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6: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36: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中考化学(人教版)总复习
专题36: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一、选择题
1.下列除杂质所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B.用浓硫酸吸收O2中的CO2气体
C.用适量稀硫酸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D.用稀盐酸除去Fe2O3中的CaCO3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蚕丝、羊毛线 鉴别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Fe粉和粉末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C 久置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检验 取样,滴加少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
D 溶液中混有少量 除杂 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方案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灼热CuO
B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C 鉴别NaOH、BaCl2、(NH4)2SO4三种浓溶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D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熟石灰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
A KCl() 适量的二氧化锰 加热
B 锌粉(Cu) 适量的稀盐酸 过滤
C Cu(CuO) 足量 加热
D 溶液() 过量铁粉 过滤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和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检验溶液中是否有 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C 除去中的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稀硫酸
D 分离和的混合物 溶解后过滤,洗涤滤渣,蒸发滤液
A.A B.B C.C D.D
6.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羊毛纤维和棉纤维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钾肥和磷肥 加熟石灰研磨
C 除去高锰酸钾中的锰酸钾 加热固体混合物
D 除去Na2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7.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先加入足量稀硫酸,再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氧气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滴加酚酞溶液
C 回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后的 过滤、洗涤、干燥
D 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 将镁条、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
B 鉴别、和三瓶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检验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酚酞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D 从与的混合物中回收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羊毛和棉花 灼烧,闻气味
B 检验碳酸盐 滴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体产生
C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CaCl2 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D 分离KCl和MnO2固体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氢气 点燃该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B 鉴别饱和硝酸钾溶液与饱和石灰水 同时对两个溶液进行降温
C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蒸气 氢氧化钠固体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氧化铁 高温下通入足量CO
A.A B.B C.C D.D
12.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粉溶液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B.用溶液鉴别和
C.用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制取氢氧化钠
D.用酚酞溶液检验中是否含有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中的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比较铜和黄铜的熔点 相互刻画
C 除去固体中的KCl 溶解后过滤、洗涤,蒸发
D 鉴别硫酸铵固体和硫酸钾固体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
14.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早期曾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碳酸 钠,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改进了原有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根据以上信息及工艺流程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流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CO 和HCl,可用水加以吸收处理
C.步骤③中“水浸”时需要搅拌,目的是加快碳酸钠的溶解速率
D.侯氏制碱法更符合“绿色化学”
15. 如表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B.检验NH4Cl中是否含有CO(NH2)2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分离KCl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鉴别CaCO3、NaOH、NH4NO3、CuSO4 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镓(Ga)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常用于半导体、合金、磁性材料等领域。已知镓在化合物中常为+3价,金属活动性顺序:Zn>Ga>Fe。
(1)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2)氢氧化镓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①上述信息中能用于推测氢氧化镓化学性质的是   (填标号)。
A.“氢氧化镓” B.“难溶于水” C.“白色固体”
②取少量氢氧化镓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无色溶液X,充分振荡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X可能是   或   。(填化学式)
(3)设计金属镓转化为氢氧化镓的一种方案:   (依次写出化学方程式)。
17.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的一氧化碳的方法是   。
18.如图是以稀盐酸和为“双核”构建的初中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其中A、B、C、D是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
(1)图中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   (填序号)。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3)为探究反应⑨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可向溶液中逐渐加入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银
19.甲、乙两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完成以下任务:
甲组同学:将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为和区别开来.
乙组同学:除去固体中的少量
(1)甲组同学为了区别两瓶无色溶液,,,,四位同学分别选择下列物质进行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____填写序号.
A.稀盐酸 B.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酚酞
(2)乙组为了除去溶液中的少量,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沉淀的化学式     ;
加入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上述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于是改进方案: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综合题
20.粗盐中含有一定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和Na2SO4,为除掉杂质制得精盐需进行实验。
(1)为除去上述粗盐水中的Na2SO4、CaCl2、MgCl2等杂质,需要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   、NaOH溶液,分离出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后蒸发。
(2)写出加入适量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提纯后的食盐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水,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1.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兴趣小组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20℃时的溶解度为。]
①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填实验序号)
②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NaHCO3。写出用稀盐酸检验NaHCO3的化学方程式:   。
(2)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①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   。
②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H4Cl和少量NaCl,利用: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NH4Cl。
③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   。
(3)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CO2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BaCO3的质量为3.94g。
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四、实验探究题
22.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甲中标有②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常用装置BD制取的气体有   (用化学式表示,任写一种),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3)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得NH3。用该法制取NH3时,其发生装置应选用装置   (填字母),其收集装置若选择用F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   (a、b)端进入F中。
(4)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步骤如下: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可得到CO2。
①X溶液最好选择   (填字母)。
a. NaOH浓溶液 b. 饱和Ca(OH)2溶液
②选用稀H2SO4而不用盐酸,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A
2.D
3.C
4.D
5.A
6.A
7.A
8.C
9.D
10.B
11.B
12.D
13.D
14.B
15.D
16.(1)Ga2O3
(2)A;HCl;H2SO4
(3)、
17.通过灼热氧化铜
18.(1)①④⑤⑧
(2)(合理即可)
(3)A
19.(1)A;C;D
(2);过滤;
20.(1)Na2CO3
(2)
(3)偏小
21.(1)1;
(2)碳酸氢钠会受热分解;降温结晶;CO2
(3)方案1,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
解得x=2.12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96.4%。
方案2,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则
解得y=2.12g
则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96.4%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96.4%。
22.(1)集气瓶
(2)O2;
(3)A;b
(4)a;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气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