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
1.(2025七上·温州期末)小明要量取48毫升水,应选择的仪器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 (2)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3)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相平,如筒内装的是水,则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形的底部相平。 故答案是:水平面上;量程;分度值;凹形的;凹形的底部。 使用量筒时要注意它的使用规则,特别是读数时要让视线和液体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读数会更准确.
【解答】 小明要量取48毫升水,应选择的仪器是量筒,采用适量的原则,所以选D合适;
故答案为:D
2.(2025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新物种雪山大爪鼩鼱。科研人员认为它是哺乳动物,其依据是该生物(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有脊椎骨 D.用肺呼吸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如图是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新物种雪山大爪鼩鼱。科研人员认为它是哺乳动物,其依据是该生物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B
3.(2025七上·温州期末)瓯柑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是温州的特产,其栽培历史约2400年,具有清利咽喉等功效。据此回答问题。
(1)瓯柑(如图)一般在4月开花,11月结果。瓯柑属于()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如图所示为部分芸香科植物的分类图解。图中与瓯柑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四季橘 B.象橘 C.青花椒 D.刺花椒
(3)近年,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瓯柑新品种——“瓯美人”。小明各取一个传统瓯柑和瓯美人进行榨汁实验,并得出瓯美人的出汁率更高的结论;小红提出应增加每组瓯柑的数量,以减少实验偶然性。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要素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反思评价
【答案】(1)D
(2)A
(3)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1) 瓯柑(如图)一般在4月开花,11月结果。瓯柑属于 被子植物,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2) 如图所示为部分芸香科植物的分类图解。图中与瓯柑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四季菊橘,因为他们属于同科,同属;选A;
(3)小红提出应增加每组瓯柑的数量,以减少实验偶然性。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要素中的反思评价;选D
故答案为:(1)D(2)A(3)D
4.(2025七上·温州期末)下图是某人在北半球某地四个节气正午时所拍摄的照片,其中拍摄于冬至日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冬至日,它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解答】 下图是某人在北半球某地四个节气正午时所拍摄的照片,其中拍摄于冬至日的是 D,因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离我们最远,所以影子最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5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之后,他转动物镜转换器,其目的是
A.将视野调亮 B.将细胞居中 C.使细胞放大 D.使细胞清晰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 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之后,他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其目的是使细胞放大;
故答案为:C
6.(2025七上·温州期末)研究发现,不同星系的退行速度取决于其与地球的距离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个星系中退行速度最大的是
选项 星系 与地球的距离/10亿光年
A 大熊座星系 1
B 牧夫座星系 2.5
C 室女座星系 0.1
D 长蛇座星系 4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参考银河系,它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宇宙尘埃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星系。典型的星系,从只有数千万颗恒星的矮星系,到有上兆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它们都环绕着一个质量中心运转。除了单独的恒星和稀薄的星际物质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数量庞大的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
【解答】 研究发现,不同星系的退行速度取决于其与地球的距离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个星系中退行速度最大的是 D 长蛇座星系 ;
故答案为:D
7.(2025七上·温州期末)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据此回答问题。
(1)科学能指导技术与工程的开展。工程师利用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原理,设计并制造了风洞。风洞实验中,将飞机固定在支架上,使高速气流流过机身,以检测飞机的性能。此时,若认为飞机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气流 C.支架 D.飞机
(2)技术与工程能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利用频闪照相机研究高速物体的运动。如图为苹果下落的频闪照片,下列图像能表示该过程中苹果运动状态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1)B
(2)D
【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参照物就是在描述或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标准的物体。关于参照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4。任意性:理论上,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但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会考虑方便性和直观性8。不唯一性: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会导致对该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
【解答】(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谁为参照物,谁就是静止的,所以科学能指导技术与工程的开展。工程师利用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原理,设计并制造了风洞。风洞实验中,将飞机固定在支架上,使高速气流流过机身,以检测飞机的性能。此时,若认为飞机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气流;
