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学校
班级
姓名
序号
---------------------------------------------密------------------------------------------------封----------------------------------------线-------------------------------
)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 (二)
分数
评卷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1)~(2)小题。(共4分)
同学们,少年的精气神,在书本中①hán 养,更在实践中砥砺。课本是平面的,而世界立体生动;文字是无声的,而生活五彩斑斓。在历史传记的跌宕起伏里,感受斗转星移的变与不变;在哲学科学的缜密推演中,发现世界运转的知与未知;在诗歌文学的悲欢离合间,体味百态人生的是与不是。走进生活,走进实践,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②bó 万物中广其识,在涉世道中明其理,才能让青年人更好地汲取智慧、丰富思想、淬炼精神。
(1)请选出语段中三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分)
A.dànɡ dǒu zhěn B.tuò dòu zhěn
C.dànɡ dòu zhēn D.tuò dǒu zhēn
(2)请根据语境,写出对应的汉字。(2分)
①hán ( ) ②bó( )
2.下面语段中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汉字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瑰宝。 。 。 。 。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是全球华人共同的乡音。”
①汉字,纵跨几千年时光,横越数万里广袤土地,让所有南腔北调、方言异音的海内外中国人,都能作乡音晤谈般的亲切问候
②汉字起源甚早,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丰富的字体与书风
③这种问候所展现的民族向心力与文化聚合力,是其他文字所不及的
④从字体的古今演变中,可以窥探古人生活与文化的点点滴滴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④
3.古诗文默写。(8分)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通过典故把握情感。“① ,②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以魏尚自比,期望得到朝廷重用;“③ ,④ ”(《 渔家傲 秋思》)中范仲淹感慨无法向窦宪一样勒石燕然,表达自己功业未成的愁思;“⑤ ,⑥ ”(秋瑾《满江红》)以“四面楚歌”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⑦ ,⑧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用刘备的卢马典故,描绘战马飞驰,弓弦震耳的激烈战斗场面,表达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4.综合性学习。(8分)
初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九(3)班计划制作一本电子青春纪念册,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共8分)
(1)班级电子青春纪念册的版块征集开始了,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设计哪些版块,请列举三个项目。(3分)
① ② ③
(2)请从你设计的三个项目中选一项,写出开展这项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并陈述设计该环节的理由。(2分)
项目名称:
主要环节:
理 由:
(3)班级制作了这份电子青春纪念册,想让学校王校长题词,你作为班级代表,应该怎样对王校长说 (3分)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6分)
淬 火
薛培政
①冬夜,冷风飕飕,山野寂静。夜幕下,茹雪岩沿着崎岖的山道,向山坳间的哨位走去。
②突然,一声怪叫划破夜空,猫头鹰在路边树上鼓足劲叫开了。望着黑黢黢的荒野,初来乍到的茹雪岩,顿觉毛骨悚然,不由得加快步子。冷不防,一只受惊的野兔“嗖”地从脚下蹿过,他惊叫着跳起来。随同查哨的战士小廖安慰道:“茹干事,受惊了吧?这是常有的事,慢慢适应就好了。”意识到失态后,茹雪岩脸上一热。
③在团机关任宣传干事的茹雪岩,下连代职锻炼,去向是驻山区的连队。
④硕士毕业入伍的茹雪岩,早盼着能有“回炉”的机会。他虽说学历不低,笔杆子也不赖,却总是被人说没“兵味儿”。他不服:“我军装都穿几年了,还没‘兵味儿’?”渐渐地,他就觉得与当过战士的“老机关”比,自己身上确实少了某种东西。
⑤代职前,他听说这个执勤点上的兵“战味儿”足,训练不含糊,大小比武没遇过对手。
⑥次日晨,哨声响过,当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室外时,隐约看见五公里武装越野的队伍,已消失在山路尽头。见其边跑边系扣子,留下来等他的战士小于忙接过水壶和挎包,一同朝前追去。刚跑过半程,到达终点的队伍已返回。“茹干事,这次越野比上次又提前了30秒!”迎上前来的班长曹峰兴奋地向他报告。他赞许地点点头后,脸红了。
⑦几天下来,紧张有序的日常生活,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茹雪岩感觉浑身像散了架。被汗渍浸透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上的汗味儿也重了,可训练成绩仍差一大截。
⑧“一名干部有没有‘兵味儿’,一看军姿,二摸老茧,三闻汗味儿。如果没这三样,那就不像个兵!”当初,团领导在台上讲,茹雪岩在台下嘀咕:这还不容易嘛。现在碰了硬茬后,他心里默默地鼓励自己:坚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⑨相处久了,他发现那些兵在训练中都有自己的绝活儿,“取经之路在身边,何必西天万里遥?”就拜他们为师。
⑩哪知兵们推来推去,都不愿收他当“徒弟”。
他急了,干脆说:“这里没有硕士、干事,只有战士!”
