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校班级姓名序号---------------------------------------------密------------------------------------------------封----------------------------------------线-------------------------------)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教情学情诊断七年级语文(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一) (二)分数评卷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1)~(2)小题。(共4分)踏上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感染。在毛泽东的笔下认识了一个纯粹的、高尚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于漪的笔下徜徉,我们感受到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志趣高尚的人;在安徒生的童话里感受人物的滑jī可笑、情节的荒诞离奇;在袁珂的神话故事里,我们看到女娲行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用黄泥造人,给大地带来pénɡ勃的生机。(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纯粹 ( ) ②徜 徉 ( )(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①滑jī ( ) ②pénɡ( )勃2.在下列具体语境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A.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对工作拈轻怕重,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B.库布齐沙漠曾是令人生畏的“死亡之海”、不毛之地。C.王昭阳在班里常常引吭高歌,时不时还做出些怪诞不经的行为。D.别怕!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咱们就别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了。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朗读时只有内心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才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彩。②《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③感情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整体的、基本的感彩和声音语调。④比如,《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⑤有人把文章的感彩分为挚爱和憎恨、悲哀和喜悦、惊惧和欲求、急切和冷漠、愤怒和疑惑等不同种类。A. 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4.古诗文默写。(8分)动物经常入诗。不同的动物寄托不同的情感:李白说“① ,闻道龙标过五溪”,王湾说“乡书何处达,② ”,马致远说“③ ,小桥流水人家”。在不同情境中,即便是同一种动物,承载的情感也不一样:比如“马”在“④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透露出游子的疲惫和心酸,在“⑤ , 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抒发了卫国戍边的志愿,而在“⑦ , ⑧ (谭嗣同《潼关》)”中则描绘了诗人策马潼关时看到的壮阔风景。5.综合性学习。(7分)本期班级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回顾自己的阅读情况,并结合你所了解国民阅读状况后的发现与思考,请你给同伴们分享一条自己在阅读方面的经验,并针对自身差距和不足,提出一条改进措施。(2分)我的阅读经验:我的阅读改进措施:(2)怎样读书才更有效 联系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3分)【材料一】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将这个方法称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二】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步加深理解。 【材料三】大哲学家黑格尔读书时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无论在哪儿读过的东西,他都要在活页纸上认真地做摘录,然后把摘录加以分类。长年累月地广泛读书,细水长流地做读书摘录,黑格尔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我的探究结果: (3)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众说纷纭。请续写句子,使之与前面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体现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明灯,能照亮前行之路; , 。评卷人得分现代文阅读(共28分)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4分)① 8岁那年,家里养的那条黄狗突然死掉了,窝里留下四只刚出生不久的狗崽。其中三只小狗长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刚满月便被左邻右舍索走,唯独被我唤作小黄的那只小狗没人要——它瘦得让人担心。原因是它太挑食,只吃有味的东西,喂它馒头,要蘸上些有肉味的菜汤,它才肯张嘴。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月,就算是村里条件最好的人家,也不见得月月都有肉吃。而我们家,由于兄弟姐妹多,吃肉是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的事情。②小黄两个月的时候,和其他的小狗相比,越发显得瘦骨嶙峋起来。抚摸着皮包骨头的小黄, [A]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好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忍饥挨饿却毫无办法。于是,我央求母亲:“妈,得想个办法啊!不然小黄会瘦死的。”③父亲说:“放生吧。”全家人都是一愣:“它这么瘦,肯定没人要的。”“要是有人要,小黄早就被抱走了。”“就是,那样的话,它就不会这么瘦了。”我和兄妹们叽叽喳喳吵个不停,议论纷纷。父亲摆摆手,示意大家静下来,然后正色道:“如果直接送人肯定没人要的,我想着,把它送到旁边的村庄去。他们村里有人开养鸡场,还有人跑生意,有钱人多一些……”④父亲的主意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赞同。于是,当天晚上,大哥和二姐就行动了,当他俩兴高采烈地从外面跑进院子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失落,但一想到小黄以后就要过吃香喝辣的美好生活,这种失落很快就烟消云散了。