(2) 技术与工程能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利用频闪照相机研究高速物体的运动。如图为苹果下落的频闪照片,下列图像能表示该过程中苹果运动状态变化的是D,因为相同的时间内,路程是越来越长了,说明速度是越来越大了;
故答案为:(1)B(2)D
8.(2025七上·温州期末)2024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温州地区震感明显。
(1)图甲中A点为此次地震的震中,其经纬度是:东经121.74°,   。
(2)结合图乙,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
(3)我国现已能在地震到达之前通过手机、电视等途径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若你收到预警信息,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避险 (举一例)   。
【答案】(1)北纬23.81°
(2)花莲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3)如果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就近选择墙角蹲下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解答】(1) 图甲中A点为此次地震的震中,其经纬度是:东经121.74°, 北纬23.81° ;
(2) 结合图乙,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花莲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此处地壳及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3) 我国现已能在地震到达之前通过手机、电视等途径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若你收到预警信息,应立即采取 如果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就近选择墙角蹲下 ;
故答案为:(1) 北纬23.81° (2) 花莲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3) 如果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就近选择墙角蹲下
9.(2025七上·温州期末)在学习了生物的多样性后,同学们围绕“蚊子和疟疾”查阅资料,并展开了相关讨论。
资料一:常见的蚊子有按蚊、伊蚊和库蚊三种,图甲为小明制作的三种蚊子的检索表。
资料二:不同种类的蚊子能传播不同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目前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约60万人。
材料三:DDT是一种强效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但因其会随食物链进入鸟类等生物体内,导致一些生物接近灭绝,在1973年被全球禁用。
材料四:禁止使用DDT后,疟疾在许多国家重新肆虐,1993年,300多位抗疟专家呼吁继续使用DDT;2006年开始,DDT在非洲部分国家重新使用。
(1) 完善检索表中1b的内容:    。
(2)图乙为某草地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3)DDT原先被广泛使用,后来被禁止使用,如今又被部分国家重新使用,这对我们应用新科技成果有何启示    。
【答案】(1)翅上无黑白斑
(2)草→蝗虫→青蛙
(3)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二歧分类检索表是一种将生物分类的方法,它通过比较动植物的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将它们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这种表接着会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将每个分支进一步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形成类似二歧式分枝的结构。这样的排列方式可以逐级细分,最终形成一个包括所有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解答】(1) 1a和1b是对立的关系, 完善检索表中1b的内容: 翅上无黑白斑 ;
(2) 图乙为某草地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草→蝗虫→青蛙 ,食物链起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3) DDT原先被广泛使用,后来被禁止使用,如今又被部分国家重新使用, 说明 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故答案为:(1) 翅上无黑白斑 (2) 草→蝗虫→青蛙 (3) 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10.(2025七上·温州期末)“充气热盾”(如图甲)可以降低返回舱在大气层中的飞行速度,以减轻与大气摩擦带来的烧蚀损伤。充气热盾的减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利用纸锥(如图乙)进行探究,他认为其减速效果可能与质量、锥角及母线长度等有关。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大小、材质相同的圆形纸片制作出三个锥角不同的纸锥;
②将锥角为60°的纸锥放在透明玻璃管顶部(如图丙),静止释放并测量纸锥落地的时间;
③重复测量3次并求平均值,记录实验结果;
④换用不同锥角的纸锥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整理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纸锥锥角α/° 母线长度l/cm 下落平均时间/s
1 60 1.9
2 71.1 1.9 1.70
3 81.9 1.9 1.96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写出一种)
(2)与直接在空气中下落相比,纸锥在玻璃管中下落的优点是   。
(3)以下是纸锥的两种制作方法。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哪种制作方法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4) 第1组实验中, 纸锥三次下落的时间分别为1.52s、1.50s、1.57s, 则表中“ ”应填写的数据为   。
(5)结合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
【答案】(1)刻度尺、秒表
(2)防止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纸锥能竖直下落
(3)方法二。能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4)1.53
(5)当母线长度和下落高度一定时,锥角越大,纸锥(或空气热盾)的减速效果越好。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科学探究七要素为科学探究常见要素的归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
【解答】(1)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秒表;
(2) 与直接在空气中下落相比,纸锥在玻璃管中下落的优点是 防止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纸锥能竖直下落 ;
(3) 以下是纸锥的两种制作方法。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 方法二更加合理。能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4)第1组实验中, 纸锥三次下落的时间分别为1.52s、1.50s、1.57s, 则表中“ ”应填写的数据为1.53,因为是三次的平均时间;
(5) 结合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当母线长度和下落高度一定时,锥角越大,纸锥(或空气热盾)的减速效果越好。