兵们见他没架子,便没有了距离感,帮教就开始了。长跑冠军小张,陪练五公里跑;“体操大王”小李成了单双杠教练;“俯卧撑达人”小刘教他增强臂力……
几周后,他训练跟得上趟了。
其实在执勤点上,茹雪岩最难忍受的还是孤独。傍晚过后,营区成了孤岛,周围死寂一片,让他寂寞发慌。走进排房后,茹雪岩却丝毫看不出孤寂:喜欢收藏的小张摆弄着从河床捡来的鹅卵石,爱好绘画的小吴素描群山峭峰,报考军校的小刘抱着书本看得入迷,足球迷小谢和小胡在侃世界杯……班长曹峰看透了他的心思,打趣道:“茹干事,想家了吧,要不明天释放一下?”望着满脸疑惑的他,曹班长抿嘴一笑。
次日一早,留下值守,队伍上山了。站在顶峰举目远眺,战士们像出山的猛虎,对着山谷狂吼:“哟吼——吼——吼——嘿!”“哟吼——吼——吼——嘿!”吼声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受到感染的茹雪岩,内心变得豪壮起来。
(
--------------------------------------密----------------------------------------------封--------------------------------------线------------------------------------------
) 曹班长告诉他:“执勤点生活单调,人不能蔫,上山吼过瘾,就增添了坚守的勇气和力量。”然后又说:“在点上当兵,就要敢打敢拼,能吼能叫,有一种虎虎生风的‘兵味儿’!” 茹雪岩不禁朝这位年龄相仿的军士班长投去敬佩的目光。
寒风呼啸,夜色朦胧。“茹雪岩,上哨!”值班员叫哨。来执勤点后,班长照顾他上营区的自卫哨。两周下来,他已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坚持要上目标哨。班长曹峰也不再劝阻,副班长梁小虎却要陪他上第一班哨。望着岗楼外漆黑的山峦,听着呼呼的寒风,梁小虎问:“茹干事,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老班长打狼的故事,你想听吗?”不待茹雪岩回答,梁小虎便开讲了:“有年冬夜,老班长刘虎臣下哨归来,猛然听到营区旁边露天猪圈里的猪在嚎叫,借着月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两匹狼在猪圈边上。刘班长大喊一声,拎起木棍就追了过去,吓得狼朝后山窜去。他一气追出几百米,狼钻进灌木丛不见了。往后,刘班长打狼的事就载入了咱执勤点的历史。”听他绘声绘色讲完后,茹雪岩问:“你见过刘班长吗?”“没有,这都是老兵带俺上第一班哨时讲的故事。”在明白其用意后,茹雪岩咧嘴笑了。
一晃俩月余,代职结束。茹雪岩望着送别的战士难分难舍,心里涌起一股热流,觉得身上有了浓浓的“兵味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5.请以第一人称,从茹雪岩的角度简要概括他在连队代职锻炼期间发生的几件事。(4分)
6.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中“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1)曹班长抿嘴一笑。
(2)茹雪岩咧嘴笑了。
7.文章第②段是如何表现茹雪岩走向山坳间的哨位途中受到的惊吓的?请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4分)
8.文章多次提到“兵味儿”,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兵味儿”到底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共11分)
【文本一】
①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与根基。
②语言文字对个人、国家、世界如此之重要,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都必须重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这是构建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
(
--------------------------------------密----------------------------------------------封--------------------------------------线------------------------------------------
)③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目前大家在平时说话、写作中,甚至一些纸质媒体和视频媒体,也受网络语言的影响不注意语言表达、语言修养,语言方面的毛病随处可见。除了用词、造句不规范之外,随意使用网络词语、中英夹杂、篡改成语现象也屡见不鲜,有些年轻人还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能耐”。成语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可是,现在一些成语被“谐音"滥用,全不顾对祖国语言文化之破坏,对祖国语言健康的损害。
④那么,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呢
⑤首先是要加强中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书面语教育。学生只有掌握好书面语才能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书面语的素养与能力,目前出现的种种语言文字问题也都出在书面语上。因此在中小学阶段,要引导学生敬重祖国的语言文字,从小养成在作文、作业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习惯。现在有部分学生只顾着学外语,不重视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学外语并没有错,甚至可以开启人生的一条新路,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视窗。但是须知,外语教学的实践表明,没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外语能力、外语水平的提高也会受限。
⑥其次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勤于写作,有的名篇名段需要适度背诵。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有益经验。阅读对于孩子不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和传承中华文化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也可以让人们特别是让孩子从传统文化、外国文化中获取智慧,打开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大门,给我们提供精神滋养。所以我们的先辈和前辈一直以来都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宋代欧阳修告诫我们:“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苏东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著名国画家李苦禅也告诉我们:“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⑦读书关乎个人的精神气质,全民的语文素养更关乎民族、国家的精神风貌,所以每个人都要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1月23日,有删改)
