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第二框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选必二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高中政治纺编版
民法典以权利为主线,每一个条目都渗透着权利的气息,它既是“权利宣言书”又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
思考:民法典是如何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从而成为“人身权的家园”的
导入新课
总议题:为什么要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从7岁女孩遭校园欺霸中的权利与责任中感悟生命健康俱可贵
从侵犯袁隆平姓名肖像权中明析姓名肖像受保护
1
2
议题
总议题:议学环节一. :议学环节二:
从侮辱袁隆平院士被判刑中探究名誉隐私不可侵
3
生命健康俱可贵
1
议题二:从7岁女孩遭校园欺霸中的权利与责任中感悟生命健康俱可贵
7岁女孩在校遭十几名女同学霸凌
议学情境一
10月29日,一网名为“太阳妈妈的故事”的网友爆料,其就读于湖南娄底市某乡镇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于近日遭到同班多名女生霸凌,此时引起社会)泛关注。该网友称,事发后,女儿情绪低落,她带女儿去医院做检查,发现女儿下体隐私部位受到伤害,导致软组织挫伤。女儿小便时疼痛难忍,心理也受到严重影响,至今不敢去学校上课。
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
1、分析案例中的17名学生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2、17名学生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霸凌者侵犯了小女孩哪些人身权?
3、谈谈未成年人应如何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全社会如何解决学生欺凌问题?
议学问题
1、案例中的17名学生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依据《民法典》规定,五名学生侵害了两名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造成两名被害人人身伤害和严重精神损害,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精神损害赔偿。
2、17名学生所在的学校应当承担责任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霸凌者侵犯了小女孩哪些人身权?
依据《民法典》规定,五名学生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在校期间受到人身伤害,是由于学校对五名学生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造成的,所在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小女孩软组织挫伤,这里侵犯了小女孩的身体权、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
议学提示
3、谈谈未成年人应如何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全社会如何解决学生欺凌问题?
①国家:给予优先保护,保障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加强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打击力度
②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遭遇侵害时要求助,要学习斗争技巧。
③学校:教育管理,进行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力。
④家庭:看管好孩子远离暴力游戏。暴力性动画片视剧,承担起预防校园暴力的责任,
⑤社会:共同努力,重视起校园暴力问题,加强反对校园暴力等普法宣传教育。
议学提示
1、维护人身权的依据: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
①民法优先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人身自由是自然人真正成为独立的民事主体的前提,人格尊严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人身利益
②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个人
最基础的权利
民法典把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置
于人格权编的前列。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禁止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2、人身权利的内容:
人格权
身份权
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
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自然人
人身权利
配偶权、亲属权、监护权
健康包括生理
和心理健康
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3、维护人身权的要求:
①人们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②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4、维护人身权的意义:
①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
②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
③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
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拓展提升: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①生命权:是指自然人的生命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如:非法剥夺生命,致死。
②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体完整和行动自由受法律保护为内容的权利。如:致残
③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以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为内容的权利。如:致病。
所以,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突破提升
生命权
身体权
健康权
地位
作用
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体是承载生命健康的物质载体,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
如何保障
①民法典把这三项权利置于人格权编的前列
②侵犯他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一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一、生命健康俱可贵
姓名肖像受保护
2
议题二:从侵犯袁隆平姓名肖像权中明析姓名肖像受保护
侵犯袁隆平姓名肖像权
议学情境二
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为什么说薇亚直播间和袁米公司侵犯了袁隆平的姓名权和肖像权?
议学问题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袁隆平生前与隆平高科签署《袁隆平品牌权许可使用协议》,该公司获得在经营活动中独占许可使用袁隆平院士姓名和肖像的商业性权利,袁米公司未经高科许可就擅自使用袁隆平的姓名及肖像侵犯了袁隆平的姓名权和肖像权。
议学提示
(1)姓名权的含义:
姓名权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人身权利。
(2)自然人享有姓名权的依据:姓名是我们用
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因此,姓名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3)姓名权的具体内容: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
、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
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
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
1、姓名权
二、姓名肖像受保护
(4)姓名权在生活中体现:
①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由父母决定其姓名
②成年后有权自己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姓名,但是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③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众混淆的笔名、艺名、网名、译名、姓名的简称等,参照姓名权加以保护。
1、姓名权
我现在长大了,我要改名!
