度尺 D.量筒
(2)该模型中表示月球的是   (填字母)。
(3)当A、B、C三者的位置恰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如图所示),可能出现   现象。
【答案】(1)C
(2)B
(3)日食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三球仪,又称月地运行仪是一种天文教学和天文普及仪器,由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三个小球组成,并有机械联动装置,用以演示三球关系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天文现象。为了模仿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三球仪中间的太阳一般采用发光的灯泡,以照亮地球和月球。地球倾斜地在轨道上绕日旋转,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相交成一个角度。这样就可以演示日食和月食、月球的盈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季的交替等现象。
【解答】(1)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时,需要确定各球体之间的距离、大小比例等尺寸关系,而刻度尺是用于测量长度等尺寸的工具,所以制作该模型需要用到刻度尺。
答案选 C。
(2)在日、地、月系统中,太阳是恒星,体积最大;地球是行星,体积次之;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体积最小。观察模型图,A 相对较大,可代表太阳;B 相对较小,可代表月球;C 体积适中,可代表地球。所以该模型中表示月球的是 B。
(3)当太阳(A)、月球(B)、地球(C)三者的位置恰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若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月影区域的人们就会看到太阳被遮挡的现象,这就是日食现象。
22.(2025七上·临海期末)白尾地鸦(如图)是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特有的鸟类,目前的数量已不足7000只,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和“全球狭布鸟种”。下图是某动物协会对危害鸟类生存因素的调查结果。
类别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危害程度 20% 60% 12% 8%
(1)对鸟类生存危害最大的因素是   。
(2)下列是白尾地鸦的一些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其中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有____。
A.雌雄同形同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B.沙褐色的羽毛,在沙地中能伪装自己
C.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抗干旱和沙尘
D.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能挖掘埋在沙中的食物
(3)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建立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公园,这种保护方式属于   。
【答案】(1)栖息地丧失
(2)B;C;D
(3)就地保护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它的主要形式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1)对鸟类生存危害最大的因素是栖息地丧失,因为表格中显示栖息地丧失占到了60%,是所有因素中比例最高的。
(2)A、雌雄同形同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这与白尾地鸦的群居生活有关,但并不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体现,A错误。
B、沙褐色的羽毛,在沙地中能伪装自己,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正确。
C、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抗干旱和沙尘,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C正确。
D、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能挖掘埋在沙中的食物,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
故答案为:BCD。
(3)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建立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公园,这种保护方式属于就地保护。
23.(2025七上·临海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目的是   。
(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出现,以下操作能达到此目的的有____。
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
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
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45°角慢慢放下
(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染色”)。
(4)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转动反光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物镜转换器
【答案】(1)维持细胞形态
(2)B;C;D
(3)重新染色
(4)CA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主要是为了后续操作的方便,与减少气泡的产生关系不大,所以 A 选项错误。
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这样在盖盖玻片时更容易使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气排出,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B 选项正确。
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可避免细胞重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C 选项正确。
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 45° 角慢慢放下,能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排出,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BCD。
(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重新染色,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4)图像②比图像①细胞体积大,视野更清查,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较暗,需要A转动反光镜,调节光线;视野不清晰,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正确顺序是CAB。
24.(2025七上·临海期末)讲台上有一盒粉笔头,同学们想测量这盒粉笔头的总体积,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1,如图甲所示。
②将粉笔头倒入量筒B,记下刻度值V2,如图乙所示。
③再将量筒 A中面粉全部倒入量筒B中,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如图丙所示。
(1)分析上述步骤,其中不需要读数的步骤是   (填序号)。粉笔头的总体积可表示为V=   (用V1、V2、V3中的某些量表示) 。
(2)以下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
A.面粉没有完全覆盖粉笔头
B.步骤③倒完面粉后,量筒A 壁仍沾有面粉
C.步骤①充分摇实,步骤③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步骤①平视,步骤③俯视
【答案】(1)②;V3-V1
(2)A;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特殊的体积测量方法
对于形状不规则且会吸水等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的物体(如粉笔头),采用 “排粉法”。利用面粉填充物体间空隙,通过前后两次面粉体积差来间接测量物体体积,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测量体积中的应用。
2、量筒的使用及读数
量筒用于测量液体或可借助其他物质测量固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大,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小。
3、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会产生误差。如面粉未完全覆盖物体、物质残留容器壁、摇实程度不同等操作,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分析这些操作对测量数据的具体作用,进而判断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是偏大还是偏小 。
【解答】(1)不需要读数的步骤:在测量粉笔头总体积的实验中,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 A,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1,这是为了测量面粉的初始体积;
③再将量筒 A 中面粉全部倒入量筒 B 中,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3,此时 V3 是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
而②将粉笔头倒入量筒 B,记下刻度值 V2,这个步骤对于计算粉笔头体积没有实际作用,因为我们不需要知道粉笔头单独在量筒 B 中的刻度,所以不需要读数的步骤是②。
粉笔头总体积的表达式:因为 V1 是面粉的体积,V3是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那么粉笔头的总体积 V 就等于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 V3 减去面粉的体积 V1,即 V = V3 - V1。
(2)A、面粉没有完全覆盖粉笔头,会导致粉笔头之间的空隙没有被面粉填满,使得测量的总体积 V3 偏小,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也会偏小,所以 A 选项正确。
B、步骤③倒完面粉后,量筒 A 壁仍沾有面粉,这意味着倒入量筒 B 中的面粉实际体积小于 V1,那么测量的总体积 V3 就会偏小,同样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也会偏小,所以 B 选项正确。
C、步骤①充分摇实,步骤③摇实不够充分,会使 V3 偏大,根据 V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会偏大,所以 C 选项错误。
D、读取体积时,步骤①平视,步骤③俯视,俯视读数会使 V3 读数偏大,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会偏大,所以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B。
25.(2025七上·临海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纸筒和半透明纸制作“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探究针孔成像的特点。
(1) “针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将细纸筒插入粗纸筒,保持蜡烛、细纸筒不动,顺时针转动粗纸筒,观察半透明纸上像的转动情况是   (填“顺时针转动”、 “逆时针转动”或“不转动”)。
(3)小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规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小孔形状 孔径/ mm 地面光斑形状
小孔距地面 10cm 小孔距地面 20cm 小孔距地 面 40cm 小孔距地面80cm 小孔距地面 120cm 小孔距地面 200cm
□ 1 □ ○ ○ ○ ○ ○
5 □ □ □ ○ ○ ○
10 □ □ □ □ O O
①当小孔离地面的距离足够远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   的像。
②某小组用如图乙所示小孔进行实验,已知正方形小孔的边长分别是 1mm和5mm,将纸板正对着太阳,调节纸板离地面的距离,在地面上形成光斑。请画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光斑形状。   
【答案】(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不转动
(3)太阳;□□(或“○□”“○○”)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
这是针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如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沿直线传播在光屏(半透明纸或地面)上形成倒立的像。这一原理是理解针孔成像现象的核心,解释了像的形成机制以及像的倒立特点。
2、小孔成像的特点
像的形状: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例如,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总是圆形(太阳的形状),而不是小孔的形状。
像的大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当物体到小孔距离不变时,小孔到光屏距离越远,像越大;反之像越小。
