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古诗文中美景常在。李白年少远游,“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用流动的视角描绘了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欧阳修泛舟湖上,“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采桑子》)用轻松淡雅的笔调展现了西湖春水碧绿、流转绵延的美景;吴均纵情富春江,“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与朱元思书》)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2)古人在诗文中喜用多种手法表情达意。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杜甫《春望》中的“⑨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甲】
经过五六个星期________的欢唱之后,歌手生命耗尽,从大树高处跌落下来。A的尸体被烈日晒干,被行人的脚踩踏。时刻在寻找战利品的蚂蚁撞见了它。蚂蚁随即把这美食扯碎,肢解,弄烂,搬到自己那丰富的食物堆中去。甚至还可以看到A虽已奄奄一息,但翼还在灰土中chàn动,就有一小队蚂蚁拥上去向各个方向拉扯它、撕拽它。
【乙】
如果它们一个个都活得很好,明年我的门前会有多么美妙动听的音乐会呀!但是,这美景并未出现,可能不会有什么美妙动听的音乐会了,因为母B虽然大量产仔,但随之而来的是_________的杀戮。幸存下来的很可能只有几对B。
首先奔来抢掠这天赐美味、大开杀戒的是小灰壁虎和蚂蚁。尤其是蚂蚁这个可恶的强徒恐怕不会在我的花园里给我留下一只B的。它抓住可怜的小家伙们,咬破它们的肚皮,疯狂地大嚼一通。
啊!该死的恶虫!可我们一直把它们视为第一流的昆虫呢!书本上在赞扬,对它们还_________;博物学家们把它们捧上了天,每天都在为它们jǐn上添花;动物界同人类一样,让自己威声远扬的办法有千万种,但最可靠的办法则是损人利己,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àn( )动 可恶( ) 大嚼( ) jǐn( )上添花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长 凶猛 叹为观止
B. 长久 凶猛 赞不绝口
C. 漫长 凶残 赞不绝口
D. 长久 凶残 叹为观止
(3)【甲】文中描述的A是__________(昆虫名),【乙】文中描述的B是_________(昆虫名)。
(4)读书贵有所得。《昆虫记》中作者的科学探索精神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请谈谈你的收获。
3. 复兴学校开展以“传承东方文化,品读艺术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参照示例再设计一个贴合主题的活动环节。
示例:举办“汉服中的美学”海报展
(2)下面是同学们关于汉服的研究成果汇报中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修改。
汉服是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据传自黄帝而始,止于清代。汉服延续千年,其中以唐、宋为代表。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饰。妇女上襦下裙,裙腰高系,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甲】裙上可绣花、作画、可镶金、穿珠,色彩之艳、式样之多、装饰之精令人眼花缭乱。当时妇女的服饰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盛唐的开放气象与高度的物质文明。到了宋代,妇女服饰以窄为美,襦衣窄小,袖端细长,衣服前襟左右相交,表现出小家碧玉之感。【乙】由于宋朝常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原因,又因程朱理学禁锢人的思想,这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
①【甲】处画线句标点使用有误,请写出修改建议。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3)请你根据下面《汉服体系发展史趋势图》,了解汉服的发展历程并完成下列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黄帝时期(诞生)→秦汉时期(定型并广泛传播)→汉代到魏晋(变动期且较上一时期使用率降低)→①____________(繁荣并广泛传播)→五代十国到元代(②_____________)→明代(重新发展并广泛传播)→清代(快速消亡,处于劣势,逐渐退出人们生活)→近现代(③______________)
(4)活动结束后,爱好汉服的同学们想给学校附近新开的汉服店取一个个性的招牌名。请你仿照示例,帮助他们取名并陈述理由。
示例:云裳雅集理由:“云裳”常用来形容飘逸的衣裳,与汉服的优雅气质相符;“雅集”则意味着文人雅士的聚会,暗示店铺不仅是购买汉服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风沙行
梁衡
①人久生情,地久生恋。长年生活于沙地,对这里也有了一种特别的情感。别看风沙脾气大,平歇下来也温柔可人。仲夏的夜晚,你一觉醒来正凉风过野,细沙打在窗纸上,簌簌唰唰,如春雨入梦,窗外月明在天,地白如霜,沙枣花暗香浮动。这时忆亲人,怀远方,心温暖,情安宁。
②想来命运把我们扔到这沙地里来也有一定的道理。古人不是说要给一个人一点重任,先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吗?学生刚出校门正该这样。在大自然所设的各种苦境中,风沙够得上上等之苦了。但它像一杯苦茶,喝过之后又有一点回甜。一年后这支锻炼队解散,散伙那天,我们再登沙丘,再看那浩浩乎平沙无垠,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生旅途漫长,但只要你曾经穿越过风涛沙浪,就懦者勇、弱者强,男女即可为壮士。大风起兮尘飞扬,壮士归去兮守四方!大家挥沙分手,各赴前程。但不管走出多远,我们身上都有一个印记:从风沙中走出来的人!