故答案为:(1) 刻度尺、秒表 (2) 防止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纸锥能竖直下落 (3) 方法二。能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4) 1.53 (5) 当母线长度和下落高度一定时,锥角越大,纸锥(或空气热盾)的减速效果越好。
11.(2025七上·温州期末)某校组织开展迷你马拉松比赛,同学们就赛事筹备及开展进行了如下活动:
(1)确定路线:取校园平面图,描定迷你马拉松路线(如图甲)。比赛的起点位于行政楼的   方位。
(2)测量路线长度:同学们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迷你马拉松的路线长度。
①步测法:先测出某同学一步的长度,再记录其行走一圈的步数。
小明认为该方法测量误差较大,其理由是   。
②自行车丈量法:先测出轮胎直径并计算周长,再记录骑行一圈轮胎转动的圈数。图乙中, A 点的刻度为20.00cm, 则轮胎的直径为    cm。
③地图量算法: Ⅰ利用细线和刻度尺测出平面图上“迷你马拉松路线”的长度;II利用比例尺换算得到实际的长度。
简要说明步骤Ⅰ的测量过程。   。
(3)开展比赛:经测量,迷你马拉松的路线长度为4.5km,小明完成比赛总计用时0.3h。则整个过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东
(2)行走过程中,步幅会发生变化,误差较大;66.00;让细线沿地图马拉松路线摆放,剪掉多余的细线(或做上标记),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细线的长度(测量线头到标记处的长度)。
(3)v=s/t=4.5km/0.3h=15km/h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解答】(1) 确定路线:取校园平面图,描定迷你马拉松路线(如图甲)。比赛的起点位于行政楼的东方位。
(2) 测量路线长度:同学们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迷你马拉松的路线长度。
①步测法:先测出某同学一步的长度,再记录其行走一圈的步数。
小明认为该方法测量误差较大,其理由是 行走过程中,步幅会发生变化,误差较大 。
②自行车丈量法:先测出轮胎直径并计算周长,再记录骑行一圈轮胎转动的圈数。图乙中, A 点的刻度为20.00cm, 则轮胎的直径86-20=66 cm。
③地图量算法: Ⅰ利用细线和刻度尺测出平面图上“迷你马拉松路线”的长度;II利用比例尺换算得到实际的长度。
简要说明步骤Ⅰ的测量过程。 让细线沿地图马拉松路线摆放,剪掉多余的细线(或做上标记),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细线的长度(测量线头到标记处的长度)。
(3) v=s/t=4.5km/0.3h=15km/h
故答案为:(1) 东 (2)行走过程中,步幅会发生变化,误差较大、66.00、让细线沿地图马拉松路线摆放,剪掉多余的细线(或做上标记),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细线的长度(测量线头到标记处的长度)。(3)5km/h
12.(2025七上·温州期末)在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后,同学们开展了“观察并制作细胞模型”的项目学习活动。
(1)如图甲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视野情况。针对图中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2)小明用橡皮泥制作细胞框架来模拟细胞质,并在框架外包裹一层浅绿色的橡皮泥,该层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
(3)图乙为小明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
(4)同组的小红认为利用橡皮泥作为材料无法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现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替代:①保鲜膜;②细纱网。写出你选择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
【答案】(1)在盖玻片一侧滴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片或重新制片
(2)细胞膜
(3)将细胞核放在液泡中
(4)②,细纱网有小孔,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 如图甲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视野情况。针对图中现象,视野中出现气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盖玻片一侧滴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片或重新制片 ;
(2) 小明用橡皮泥制作细胞框架来模拟细胞质,并在框架外包裹一层浅绿色的橡皮泥,该层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
(3) 图乙为小明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将细胞核放在液泡中
(4) 同组的小红认为利用橡皮泥作为材料无法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现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替代:①保鲜膜;②细纱网。写出你选择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②,细纱网有小孔,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答案为:(1) 在盖玻片一侧滴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片或重新制片 (2) 细胞膜 (3) 将细胞核放在液泡中 (4) ②,细纱网有小孔,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3.(2025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利用不同种类的纸、剪刀等物品制作了一个针孔照相机。
(1)针孔照相机的孔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2)蜡烛的烛焰如图乙。当蜡烛和纸盒A、B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小明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可能是   。
(3)小明想要定量分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每次实验时都需用刻度尺测量相关数据。为方便操作,可对针孔照相机进行哪些改进 请举出一例:   。
【答案】(1)若孔太大,半透明纸上呈的不是蜡烛的像(或呈的是圆形光斑)
(2)B
(3)在纸盒A上标上刻度;在半透膜上标刻度;把半透膜换成半透明的方格纸等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解答】(1) 针孔照相机的孔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若孔太大,半透明纸上呈的不是蜡烛的像(或呈的是圆形光斑) ;
(2) 蜡烛的烛焰如图乙。当蜡烛和纸盒A、B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小明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可能是 B,以为内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 小明想要定量分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每次实验时都需用刻度尺测量相关数据。为方便操作,可对针孔照相机进行哪些改进 请举出一例: 在纸盒A上标上刻度;在半透膜上标刻度;把半透膜换成半透明的方格纸等 ;
故答案为:(1) 若孔太大,半透明纸上呈的不是蜡烛的像(或呈的是圆形光斑) (2)B(3) 在纸盒A上标上刻度;在半透膜上标刻度;把半透膜换成半透明的方格纸等
14.(2025七上·温州期末)11月28日,中国成功完成绿色阻沙防护带的构建。小明就治沙过程中采用的草方格固沙法展开了系列实践活动。