像的转动情况:像的位置由物体、小孔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决定,只要这三者相对位置不变,像的位置和转动情况就不会改变。
【解答】(1)“针孔成像” 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半透明纸上形成倒立的像。
(2)将细纸筒插入粗纸筒,保持蜡烛、细纸筒不动,顺时针转动粗纸筒,观察半透明纸上像的转动情况是不转动。因为针孔成像的像的位置只与蜡烛、小孔和半透明纸的相对位置有关,转动粗纸筒并没有改变蜡烛、小孔和半透明纸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像不转动。
(3)①:当小孔离地面的距离足够远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实像。
②:当正方形小孔边长为 1mm 时,若纸板离地面较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斑形状为正方形;当正方形小孔边长为 5mm 时,在离地面较近时光斑也为正方形。若距离足够远,会出现小孔成像现象,光斑都为圆形。以下为两种可能的光斑形状:
当距离较近时,若边长为 1mm 的小孔,光斑形状为边长较小的正方形;边长为 5mm 的小孔,光斑形状为边长较大的正方形。
当距离足够远时,两个小孔所成光斑均为圆形,且大小相近(因为都是太阳的像 )。
可以简单画出两个正方形光斑(距离近时)或两个圆形光斑(距离远时)来表示。
如:□□(或“○□”“○○”)
26.(2025七上·临海期末)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利用月壤研究发现: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是肥力不足,尤其在养分含量上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养分。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人员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肥力改良实验。
①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
②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固氮蓝藻B,并设置对照组。
③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
④重复3次实验,统计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   表示模拟月壤的肥力。
(2)步骤②中对照组设置为   。
(3)步骤④中重复3次实验, 目的是   。
(4)分析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氮含量
(2)不接种固氮蓝藻
(3)减小实验误差
(4)固氮蓝藻A、B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植物生长与土壤肥力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肥力因素的能力,在本题中以氮含量作为模拟月壤肥力的衡量指标。
2、 对照实验设计
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中不接种固氮蓝藻的为对照组,接种固氮蓝藻 A 和 B 的为实验组,通过对比来探究固氮蓝藻对模拟月壤肥力的影响。
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只改变接种固氮蓝藻这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如模拟月壤的量、培养基的成分、培养环境等都保持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接种固氮蓝藻这一因素引起的。
3、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固氮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一知识在本题中体现为通过接种固氮蓝藻来改良模拟月壤的肥力。
【解答】(1)因为文中提到真实月壤生长植物不良可能是肥力不足,尤其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养分,且后续实验是测定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来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实验中用氮含量表示模拟月壤的肥力。
(2)在对照实验中,对照组要与实验组形成单一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接种不同的固氮蓝藻,所以对照组设置为不接种固氮蓝藻,这样就可以与接种了固氮蓝藻 A 和固氮蓝藻 B 的实验组进行对比,从而观察固氮蓝藻对模拟月壤肥力的影响。
(3)在科学实验中,只进行一次实验可能会因为偶然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重复 3 次实验,然后统计并处理数据,取平均值等操作可以减小偶然因素带来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从曲线可以看出,接种了固氮蓝藻 A 和固氮蓝藻 B 的组,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都比对照组高,这说明固氮蓝藻 A、B 都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同时,接种固氮蓝藻 A 的组氮含量比接种固氮蓝藻 B 的组更高,所以可以得出固氮蓝藻 A 的效果更好。综合起来结论就是固氮蓝藻 A、B 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固氮蓝藻 A 的效果更好。
27.(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自制了如图甲、图乙两种简易温度计。甲温度计是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乙温度计是在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分别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调节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细橡皮筋在细玻璃管液面位置做标记。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
组别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
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6 11.8 17.9 24 30
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14.7 29.5 44.5 60.5 82
(1)甲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2)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
(3)如果将温度设置在55℃,甲温度计的细玻璃管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约为   mm。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   (填“空气”或“水”)的膨胀更明显。
(5)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请对乙温度计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评价指标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液面变化明显, 误差小 液面变化不明显,误差大
指标二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玻璃泡
(3)45
(4)空气
(5)合格,液面变化明显(或“待改进,刻度不均匀”)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温度计:甲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在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收缩,液面下降,通过液面位置变化反映温度变化。
气体温度计:乙温度计基于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工作。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面在细玻璃管中移动,温度变化时液面位置改变,以此显示温度变化。
4、物质热膨胀性质比较
对比甲(水)和乙(空气)温度计在相同温度变化下液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得出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的结论,体现了不同物质热膨胀性质的差异。
【解答】(1)甲温度计中装满了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当温度变化时,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改变。所以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是用来容纳测温液体,并且感受温度变化的部分。在简易温度计中,锥形瓶用于容纳水或空气,并且能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所以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玻璃泡。
(3)从表格中数据分析,每升高2℃,距离增加6mm,
(4)对比甲、乙温度计的数据,当温度从40℃升高55℃到时,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6mm,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14.7mm。升高相同温度时,乙温度计中液面变化的距离更大,而乙温度计中是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所以空气的膨胀更明显。
(5)合格角度: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数值较大,如从40℃到50℃,距离变化了82mm,说明液面变化明显,按照指标一可认为合格。
待改进角度: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并非严格线性,在不同温度区间膨胀程度可能不同,所以很难保证刻度是均匀的,按照指标二可认为待改进。
综上,答案可以是合格,液面变化明显;也可以是待改进,刻度不均匀 。
28.(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4月4日, 台湾东部海域突发7.3级地震, 这是继25年前“9·21大地震”后,台湾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震中花莲受灾最重,牵动人心。某同学模拟了地球的板块运动如图甲、图乙所示,图丙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1)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上,是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与该原理相似的模拟实验是   (填“甲”或“乙”)。
(2)由图丙可知,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
A.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B.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C.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D.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答案】(1)甲
(2)环太平洋
(3)A;C;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形式:地球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形式主要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碰撞挤压会使地表隆起,形成山脉、岛弧等地形;张裂拉伸则会形成裂谷、海洋等。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板块边界类型:分为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是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生长边界是板块张裂的地带,如大西洋中脊就是板块张裂形成。
2、 世界地震带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围绕太平洋边缘分布,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因为这里是众多板块的交界区域,板块间相互作用强烈。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区,延伸至东南亚,也是地震频发的区域,该地震带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解答】(1)板块运动分为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形式。甲图中,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模拟的是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乙图中,两个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拉伸运动。因为台湾是由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所以与该原理相似的模拟实验是甲。
(2)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地震频发。
(3)选项 A、身处野外,山边、陡崖等在地震时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岩石滚落等危险,应及时避开,该项正确。
选项 B、身处城市街道,广告牌或电线杆在地震时可能会倒塌,造成伤害,不能在其下躲避,该项错误。
选项 C、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倒塌带来的伤害,该项正确。