【文本二】
①4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发来的贺信提到: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②有人会问:读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最终还不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组建一个平凡的家庭,何苦折腾。
③那我们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人民日报给出了推荐读书的8个理由:第一: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第二: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虚心、较通达、不固执、不偏执;第三: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一定有更好的自己;第四: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第五:书或许不能解决眼下的难题,但它会给你冲破困难的力量;第六: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第七:当你爱上读书,独处就成为一个人的狂欢;第八: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无论是驱赶迷茫,还是对抗平庸,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紧跟习总书记的号召,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拓宽我们的人生深度和广度!
9.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平时说话、写作,以及一些媒体在表达上都经常会出现一些语言方面的毛病。
B.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对提高我们外语能力和外语水平也是有帮助的。
C.文本二提到只有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孩子们才能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D.文本二中“读书让你哪怕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的意思是读书可以让你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依然保有对未来的希望。
10.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论证思路。(4分)
11.文本一与文本二都谈到了读书,但两文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结合两文内容及写作目的加以分析。(4分)
评卷人
得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11分)
【甲】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言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震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杨震传》)
12.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死亦我所恶 查阅字典法:①丑陋;②凶险;③憎恶、讨厌。 (摘之《古代汉语词典》)
(2)贤者能勿丧耳 联想成语法:丧尽天良
(3)蹴尔而与之 说文解字法:“蹴”形声会意字,从足、就声, 踩,踏。
(4)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课内迁移法: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4. 【甲】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2分)
15. 结合【甲】【乙】两文,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人要坚守本心,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行道之人”和“乞人”在生死关头选择“弗受”和“不屑”,是因为他们“① ”;杨震在途经昌邑时断然拒绝了王密送来的黄金,是因为他“② ”(两字词语)。孟子赞扬的“行道之人”“乞人”和杨震,他们具有的共同品质是③ 。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6~17题。(共4分)
(
--------------------------------------密----------------------------------------------封--------------------------------------线------------------------------------------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6.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两个“难”字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第一句直接抒情,第二句借暮春残落之景抒情,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17.试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2分)
评卷人
得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8.《水浒传》被称为悲剧英雄传。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英雄之悲壮在何处。
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 汴京城杨志卖刀
评卷人
得分
五、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生活中,没有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每一朵花的绽放,必然要从原点开始,发育、萌芽、扎根、抽芽、开花。这像极了我们,经过长期的磨砺、坚守……终于破局、蜕变,成为自己。
(1)请以“在 中绽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 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要成为花,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要成为自己,必须经过不断地磨砺、坚守……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 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九年级语文教情学情诊断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1)A.(2)①涵 ②博 (每空1分,共2分)
2.B.