【查阅资料】草方格固沙法是利用麦草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如图甲)来减小风速,从而降低风对沙丘的搬运侵蚀,以防止栽种在其中的植物幼苗被掩埋或吹走。
【分析】白刺是常见的固沙植物,其外形特征如图乙,具有发达的根和狭小的叶。
(1)简述白刺的上述结构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   
【探究】小明利用牙签模拟稻草制成的挡风墙,开展了“挡风墙的间距对草方格固沙效果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装置如图丙。固定电风扇和挡风墙A的位置,调节挡风墙B的位置,1分钟后,测量小桶内收集到的细沙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风扇 风力档 挡风墙 A和B的 高度/ cm 挡风墙间距/ cm 1分钟内 小桶收集的 细沙的质量/g
1 中档 2 8  
2 中档 2 10  
3 中档 2 12  
(2)该实验是通过测量   来反映固沙效果。
(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时,收集细沙的小桶应放置在图丙中的位置   。 (填“①”、 “②”或“③”)
(4)实验发现,挡风墙间距越小,固沙效果越好。请再提出一个可能会影响草方格固沙效果的因素。   。
【答案】(1)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定植株;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白刺的叶细小,可以较少水分的散失。
(2)1分钟内小桶收集的细沙的质量
(3)③
(4)挡风墙的高度、草方格的形状、草方格的密度、植物的种类、风速的大小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生境适应性是指生物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时而产生的生理与遗传反应,进而提高生存力。生物总是不断地适应其生境。在各个地质年代里,外界压力导致物种的进化及新物种的产生。通过自然选择,野生生物在形态、生理、行为上产生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解答】(1) 简述白刺的上述结构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 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定植株;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白刺的叶细小,可以较少水分的散失。
(2) 该实验是通过测量 1分钟内小桶收集的细沙的质量 来反映固沙效果。
(3) 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时,收集细沙的小桶应放置在图丙中的位置 ③号位置,通过两个挡风墙后细沙的数量;
(4) 实验发现,挡风墙间距越小,固沙效果越好。请再提出一个可能会影响草方格固沙效果的因素。 挡风墙的高度、草方格的形状、草方格的密度、植物的种类、风速的大小等
故答案为:(1) 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定植株;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白刺的叶细小,可以较少水分的散失。 (2) 1分钟内小桶收集的细沙的质量 (3) ③ (4) 挡风墙的高度、草方格的形状、草方格的密度、植物的种类、风速的大小等
15.(2025七上·温州期末)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月食的科学奥秘,项目小组同学开展了“制作三球仪”的工程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分析并提出了如下验收标准。
评价维度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公转周期 地、月公转周期比为 12:1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合理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不合理
演示效果 能观察到月球 进入地球的影子中 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不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小明制作了如图甲所示模型,利用不同大小的泡沫球模拟日、地、月,并将其固定在齿轮上,通过齿轮传动,实现三球相对运动。
(1)月食发生的原理是光的   。
(2)【明确问题】
小明发现该模型未能实现地、月公转周期比为12:1,即齿轮B绕齿轮A转1圈,齿轮B自身转12圈。
【设计并实施方案】
资料:当齿轮啮合(如图乙)时,齿轮A与齿轮B的齿数比例为12:1时,即可实现上述要求。探究发现,某套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直径关系如图丙。
可供选择齿轮的直径有: 5cm、10cm、20cm、40cm、60cm、80cm、100cm、120cm。
为解决上述问题,且模型转动流畅,结合图甲中三球模型的规格,应选择的齿轮A、B的组合是   。
【检验作品】为科学演示月食现象,检验过程中,应保证地球的转动方向正确。
(3)请在图甲的“---”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转动方向。
(4)【改进完善】
检验发现,调整后的模型在月食演示效果中的评定等第为良好,为使其达到优秀标准,你的改进方案是   。
【答案】(1)直线传播
(2)120cm和10cm
(3)逆时针
(4)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基础,利用它可以简明地解决成像问题。人眼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体或像的位置的,这是物理光学里的一部分。
【解答】(1) 月食发生的原理是光的 直线传播 ;
(2) 资料:当齿轮啮合(如图乙)时,齿轮A与齿轮B的齿数比例为12:1时,即可实现上述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且模型转动流畅,结合图甲中三球模型的规格,应选择的齿轮A、B的组合是 120cm和10cm
(3)请在图甲的“---”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转动方向。自西向东的逆时针转动;
(4) 检验发现,调整后的模型在月食演示效果中的评定等第为良好,为使其达到优秀标准,你的改进方案是 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 ;
故答案为:(1) 直线传播 (2) 120cm和10cm (3) 逆时针 (4) 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
1 / 1浙江省温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
1.(2025七上·温州期末)小明要量取48毫升水,应选择的仪器是(  )
A. B. C. D.
2.(2025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新物种雪山大爪鼩鼱。科研人员认为它是哺乳动物,其依据是该生物(  )
A.体温恒定 B.胎生哺乳 C.有脊椎骨 D.用肺呼吸
3.(2025七上·温州期末)瓯柑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是温州的特产,其栽培历史约2400年,具有清利咽喉等功效。据此回答问题。
(1)瓯柑(如图)一般在4月开花,11月结果。瓯柑属于()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如图所示为部分芸香科植物的分类图解。图中与瓯柑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四季橘 B.象橘 C.青花椒 D.刺花椒
(3)近年,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瓯柑新品种——“瓯美人”。小明各取一个传统瓯柑和瓯美人进行榨汁实验,并得出瓯美人的出汁率更高的结论;小红提出应增加每组瓯柑的数量,以减少实验偶然性。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要素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反思评价
4.(2025七上·温州期末)下图是某人在北半球某地四个节气正午时所拍摄的照片,其中拍摄于冬至日的是(  )