选项 D、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时,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可以利用这些物体形成的空间保护自己,减少伤害,该项正确。
故答案为: ACD。
29.(2025七上·临海期末)2019 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她在有效提取青蒿素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图甲为长有果实的青蒿,图乙为植物分类检索示意图,图丙为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6~9月开花结果,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图乙中,表示青蒿的是植物   。
(2)图丙中,可表示青蒿细胞的模式图是   。
(3)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特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的产生与青蒿细胞内   的控制作用有关。
(4)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破坏疟原虫的   (填丙图中的序号)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出细胞,使疟原虫较快死亡。
【答案】(1)S
(2)B
(3)细胞核
(4)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⑥叶绿体。
【解答】(1)青蒿有花,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生活在陆地上,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图乙中,表示青蒿的是植物S。
(2)图丙中,B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可表示青蒿细胞。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青蒿素的产生与青蒿细胞内细胞核的控制作用有关。
(4)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破坏疟原虫的②细胞膜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出细胞,使疟原虫较快死亡。
30.(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标志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回答:
(1)11月3日16时1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如图甲。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11月4日,北京 (东八区,如图乙)时间01时02分,多人拍摄到返回的神舟十八号途径新疆上空的壮丽画面,并进行了直播,位于日本东京(东九区)的市民也观看了直播,此时他显示的时间为   。
(3)图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飞船着陆这天,地球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
(4)图丁中①②③处为中国的三个航天发射场,其中最早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   。
【答案】(1)运动
(2)02时02分
(3)②
(4)②(或“太原”)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2)(4)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先经过东九区,再经过东八区,两区时间相差1h。
(3)由图丙知,左图为夏至日,右图为冬至日,上图为春分日,下图为秋分日。
【解答】(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十八号与空间站位置发生改变,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是运动的。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先经过东九区,再经过东八区,两区时间相差1h,当北京(东八区,如图乙)时间01时02分时,日本东京(东九区)的时间为02时02分。
(3)由图丙知,左图为夏至日,右图为冬至日,上图为春分日,下图为秋分日,11月4日处于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地球位于图中的②。
(4)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图丁中①②③处为中国的三个航天发射场,其中最早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②即太原。
31.(2025七上·临海期末)千岛湖内库湾投用了一个1700多平方米的生态浮岛,如图甲所示,该生态浮岛上种植空心菜和水芹菜,通过根的吸附作用促进悬浮物沉降、吸收水中的氮磷钾元素净化水体,同时产出蔬菜增加经济效益。
(1)11月底,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冬种”水生蔬菜水芹菜,水芹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因素。
(2)浮岛上种植空心菜和水芹菜,能够净化水体,这一现象说明   。
(3)图乙表示浮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答案】(1)生物
(2)生物能影响环境
(3)水芹菜→鱼→鸭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本题中水芹菜属于生产者,是生物因素的一部分。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它们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方式等,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散失。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活动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本题中空心菜和水芹菜通过吸收水中的氮磷钾元素等方式净化水体,改变了水体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如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等。
3、食物链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它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特点: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食物链中一般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长短与生物种类和食物关系的复杂程度有关,较短的食物链通常能量传递效率相对较高。
【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水芹菜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所以水芹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
(2)浮岛上种植空心菜和水芹菜,通过根的吸附作用促进悬浮物沉降、吸收水中的氮磷钾元素净化水体,这体现了生物(空心菜和水芹菜)对环境(水体)的影响,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3)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图乙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芹菜→鱼→鸭 ,因为它包含的营养级最少。
32.(2025七上·临海期末)周末,某同学外出游玩,查询出行信息如图甲,假设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的s-t图象,与步行对应的曲线是   。
(2)地铁显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
(3)步行出行,果然用时36分钟,请在图丁中画出步行的v-t图象。
【答案】(1)③
(2)t=6min=0.1h
s= vt=30km/h×0.1h=3km
答:地铁行驶的路程为3km
(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由图甲可知步行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最长,再由图乙分析当路程相同时,哪个图线所对应的时间最长;
(2)由图可知地铁的速度和运行时间,利用可求出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
(3)已知步行速度不变,由此画出v-t图象。
【解答】 (1)由图甲可知,步行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最长,由图乙可知,当路程相同时,图线③所用时间最短,因此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③;
(3)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如下所示:
1 / 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1.(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关于太空探索,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航天员在太空会无聊吗
B.带入太空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吗
C.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成球形
D.航天员为什么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
2.(2025七上·临海期末)同学们要规范操作仪器,否则可能出现意外。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打翻酒精灯后湿抹布盖灭
C.加粉末状药品
D.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
3.(2025七上·临海期末)估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成人的身高约为170mm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约为 100km/h
C.一瓶牛奶的体积约为250m3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90℃
4.(2025七上·临海期末)新能源电动车利用电池提供能量来驱动汽车。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
A.电能 B.热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
5.(2025七上·临海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不能作为推断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的依据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地球仪是一个球体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6.(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1月30日,西南大学科研团队宣布在浙江发现一个新物种—姬林蛙(如图)。姬林蛙是中国已知林蛙中体型最小的,冬季繁殖,产卵于山地水田,目前仅在钱江源一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有发现。姬林蛙在分类上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7.(2025七上·临海期末)电动自行车自燃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11月1日起实行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新规限制电动自行车塑料件使用比例,提高防火阻燃性能。这一过程属于工程实践环节中的
A.明确问题 B.实施计划 C.改进完善 D.设计方案
8.(2025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是我国卫星风云三号E星首次拍摄的太阳高清图,为研究太阳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
B.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不发光的部分
C.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弧状大气
D.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
9.(2025七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的圆圈表示各植物所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区:有茎和叶分化 B.②区:生活在水中
C.③区: 有根 D.④区:用孢子繁殖
10.(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1月12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机器狼群”兵器系统在第15届中国航展首次亮相,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对于“机器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头狼”能侦察探测目标,进行信息收集,所以是生物
B.“射手”能挂载步枪,精确打击,所以是生物
C.“狼群”能互联互通,动态自主协同,所以是生物
D.“机器狼”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所以是非生物
11.(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2月8日,夜空出现“木星冲日”。 “木星冲日”是指木星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天文现象。此时天体相对位置关系是