你有正当理由吗?没有正当理由不可以随便改名
二、姓名肖像受保护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
选取姓氏:
(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
(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
(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
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
风俗习惯
相关链接:
二、姓名肖像受保护
(1)含义: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
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
(2)要求: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权。自然人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
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
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2、肖像权
二、姓名肖像受保护
名誉隐私不可侵
3
议题三:从侮辱袁隆平院士被判刑中探究名誉隐私不可侵
公开诋毁袁隆平院士被判!
议学情境三
请你结合议学情境和教材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看待网友恶意造谣抹黑朱婷这事件的?
议学问题
(1)名誉: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
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名誉权:是法律规定公民、法人享有的
保护和维护自身名誉的权利。
(3)名誉权的要求: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也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
1、名誉权
三、名誉隐私不可侵
(1)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
①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
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②隐私权是法律规定自然人享有的保护自己隐私的权利。
(2)隐私权的要求:
①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
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
2、隐私权
三、名誉隐私不可侵
(3)保护隐私权的意义:
①民法保护隐私权,是对宪法规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权利的落实。
②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③法律明确保护个人信息,对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与财产权利、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隐私权
三、名誉隐私不可侵
健康权
身体权
生命权
隐私权
名誉权
姓名肖像受保护
名誉隐私不可侵
生命健康俱可贵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
肖像权
姓名权
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
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
个人信息保护
本框小结
1.小王在某网站公开发表了一篇署名评论文章,小李未经小王同意,私自转载该文章并未表明出处。小王发现后,要求小李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遭到拒绝。小王遂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披露小李的所作所为,不少网友看到后对小李进行了“人肉搜索”,把其个人信息、电话号码等发布到网上,给小李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李侵犯了小王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②小李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小王对此应负次要责任
③小李侵犯他人权利在先,理应承担隐私泄露的后果
④小王的行为合法合规合情合理,不存在任何过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小李私自转载小王的文章并且未表明出处,侵犯了小王的署名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使公众可以在其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小李未经小王同意,私自转载该文章,侵犯了小王的信息网络传播权。①正确。
②:不少网友对小李进行了“人肉搜索”,把其个人信息、电话号码等发布到网上,这侵害了小李的隐私权,但小王公开披露小李的所作所为与小李隐私权受到侵害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②不选。
③:小李生活上的困扰是网友的侵权行为造成的,对此小李可以追究相关网友的法律责任,但不能认为小李侵犯他人权利在先,理应承担隐私泄露的后果,③不选。
④:小李侵权事实确凿,小王以事实为基础要求小李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披露小李的所作所为等行为合法合规合理合情,没有任何过错,④正确。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2.2023年10月,长沙市某小区肖某某(男,63岁)被从天而降的木块砸中后经抢救无效身亡。经警方调查,木块系一名8周岁男孩从顶楼扔下。事后,经多次协商未果,死者家属将小区物业公司和肇事男孩及其父母一同起诉至岳麓区人民法院。法院一审判定肇事方应承担主要过错责任,担责70%赔偿58万余元;物业方承担次要责任,担责30%赔偿24万余元。关于本案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肇事男孩侵犯了肖某某的生命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②在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快捷途径
③8岁肇事男孩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应由其监护人承担
④若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三十日内提出上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 肇事男孩的行为造成肖某某死亡,侵犯了肖某某的生命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①符合题意。
②: 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也是最后途径;但诉讼的司法程序非常严格,耗时耗力,不能说是最快捷途径,②表述错误。
③: 肇事男孩8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造成他人损害的相应民事责任应由监护人承担,③符合题意。
④: 若当事人不服判决,可以在判决书送达十五日内提出上诉,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3.上海女大学生小钱,在超市购物结完帐出门时警报器响了,被女保安以怀疑其偷盗为由强行带进办公室,用电子探测器反复检查全身,探测器显示小钱身上有磁信号,女保安和另一名女店员一起强制小钱脱掉衣服、解开裤扣接受检查,最终也没有发现小钱私带商品。下列对案件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钱可以被侵犯健康权为由诉至法院,女保安和女店员要承担侵权责任
B.超市方强行带小钱进办公室并反复搜查小钱全身,侵犯了小钱的荣誉权
C.女保安女店员强制小钱脱衣解扣接受检查,侵犯小钱人格尊严、隐私权