③这种风沙刻在心里的烙印将一直伴我终身。后来我在全国各地采访,朱熹下轿问志【注】,我却下车伊始先问人家的降雨量、无霜期、树木覆盖率等等,好来与西北做对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是学农林水专业的。1983年我到新疆采访中国科学院新疆沙漠研究所,与他们谈沙说沙,如话乡音,格外亲切。后来去河南,在兰考捧起一把焦裕禄治过的沙子,倍感亲切。到山东看黄河入海口,滚滚而来的沙子竟在海边形成一片新的陆地。我在心中轻轻地喊道,这其中一定有几粒是从我当年的衣缝中抖落或者口鼻中吐出来的啊。退休后,单位每年夏天都组织我们到北戴河休假。我意外地发现海边沙地里竟然还有一棵沙枣树,在海风的长年揉搓下扭出了好几道弯,如虬龙欲飞,屹然挺立。它叶小、皮红、有刺,被淹没在郁郁葱葱的松林里,实在不显眼。游客们穿着艳丽的衣服,打着遮阳伞,嘴里叼着小吃,熙熙攘攘地从它身边擦过,没有人多看它一眼,也没有人问一句这是什么树。老沙枣树沉默不语,有几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凉。而我每年去时总要找到它,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再合影一张。
④生理学研究说小孩子断奶后吃的第一口菜是什么味道,就决定了他一生对美味的记忆。一个人的一生有两个童年:一个是生理人的童年,大约是6岁之前吧;一个是社会人的童年,大约是他从学校毕业之后走向社会的第一个6年。谁也不知道社会将给他准备什么样的头道菜。塞外风沙就是我进入社会后吃到的第一道菜,尝到的第一种社会味,它已永久地刻写在我生命的基因里。从此,西北的风沙成了我观察环境、透视社会、研究人生的一面镜子。一次正赶上北方有沙尘暴,我们恰好到海南去开会,一落地,蕉叶如诗,椰林如画,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别人都庆幸这几天逃离了北方的沙尘,我却心里有一丝在关键时刻逃离战场,不能与父老攻坚克难的耻辱感。到晚年回头一看,我才发现自己的作品无论是文学还是新闻,凡影响较大的都与风沙有关。我曾有一篇写栽树老人的新闻稿入选小学课本,已有30年,现还未“下课”,我还与孩子们一同栽树。就是写西部的历史人物竟也不脱风沙的背景,如左宗棠和他的左公柳,林则徐发配新疆兴修水利,王洛宾在青海追求遥远的美丽,等等。上天赐我以风沙,我报风沙以文学,报风沙以人生。
⑤我在接受西北文学奖的答词中说:从一参加工作我就与西北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地形西高东低,是西部的冰雪化水,输送东南,滋润国土,繁衍子民。而它却把高寒、荒漠、风沙留给自己。生长在西北国土上的生命,无论是树木、灌草还是人,都有一种顽强、坚忍的牺牲精神。它们都是中华大地上生命的极点。我由衷地感恩西北,敬畏那些顽强的至高无上的生命。
(选自《人民文学》,有删改)
【注】南宋淳熙六年,朱熹上任庐山南麓南康郡郡守,对前来迎轿的属官们开口就问:“《南康志》带来了没有?”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刚走出校门就来到西北的这段经历成了“我”心中苦难的烙印。
B. 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借自己“答词”表达情感,是文章主旨所在。
C. 本文和《白杨礼赞》的选材都立足于对西北土地以及生命的歌颂。
D. 标题“风沙行”点明了“我”与“风沙”长年相伴的经历,意蕴丰富。
5. 文章首段描写“仲夏的夜晚”的场景有何作用?