A. B.
C. D.
12.(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
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
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
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
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
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
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
13.(2025七上·临海期末)为宣传保护牛头山水库的生物多样性,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些鱼类的物种信息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鳙鱼、鲢鱼和黄颡鱼都属于鱼类
B.鳙鱼和鲢鱼属于同科不同属
C.鲢鱼和黄颡鱼的亲缘关系比鲢鱼和鳙鱼更近
D.鳙鱼和黄颡鱼的共同特征比鳙鱼和鲢鱼的少
14.(2025七上·临海期末)在科学探究中,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替代物,利用替代物进行实验,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叫模拟实验。下列来自教材的四个实验中,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
A.探索杆影的长短变化
B.观察鲫鱼
C.研究月食的过程
D.研究星系运动
15.(2025七上·临海期末)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乙全程没有相遇
B.甲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 0~10s, 甲比乙运动得慢
D.在 10~20s,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16.(2025七上·临海期末)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
(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
(3) 图丙中, 气温为   ℃。
17.(2025七上·临海期末)显微镜(如图)是一种常用的观察仪器。请据图回答:
(1) 写出标号的名称[③]    。
(2)在观察时,已找到像,但不太清晰,应调节   (填序号)。
(3)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异物,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   上。
18.(2025七上·临海期末)我国天文学家精确测量了距离银河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内的恒星运动速度,并估算出银河系的“体重”约为8050亿个太阳质量。科学家发现银河系中心黑洞——人马座A星,距离我们2.7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431万倍。
(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之间大小关系的是   。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有____。
A.所有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都变成黑洞
B.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
C.该照片显示的是该黑洞周围2.7万年前的景象
D.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19.(2025七上·临海期末)以下是水母、蝗虫、熊猫、乌龟4种动物。请回答:
(1)上述动物中外形呈辐射对称,无背腹和左右之分,身体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开口的是   。
(2)蝗虫是一类农业害虫,在分类上属于   。
(3)熊猫是哺乳动物,这一类动物的最大特点是   和哺乳。
(4)乌龟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   (写出一点即可)。
20.(2025七上·临海期末)科学家利用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媒介,成功让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为真空中的两千万分之一,此时光速接近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此成果在光计算机、光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科学家正在努力将光速降低到几乎与蜗牛爬行的速度相当。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
21.(2025七上·临海期末)为了解日、地、月的相对运动及所产生的天文现象,某同学制作了三球运动演示模型。
(1)制作该模型需要用到的工具是____。
A.温度计 B.天平 C.刻度尺 D.量筒
(2)该模型中表示月球的是   (填字母)。
(3)当A、B、C三者的位置恰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如图所示),可能出现   现象。
22.(2025七上·临海期末)白尾地鸦(如图)是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特有的鸟类,目前的数量已不足7000只,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和“全球狭布鸟种”。下图是某动物协会对危害鸟类生存因素的调查结果。
类别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危害程度 20% 60% 12% 8%
(1)对鸟类生存危害最大的因素是   。
(2)下列是白尾地鸦的一些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其中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有____。
A.雌雄同形同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B.沙褐色的羽毛,在沙地中能伪装自己
C.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抗干旱和沙尘
D.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能挖掘埋在沙中的食物
(3)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建立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公园,这种保护方式属于   。
23.(2025七上·临海期末)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是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目的是   。
(2)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出现,以下操作能达到此目的的有____。
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
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
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45°角慢慢放下
(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填“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染色”)。
(4)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转动反光镜B.调节细准焦螺旋C.转动物镜转换器
24.(2025七上·临海期末)讲台上有一盒粉笔头,同学们想测量这盒粉笔头的总体积,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1,如图甲所示。
②将粉笔头倒入量筒B,记下刻度值V2,如图乙所示。
③再将量筒 A中面粉全部倒入量筒B中,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如图丙所示。
(1)分析上述步骤,其中不需要读数的步骤是   (填序号)。粉笔头的总体积可表示为V=   (用V1、V2、V3中的某些量表示) 。
(2)以下操作会使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
A.面粉没有完全覆盖粉笔头
B.步骤③倒完面粉后,量筒A 壁仍沾有面粉
C.步骤①充分摇实,步骤③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步骤①平视,步骤③俯视
25.(2025七上·临海期末)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纸筒和半透明纸制作“针孔照相机”,如图甲所示,探究针孔成像的特点。
(1) “针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将细纸筒插入粗纸筒,保持蜡烛、细纸筒不动,顺时针转动粗纸筒,观察半透明纸上像的转动情况是   (填“顺时针转动”、 “逆时针转动”或“不转动”)。
(3)小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规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小孔形状 孔径/ mm 地面光斑形状
小孔距地面 10cm 小孔距地面 20cm 小孔距地 面 40cm 小孔距地面80cm 小孔距地面 120cm 小孔距地面 200cm
□ 1 □ ○ ○ ○ ○ ○
5 □ □ □ ○ ○ ○
10 □ □ □ □ O O
①当小孔离地面的距离足够远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   的像。
②某小组用如图乙所示小孔进行实验,已知正方形小孔的边长分别是 1mm和5mm,将纸板正对着太阳,调节纸板离地面的距离,在地面上形成光斑。请画出一种可能观察到的光斑形状。   
26.(2025七上·临海期末)建立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是人类深空探测的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利用月壤研究发现:真实月壤中可种出植物,但生长不良,可能的原因是肥力不足,尤其在养分含量上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养分。由于真实月壤稀缺,科研人员尝试用模拟月壤进行肥力改良实验。
①称取适量的模拟月壤于锥形瓶中,加入无氮培养基。
②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固氮蓝藻A和固氮蓝藻B,并设置对照组。
③置于适宜的环境进行培养,测定为期50天的各组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
④重复3次实验,统计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   表示模拟月壤的肥力。
(2)步骤②中对照组设置为   。
(3)步骤④中重复3次实验, 目的是   。
(4)分析曲线,得出的结论是   。
27.(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自制了如图甲、图乙两种简易温度计。甲温度计是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乙温度计是在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分别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调节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细橡皮筋在细玻璃管液面位置做标记。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
组别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
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6 11.8 17.9 24 30
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14.7 29.5 44.5 60.5 82
(1)甲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
(2)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