D.小钱作为大学生身份权受超市方侵权,可向法院起诉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C:材料中,女保安和另一名女店员一起强制小钱脱掉衣服、解开裤扣接受检查,侵犯小钱人格尊严、隐私权,C符合题意。A:身体权强调的是身体完整、自由支配,而健康权强调的是生理机能正常运作,本案中小钱被侵犯了身体权,不是健康权,A不符合题意。B: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超市方强行带小钱进办公室并反复搜查小钱全身,没用侵犯小钱的荣誉权,B不符合题意。D: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等。身份权包括亲属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小钱作为大学生的人格权受超市方侵权,不是身份权,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4.某工厂职工在一家工厂从事有害物质接触作业长达十年,导致其身体出现了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相关病症。在这一案例中( )
①该职工的健康权受到侵害
②工厂应承担该职工的康复支出等费用
③该职工的身份权受到侵害
④工厂不应让职工从事有害物质接触作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A
【详解】①②:某工厂职工在一家工厂从事有害物质接触作业长达十年,导致其身体出现了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相关病症。可见,该职工的健康权受到侵害,工厂应承担该职工的康复支出等费用,①②正确。
③: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包含荣誉权、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材料没有涉及身份权,③排除。
④:在做好职工有效防护的前提下,工厂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安排职工从事有害物质接触作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④排除。故本题选A。
课堂练习
5.某网络公司将其付费会员称为“雷锋会员”,其微信公众号称为“雷锋哥”,并以“雷锋社群”名义多次举办各种商业活动,收取客户费用共计30多万元。该公司的行为( )
①侵犯了英雄烈士的身份权,属于违法行为
②应依法予以制止,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③并未诋毁雷锋同志名誉,无需承担侵权责任
④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特定感情,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B
【详解】①③:身份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一定行为或基于相互之间关系所发生的一种人身权利。该公司将雷锋姓名用于商业广告和营利宣传,侵犯了英雄烈士的姓名权和名誉权,属于侵犯人格权而非身份权,侵权就应该承担侵权责任,①③错误。
②④:将雷锋姓名用于商业途径,违背公序良俗,损害人民群众特定感情,侵害社会公共利益,应依法予以制止,《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应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B。
课堂练习
6.甲在某网下载音乐时网页提示需付费7元,其点击“购买”按钮后,弹出充值页面,但付款中设置了最低充值金额限制50元,甲联系客服充值后要求退还43元,客服以“充值金额不能退回,用完为止”的明文规定不予退款。甲据此诉至人民法院,请求返还余额43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明文规定属于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格式条款
B.甲与该网买卖合同成立,法院不应支持甲的诉求
C.该网规定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及财产权
D.该网违背了公序良俗,与甲的买卖合同部分无效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A: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该网的明文规定符合格式条款特征,属于某网单方面设置的格式条款,A正确。
B:甲与某网的买卖合同成立,但是该网的明文规定中经营者单方设定最低充值金额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此法院判决该规定无效,支持甲的诉求,某网应返还余额,B错误。
C:该网的明文规定中经营者单方设定最低充值金额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及财产权,C符合题意。
D:该网违背了公平原则,与甲的买卖合同部分无效,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7.反间谍斗争事关政权巩固、国家安危、人民安康,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广泛征求、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这体现了( )
①牢牢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②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
③为构建国家新的安全格局提供法律保障
④通过科学民主立法以保障公民的隐私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的修订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通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也为构建国家新的安全格局提供法律保障,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公正司法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①错误。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广泛征求、听取各方面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审议的修订,表明通过科学民主立法以保障的是国家安全,而不是公民的隐私权,④错误。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8.“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智能技术,在法律框架内、道德约束下正确运用可利国利民,若为金钱所摆布,又可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幕后帮凶。为了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脸面”泄露担忧,2022年3月8日,“人脸识别第一案”被写入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这说明( )
①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侵害他人肖像权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获取、储存、处理他人的个人信息
④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答案】C
【详解】①:法律规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泄露、刺探、侵扰、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①符合题意。②: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关联了肖像权和个人隐私权,该选项只涉及肖像权,说法不全面,②排除。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以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方式处理他人个人信息,③说法错误。④:“人脸识别”技术在法律框架内、道德约束下正确运用可利国利民,“人脸识别第一案”被写入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说明了尊重他人隐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