6.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但它像一杯苦茶,喝过之后又有一点回甜。(从感官的角度赏析)
(2)老沙枣树沉默不语,有几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7. 作者在第③段列举到全国各地采访的经历有何用意?
8. 好的散文一定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本文的“神”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17分)
材料一
①从1G的“大哥大”、2G实现全球漫游、3G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到4G让移动互联网成为生活必需。如今的5G,高速率、低延时等特征,让网络全面融入日常生活。
②5G商用五年来已迈入鼎盛期,据测算,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③5G走深向实的同时,6G也提上了日程。“一般情况下,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年一个代际,5G已经商用5周年,研究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顺理成章。“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虚拟运营分会副秘书长、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刘启诚说。
(摘编自“光明网”2024年6月24日)
材料二
①6G,顾名思义就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极低的延迟以及全新的应用场景,远超现有的5G。
②当前的5G虽然也带来了超高速的移动互联网,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5G的能力也逐渐被挑战。6G所带来的则是超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将延迟降低到亚毫秒级。这意味着数据传输将更加迅速和稳定,支持高分辨率的视频传输、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应用。
③6G可应对未来更高的数据需求和更多的设备连接,这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通信网络的全面进化,能为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慧城市等新兴应用场景提供基础支持。
(摘编自《科普时报》2024年7月12日)
材料三
  图1 移动通信面向2030后的发展趋势              图2 普惠智能驱动的6G特性
(摘编自《6G:无线通信新征程》)
材料四
①6G技术凭借其广泛的业务场景,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更加智能、互联的未来。
②相比5G,在未来6G可能会强化通信和感知的融合;5G难以做到偏远地区、海岛等空间的网络覆盖,而6G的目标是空、天、地、海全方位覆盖,网络覆盖率更广。
③此外,6G未来还可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应用,它不仅仅是一个传送网络,还为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以及为社会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一个比5G更为有效的平台。通过外围应用终端,使用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率,进行高效的信息交流传递,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生产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④在工业制造领域,通过6G技术的助力,可能会出现基于工业元宇宙的数字孪生工厂。比如,要生产一款产品,可以将虚拟的产品模型在虚拟生产线上进行一轮预生产,发现问题并在虚拟生产线上调整解决,之后再在现实的生产线上进行生产,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
⑤这只是一部分的例子。但可以确定的是,6G对改善我们的生活、生产非常重要。
⑥未来的6G时代,网络将成为连接着人、物、数据和智能的枢纽,构建起一个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新世界。
(摘编自“澎湃新闻”2024年11月19日)
9.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常来说,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十年为一个代际,5G技术目前已经进入了鼎盛期。
B. 因科技进步与需求增长,5G虽有着超高速的移动互联网,但其能力仍逐渐被挑战。
C. 相较于5G技术而言,6G技术可以全方位覆盖空、天、地、海,达到更广的覆盖率。
D. 6G技术将会在5G技术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新世界。
10. 请从材料三中提取出两条有效信息
11.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带来的具体影响。
12. 学校拟邀请某机构负责通信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来校做演讲,如果你是校报记者,你会向他询问哪些问题?请完成下面的采访提纲。(至少写出两个问题)
采访时间 X月X日 采访地点 校会议室 采访对象 某机构总工程师
采访目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zhè jī)行成②,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③弊,轻锐④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会(kuài)稽:古地名。②成:讲和,和解。③罢:同“疲”,疲惫。④锐:精锐部队。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百里奚举于市 市: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__________
(3)女忘会稽之耻邪 之:____________
(4)勾践伐吴,吴师败 师_________
14.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夫 人 自 织 食 不 加 肉 衣 不 重 采。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其后四年,越复伐吴。
16. 请你简要概括两文共同阐述了什么道理。
三、写作(55分)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成长、生活、学习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我们会努力去实践。在课业上,有人想要增强语文能力;在生活上,有人想要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我最想完成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说明为什么想完成它,并提出具体的做法。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安徽省池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题答案】