⑤计划和现实总是有着那么一些距离,就当大家都不再念叨小黄的时候,它竟然跑回来了!⑥小黄突然出现在院子里,瘦弱的它欢快地摇着自己的小尾巴,冲着母亲“汪汪汪”叫着,仿佛在庆幸自己终于回到了家,母亲一下子怔住了。那天中午,母亲像款待贵宾那样,把一个刚蒸好的馒头夹上一块腌制的腊肉摆在了小黄的面前。⑦当天晚上,我们全家再次围坐在一起,商量对策。⑧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把小黄送到更远的姚村。⑨父亲推出家里的那辆二八自行车,把依旧羸瘦的小黄放进自行车后面的挎篮,然后,在二哥的提示下,又给小黄蒙上了眼睛以防止小黄记路,就趁着暮色出发了。⑩我在经历过短暂的兴奋之后,开始担心起小黄的安危来。我问母亲:“万一姚村的人们讨厌小黄怎么办 小黄会不会被饿死 ”母亲喃喃良久,像是在回答我,又像是安慰自己:“姚村那里有个屠宰场,经常杀猪杀牛什么的,总会留些骨头吧,小黄现在肯定有吃的了。”我想了想,追问道:“那他们不会把小黄也杀掉 ”母亲一下子愣住了。她若有所思地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密----------------------------------------------封--------------------------------------线------------------------------------------) 晚上,我听到母亲和父亲激烈的争吵声。当我喊来大哥和大姐过来劝架时,他们已经不吵了,父亲叹了口气,说:“这么瘦的狗,谁会忍心杀它吃呢 ”然后,推着车子出去了。[B]深夜,我在被窝里听到一阵狗叫声,声音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下子便清醒过来。 “小黄回来了!”大姐惊喜地在院子里嚷道,我急忙跑出门去,看到母亲蹲在地上,正抚摸着小黄的脑袋,好像那是她的宝贝孩子一样,眼角有泪花闪烁。小黄则依然欢快地摇着自己的小尾巴,用头亲昵地拱着妈妈的手,真像是孩子见到了妈。大哥在一旁感叹说:“没想到放生一条狗这么难!”母亲说:“老黄狗给咱家看了十多年的门,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难道咱们要眼睁睁看着它的崽子被饿死 连条狗都喂不活,咱还不被外人笑话死!” 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放生,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从此,不论家里遇到何等的困难, (-------------------------------------------密-------------------------------------------------封----------------------------------------线--------------------------------) (-------------------------------------------密-------------------------------------------------封----------------------------------------线--------------------------------)全家人都再没动过将小黄赶走或放生的念头。 多少年过去之后,我还是会清晰地记得,在那段贫困的岁月里,全家人围在一起,为了改善一条狗的生存境地而热烈讨论的场景。这条名叫小黄的狗虽然瘦,却顽强,一直活了十多年,对我家不离不弃,有时我就想,狗不嫌家贫,莫非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懂得一种名叫感情的东西 贫苦生活中培养出的感情往往更加淳朴和动人。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是可以超越一切的,那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哪怕这个生命是多么微不足道,哪怕它仅仅是一条瘦骨嶙峋的狗。(根据李均同名短篇小说改编)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次放生小狗的经历。(2分)7.请从词语赏析的角度为摘录的文字做批注。(4分)摘录文字 批注[A]我的心里很难受,就好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忍饥挨饿却毫无办法。[B]深夜,我在被窝里听到一阵狗叫声,声音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下子便清醒过来。8.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章第 段“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放生,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句话的理解。(4分)如果让你为这篇文章拟题目,你会取什么题目?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密----------------------------------------------封--------------------------------------线------------------------------------------)(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共14分)书 梦李 复 威①少年求学时,有过许多美好飘逸的梦,而书梦,是我日思夜想、追求不断的梦,是我魂牵终生、矢志不渝的梦。②上小学时,一次,父亲带我去他的朋友家做客。稚气未脱的我走进那位老伯家的书房,顿时被“吓”住了。宽阔高大的屋子的四围,是顶天立地的书架,架上满满堆码着高低不齐的图书。站在房中央仿佛置身在书的“天井”之中,有一种令人“恐惧”的压迫感——似乎周围的书籍随时都会坍塌下来。③父亲告诉我,老伯是大学教师。他这一生就是读书、教书、写书。书,是他的命根。④书,扎根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⑤上初中时,我对文学着迷。学校的图书馆是我经常出入的宝地。那时,我喜欢上了外国诗歌,尤其崇仰俄国诗人普希金。我想,要是有一本普希金诗集,那该有多好啊!⑥就在这“求书若渴”的时刻,发生了令我“心惊肉跳”的事件。⑦那时,我经常光顾全市唯一的新华书店。一次,我在书店文学柜架的最上方发现了孤零零的一本《普希金诗选》。我走到一位瘦高个男售书员面前,带着恳求的语气:“对不起,我今天没带钱,能不能帮我把书留到明天……”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就拒绝了:“书店还没有为读者预留图书的规矩。刚刚还有人打电话来查询这本书,只能是谁先来就卖给谁了。”⑧这时,打烊的铃声响起,整个书店就只剩下我一个顾客了。我拿着书久久不愿离去。售书员几次催促,我只能十分不情愿地把书放回柜架,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⑨第二天放学后,我带着钱急匆匆赶往书店。刚一进门,就看见那位瘦高个男售书员冲我跑过来喊道:“经理,就是他!”我本能地退缩着,一头雾水。只见从书店办公室里走出一位女同志,她一脸严肃地走到我跟前:“同学,你昨天晚上是最后一个离开书店的吗?”⑩我急了:“你们怀疑是我把书拿走了?” 她仍是一脸严肃,没有做任何表示。 我更急了:“我今天是带着钱来买这本书的。”我忙着掏出文具盒中放的钱。我急得几乎要哭出声来。女经理问我是哪个学校的,班主任叫什么名字。我心中没有鬼,一一回答。不一会儿,班主任张老师就赶来了。他了解了事情的原委,跟经理表示,要单独和学生谈谈。我告诉老师,“昨晚我离开时把书放回书架了,我保证!我发誓!”张老师于是向经理建议:“这样吧,我们大家再认真找一找。” 就这样,四五个人围着“文学类”书柜又翻腾一遍,一本一本地抖动,一本一本地翻找…… 我站在一旁,忐忑不安地等候着。