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20XX/01/0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20XX/01/01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目标①抓关键句段,通览全文,把握大意,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概况。②反复品味对闻一多先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词句,从中体会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重难点)③通过朗读精炼含蓄、生动形象的词句,感受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重点)臧克家闻一多臧克家,原名臧瑗望,山东诸城人,著名诗人,现代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第一本诗集是《______》,由于他的作品深入广大农村,关注农民的苦难、坚韧,因此被誉为_________。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学术著作《_________》、《_________》等。烙印“农民诗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红烛死水神话与诗唐诗杂论yuànhuázāngxī——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诗人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一多字词积累衰微( ) 赫然( )迭起( ) 卓越( )锲而不舍( ) 小楷( )沥尽心血( )慷慨淋漓( )迥乎不同(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zhuók iwùshuāihèdiéqièlìkāng k i lín líji ngkuī【慷慨淋漓】【目不窥园】【校补】【衰微】【赫然】【迭起】【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一反既往】①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②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中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③校对补充。④(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⑤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⑥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⑦用尽心思和力量。⑨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⑧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⑩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活动一:初读课文,领略大家品格阅读方法:精读如何精读?学法指导:抓关键,知大意1.解读标题你能从标题“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读出什么信息?2.抓关键句段关键句段有哪些:或在文章结构上具有重要作用,或能够揭示全文主旨,或者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特征:结构上,往往是开头、结尾、过渡段,段尾句、单独成段的句子;内容上,往往是议论、抒情的句子。3.划分层次记身份信条目的体现评价 学者、诗人(①—⑦)革命家(⑧—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要给我们衰亡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反对独裁,争取民主”《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讲参加游行示威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速读课文,按照学法指导划分文章层次,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选择文中原句或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表格。段落思考:这两部分是如何衔接起来的?第一部分(①—⑦)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0103第二部分(⑧— )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⑦、⑧、⑨三个段落过渡。第⑦段承接上文小结,第⑧、⑨段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02记活动一:初读课文,领略大家品格本文选取了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塑造了一位形象鲜明的学者和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各有什么性格特点?活动二:精读课文,品析大家精神学法指导:人物形象如何分析?①找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②找侧面描写:他人评价、作者的议论和抒情、对比烘托等记闻一多生平经历赴美留学1922.7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3.91925.5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并从事《晨报》副刊《诗镌》的编辑工作。1928.1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0.8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写下大量爱国诗篇。30年代,闻一多转向古典文化研究。语句品析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的?精读课文第①~⑥段,找一找对闻一多先生进行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词句,并分析你从中看出了学者闻一多怎样的形象特征。格式:_____(词句)运用了______描写/是抒情议论,写出了________,我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的学者。记专心致志、刻苦严谨、实干谦逊记写法学习①:细节描写记写法学习②:议论抒情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比喻答: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思考:学者闻一多先生的“兼职”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答:“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当做一个病人。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拟人*“钻探”换成“研究”好不好?为什么?“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闻一多《给梁实秋、吴景超、翟毅夫、顾毓琹、熊佛西诸先生》“文化救国”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目不窥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的学习精神。兀兀穷年:出自韩愈《进学解》。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尽。穷年:一年到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焚膏油以继晷guǐ ,恒兀兀以穷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书桌》忽然一切的静物都讲话了,忽然间书桌上怨声腾沸:墨盒呻吟道“我渴得要死!”字典喊雨水渍湿了他的背;信笺忙叫道弯痛了他的腰;钢笔说烟灰闭塞了他的嘴,毛笔讲火柴烧秃了他的须,铅笔抱怨牙刷压了他的腿;......笔洗说他分明是盛水的,怎么吃得惯臭辣的雪茄灰;桌子怨一年洗不上两回澡,墨水壶说“我两天给你洗一回。”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记写法学习①:细节描写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它”指深夜灯火。“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这一句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乐。语言特色①:生动形象记这部分的“说”有哪几种含义?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者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部分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记语言特色②:凝练含蓄从青岛大学辞职,回清华大学任教,继续从事古典文学研究1932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随校迁往昆明1937.71943开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党和民主同盟的帮助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4闻一多生平经历1939年4月起,嵊shèng县国民党当局执行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逆流,大肆搜捕和暗杀共产党员,查封进步书刊,破坏中共党组织领导的各种抗日团体,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破坏中共的抗日行动,白色恐怖笼罩城乡。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又发动了皖南事变,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浙江国民党当局颁布了《冬季制共计划》等文件,叫嚣在6个月内消灭共产党。1943年5月15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发表关于解散第三国际的决定。国民党借机大造反共舆论。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记写法学习①:细节描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的?精读课文第⑩~ 段,找一找对闻一多先生进行细节描写的词句,并分析你从中看出了革命家闻一多怎样的形象特征。格式:_____(词句)运用了______描写/是抒情议论,写出了________,我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的革命家。大义凛然、勇敢无畏、视死如归记记写法学习②:议论抒情5.这部分的“说”有什么含义?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他“说”了就“做”。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这部分的“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斗争精神,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品德。记语言特色②:凝练含蓄思考: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前期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醉心学术研究,钻研文化典籍,探索文化救国的道路。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变化:从学者到斗士言行一致,爱国心和使命感始终如一变化原因:②对社会认识的变化闻一多先生的“变”与“不变”共同点:①活动性质不同;记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的主要事迹,表现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活动三:品读课文,赏析诗意语言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读一读四字词语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诗兴不作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反对独裁 争取民主 警报迭起形势紧张 慷慨淋漓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运用四字短语结构整齐,节奏感强精炼含蓄,耐人寻味记活动三:品读课文,赏析诗意语言文中有许多对偶句,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找一找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运用对句 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记记语言特色③:富于音乐美活动三:品读课文,赏析诗意语言语言特色①:生动形象语言特色②:凝练含蓄语言特色③:富于音乐美记线索、详略、写作顺序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只选取了这六件事,作者是如何把这六件事有条不紊的组织在一起的 活动四:读写结合,凸显人的精神详略得当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 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 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 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详略得当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一定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 的,就要略写。活动四:读写结合,凸显人的精神记写法总结①: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写法总结②:议论抒情,升华人物精神写法总结③:细心选材,详略得当闻一多先生的一生,就像他的诗歌《红烛》中描写的那样,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蜡炬成灰,点燃了革命之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秉持着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刻苦学习,报效祖国,让理想在奋斗中熠熠生辉!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为本文再补充一两件体现闻一多作为革命家“说”和“做”特点的事例。(2)写作提纲练习:选定一位同学或朋友,思考他/她的身上有什么突出的品质或特点。选择2~3个能佐证这一特点的事例,写出每个事例概况和你的详略安排,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说和做》最终版.pptx 容韵琳 - 七子之歌.mp3 最后一次演讲.mp4 最后一次演讲视频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