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唐高祖)(唐太宗)学习目标1.梳理出从隋末动荡到唐朝建立、再到贞观年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明确各阶段重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与地理位置,构建清晰的时空框架。(时空观念)2.阅读和分析相关材料,归纳唐太宗、武则天执政措施。再分析和总结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感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的基石,激发学生对国家稳定发展的守护之情。(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一、唐朝的建立1.唐朝的建立隋的暴政农民起义李渊起兵反隋唐高祖李渊像陆续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基本统一全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618年李渊长安一、唐朝的建立2.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李渊李世民杀杀囚唐太宗李世民像626年农历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长安城的玄武门,射杀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后登基称帝,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庙号年号二、“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唐太宗李世民常常借古人的话来告诫臣下,用“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比喻百姓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他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问题思考】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以民为本。二、“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澄清吏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施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旧唐书·魏征传》二、“贞观之治”1.治国思想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贞观政要》房 谋 杜 断政治经济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最重要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尤为重视对地方官的考核关注民间疾苦,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阅读课本P10相关史事【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措施。二、“贞观之治”2.治国措施二、“贞观之治”唐朝完善科举制唐太宗曾经在端门看到新进士鱼贯而出,喜不自禁地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后世称赞“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把科举制发展的功劳归于唐太宗的大力提倡和制度的完善。——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下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二、“贞观之治”3.治国效果材料1:(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材料2:(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rěn,丰收) ,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 ——《资治通鉴·唐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各族友好三、武则天的统治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武则天兼通文史,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在唐高宗的支持下参与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皇位,取而代之。唐高宗(628—683年)(624—705年)2025/2/20690年,改国号为周(武周),以洛阳为都城。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三、武则天的统治【教材研读】阅读课本,归纳武则天的治国措施。政 治经 济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试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推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皇帝亲临殿廷策试,也称廷试。设立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1.治国措施三、武则天的统治科举制的发展过程诞生完善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依才取士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最重要创立殿试制度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时期重用的人才2.治国效果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参与执政和在位的时间累计50年。这期间,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无字碑赋予3种解释:一、武则天认为自己功盖千秋,再长的碑文也难以描述她的丰功伟绩;二、武则天认为自己罪孽深重,所以不敢把自己的事迹刻到石碑上;三、武则天有意为之,把对自己的评价交给后代评说。贞观遗风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继续实行唐太宗选拔人才、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唐朝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人口不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武则天的统治如果请你来为武则天的墓碑撰写碑文,你会写些什么呢?我们该怎样评价她呢?【探究1】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1)客观: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主观:统治者励精图治,任用贤才,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发展经济,改革制度等(1)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2)统治者应以民为本,重视民生;(3)改革是国家强大的动力,人才是强盛的必要条件;(4)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重视发展经济等。【探究2】这些皇帝的治国措施给我们哪些启示 课堂小结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618年,李渊(唐高祖),长安(今陕西西安)治国思想治国措施结果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广纳贤才(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政治、经济(完善三省六部、科举制)“贞观之治”(政治/经济/国力/文教)治国措施评价政治、经济(殿试)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随堂习题1.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对大臣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太宗这段话可用以研究( )A.科举取士制度B.三省六部制度C.藩镇割据现象D.重文轻武政策B随堂习题2.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A随堂习题3.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扣C.统一度量衡制度 D.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随堂习题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改国号为周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武则天.mp4 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