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 教 学 更 有 效 高 效 备 课第四课时 设计塔台模型1.( 建立模型 )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 建立模型 )来测试他们的设计。2.设计塔台的过程,要保证塔台作品能承受一定的( 重量 )和( 风力 ),并具有一定的( 抗震 )能力;还要尽量节省材料,达到( 稳固 )、( 美观 )、( 价廉 )的平衡。3.塔台抗震的方法有:(1)耐震:加大( 底部面积 )或增加( 底部重量 );(2)制震:塔台底部加入( 弹簧 );(3)免震:塔台底部加( 滚珠 )。4.塔台的外形需符合( 上小下大 )、( 上小下大 )的特点才更具稳定性。5.在搭建塔台时,教材给出的基本要求是只要达到( 60 )厘米,就可以在评分时拿到( 3 )分。6.(三角形)更加稳固,在塔台模型设计中我们要多设计三角形来保证塔台模型的稳固和承重能力。7.控制好立柱的( 高度 ),尽量(等高),可以防止塔台( 倾斜 )。8.在设计塔台模型时,我们可以采用( 画图 )、( 文字 )、( 数字 )等方式使我们的设计更形象。9.塔台设计上小下大,保证了整体的( 稳定性 ),侧面采用( 镂空结构 ),可以提高抗风能力。整体框架多采用( 三角形框架 )结构,能够提高承重能力和( 抗震 )能力。第五课时 制作塔台模型1.制作塔台模型要与( 设计方案 )相一致。塔台的接口处要固定( 牢固 ),同时也要考虑( 节省 )胶带。控制好立柱的高度,尽量( 等高 ),可以防止塔台的倾斜。2.工程师在制作塔台模型时需要经过(设计)、(制作)、(测试)、评估和改进等过程。3.建造塔台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底座搭建、( 侧面搭建 )、( 整体搭建 )为顺序开展制作。4.制作塔台模型时,吸管用量过多会导致(成本过高),(浪费材料)。5.制作塔台时,使用( 三角形 )结构可以使塔台更稳固。6.脚手架型塔台模型与其他塔台模型相比,它的优点是( 节省材料 )。7.制作模型时,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当小组内成员意见不同时,要通过( 沟通交流 )形成集体的观点。8.在实际制作模型的活动中,如果对塔台模型的设计有了新的想法,要经过小组研讨后,先修改( 图纸 )再实施制作。要保持设计( 图纸 )与( 建造模型 )的一致性。第六课时 测试塔台模型1.塔台模型的测试要从( 塔高 )、( 顶端承重 )、( 抗风能力 )和抗震能力这4个方面进行测试。2.在一项工程中,( 测试 )是重要环节,是衡量( 设计 )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重要方法。3.完成一项测试任务时,需要使用特定的( 工具 )。例如测试高度时需要使用( 尺子 ),测试抗风能力时需要使用( 风扇 )。4.塔台模型太高会使它的( 抗风 )能力减弱。塔台制作不够精细会使它的( 抗震 )能力减弱。5.测试抗震能力的方法:用( 抗震检测仪 )的三挡强度测试塔台抗震能力,或用( 课桌 )人工模拟不同等级地震来测试。6测量塔高的方法:将塔台模型放置于( 平稳 )的桌面上,将米尺( 竖直 )放在塔台模型旁边,测量塔台的高度,( 平视 )米尺读出数值。7.测试顶端承重能力的方法:使用一样的( 重物 )测试塔台模型,将( 厚度 )相同的教科书均匀地叠放在塔台顶端,稳定3秒后,继续叠加计数。第七课时 评估改进塔台模型1.塔台模型要反复( 评估改进 ),不断完善,才能达成最终的工程要求。2.减少多余的吸管与胶带,减少材料的损失,从而降低塔台模型的( 成本 )。3.评估与改进过程:小组交流评估→明确问题→(改进设计)。4.改进后的设计还需要再次进行制作、( 测试 )、评估,如果遇到问题,仍需要反复( 改进 ),直到达到建造要求为止。5.我们所经历的评估与改进的过程,是不断( 发现 )问题和( 解决 )问题的过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