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B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B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初二年级语文开学考试 B 卷 A.“消防演练很重要,怎么就你唱反调儿呢?你就不能认真点儿吗?”
2025.2. 13 B.“消防演练很重要,请你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失火时保护自己。”
总分:120 分 用时:150 分 C.“消防演练一会儿就结束了,你要是不愿意去,就在教室里写作业吧。”
D.“学校一搞活动你就胡言乱语,快点儿把嘴闭上吧!”
一、语言文字运用(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0 分)
捧读第一单元文本,就如同打开一轴民俗风情画卷,多彩的民俗文化迎面而来。赵庄的社戏在月夜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7—8 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中上演,戏台屹.立在临河的空地上,朦胧在水汽和夜色中;踏上陕北黄土地,听一曲信天游,听老一辈唱
南征
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热爱与思慕;观一场安塞腰鼓,看后生们挣脱了羁 ① ,冲破了闭塞,舞出让人 ② [唐]杜甫
的光影变幻;那点缀节日、代表喜庆的灯笼、曾在暗夜里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园,慰藉了游子孤寂落寞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的心灵。 偷生长避地
②,适远③更沾襟④。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文中横线①处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1 分) 老病南征日,君思北望心。
A.yì 拌 B.qì 绊 C.yì 绊 D.qì 拌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2.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 分) [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 769 年)春,晚年的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②避地:避难而逃往他
A.唉声叹气 B.叹为观止 C.一唱三叹 D.望洋兴叹 乡。③适远:到远方去。④沾襟:意为浸湿衣襟,此处指伤心落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一座滕王阁,千年兴盛史。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使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随便举几 A.首联写春水方生,桃花江岸,云帆一片,枫树成林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开心愉悦的心情。
个,都是历史上妇孺皆知的人物。______,所以备受鼓舞的赣鄱学子努力比肩王勃这样的才俊,他们传承 B.颔联中“偷生”“适远”表现了诗人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
前辈的才学,在人文高峰上砥砺前行。滕王阁是江西学子积极进取( )不懈追求的象征。 C.颈联中“南征日”“北望心”六字,对仗工整,道出了诗人矛盾心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D.这首五言律诗以明媚的自然春景开头,以苦收尾,是杜甫晚年悲苦生活和忧国忧民思想的写照。
A.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江西灿若星辰,人才辈出。 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 分)
B.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诗中“百年歌自苦”,分别写了这些“苦”:颔联表达了诗人 之苦;颈联表现了诗人命运坎坷之苦;尾
C.随着《滕王阁序》,江西人才辈出,灿若星辰。 联表现了诗人 之苦。
D.随着《滕王阁序》的横空出世,使江西人才辈出。
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二)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9—11 题。(10 分)
A B C D —— 予幼奉庭训,早游文学。年在纨绮①., .; .、 . ,便受《古文尚书》。每苦.其辞艰琐,难为讽读
②.。虽屡逢捶挞③.,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而其业不成。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逮
④.讲毕,即为诸兄说之。因窃叹曰:
A.正是只有滕王阁 B.正是如果滕王阁 “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先君奇其意,于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讲诵都毕。于时年甫
⑤.十有.二矣。
所讲虽未能深解,而大义略举⑥.。父兄欲令博观义疏⑦C.但是只有滕王阁 D.正是因为滕王阁 ,精此一经。辞以获麟
⑧已后,未见其事,乞且观余
6.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 分) 部,以广异闻。次又读《史》《汉》《三国志》。既欲知古今沿革,历数相承,于是触类而观,不假
⑨师
学校准备进行一次消防演练,同学们都认真准备,只有小王同学满不在乎,嘴里还不停地嘟囔:“又 训。自汉中兴已降,迄乎皇家实录,年十有七,而窥览略周。
不是真的,干嘛小题大做啊!”班长听后想要劝他认真对待,于是对小王说:_____________ (节选自刘知几《史通·内篇》)
第 1页/(共 8页) 第 2页/(共 8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注】①纨绮:指少年。②讽读:诵读。③捶挞:杖击,鞭打。④逮:等到。⑤甫:开始,刚刚。⑥ 同奏响华丽的“秋日奏鸣曲”。这场演奏的指挥者,便是那粗大、沧桑的树干,每根伸展出来的枝条,都是