(3)如果将温度设置在55℃,甲温度计的细玻璃管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约为   mm。
(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   (填“空气”或“水”)的膨胀更明显。
(5)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请对乙温度计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
评价指标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液面变化明显, 误差小 液面变化不明显,误差大
指标二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
28.(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4月4日, 台湾东部海域突发7.3级地震, 这是继25年前“9·21大地震”后,台湾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震中花莲受灾最重,牵动人心。某同学模拟了地球的板块运动如图甲、图乙所示,图丙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请回答:
(1)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上,是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与该原理相似的模拟实验是   (填“甲”或“乙”)。
(2)由图丙可知,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3)2024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以下关于防震减灾的做法,正确的是____。
A.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B.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C.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D.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29.(2025七上·临海期末)2019 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她在有效提取青蒿素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图甲为长有果实的青蒿,图乙为植物分类检索示意图,图丙为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青蒿是菊科蒿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6~9月开花结果,生长于低海拔、湿润的河岸边。图乙中,表示青蒿的是植物   。
(2)图丙中,可表示青蒿细胞的模式图是   。
(3)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化学物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特效抗疟新药。青蒿素的产生与青蒿细胞内   的控制作用有关。
(4)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破坏疟原虫的   (填丙图中的序号)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出细胞,使疟原虫较快死亡。
30.(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着陆,标志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请回答:
(1)11月3日16时1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如图甲。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2)11月4日,北京 (东八区,如图乙)时间01时02分,多人拍摄到返回的神舟十八号途径新疆上空的壮丽画面,并进行了直播,位于日本东京(东九区)的市民也观看了直播,此时他显示的时间为   。
(3)图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飞船着陆这天,地球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
(4)图丁中①②③处为中国的三个航天发射场,其中最早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   。
31.(2025七上·临海期末)千岛湖内库湾投用了一个1700多平方米的生态浮岛,如图甲所示,该生态浮岛上种植空心菜和水芹菜,通过根的吸附作用促进悬浮物沉降、吸收水中的氮磷钾元素净化水体,同时产出蔬菜增加经济效益。
(1)11月底,工作人员开始进行“冬种”水生蔬菜水芹菜,水芹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因素。
(2)浮岛上种植空心菜和水芹菜,能够净化水体,这一现象说明   。
(3)图乙表示浮岛上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
32.(2025七上·临海期末)周末,某同学外出游玩,查询出行信息如图甲,假设三种方式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1)图乙是三种出行方式的s-t图象,与步行对应的曲线是   。
(2)地铁显示车速如图丙,用时与图甲所示信息相同,求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
(3)步行出行,果然用时36分钟,请在图丁中画出步行的v-t图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A、“航天员在太空会无聊吗”,这更多地是涉及到航天员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层面,并非基于科学原理、现象或规律去探究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错误;
B、“带入太空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吗”,这是关于生物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科学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来解答,故B正确;
C、“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成球形”,这涉及到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燃烧现象和流体力学等相关科学知识,属于科学问题,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去分析原因,故C正确;
D、“航天员为什么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这与太空的环境特点以及液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物理特性等相关,属于科学问题,可以从科学角度进行探究,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打翻酒精灯后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试剂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轻微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
B、打翻酒精灯后可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C、取用粉末状固体试剂,试管倾斜(或平放),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固体试剂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D、轻微烫伤,可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
故答案为:A。
3.【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长度估测:了解常见长度单位(如 mm、cm、m 等)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生活中不同物体大致的长度范围。
速度估测:熟悉常见的速度单位(如 km/h、m/s 等),知道不同交通工具在不同场景下的大致速度范围,从而判断汽车速度的估测情况。
体积估测:掌握常见体积单位(如 m3、cm3、mL 等)的大小概念及换算关系,明确生活中常见液体(如牛奶)包装规格对应的体积数量级,通常一瓶牛奶体积是几百毫升,而非几百立方米。
温度估测:清楚人体正常体温值,以及适合人体的水温范围,如洗澡水温度比人体体温略高,在 40℃左右,以此判断洗澡水温度估测的准确性。
【解答】A、170mm = 17cm,一个成人的身高一般在 150cm - 200cm 之间,17cm 远小于成人正常身高,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通常在 60km/h - 120km/h 之间,100km/h 在此范围内,所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约为 100km/h 是符合实际的。
C、一瓶牛奶的体积约为 250mL,因为 1mL = 1cm3 ,1m3 = 1000000cm3 ,250m3 这个体积非常大,远远超出一瓶牛奶的正常体积,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D、人的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体温,一般在 40℃左右比较适宜,90℃的水温度过高,会烫伤皮肤,所以该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B。
4.【答案】D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解析】【分析】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汽油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能量,该能量是化学能,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
【解答】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为代表。
【解答】A、鱼类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生活在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为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不发达,皮肤辅助呼吸,与姬林蛙特征相符合,故B符合题意。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故C不符合题意。
D、哺乳类动物一般营陆生生活,用肺呼吸,哺乳、胎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工程的测试与改进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A、“明确问题”是工程实践的起始阶段,主要是发现和清晰地阐述要解决的问题。而新规限制电动自行车塑料使用比例、提高相关线路要求等,不是单纯在提出问题,而是已经到了对电动自行车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改进的阶段,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实施计划”重点在于按照既定的方案去执行各项任务。这里的新规更侧重于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一种完善和改进,并非单纯的按计划执行,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改进完善”是指在已有的基础上,对产品、技术等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安全性等方面。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限制塑料使用比例、提高线路要求,就是在对电动自行车现有的技术规范进行改善优化,从而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保障使用者及财产安全,C选项符合题意。
D、“设计方案”主要是在设计构思阶段。新规内容显然不是关于设计方面的,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自身能发光发热是恒星。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是11年。