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那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人生中,最漫长的几分钟。我有些紧张了,万一真找不到,我跳进黄河也难洗清了。我的脸涨得通红,仿佛能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找到了!找到了!在这旮旯……”那位瘦高个男售书员,举着书大声嚷道。我的心猛地落地了。 我急忙掏出钱来:“我买这本诗选!”女经理诡秘地笑了笑,举着书“馋”我:“不卖给你。” 只见女经理走到老师跟前耳语了几句。然后,她郑重其事地,仿佛在宣布一个重大决定:“我买下这本《普希金诗选》——”我一听心凉了半截,怎么会这样?似乎是故意停顿了一下,经理口风一转,面带微笑,对着我大声喊道:“赠送给——你!看来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学生,祝愿书籍永远成为你最贴心的朋友。”我喜出望外,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我用双手接过书贴在胸前,向经理和书店的同志鞠了一个躬“谢谢!谢谢!” 我带着圆梦的激动,紧攥着诗选兴冲冲走出书店,回头看了看橱窗的美术字赫然入目:一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另一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伫立,凝视良久。 就这样,书籍成为我寸步难离的挚爱、耳提面命的恩师和铁面无情的诤友,书梦开凿了一条让我永不停歇地寻求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航道。(选自《悦读》2023年第9期,有删改)10.请阅读文章⑦~ 段,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围绕《普希金诗选》这本书,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2)女经理找来“我”的班主任,大家共同寻找诗选。“我”喜欢诗选却没带钱,央求售书员帮“我”将书留到第二天。第二天,“我”带钱来书店买诗选,书“不翼而飞”,“我”受到怀疑。(1))11.请你阅读下面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1)我拿着书久久不愿离去。售书员几次催促,我只能十分不情愿地把书放回柜架,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加点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那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人生中,最漫长的几分钟。(描写时间的流逝有什么作用?)12.有同学认为本文主要写“我”买《普希金诗选》的经历,前文描写与父亲朋友相关的内容可以删去,请你向该同学阐述不能删去的原因。(4分)13.有同学认为本文可以作为《往事依依》的拓展阅读篇目,请你从文章主旨角度说明理由。(4分)评卷人得分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4~17题。(共1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选自周怡《勉谕儿辈》)【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制品。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2)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15.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2分)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每句划一处)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7.家书是亲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两文分别从什么角度告诫自己的后辈?(4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19题。(共4分)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8.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试分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效果。(2分)19.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2分)评卷人得分(--------------------------------------密----------------------------------------------封--------------------------------------线------------------------------------------)名著阅读(5分)20.学校七(1)班同学在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不同看 (-------------------------------------------密-------------------------------------------------封----------------------------------------线--------------------------------)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请你写下针对正方的辩词。猪八戒——正方辩词:我方认为,猪八戒吃苦耐劳。在高老庄,猪八戒替高太公“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取经路上很多脏活、累活都是猪八戒干的。猪八戒粗中有细,他急中生智,激将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去救唐僧,更能彰显出他智慧的一面。猪八戒——反方辩词:评卷人得分作文(共50分)21.按要求作文。生活中,寻常小事也浸润着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也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理。那一路上的惊心动魄,那一路上的风光旖旎,那一路上的自我砥砺,静静流淌在心泉的最深处,它将永远温馨鲜活在遥远的记忆里,成为支持我们一往无前的力量。请以“那件事激励着我”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通过对完整事件、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七年级语文教情学情诊断试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1)①cuì ② chángyáng (每空1分,共2分) (2)①稽 ② 蓬 (每空1分,共2分) 2. C. 3. B.4.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归雁洛阳边 ③枯藤老树昏鸦 ④古道西风瘦马⑤夜阑卧听风吹雨⑥铁马冰河入梦来 ⑦终古高云簇此城 ⑧秋风吹散马蹄声 (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5(1)经验:示例:阅读兴趣广泛、阅读种类较多等改进措施:示例:每天预留出专门的阅读时间,积少成多;或阅读时要好标记和批注,把自己格外的收获或感触整理在笔记本上。