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知识点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单元内容: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二、阶段特征:1.危机时代: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使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而德日两国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2.战争时代:20世纪30年代,日本、意大利、德国先后发动局部战争,随之演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三、单元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知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2、了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原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了解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3、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过程;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产生的影响;了解《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第13课罗斯福新政1、经济大危机爆发(1)原因:①直接:生产过剩;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②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2)特点:①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②波及范围特别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等行业的危机;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三分之二。2、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时间:1933年;(2)目的: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3)性质:资产阶级改革;(4)内容:项目 具体措施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作用是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全国劳动关系法》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典型事例: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5)实质: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6)成就:①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的到改善;②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7)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可能根除经济危机)。【知识扩展】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1)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避免因盲目扩大生产而造成生产相对过剩;(4)要关注民生。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背景: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不是受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2.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背景:都是在经济大危机打击下建立的;德国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影响: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二战前,德国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1)对内:①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②解散了工会;③为加强思想控制,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④屠杀犹太人。(2)对外:①希特勒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积极扩军备战;②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③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菜茵河非军事区;④1938年吞并奥地利;⑤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直接原因);(3)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各国没有相互配合,使局部战争走向了世界战争。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发展爆发: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2)扩大:1941年6月,德国袭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3)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5)联合:1942年2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联盟。(6)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7)第二战场: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8)结束:①欧洲: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结束。亚洲: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3、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时间:1942年1月;(2)建立标志: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3)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4)意义:①签署《联合国宣言》的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意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世界人民的一次伟大胜利,它团结了一切反法西斯的力量,使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且孤立了法西斯国家。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有利于世界人民尽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1)莫斯科保卫战:①时间:1941年10月;②作用: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①时间:1943年2月;②作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3)诺曼底登陆:①时间:1944年6月;②作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2)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影响和启示(1)原因: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是正义战争;②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③反法西斯国际整体实力强大。(2)影响:①积极: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b.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②消极: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七中,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3)启示:①和平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等。【史料实证】美国历史上三位注明总统及其历史发展的贡献人物 主要事迹 评价华盛顿 ①1775年——1783年,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参与《独立宣言》的起草 ②主持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 被誉为美国“国父”,领导美国人民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林肯 1861——1865年,领导北方军队取得了美国内战的胜利,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重要贡献,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罗斯福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 ②领导美国人民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比较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异 持续时间 1914—1918 年 1939—1945 年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特点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 在战争中,反法西斯国家多次协调行动,如诺曼底登陆、召开雅尔塔会议等同 根本原因相同 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大国之间的争霸,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都有两大对峙力量 一战中由同盟国和协约国;二战中由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影响有相同点 ①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②都改变了战后的世界格局;③都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④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一战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罗斯福新政(1)、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是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开端(3)、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实践(4)、是在确保美国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实质)【唯物史观】1.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在国家处于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而实施的。②实质:都是在维护原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调整。③作用:都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2)不同点:①性质: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②特点: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手段恢复经济;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家国情怀】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日本侵华史实: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日战争由此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时间:1936年;(2)标志: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了法西斯专政;(3)影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3)1936年,日本制定《国策基准》,把入侵中国及东南亚定为国策。(4)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2.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抗击并歼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的野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依靠罗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结束。这次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