【解答】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太阳黑子是太阳某一区域的温度比周围温度低,显得暗,而不是表面不发光的部分,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日珥是太阳色球层上喷射出的弧状大气,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太阳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繁殖后代。
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后代。
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靠孢子繁殖后代。
【解答】A 、①是海带和肾蕨的共同特征。海带没有茎和叶的分化,肾蕨有茎和叶的分化,所以①区不是 “有茎和叶分化”,A 选项错误。
B 、②是海带和葫芦藓的共同特征。海带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所以②区不是 “生活在水中”,B 选项错误。
C 、③是肾蕨和葫芦藓的共同特征。肾蕨有根,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所以③区不是 “有根”,C 选项错误。
D 、④是海带、肾蕨、葫芦藓三者的共同特征。海带、肾蕨、葫芦藓都属于孢子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所以④区是 “用孢子繁殖” ,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A、“头狼” 是 “机器狼” 中的侦察探测 “机器狼”,它能侦察探测目标、进行信息收集,但它是由各种机械部件和电子元件构成的机器,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比如不能生长发育、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等,所以不是生物,A 选项错误。
B 、“射手” 即精确打击 “机器狼”,能挂载步枪进行精确打击,同样它也是由机械和电子设备组成的机器,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如不能繁殖、不需要营养等,不是生物,B 选项错误。
C 、“狼群” 能互联互通、动态自主协同,这是其作为智能化兵器系统所具备的功能特点,是基于先进的技术和编程实现的,并非生物的特征,它不具备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等,所以不是生物,C 选项错误。
D 、“机器狼”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兵器系统,是由人工制造的机器,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不满足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是非生物,D 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 D。
11.【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解答】“木星冲日”是指木星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木星中间,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
提出问题:是对研究对象或现象产生疑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
制定计划:是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等,以验证假设。
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
【解答】A、甲同学提出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相关因素的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A 选项匹配。
B 、乙同学说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影响因素的一种推测,属于作出猜想或假设环节,B 选项匹配。
C、丙同学描述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这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变量(是否进行 LED 红蓝光照射)和对照组(不进行光照的一组),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 选项匹配。
D 、丁同学说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这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表达与交流环节,表达与交流环节应该是将实验的过程、结果等与他人分享交流,D 选项不匹配。
故答案为: D。
1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1、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2、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A、鳙鱼、鲢鱼和黄颈鱼都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因此均属于鱼类,A正确。
B、鳙鱼属于鲤科、鳙属,鲢鱼属于鲤科、鲢属,二者属于同科不同属,B正确。
CD、鲢鱼和鳙鱼属于同科,鲢鱼和黄颗鱼属于不同科,鳙鱼和黄颗鱼的共同特征比鳙鱼和鲢鱼的少,鲢鱼和黄颗鱼的亲缘关系比鲢鱼和鳙鱼更远,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C。
14.【答案】B
【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测量法等。
【解答】A、题干中探索杆影的长短变化是通过模拟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杆影的变化,属于模拟实验。
B、观察鲫鱼是对真实的鲫鱼进行观察和研究,属于实际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
C、研究月食的过程:由于月食的发生条件在实际中难以随时重现,题干中通过模型方式来模拟月食的发生过程,属于模拟实验。
D、研究星系运动:星系运动难以直接观察和实际操作,题干中通过运用气球进行模拟研究,属于模拟实验。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 在s-t(路程-时间图像)图像中,路程通常用纵轴表示,时间用横轴表示,两条图线相交,表示此刻二者相遇;
图像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小,运动越慢,图线平行于横轴,物体静止不动。
【解答】 A、在t=15s时,两图线相交,表示此刻甲、乙同学相遇,故A错误;
B、由图可得,故B错误;
C、在0~10s内,甲的路程小于100m,而乙的路程等于100m,表示甲同学的速度小于乙同学速度,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在10~20s,乙的路程没有变化,表示乙同学保持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1)44
(2)0.75
(3)-7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
(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解答】(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量筒的(2)分度值是 2mL,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为 44mL,所以液体体积是 44mL。
从图中可知,4个圆柱体排在一起的总长度是 3.00cm,那么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0.75cm。
(3)图丙是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 0℃以下,从 0℃开始向下数 7 个小格,所以示数为 - 7℃,
即气温为 - 7℃。
17.【答案】(1)反光镜
(2)⑤
(3)装片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图中:①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粗准焦螺旋、⑤细准焦螺旋。
【解答】(1)由图可知,③是反光镜,可以反射光线,使反射的光线经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2)细准焦螺旋能较小幅度的调节镜筒的升降,使物像更清晰。在观察时,使用④粗准焦螺旋寻找到物像,但不太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视野中若出现异物,则异物在物镜、目镜或玻片上。如果移动装片,异物也移动,说明异物在装片上。
18.【答案】(1)D
(2)A;D
【知识点】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1)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分为不同的级别和层次,最高一级是总星系,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太阳系包括太阳、地月系和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包括地球和月球。
(2)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的不断变化的。
【解答】(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宇宙是无限的,范围最大,宇宙板块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2)A、根据课本内容可知,恒星的演化过程中,质量大的恒星形成黑洞;质量小的恒星形成行星状星云,之后成为白矮星,最后演化成黑矮星,A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B、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大,寿命越长,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可知,该黑洞距离我们2.7万光年,说明该图片显示的是该黑洞周边2.7万年前的景象,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D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答案】(1)水母
(2)节肢动物(或“昆虫”“无脊椎动物”)
(3)胎生
(4)体表覆盖甲或鳞片(或“用肺呼吸”等合理答案)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水母属于腔肠动物、蝗虫属于昆虫、熊猫属于哺乳动物、乌龟属于爬行动物。
【解答】(1)腔肠动物辐射对称,无背腹和左右之分,身体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水母属于腔肠动物。
(2)蝗虫是一类农业害虫,它体内无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身体表面有外骨骼肌,身体和附肢是分节的,属于节肢动物;它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属于昆虫。
(3)熊猫是哺乳动物,这一类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胎生和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4)乌龟体表覆盖甲或鳞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用肺呼吸等,这些特点都适应陆地生活
20.【答案】(1)15
(2)不同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根据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与真空中光速的关系计算出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
(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解答】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从第一句话可知,光在超低温原子云中的传播速度为:

(2)本材料说明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21.【答案】(1)C
(2)B
(3)日食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太阳系的组成