A. B.
C. D.
5.(2025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之后,他转动物镜转换器,其目的是
A.将视野调亮 B.将细胞居中 C.使细胞放大 D.使细胞清晰
6.(2025七上·温州期末)研究发现,不同星系的退行速度取决于其与地球的距离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个星系中退行速度最大的是
选项 星系 与地球的距离/10亿光年
A 大熊座星系 1
B 牧夫座星系 2.5
C 室女座星系 0.1
D 长蛇座星系 4
A.A B.B C.C D.D
7.(2025七上·温州期末)科学、技术与工程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据此回答问题。
(1)科学能指导技术与工程的开展。工程师利用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原理,设计并制造了风洞。风洞实验中,将飞机固定在支架上,使高速气流流过机身,以检测飞机的性能。此时,若认为飞机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气流 C.支架 D.飞机
(2)技术与工程能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利用频闪照相机研究高速物体的运动。如图为苹果下落的频闪照片,下列图像能表示该过程中苹果运动状态变化的是
A. B.
C. D.
8.(2025七上·温州期末)2024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温州地区震感明显。
(1)图甲中A点为此次地震的震中,其经纬度是:东经121.74°,   。
(2)结合图乙,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
(3)我国现已能在地震到达之前通过手机、电视等途径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若你收到预警信息,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避险 (举一例)   。
9.(2025七上·温州期末)在学习了生物的多样性后,同学们围绕“蚊子和疟疾”查阅资料,并展开了相关讨论。
资料一:常见的蚊子有按蚊、伊蚊和库蚊三种,图甲为小明制作的三种蚊子的检索表。
资料二:不同种类的蚊子能传播不同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目前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约60万人。
材料三:DDT是一种强效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但因其会随食物链进入鸟类等生物体内,导致一些生物接近灭绝,在1973年被全球禁用。
材料四:禁止使用DDT后,疟疾在许多国家重新肆虐,1993年,300多位抗疟专家呼吁继续使用DDT;2006年开始,DDT在非洲部分国家重新使用。
(1) 完善检索表中1b的内容:    。
(2)图乙为某草地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3)DDT原先被广泛使用,后来被禁止使用,如今又被部分国家重新使用,这对我们应用新科技成果有何启示    。
10.(2025七上·温州期末)“充气热盾”(如图甲)可以降低返回舱在大气层中的飞行速度,以减轻与大气摩擦带来的烧蚀损伤。充气热盾的减速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明利用纸锥(如图乙)进行探究,他认为其减速效果可能与质量、锥角及母线长度等有关。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大小、材质相同的圆形纸片制作出三个锥角不同的纸锥;
②将锥角为60°的纸锥放在透明玻璃管顶部(如图丙),静止释放并测量纸锥落地的时间;
③重复测量3次并求平均值,记录实验结果;
④换用不同锥角的纸锥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整理数据如下表。
实验组别 纸锥锥角α/° 母线长度l/cm 下落平均时间/s
1 60 1.9
2 71.1 1.9 1.70
3 81.9 1.9 1.96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 (写出一种)
(2)与直接在空气中下落相比,纸锥在玻璃管中下落的优点是   。
(3)以下是纸锥的两种制作方法。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哪种制作方法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
(4) 第1组实验中, 纸锥三次下落的时间分别为1.52s、1.50s、1.57s, 则表中“ ”应填写的数据为   。
(5)结合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
11.(2025七上·温州期末)某校组织开展迷你马拉松比赛,同学们就赛事筹备及开展进行了如下活动:
(1)确定路线:取校园平面图,描定迷你马拉松路线(如图甲)。比赛的起点位于行政楼的   方位。
(2)测量路线长度:同学们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迷你马拉松的路线长度。
①步测法:先测出某同学一步的长度,再记录其行走一圈的步数。
小明认为该方法测量误差较大,其理由是   。
②自行车丈量法:先测出轮胎直径并计算周长,再记录骑行一圈轮胎转动的圈数。图乙中, A 点的刻度为20.00cm, 则轮胎的直径为    cm。
③地图量算法: Ⅰ利用细线和刻度尺测出平面图上“迷你马拉松路线”的长度;II利用比例尺换算得到实际的长度。
简要说明步骤Ⅰ的测量过程。   。
(3)开展比赛:经测量,迷你马拉松的路线长度为4.5km,小明完成比赛总计用时0.3h。则整个过程中,小明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km/h (写出计算过程)
12.(2025七上·温州期末)在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后,同学们开展了“观察并制作细胞模型”的项目学习活动。