举:明白,弄懂。⑦义疏:疏解经义的书。⑧获麟:指春秋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猎获麒麟之 它挥舞的指挥棒;如此华丽的奏鸣曲,需要太多指挥棒,才能使漫天飞舞的树叶奏出和谐的乐章。在潭柘
事。相传孔子作《春秋》至此而辍笔。⑨假:凭借,借助。 寺里走了一圈又回来,正巧赶上一阵风,银杏树的叶子簌簌飘落,好似金色的雨。在阳光的映衬下,满眼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 分) 是透明的金黄,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抬头叫起来……这大概是银杏树一年里最“高光”的时刻了。
(1)苦( ) (2)期年( ) (3)有( ) ⑤后来,我又去了颐和园。较之潭柘寺,颐和园建成的时间晚,没有千年树龄的银杏树,甚至少有银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杏树。因此,我去的时候只想看看那里的树是怎样的颜色。走进宜芸馆和玉澜堂,特别打眼的是半绿半黄
(1)若使书皆如此,吾不复怠矣。 的玉兰树的树叶,仿佛春天与秋天交汇、妙龄少女和沧桑老人并肩。由于刚下过一场细雨,绿叶显得湿润
(2)父兄欲令博观义疏,精此一经。 而清新;有这样的衬托,那金黄就更别具一格,不禁赞叹只有大自然才能孕育如此童话般的奇异色彩,胜
11.对于作者父亲的教育方法,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3 分) 过调色盘里调出的一切颜色。
⑥步入乐寿堂轩豁的院落,见左右几棵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树旁有很多人在拍照,为了避免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和这些人相撞,我直奔乐寿堂的后院。一般人看完乐寿堂的前院就直接走向长廊了,后院人极少,非常幽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静,我常在这里画画儿。后院那几株粗壮的老玉兰树,每到春天,洁白如玉的玉兰花寂寞地开着,有点“白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气势恢宏,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 头宫女在,闲话戏春风”的意味。
是: , 。 ⑦果然,后院空无一人,玉兰树的树叶也是半绿半黄——只不过绿的少一些,黄的多一些。由于黄更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 显眼,也由于红墙、红柱的衬托令周遭的色彩越发明艳,加之没有人簇拥,这些亮丽树叶映照在乐寿堂后
是: , 。 窗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将那金黄搅拌得光影浮动,活了一样,如同金色的精灵。我想起杨万里的“芭蕉分
(3)《小石潭记》中描写溪流曲折的句子是: , 。 绿与窗纱”,这里分明是“玉兰分黄与窗纱”,那片耀眼的金黄,有了不一样的幻象。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⑧走到树下仔细看,我这才发觉,银杏叶实在比它小得多。而且,玉兰树的树叶和玉兰花一样,都支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4 分) 棱着,有筋骨似的托浮在空中。即使花落了,树叶也显得十分精神,不像桃树、杏树、苹果树那般披头散
秋天的抚慰 发,形如失恋的女人。因此,那些叶子才能如盛开的玉兰花盛满秋天独有的金黄;秋天的色彩,在这里才
肖复兴 能得到充分的释放。
①今年秋天的树叶比往年黄得深许多——我是从自家的后窗突然发现的。一棵槭树高过窗子,满树的 ⑨游览完颐和园,我又去城外的凉水河畔转一转。这几年,沿河两岸建设了滨河公园,新修了栈道,
叶子金黄,比春天的新叶还要亮人眼目。在夕阳的辉映下,那金黄中闪着红,像熊熊燃烧的篝火,又像乡 新栽了花木,不过也保留下好多老树,从而新旧共存,连通古今,更显原始和乡土。公园里的槐树、柳树、
村灶台下喷出的火苗;城市燃气灶的火无法与之匹敌,冒出来的只是带着丝丝天蓝的柔弱火花。 栾树、白蜡树,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树,树叶金黄一片,挥洒在蓝天之上,倒映在河水之中,让天空
②既然秋叶如此灿烂,不妨出门好好看一看。此时,银杏叶正变黄,迎来了最佳观赏期。银杏是一个 和河水荡金流黄……
古老的树种,也是一个长寿的树种,有很多老银杏树都长在寺庙里。北京“资历”最老的一株银杏树在潭柘 ⑩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人们到大自然中去,通常是去休息,我却认为,人必须经常生活在大
寺,树龄有一千四百多年,它看尽了春秋演义、朝代更迭,每年秋天通体金黄时,令人叹为观止。 自然中。”在大自然中,“我特别强烈地感觉到人和大自然的友谊”。这种友谊,更多得益于大自然对人类的
③记得去年秋天去潭柘寺时,这株千年银杏的叶子还是绿的。它虽然地处深山,却比市内公园里的银 抚慰作用,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独特的赐予。
杏叶黄得晚;它沉得住气,不会被微微萧瑟的秋风逗弄得情不自禁,从而失去千年的操守。今年,晚去了 能出来走走,看看大自然里难得的秋色,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抚慰。相较于大自然,人类是渺小
将近半个月,远远就见它披上“黄金甲”,“甲片”随着飒飒秋风摇曳。它仿佛羽化成仙,腾起一片金色的祥 的,是需要抚慰的。
云,像要连根拔走飞起来一样。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④走近瞧,像是有什么人气派地打散了许多金子,将其镶嵌或者熔化在树叶里似的,和秋阳、秋风共
第 3页/(共 8页) 第 4页/(共 8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13.通读全文,按照文章思路,在下面横线上填空。(3 分) 兴绿,就是要注重质量效益,拓展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
自家后窗外,① ——② ,银杏树叶与秋阳、秋风共同奏响“秋日奏鸣曲”——颐 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和园里,玉兰树树叶半绿半黄,仿佛春与秋交汇、少女和老人并肩——凉水河畔,③ 。 护绿,就是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做好防灭火工作,深入开展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守护好来之