【解析】【分析】三球仪,又称月地运行仪是一种天文教学和天文普及仪器,由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三个小球组成,并有机械联动装置,用以演示三球关系和由此产生的一些天文现象。为了模仿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三球仪中间的太阳一般采用发光的灯泡,以照亮地球和月球。地球倾斜地在轨道上绕日旋转,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相交成一个角度。这样就可以演示日食和月食、月球的盈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季的交替等现象。
【解答】(1)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时,需要确定各球体之间的距离、大小比例等尺寸关系,而刻度尺是用于测量长度等尺寸的工具,所以制作该模型需要用到刻度尺。
答案选 C。
(2)在日、地、月系统中,太阳是恒星,体积最大;地球是行星,体积次之;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体积最小。观察模型图,A 相对较大,可代表太阳;B 相对较小,可代表月球;C 体积适中,可代表地球。所以该模型中表示月球的是 B。
(3)当太阳(A)、月球(B)、地球(C)三者的位置恰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若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月影区域的人们就会看到太阳被遮挡的现象,这就是日食现象。
22.【答案】(1)栖息地丧失
(2)B;C;D
(3)就地保护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解析】【分析】1、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它的主要形式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1)对鸟类生存危害最大的因素是栖息地丧失,因为表格中显示栖息地丧失占到了60%,是所有因素中比例最高的。
(2)A、雌雄同形同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这与白尾地鸦的群居生活有关,但并不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体现,A错误。
B、沙褐色的羽毛,在沙地中能伪装自己,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正确。
C、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抗干旱和沙尘,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C正确。
D、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能挖掘埋在沙中的食物,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
故答案为:BCD。
(3)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建立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公园,这种保护方式属于就地保护。
23.【答案】(1)维持细胞形态
(2)B;C;D
(3)重新染色
(4)CA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解答】(1)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
(2)A、水滴在载玻片的正中央,主要是为了后续操作的方便,与减少气泡的产生关系不大,所以 A 选项错误。
B:撕取的鳞片不宜过大,且尽量薄,这样在盖盖玻片时更容易使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气排出,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B 选项正确。
C、撕取的鳞片要展平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可避免细胞重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C 选项正确。
D、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成 45° 角慢慢放下,能使盖玻片下的空气逐渐排出,从而减少气泡的产生,所以 D 选项正确。
答案选 BCD。
(3)在观察时,视野中能看到细胞,但结构不太清楚,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重新染色,因为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
(4)图像②比图像①细胞体积大,视野更清查,将图乙中观察到的图像从①调至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较暗,需要A转动反光镜,调节光线;视野不清晰,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故正确顺序是CAB。
24.【答案】(1)②;V3-V1
(2)A;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特殊的体积测量方法
对于形状不规则且会吸水等不能直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的物体(如粉笔头),采用 “排粉法”。利用面粉填充物体间空隙,通过前后两次面粉体积差来间接测量物体体积,这是等效替代法在测量体积中的应用。
2、量筒的使用及读数
量筒用于测量液体或可借助其他物质测量固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大,仰视读数会使测量值偏小。
3、实验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因素会产生误差。如面粉未完全覆盖物体、物质残留容器壁、摇实程度不同等操作,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分析这些操作对测量数据的具体作用,进而判断对最终测量结果的影响是偏大还是偏小 。
【解答】(1)不需要读数的步骤:在测量粉笔头总体积的实验中,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 A,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1,这是为了测量面粉的初始体积;
③再将量筒 A 中面粉全部倒入量筒 B 中,摇实摇平后记下刻度值 V3,此时 V3 是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
而②将粉笔头倒入量筒 B,记下刻度值 V2,这个步骤对于计算粉笔头体积没有实际作用,因为我们不需要知道粉笔头单独在量筒 B 中的刻度,所以不需要读数的步骤是②。
粉笔头总体积的表达式:因为 V1 是面粉的体积,V3是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那么粉笔头的总体积 V 就等于面粉和粉笔头的总体积 V3 减去面粉的体积 V1,即 V = V3 - V1。
(2)A、面粉没有完全覆盖粉笔头,会导致粉笔头之间的空隙没有被面粉填满,使得测量的总体积 V3 偏小,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也会偏小,所以 A 选项正确。
B、步骤③倒完面粉后,量筒 A 壁仍沾有面粉,这意味着倒入量筒 B 中的面粉实际体积小于 V1,那么测量的总体积 V3 就会偏小,同样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也会偏小,所以 B 选项正确。
C、步骤①充分摇实,步骤③摇实不够充分,会使 V3 偏大,根据 V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会偏大,所以 C 选项错误。
D、读取体积时,步骤①平视,步骤③俯视,俯视读数会使 V3 读数偏大,根据 V = V3 - V1,计算出的粉笔头体积会偏大,所以 D 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 AB。
25.【答案】(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不转动
(3)太阳;□□(或“○□”“○○”)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 光的直线传播
这是针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如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蜡烛等物体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沿直线传播在光屏(半透明纸或地面)上形成倒立的像。这一原理是理解针孔成像现象的核心,解释了像的形成机制以及像的倒立特点。
2、小孔成像的特点
像的形状: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例如,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总是圆形(太阳的形状),而不是小孔的形状。
像的大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当物体到小孔距离不变时,小孔到光屏距离越远,像越大;反之像越小。
像的转动情况:像的位置由物体、小孔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决定,只要这三者相对位置不变,像的位置和转动情况就不会改变。
【解答】(1)“针孔成像” 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蜡烛发出的光通过小孔后,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在半透明纸上形成倒立的像。
(2)将细纸筒插入粗纸筒,保持蜡烛、细纸筒不动,顺时针转动粗纸筒,观察半透明纸上像的转动情况是不转动。因为针孔成像的像的位置只与蜡烛、小孔和半透明纸的相对位置有关,转动粗纸筒并没有改变蜡烛、小孔和半透明纸三者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以像不转动。
(3)①:当小孔离地面的距离足够远时,地面上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所成的实像。
②:当正方形小孔边长为 1mm 时,若纸板离地面较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光斑形状为正方形;当正方形小孔边长为 5mm 时,在离地面较近时光斑也为正方形。若距离足够远,会出现小孔成像现象,光斑都为圆形。以下为两种可能的光斑形状:
当距离较近时,若边长为 1mm 的小孔,光斑形状为边长较小的正方形;边长为 5mm 的小孔,光斑形状为边长较大的正方形。
当距离足够远时,两个小孔所成光斑均为圆形,且大小相近(因为都是太阳的像 )。
可以简单画出两个正方形光斑(距离近时)或两个圆形光斑(距离远时)来表示。
如:□□(或“○□”“○○”)
26.【答案】(1)氮含量
(2)不接种固氮蓝藻
(3)减小实验误差
(4)固氮蓝藻A、B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固氮蓝藻A的效果更好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1、植物生长与土壤肥力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养分,氮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肥力因素的能力,在本题中以氮含量作为模拟月壤肥力的衡量指标。
2、 对照实验设计
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题中不接种固氮蓝藻的为对照组,接种固氮蓝藻 A 和 B 的为实验组,通过对比来探究固氮蓝藻对模拟月壤肥力的影响。
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只改变接种固氮蓝藻这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如模拟月壤的量、培养基的成分、培养环境等都保持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是由接种固氮蓝藻这一因素引起的。
3、 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固氮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含氮化合物,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这一知识在本题中体现为通过接种固氮蓝藻来改良模拟月壤的肥力。
【解答】(1)因为文中提到真实月壤生长植物不良可能是肥力不足,尤其缺少植物生长必需的氮养分,且后续实验是测定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来进行对比分析,所以实验中用氮含量表示模拟月壤的肥力。
(2)在对照实验中,对照组要与实验组形成单一变量。该实验的变量是接种不同的固氮蓝藻,所以对照组设置为不接种固氮蓝藻,这样就可以与接种了固氮蓝藻 A 和固氮蓝藻 B 的实验组进行对比,从而观察固氮蓝藻对模拟月壤肥力的影响。