(1)如图甲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视野情况。针对图中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2)小明用橡皮泥制作细胞框架来模拟细胞质,并在框架外包裹一层浅绿色的橡皮泥,该层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
(3)图乙为小明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
(4)同组的小红认为利用橡皮泥作为材料无法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现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替代:①保鲜膜;②细纱网。写出你选择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
13.(2025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利用不同种类的纸、剪刀等物品制作了一个针孔照相机。
(1)针孔照相机的孔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2)蜡烛的烛焰如图乙。当蜡烛和纸盒A、B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小明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可能是   。
(3)小明想要定量分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每次实验时都需用刻度尺测量相关数据。为方便操作,可对针孔照相机进行哪些改进 请举出一例:   。
14.(2025七上·温州期末)11月28日,中国成功完成绿色阻沙防护带的构建。小明就治沙过程中采用的草方格固沙法展开了系列实践活动。
【查阅资料】草方格固沙法是利用麦草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如图甲)来减小风速,从而降低风对沙丘的搬运侵蚀,以防止栽种在其中的植物幼苗被掩埋或吹走。
【分析】白刺是常见的固沙植物,其外形特征如图乙,具有发达的根和狭小的叶。
(1)简述白刺的上述结构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   
【探究】小明利用牙签模拟稻草制成的挡风墙,开展了“挡风墙的间距对草方格固沙效果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实验装置如图丙。固定电风扇和挡风墙A的位置,调节挡风墙B的位置,1分钟后,测量小桶内收集到的细沙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风扇 风力档 挡风墙 A和B的 高度/ cm 挡风墙间距/ cm 1分钟内 小桶收集的 细沙的质量/g
1 中档 2 8  
2 中档 2 10  
3 中档 2 12  
(2)该实验是通过测量   来反映固沙效果。
(3)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时,收集细沙的小桶应放置在图丙中的位置   。 (填“①”、 “②”或“③”)
(4)实验发现,挡风墙间距越小,固沙效果越好。请再提出一个可能会影响草方格固沙效果的因素。   。
15.(2025七上·温州期末)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月食的科学奥秘,项目小组同学开展了“制作三球仪”的工程实践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他们分析并提出了如下验收标准。
评价维度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公转周期 地、月公转周期比为 12:1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合理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不合理
演示效果 能观察到月球 进入地球的影子中 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不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小明制作了如图甲所示模型,利用不同大小的泡沫球模拟日、地、月,并将其固定在齿轮上,通过齿轮传动,实现三球相对运动。
(1)月食发生的原理是光的   。
(2)【明确问题】
小明发现该模型未能实现地、月公转周期比为12:1,即齿轮B绕齿轮A转1圈,齿轮B自身转12圈。
【设计并实施方案】
资料:当齿轮啮合(如图乙)时,齿轮A与齿轮B的齿数比例为12:1时,即可实现上述要求。探究发现,某套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直径关系如图丙。
可供选择齿轮的直径有: 5cm、10cm、20cm、40cm、60cm、80cm、100cm、120cm。
为解决上述问题,且模型转动流畅,结合图甲中三球模型的规格,应选择的齿轮A、B的组合是   。
【检验作品】为科学演示月食现象,检验过程中,应保证地球的转动方向正确。
(3)请在图甲的“---”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转动方向。
(4)【改进完善】
检验发现,调整后的模型在月食演示效果中的评定等第为良好,为使其达到优秀标准,你的改进方案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 (2)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 (3)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相平,如筒内装的是水,则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形的底部相平。 故答案是:水平面上;量程;分度值;凹形的;凹形的底部。 使用量筒时要注意它的使用规则,特别是读数时要让视线和液体凹面底部或凸面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读数会更准确.