(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可以从阅读态度与习惯、阅读的方式与方法、阅读兴趣、阅读的数量、阅读的内容、阅读时间等方面作答,符合活动主题与要求即可。每点1分,共2分)(2)示例:对一本书要反复读(精读、多读);阅读要注意积累、摘录;阅读要持之以恒。(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3分)(3)示例一:书是雨滴 能滋润干涸心田 示例二:书是钥匙 能开启心灵之门(修辞、句式与主题一致,符合题意即可。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4分)6.第一次,大哥和二姐把它送到旁边的村庄,小狗自己找回了家。(1分)第二次,父亲骑自行车蒙上小黄的眼睛把小黄送到更远的姚村,后来父亲又把它找了回来。(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7.示例 [A] “难受”一词,直接写出“我”因小狗挨饿而痛苦的内心感受,突出“我”对小狗的深厚情感。(2分,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示例:[B] “一下子”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小狗的牵挂和听到它回来时的惊喜。(2分,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8.“不成功的放生”指被放生的小狗最终还是回了家(1分):“成功的尝试”指放生的尝试(1分),凸显了家人与小狗之间的深厚情感(1分),以及家人对生命的尊重(1分)。(4分,意思对即可)9. 示例:本文可用“放生”作为标题。(2分)从内容上看,将小黄狗放生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同时暗示了文章的主题;(1分)从结构上看,“放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是围绕“放生”组织材料的。(1分)(标题要简洁,能概括文章的内容,有其他答案亦可,2分;拟题理由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阐述,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亦可2分;共4分)(二)(共14分)10.(1)售书员拒绝替“我”留书,“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书店; (2)诗选被找到,女经理买下诗选并送给“我”。(每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1)“久久”表示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一步一回头”写出了“我”对诗选的留恋。加点词体现了“我”内心对这本诗选的不舍,以及对这本诗选的喜爱和渴望。(2分,意思对即可)(2)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突出了“我”觉得时间变化缓慢的主观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忐忑不安、焦急又窘迫的心理。(2分,意思对即可)12.内容上,前文写“我”到父亲的朋友家,看到海量的书,内心受到了震撼,交代了书在“我”的心中扎根的原因;结构上,为下文写“我”对文学着迷和去书店买《普希金诗选》的情节作铺垫。(每一方面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示例:《往事依依》中作者通过回忆少年读书生活中的往事,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并启示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2分)《书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去父亲朋友家做客的经历,从此书也在作者心中扎根,以及后来作者经历波折终于圆梦获得《普希金诗选》的故事,强调了书籍的力量,体现了书籍在作者人生中的重要地位。两文主题一致,都体现了书籍在塑造人格、滋养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可以作为《往事依依》的拓展阅读篇目(2分)。(每一个方面2分,共4分,能突出主题,意思对即可。)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共10分)14.(1)放纵 (2)修养 (每空1分,共2分)15.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每处1分,共2分)16.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才能明确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意思对即可,2分)17.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的方面告诫自己的后辈治学做人的道理。(2分)乙文从节俭的角度,告诉后辈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就难了,所以要坚持培养。(2分)(每方面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二)(共4分)18. “排”在这里有“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特点1分,情感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9.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意盎然,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对即可,2分)四、名著阅读(5分)20.示例:我方认为,猪八戒见识短浅,意志不坚定。他在取经路上一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他还胆小怕事,每当需要他巡山时,他多因害怕遇上妖怪而投机取巧或中途折回,也多采取推脱的方法,避免自己落单。(性格特点2分,相关情节3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五、作文:(50分)[评分标准] 参考2024年河南中考作文评分标准。(50分)(1)一等:47一50分。主旨突出,较有文采。以下四项中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为50分为止。A.感情特别真挚,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和认识。B.立意新颖、深刻;C.记叙文构思巧妙;D.记叙文语言有文采。(2)二等:44一46分。主旨明确,表达清楚。(3)三等:40一43分。主旨较明确,表达较清楚。(4)四等:36一39分。主旨不大明确,表达不太清楚。(5)五等:35分以下。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6)满分作文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附:(1)跑题:15分以下。(2)大量抄袭试卷中的选文内容:10分以下。(3)只写题目:2分。(没写题目:扣2分)(4)100字内:不超过5分:200字内:不超过10分:300字内:不超过15分:400字内:不超过20分:500字内:不超过3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