【答案】 ①. 山随平野尽 ②. 江入大荒流 ③. 轻舟短棹西湖好 ④. 绿水逶迤 ⑤. 负势竞上 ⑥. 互相轩邈 ⑦. 黑云压城城欲摧 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⑨. 感时花溅泪 ⑩. 恨别鸟惊心
【2题答案】
【答案】(1) ①. 颤 ②. wù ③. jiáo ④. 锦 (2)C
(3) ①. 蝉 ②. 蟋蟀
(4)示例: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学习法布尔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严谨的求真精神,坚持“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
【3题答案】
【答案】(1)示例:举办“文化美学,经典传承”座谈会
(2)①“可绣花、作画”和“可镶金、穿珠”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②由于宋朝常年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又因程朱理学禁锢人的思想,这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
(3) ①. 隋唐时期 ②. 波动期且使用率持续下降 ③. 开始复兴
(4)示例一:锦绣华裳理由:“锦绣”代表精美绝伦的刺绣和织物,“华裳”则直接指向华丽的衣裳,整体传达出汉服的高贵与美丽。示例二:梦回汉唐 理由:这个名字富有诗意,让人联想到汉朝和唐朝的辉煌时期,激发人们对汉服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4~8题答案】
【答案】4. A 5. ①营造宁静、温馨的氛围,为读者展现了沙地“温柔可人”的一面;②表现了作者对沙地的特殊情感,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6. (1)从味觉角度,用先“苦”后“甜”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对风沙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风沙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沙枣树在海边沙地无人问津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老沙枣树的怜爱之情。
7. 通过描写“我”对降雨量、无霜期、树木覆盖率等的敏感,以及对沙子倍感亲切,表明西北的风沙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突出文章主旨。
8. “我”对生长在西北国土上的生命所具有的顽强、坚忍的牺牲精神的赞美与敬畏。
[二](17分)
【9~12题答案】
【答案】9. C 10. 示例:①从2010年左右到2020年左右,移动通信已经实现了从“人联”到“物联”的转变,未来有望朝着“智联”进步。②普惠智能驱动的6G智能特性包括原生AI支持、原生数据保护、原生可信、原生多元生态系统。
11. ①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②让数据传输更加迅速、稳定,并为新兴应用场景提供基础支持;③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提升工业生产效率,构建更为智慧、高效、便捷的新世界。
12. ①. 示例: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同学们了解6G技术的优点及应用场景。 ②. 示例:①相较于5G技术,6G技术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呢?②6G在个人生活领域中,可以被应用到哪些场景?
[三](16分)
【13~16题答案】
【答案】13. ①. 集市 ②. 所以,因此 ③. 的 ④. 军队
14. 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15. (1)在国内(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外部)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部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2)过了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
16. 两文都告诉我们:逆境造就人才。经得起艰苦的磨炼,终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三、写作(55分)
【17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我最想完成的一件事
初中生活如一幅绚丽的画卷,在这其中,我最想完成的一件事,便是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我一直羡慕那些能在舞台上侃侃而谈的人,他们自信从容,用言语的力量感染着每一位听众。而我,性格内向,在众人面前说话都会紧张得声音颤抖。但我深知,这样的性格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带来诸多不便,我渴望改变,渴望突破自己,这便是我想参加演讲比赛并取得好成绩的原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制定了详细的计划。首先,我开始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经典文学到时事评论,不断积累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让演讲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每读到一篇好文章,我都会仔细分析其结构、观点以及论证方式,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接着,我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社团,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演讲技巧。我认真学习发声方法,通过练习腹式呼吸来让声音更加洪亮、富有感染力;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表情管理,让自己的微笑和眼神能够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同时,我还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小型演讲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
在家中,我也丝毫没有松懈。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抽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演讲练习。我会选择一个主题,然后撰写演讲稿,不断修改完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之后,我会让父母当听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哪怕一个细微的语调变化、一个不太自然的手势,我都会反复琢磨、改进。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过挫折,比如有时练习了很久,却感觉没有明显进步,内心十分沮丧。但我告诉自己,每一次尝试都是成长的机会,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一定能在演讲比赛中绽放光彩,完成这件对我意义非凡的事,实现自我的突破与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