【解答】 小明要量取48毫升水,应选择的仪器是量筒,采用适量的原则,所以选D合适;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如图是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新物种雪山大爪鼩鼱。科研人员认为它是哺乳动物,其依据是该生物胎生哺乳;
故答案为:B
3.【答案】(1)D
(2)A
(3)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常见的植物从高等到低等依次为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苔藓类和藻类。被子植物是指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裸子植物由松、杉、柏、银杏、和苏铁,有根、茎、叶、种子;蕨类,孢子繁殖,只有根茎叶,代表满江红,胎生狗脊;苔藓类,无根,有茎叶,孢子繁殖,代表地钱、葫芦藓;藻类什么器官都没有,孢子繁殖,代表紫菜,水绵,蓝藻。
【解答】(1) 瓯柑(如图)一般在4月开花,11月结果。瓯柑属于 被子植物,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2) 如图所示为部分芸香科植物的分类图解。图中与瓯柑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四季菊橘,因为他们属于同科,同属;选A;
(3)小红提出应增加每组瓯柑的数量,以减少实验偶然性。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要素中的反思评价;选D
故答案为:(1)D(2)A(3)D
4.【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冬至日,它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解答】 下图是某人在北半球某地四个节气正午时所拍摄的照片,其中拍摄于冬至日的是 D,因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离我们最远,所以影子最长,D正确;
故答案为:D
5.【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 如图是某同学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之后,他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其目的是使细胞放大;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银河系和宇宙;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解析】【分析】星系,别称宇宙岛,指数量巨大的恒星系及星际尘埃组成的运行系统。星系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参考银河系,它是一个包含恒星、气体、宇宙尘埃和暗物质,并且受到重力束缚的大星系。典型的星系,从只有数千万颗恒星的矮星系,到有上兆颗恒星的椭圆星系都有,它们都环绕着一个质量中心运转。除了单独的恒星和稀薄的星际物质之外,大部分的星系都有数量庞大的多星系统、星团以及各种不同的星云。
【解答】 研究发现,不同星系的退行速度取决于其与地球的距离大小。结合图表信息,推测四个星系中退行速度最大的是 D 长蛇座星系 ;
故答案为:D
7.【答案】(1)B
(2)D
【知识点】认识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参照物就是在描述或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标准的物体。关于参照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4。任意性:理论上,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但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会考虑方便性和直观性8。不唯一性: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会导致对该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描述
【解答】(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谁为参照物,谁就是静止的,所以科学能指导技术与工程的开展。工程师利用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原理,设计并制造了风洞。风洞实验中,将飞机固定在支架上,使高速气流流过机身,以检测飞机的性能。此时,若认为飞机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气流;
(2) 技术与工程能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利用频闪照相机研究高速物体的运动。如图为苹果下落的频闪照片,下列图像能表示该过程中苹果运动状态变化的是D,因为相同的时间内,路程是越来越长了,说明速度是越来越大了;
故答案为:(1)B(2)D
8.【答案】(1)北纬23.81°
(2)花莲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3)如果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就近选择墙角蹲下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解析】【分析】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解答】(1) 图甲中A点为此次地震的震中,其经纬度是:东经121.74°, 北纬23.81° ;
(2) 结合图乙,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花莲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此处地壳及其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3) 我国现已能在地震到达之前通过手机、电视等途径发出地震预警信息。若你收到预警信息,应立即采取 如果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就近选择墙角蹲下 ;
故答案为:(1) 北纬23.81° (2) 花莲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3) 如果在底楼,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带;就近选择墙角蹲下
9.【答案】(1)翅上无黑白斑
(2)草→蝗虫→青蛙
(3)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二歧分类检索表是一种将生物分类的方法,它通过比较动植物的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将它们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这种表接着会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将每个分支进一步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形成类似二歧式分枝的结构。这样的排列方式可以逐级细分,最终形成一个包括所有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解答】(1) 1a和1b是对立的关系, 完善检索表中1b的内容: 翅上无黑白斑 ;
(2) 图乙为某草地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草→蝗虫→青蛙 ,食物链起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3) DDT原先被广泛使用,后来被禁止使用,如今又被部分国家重新使用, 说明 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故答案为:(1) 翅上无黑白斑 (2) 草→蝗虫→青蛙 (3) 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10.【答案】(1)刻度尺、秒表
(2)防止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纸锥能竖直下落
(3)方法二。能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4)1.53
(5)当母线长度和下落高度一定时,锥角越大,纸锥(或空气热盾)的减速效果越好。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样的,科学探究七要素为科学探究常见要素的归纳。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
【解答】(1)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秒表;
(2) 与直接在空气中下落相比,纸锥在玻璃管中下落的优点是 防止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纸锥能竖直下落 ;