(3)在科学实验中,只进行一次实验可能会因为偶然因素导致结果不准确。重复 3 次实验,然后统计并处理数据,取平均值等操作可以减小偶然因素带来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所以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
(4)从曲线可以看出,接种了固氮蓝藻 A 和固氮蓝藻 B 的组,模拟月壤中的氮含量都比对照组高,这说明固氮蓝藻 A、B 都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同时,接种固氮蓝藻 A 的组氮含量比接种固氮蓝藻 B 的组更高,所以可以得出固氮蓝藻 A 的效果更好。综合起来结论就是固氮蓝藻 A、B 能提高模拟月壤的肥力,固氮蓝藻 A 的效果更好。
27.【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玻璃泡
(3)45
(4)空气
(5)合格,液面变化明显(或“待改进,刻度不均匀”)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液体温度计:甲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在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收缩,液面下降,通过液面位置变化反映温度变化。
气体温度计:乙温度计基于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工作。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面在细玻璃管中移动,温度变化时液面位置改变,以此显示温度变化。
4、物质热膨胀性质比较
对比甲(水)和乙(空气)温度计在相同温度变化下液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得出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的结论,体现了不同物质热膨胀性质的差异。
【解答】(1)甲温度计中装满了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当温度变化时,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改变。所以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是用来容纳测温液体,并且感受温度变化的部分。在简易温度计中,锥形瓶用于容纳水或空气,并且能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所以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玻璃泡。
(3)从表格中数据分析,每升高2℃,距离增加6mm,
(4)对比甲、乙温度计的数据,当温度从40℃升高55℃到时,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6mm,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14.7mm。升高相同温度时,乙温度计中液面变化的距离更大,而乙温度计中是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所以空气的膨胀更明显。
(5)合格角度: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数值较大,如从40℃到50℃,距离变化了82mm,说明液面变化明显,按照指标一可认为合格。
待改进角度: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并非严格线性,在不同温度区间膨胀程度可能不同,所以很难保证刻度是均匀的,按照指标二可认为待改进。
综上,答案可以是合格,液面变化明显;也可以是待改进,刻度不均匀 。
28.【答案】(1)甲
(2)环太平洋
(3)A;C;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形式:地球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运动形式主要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碰撞挤压会使地表隆起,形成山脉、岛弧等地形;张裂拉伸则会形成裂谷、海洋等。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板块边界类型:分为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是板块相互碰撞的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生长边界是板块张裂的地带,如大西洋中脊就是板块张裂形成。
2、 世界地震带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围绕太平洋边缘分布,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带,因为这里是众多板块的交界区域,板块间相互作用强烈。
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区,延伸至东南亚,也是地震频发的区域,该地震带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解答】(1)板块运动分为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形式。甲图中,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模拟的是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乙图中,两个板块向相反方向运动,模拟的是板块的张裂拉伸运动。因为台湾是由板块碰撞挤压运动形成的,所以与该原理相似的模拟实验是甲。
(2)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两个地震带处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地震频发。
(3)选项 A、身处野外,山边、陡崖等在地震时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岩石滚落等危险,应及时避开,该项正确。
选项 B、身处城市街道,广告牌或电线杆在地震时可能会倒塌,造成伤害,不能在其下躲避,该项错误。
选项 C、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能有效避免建筑物倒塌带来的伤害,该项正确。
选项 D、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时,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可以利用这些物体形成的空间保护自己,减少伤害,该项正确。
故答案为: ACD。
29.【答案】(1)S
(2)B
(3)细胞核
(4)②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图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细胞质、⑤液泡、⑥叶绿体。
【解答】(1)青蒿有花,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生活在陆地上,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图乙中,表示青蒿的是植物S。
(2)图丙中,B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可表示青蒿细胞。
(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青蒿素的产生与青蒿细胞内细胞核的控制作用有关。
(4)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破坏疟原虫的②细胞膜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出细胞,使疟原虫较快死亡。
30.【答案】(1)运动
(2)02时02分
(3)②
(4)②(或“太原”)
【知识点】地球公转;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解析】【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就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就是静止的。
(2)(4)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先经过东九区,再经过东八区,两区时间相差1h。
(3)由图丙知,左图为夏至日,右图为冬至日,上图为春分日,下图为秋分日。
【解答】(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神舟十八号与空间站位置发生改变,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是运动的。
(2)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先经过东九区,再经过东八区,两区时间相差1h,当北京(东八区,如图乙)时间01时02分时,日本东京(东九区)的时间为02时02分。
(3)由图丙知,左图为夏至日,右图为冬至日,上图为春分日,下图为秋分日,11月4日处于从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地球位于图中的②。
(4)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图丁中①②③处为中国的三个航天发射场,其中最早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②即太原。
31.【答案】(1)生物
(2)生物能影响环境
(3)水芹菜→鱼→鸭
【知识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因素: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本题中水芹菜属于生产者,是生物因素的一部分。
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它们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条件。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生活方式等,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以减少水分散失。
生物影响环境:生物的活动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本题中空心菜和水芹菜通过吸收水中的氮磷钾元素等方式净化水体,改变了水体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如光照强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等。
3、食物链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它体现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特点: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食物链中一般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长短与生物种类和食物关系的复杂程度有关,较短的食物链通常能量传递效率相对较高。
【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水芹菜是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所以水芹菜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素。
(2)浮岛上种植空心菜和水芹菜,通过根的吸附作用促进悬浮物沉降、吸收水中的氮磷钾元素净化水体,这体现了生物(空心菜和水芹菜)对环境(水体)的影响,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3)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其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图乙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芹菜→鱼→鸭 ,因为它包含的营养级最少。
32.【答案】(1)③
(2)t=6min=0.1h
s= vt=30km/h×0.1h=3km
答:地铁行驶的路程为3km
(3)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解析】【分析】(1)由图甲可知步行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最长,再由图乙分析当路程相同时,哪个图线所对应的时间最长;
(2)由图可知地铁的速度和运行时间,利用可求出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
(3)已知步行速度不变,由此画出v-t图象。
【解答】 (1)由图甲可知,步行到目的地所用的时间最长,由图乙可知,当路程相同时,图线③所用时间最短,因此与乘坐地铁对应的是图线③;
(3)在图丁中画出v-t图象如下所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