3. ①持节云中 ②何日遣冯唐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④燕然未勒归无计 ⑤四面歌残终破楚 ⑥八年风味徒思浙 ⑦马作的卢飞快 ⑧弓如霹雳弦惊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4.(1)示例: ①活动照片 ②班级大事 ③人物画像 ④序言寄语 (答案不固定,符合活动主题即可,每空1分,共3分)
(2)答案略。(“主要环节”扣合项目名称1分,“理由”符合活动主题及意义即可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3)王校长,您好,我是九(3)班的学生代表,丰富多彩的初中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们班编写了一本青春纪念册,想让您给我们题词,恳请您能在百忙中出点时间满足我们大家的愿望。(称呼1分,语言得体1分,表达要求清楚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5. ①我在去哨位的途中被一只受惊的野兔吓得跳起来。②我在五公里越野时,跟队伍差距很大。③我拜战士们为师,努力锻炼,训练跟得上趟了。④ 我和战士们对着山谷狂吼,内心变得豪壮。⑤我坚持上目标哨,副班长陪我并给我讲故事。(能从茹雪岩角度,以第一人称来概括,答出任意4点,意思对即可,共4分)
6. (1)曹班长看透并深深理解茹雪岩内心的孤寂,并且已想到了为茹雪岩排遣孤寂心情的办法,并用善意的调侃来逗他,所以抿嘴一笑。(2分,意思对即可)
(2)茹雪岩为理解了副班长给自己讲故事的用意而笑,茹雪岩为老兵们激励战友的善意和智慧而笑。(2分,意思对即可)
7. 示例:一方面运用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茹雪岩受到的惊吓(1分)。第②段中“怪叫”“划破夜空”“猫头鹰的叫”“黑黢黢的荒野”“受惊的野免”等描写,渲染了一种寂静、空旷、惊悚的氛围,烘托茹雪岩受到的惊吓(1分);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从正面表现茹雪岩受到的惊吓(1分)。第②段中“毛骨悚然“加快步子”“惊叫着跳起来”等心理和动作描写,直接表现出茹雪岩在走向山坳间的哨位途中受到的惊吓(1分)。(每一方面:角度1分,分析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8.“兵味儿”指军姿、老茧和汗味儿,还指训练中毫不含糊的“战味儿”(2分)。“兵味儿”更指在单调、孤寂中敢打敢拼、能吼能叫,内心坚定、勇于坚守的勇气和力量(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二)(共11分)
9. C.
10.①首先明确提出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指出了语言文字对于个人、国家及世界的重要性;②接着指出了在日常生活、写作中误用语言文字的现象,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③然后论述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方法;④最后号召人们多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11.①文本一重点阐述了读书的作用及其提升的方法,目的是论述读书是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一种方法;②文本二重点阐述了读书的意义,目的是号召人们养成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习惯,以此拓宽我们的人生深度和广度。(意思对即可。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分析各2分,共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12.(1)憎恶、讨厌(2)丧失(3)踩踏(4)给予,赠送 (每空1分,共4分)
13.但我所憎恨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祸患我不躲避。(意思对即可,2分)
14.文章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类比1分,作用1分,共2分)
15.(3分)①舍生而取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 ②公廉(或:清白) ③重义轻利(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3分)
【参考译文】【乙】杨震四次调任官职,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到郡上任,路过昌邑时,过去曾举荐的荆州茂才的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中揣了十斤金子要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 ”王密说:“这么晚了,没有人能知道这件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羞愧地退出去了。杨震为官公正清廉,他的子孙常吃粗粮,步行出门,老朋友或长辈有人想要让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廉洁的官吏子孙,把这个名声留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二)(共4分)
16. D.
17.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1分)运用比喻(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表现情感,形象生动,贴切感人。(含义1分,艺术特色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四、名著阅读(5分)
18.【示例】①林冲一身本领却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发配到沧州看守草料场。在草料场时,又遭陆谦、富安放火暗算,幸免于难。得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后,林冲于山神庙前怒杀陆谦、富安二人,冒着风雪连夜逃亡落草。林冲之悲,悲在一味懦弱退让,最终家破人亡。
【示例】②杨志本是杨家将的后人,想凭一身本领博得封妻荫子,却屡遭挫折,在汴京城欲卖掉祖传宝刀,又遭泼皮牛二寻衅滋事,一时兴起,怒杀牛二,吃了官司,又因失陷生辰纲而落草。杨志之悲,悲在命运坎坷,怀才不遇,急功近利。(情节3分,悲剧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五、作文:(50分)
[评分标准] 参考2024年河南中考作文评分标准。(50分)
(1)一等:47一50分。主旨突出,较有文采。以下四项中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为50分为止。
A.感情特别真挚,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和认识。
B.立意新颖、深刻;
C.记叙文构思巧妙,议论文论证严密;
D.记叙文语言有文采,议论文语言简洁有力。
(2)二等:44一46分。主旨明确,表达清楚。
(3)三等:40一43分。主旨较明确,表达较清楚。
(4)四等:36一39分。主旨不大明确,表达不太清楚。
(5)五等:35分以下。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6)满分作文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附:(1)跑题:15分以下。
(2)大量抄袭试卷中的选文内容:10分以下。
(3)只写题目:2分。(没写题目:扣2分)
(4)100字内:不超过5分:200字内:不超过10分:300字内:不超过15分:400字内:不超过20分:500字内:不超过3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