(3) 以下是纸锥的两种制作方法。从变量控制的角度分析, 方法二更加合理。能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4)第1组实验中, 纸锥三次下落的时间分别为1.52s、1.50s、1.57s, 则表中“ ”应填写的数据为1.53,因为是三次的平均时间;
(5) 结合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当母线长度和下落高度一定时,锥角越大,纸锥(或空气热盾)的减速效果越好。
故答案为:(1) 刻度尺、秒表 (2) 防止风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纸锥能竖直下落 (3) 方法二。能控制纸锥的质量相同。 (4) 1.53 (5) 当母线长度和下落高度一定时,锥角越大,纸锥(或空气热盾)的减速效果越好。
11.【答案】(1)东
(2)行走过程中,步幅会发生变化,误差较大;66.00;让细线沿地图马拉松路线摆放,剪掉多余的细线(或做上标记),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细线的长度(测量线头到标记处的长度)。
(3)v=s/t=4.5km/0.3h=15km/h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 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Δx/Δt,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解答】(1) 确定路线:取校园平面图,描定迷你马拉松路线(如图甲)。比赛的起点位于行政楼的东方位。
(2) 测量路线长度:同学们采用不同方法测量迷你马拉松的路线长度。
①步测法:先测出某同学一步的长度,再记录其行走一圈的步数。
小明认为该方法测量误差较大,其理由是 行走过程中,步幅会发生变化,误差较大 。
②自行车丈量法:先测出轮胎直径并计算周长,再记录骑行一圈轮胎转动的圈数。图乙中, A 点的刻度为20.00cm, 则轮胎的直径86-20=66 cm。
③地图量算法: Ⅰ利用细线和刻度尺测出平面图上“迷你马拉松路线”的长度;II利用比例尺换算得到实际的长度。
简要说明步骤Ⅰ的测量过程。 让细线沿地图马拉松路线摆放,剪掉多余的细线(或做上标记),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细线的长度(测量线头到标记处的长度)。
(3) v=s/t=4.5km/0.3h=15km/h
故答案为:(1) 东 (2)行走过程中,步幅会发生变化,误差较大、66.00、让细线沿地图马拉松路线摆放,剪掉多余的细线(或做上标记),再将细线拉直,用刻度尺测量这段细线的长度(测量线头到标记处的长度)。(3)5km/h
12.【答案】(1)在盖玻片一侧滴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片或重新制片
(2)细胞膜
(3)将细胞核放在液泡中
(4)②,细纱网有小孔,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1) 如图甲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的视野情况。针对图中现象,视野中出现气泡,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盖玻片一侧滴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片或重新制片 ;
(2) 小明用橡皮泥制作细胞框架来模拟细胞质,并在框架外包裹一层浅绿色的橡皮泥,该层橡皮泥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
(3) 图乙为小明制作的植物细胞模型。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将细胞核放在液泡中
(4) 同组的小红认为利用橡皮泥作为材料无法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现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替代:①保鲜膜;②细纱网。写出你选择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②,细纱网有小孔,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答案为:(1) 在盖玻片一侧滴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或重新盖片或重新制片 (2) 细胞膜 (3) 将细胞核放在液泡中 (4) ②,细纱网有小孔,能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13.【答案】(1)若孔太大,半透明纸上呈的不是蜡烛的像(或呈的是圆形光斑)
(2)B
(3)在纸盒A上标上刻度;在半透膜上标刻度;把半透膜换成半透明的方格纸等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解答】(1) 针孔照相机的孔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若孔太大,半透明纸上呈的不是蜡烛的像(或呈的是圆形光斑) ;
(2) 蜡烛的烛焰如图乙。当蜡烛和纸盒A、B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小明在光屏上看到的像可能是 B,以为内物距小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 小明想要定量分析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每次实验时都需用刻度尺测量相关数据。为方便操作,可对针孔照相机进行哪些改进 请举出一例: 在纸盒A上标上刻度;在半透膜上标刻度;把半透膜换成半透明的方格纸等 ;
故答案为:(1) 若孔太大,半透明纸上呈的不是蜡烛的像(或呈的是圆形光斑) (2)B(3) 在纸盒A上标上刻度;在半透膜上标刻度;把半透膜换成半透明的方格纸等
14.【答案】(1)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定植株;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白刺的叶细小,可以较少水分的散失。
(2)1分钟内小桶收集的细沙的质量
(3)③
(4)挡风墙的高度、草方格的形状、草方格的密度、植物的种类、风速的大小等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 生境适应性是指生物在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时而产生的生理与遗传反应,进而提高生存力。生物总是不断地适应其生境。在各个地质年代里,外界压力导致物种的进化及新物种的产生。通过自然选择,野生生物在形态、生理、行为上产生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解答】(1) 简述白刺的上述结构是如何适应沙漠环境的: 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定植株;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白刺的叶细小,可以较少水分的散失。
(2) 该实验是通过测量 1分钟内小桶收集的细沙的质量 来反映固沙效果。
(3) 为完成上述探究,实验时,收集细沙的小桶应放置在图丙中的位置 ③号位置,通过两个挡风墙后细沙的数量;
(4) 实验发现,挡风墙间距越小,固沙效果越好。请再提出一个可能会影响草方格固沙效果的因素。 挡风墙的高度、草方格的形状、草方格的密度、植物的种类、风速的大小等
故答案为:(1) 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固定植株;白刺的根系发达,有利于水分的吸收;白刺的叶细小,可以较少水分的散失。 (2) 1分钟内小桶收集的细沙的质量 (3) ③ (4) 挡风墙的高度、草方格的形状、草方格的密度、植物的种类、风速的大小等
15.【答案】(1)直线传播
(2)120cm和10cm
(3)逆时针
(4)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解析】【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重要基础,利用它可以简明地解决成像问题。人眼就是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来确定物体或像的位置的,这是物理光学里的一部分。
【解答】(1) 月食发生的原理是光的 直线传播 ;
(2) 资料:当齿轮啮合(如图乙)时,齿轮A与齿轮B的齿数比例为12:1时,即可实现上述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且模型转动流畅,结合图甲中三球模型的规格,应选择的齿轮A、B的组合是 120cm和10cm
(3)请在图甲的“---”上用箭头表示地球的转动方向。自西向东的逆时针转动;
(4) 检验发现,调整后的模型在月食演示效果中的评定等第为良好,为使其达到优秀标准,你的改进方案是 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 ;
故答案为:(1) 直线传播 (2) 120cm和10cm (3) 逆时针 (4) 将太阳模型换成灯泡或在太阳模型表面缠绕LED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