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单元目标1. 掌握核心史实:隋唐的统一与制度创新、经济繁荣表现、民族交融与对外交流、科技文化成就。2. 理解历史趋势:从分裂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开放包容的时代特征。3. 分析历史现象:隋唐兴衰的原因及启示,科举制、大运河等制度的影响。4. 提升能力:结合史料分析问题,掌握历史比较与因果联系的方法。二、知识框架1. 隋朝的统一与奠基2. 唐朝的盛世气象3. 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4. 科技文化的辉煌成就5. 隋唐的由盛转衰三、知识点详解(一)隋朝的统一与历史贡献1. 隋的建立与统一o 581年:杨坚建隋,定都大兴(长安)。o 589年:隋灭陈,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o 意义:为经济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南北交流。2. 隋朝的制度创新o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o 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打破门阀垄断,扩大统治基础。o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作用:加强南北联系,促进经济发展。3. 隋的速亡o 原因:隋炀帝暴政(滥用民力、三征辽东),农民起义(瓦岗军等)。o 教训:统治者需注重民生,轻徭薄赋。(二)唐朝的盛世气象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o 618年:李渊建唐,定都长安;李世民为唐太宗。o 贞观之治措施: 政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减轻赋税。 文教:发展科举,编纂典籍(《贞观政要》)。o 评价: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民族关系和谐。2. 武则天的统治o 唯一女帝:690年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o 贡献:发展科举(殿试),重视农业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基。3. 开元盛世o 唐玄宗前期:重用姚崇、宋璟,整顿吏治,发展经济。o 经济繁荣表现: 农业:曲辕犁、筒车普及,垦田面积扩大。 手工业: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闻名。 商业:长安为国际大都市,坊市制度完善。(三)民族交融与中外交流1. 民族政策与边疆管理o 唐太宗的“天可汗”制度:册封各族首领,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o 文成公主入藏:641年嫁松赞干布,促进汉藏经济文化交流。o 渤海国与南诏: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皮逻阁为云南王。2. 对外交流的典范o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日本学习唐朝制度(平城京仿长安),鉴真传播佛教、医药。o 玄奘西行:赴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促进佛教传播。o 丝绸之路的繁荣:长安为国际枢纽,与大食(阿拉伯)、波斯贸易频繁。(四)科技文化的繁荣1. 科技成就o 雕版印刷术:唐代《金刚经》为现存最早标年印刷品。o 赵州桥:李春设计,世界现存最早石拱桥。o 天文历法:僧一行实测子午线,编《大衍历》。2. 文学艺术o 唐诗:李白(浪漫主义)、杜甫(现实主义)、白居易(通俗讽喻)。o 书法绘画:颜真卿(雄浑)、柳公权(劲健);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画圣”。o 敦煌莫高窟:融合中西艺术,佛教壁画宝库。(五)隋唐的由盛转衰1. 安史之乱(755-763年)o 原因:节度使权力膨胀(外重内轻),玄宗后期荒政。o 影响:经济凋敝,藩镇割据,唐朝由盛转衰。2. 唐朝灭亡o 黄巢起义:875年爆发,沉重打击唐朝统治。o 907年:朱温建后梁,五代十国开始。四、重难点突破1. 大运河的历史价值o 经济:促进南北物资流通,沿岸城市兴起(如扬州)。o 政治:加强中央对南方的控制。o 文化:推动南北文化融合。2. 科举制的深远影响o 积极:选拔人才公平化,推动社会流动,促进文化教育。o 局限:后期禁锢思想,重视儒学忽视实用学科。3. 盛唐气象的表现o 政治开明:以民为本,君臣共治。o 经济繁荣:农业技术革新,手工业专业化。o 文化包容:胡汉交融,佛教、伊斯兰教并存。五、易错易混辨析1. 隋炀帝的功过:开凿大运河有功,但滥用民力导致亡国。2.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安史之乱是藩镇问题的爆发,而非原因。3. 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双向互动(输出文化,吸收外来文明)。六、中考真题1.(2024·山西·中考真题)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含嘉仓遗址A.国家统一的条件 B.政治制度的创新C.商业发展的水平 D.财政经济的状况【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可知,隋朝时期粮食产量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可用来研究隋朝时期财政经济的状况,D项正确;隋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社会经济繁荣,为灭掉南方的陈朝奠定了基础。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实现全国统一,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隋朝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信息与农业息息相关,与商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024·天津·中考真题)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们初步学会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回答以下问题。(1)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有哪些?请将序号填入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①隋的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②隋朝开凿大运河③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④《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2)唐太宗开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请结合所学,从选官和用人方面归纳该政治清明局面出现的原因。唐太宗像一些人认为唐玄宗是一位明君,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位昏君。历史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对于唐玄宗的评价很难用简单的标签来定义。(3)结合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分析其前期和后期的统治分别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据此,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答案】(1)历史解释:①④(2)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原因: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从谏如流。(3)影响: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重用节度使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导致安史之乱。认识:以“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等角度看待问题。【解析】(1)历史解释:根据题干“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结合所学可知,“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是对“隋的统一”这一史实的认识和评价。“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对玄奘西行后由他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的评价。②隋朝开凿大运河和③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均属于历史叙述。因此,属于历史解释的是①④。(2)盛世局面: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的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在选官和用人方面,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善于纳谏,从谏如流。(3)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因其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重用节度使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唐朝国势由盛转衰。认识:从唐玄宗统治期和后期的统治措施以及产生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应以“辩证地、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等角度来看待。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