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0:中和反应(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30:中和反应(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专题30: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
1.如图是广西盛产的水果及其接近的pH值,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龙眼pH=3.3 B.芒果pH=4.0
C.葡萄pH=4.5 D.砂糖桔pH=2.6
2.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是制取氢气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查装置气密性 B.稀释浓硫酸
C.回收锌粒 D.测反应后溶液的pH
3.下列有关、所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概念 饱和溶液 碱溶液 悬浊液 复分解反应
浓溶液 碱性溶液 溶液 中和反应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测定液体的pH B. 稀释浓硫酸
C. 蒸发 D. 称量NaOH固体
5.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所以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但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6.“珍爱生命,健康生活”。家庭小药箱在关键时候可以发挥作用。下列有关家庭小药箱中常见药品及物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盐”通常含有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等物质,葡萄糖属于有机化合物
B.“美林”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C12H18O2),每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氢氧化镁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它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D.水银体温计能指示温度的高低,水银的化学式为Hg
7.归纳和推理是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和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反应
C.碱的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8.某同学在常温下,用pH传感器实时监测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并绘制出如下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烧杯中的溶液pH大于7
B.在b点时溶液中和恰好完全反应
C.烧杯中溶液在a、b和c点时,溶质均有2种
D.在滴入稀盐酸过程中,溶液中数量不变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B.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水是最常见的溶剂,则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10.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
B.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
C.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D.向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
11.如图一所示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胶头滴管中所滴加的溶液为稀硫酸
B.b点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C.a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2SO4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雨的pH小于7,则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二、填空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
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依据图A、B图可知,该实验是将   (填物质名称)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   。
(3)请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   。
(4)请写出该实验的反应方程式   。
14.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学习小组成员用数字化设备测定了溶液温度及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图。
(1)根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是将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滴加到另外一种试剂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
(2)a点为温度曲线上的最高点。a、b两点对应的时间相同,b点的溶液的pH值为   ;c点处溶液中溶质有   (填化学式)。
15.浓硫酸用作干燥剂,利用了浓硫酸的   性;最清洁燃料的是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某镇硫酸厂排出的尾气中含有SO2,废水中含有H2SO4。请回答:
(1)该镇经常下酸雨,酸雨的pH   5.6(填:);要粗略地测定酸雨pH,通常用精密pH计。
(2)请举一例酸雨的危害:   。
(3)用熟石灰处理该厂废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厂的下列整治措施不妥的是____。(填序号)
A.废气循环利用
B.将废气点燃后排放
C.废水用碱中和后排放
D.改进工艺,减少废气废水的产生
三、综合题
17.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发生进行了探究。
(1)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用pH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质量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反应前烧杯中盛放的溶液Y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2)已知烧杯中溶液质量为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 。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放入新制饱和石灰水,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将稀硫酸滴入试管。一段时间后,试管外壁附近溶液中出现浑浊,推测原因是    。
18.酸、碱、盐都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1)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锌粉,可将混合粉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该过程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如图1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导致该现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还有氢氧化钠,请你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即可)   。
(3)利用铵盐与碱可以生成氨气的原理,实验室采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氨气。
①图示的加热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②根据图示收集氨气的方法,可推知氨气一定具备的一个物理性质是   。
③根据图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如图3所示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放在薄铜片上白磷与红磷的质量均为0.31g,则燃烧结束后,反应掉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19.空气中的氧气在细菌的作用下将辉铜矿中的硫化亚铜(Cu2S)转化成硫化铜(CuS),再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铜是“生物炼铜”的重要环节,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
(1)硫化铜在水中可以产生极少量的硫离子(符号是   ),其结构示意图为 ,则一个硫原子中含有   个电子;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后的操作是   .
四、推断题
20.证据推理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为化合物,A与B常温下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已知丙是地壳中含量第二的金属元素,D在大气中浓度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
C   ,D   。
(2)写出下列文字表达式A→B+甲:   。
(3)点燃乙物质之前,必须先   ,写出乙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丙与甲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五、实验探究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
(1)方案Ⅰ: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①当看到________时,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③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与盐酸产生气泡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产生该物质的原因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2)方案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若________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______(填序号)。
A. 铜片 B. pH试纸
C. 氧化铜 D. 紫色石蕊试液
22.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1)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滴加稀硫酸,当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二: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   。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二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铜 C.碳酸钠 D.氧化铜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除了通过检验生成物的出现能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外,还可以通过检验   来证明化学反应的发生。
【拓展应用】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生活中可服用含   (填“酸性”或“碱性”)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解析部分
1.D
2.C
3.B
4.D
5.C
6.B
7.A
8.C
9.A
10.C
11.D
12.B
13.(1)稀硫酸
(2)NaOH、Na2SO4
(3)
(4)
14.(1)稀硫酸;;复分解
(2)7;和
15.吸水;氢气;CH4+2O2 CO2+2H2O
16.(1)<
(2)腐蚀建筑物
(3)
(4)B
17.(1)NaOH;、Na+、OH-、H2O
(2)解:由图2看出,c点pH=7,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所用稀硫酸质量为10g,
设硫酸的质量为x,
x=0.98g
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放热,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产生浑浊
18.(1)
(2)试管内液面上升,直至充满整个试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或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合理即可)
(3)防止生成的水冷凝后回流,炸裂试管;密度比空气小;
(4)设反应掉的氧气的质量为x,
答:反应掉的氧气的质量为0.4g。
19.(1)S2﹣;16
(2)化合反应
(3)Fe+CuSO4═FeSO4+Cu
(4)过滤
20.(1)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
(2)双氧水水 + 氧气
(3)验纯;氢气+氧气水
(4)化合反应
21.(1) 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 碳酸钠
(2) 有气泡产生
(3) 稀盐酸量不足的情况下,加入镁条后也无明显现象
(4) B,D
22.;红褐色沉淀消失;红;Na2SO4和H2SO4;B;反应物消失;碱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