14.作者在描写中融合了抒情的表达方式,试以文章的第⑦段为例,简要分析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4 不易的绿化成果。
分) (摘编自桂从路《“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人民日报》2024 年 4 月 6 日)
15.文章题目为“秋天的抚慰”,可见“秋天”在作者眼中是会给人“抚慰”的,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请根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 分) A.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植树造林、绿化国土采取的多种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16.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4 分) B.材料一主要写了南昌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43 周年因参与人数众多故绿化成效显著。
C.材料二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长久之计,要让“绿色家底”更厚实,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 分) 功。
材料一: D.材料三强调绿化祖国应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科学推进因地制宜,注重质量效益,加强林草资源
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的第 43 周年。据统计,43 年来,南昌市已累计有 8000 多万人次参与 保护。
义务植树,共植树 3.5 亿株,全市已建有义务植树基地几十个,城区绿化覆盖率 43.15%,全市的适龄公民 18.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义务植树尽责率超 81%。在义务植树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南昌市不断丰富、拓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尽 A.南昌通过造林绿化、抚育管护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社会公众对参与义务植树的需求。
责形式,从过去单一地开展实地植树造林,拓展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 B.“兴绿”指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拓展路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其他形式 8 大类公民义务植树的形式,大力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 C.我们只要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即使有少量不当行为,也一定能建设美丽中国。
开展纪念林建设,更好满足社会公众对参与义务植树的多种需求。 D.三则材料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摘编自《2 万人义务植树超 10 万株南昌市掀起全民义务植树热潮》,“中国江西网”2024 年 3 月 14 日)
材料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0 分)
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新中国植树节设立 45 年来,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成就举世瞩目。生 二十四节气之首一立春
态文明建设是系统工程、长久之计。只有多措并举、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才能让我们的“绿色家底”更厚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实践,体现着顺天应时的思想智慧。是
实。江西省崇义县,在针叶树种造林的基础上,因地施策,优化针阔比例,逐步改善林分结构,解决单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2022 年北京冬奥会在立春日盛大开幕,以二十四节气开篇,从“雨水”一路
树种造林带来的林地质量退化、生态稳定性差等问题,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千方百计补短板、锻长板,想 前行,迎来“立春”,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立春是万物复苏、
方设法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激发动力,不懈推进植树造林增绿,才能绘就壮美河山的绿色新画卷。 勃勃生机的象征,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摘编自彭飞《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人民日报》2024 年 4 月 5 日) 年大不如春大
材料三: ②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太阳到达黄经 315°迎来立春节气。四时流转,以春为首。立春意味着冬
“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提出这一重要要求, 去春来、万物更生,既是春季节气的起点,也是一年四季的始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开端的象征
并对扩绿、兴绿、护绿做出深刻阐释,对于全民植树增绿、共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意义。对于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立春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开端,也是人们“重启”社
扩绿,就是要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适地适树、适时适法,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植 会生活时序的开端,既是十分重要的节气,又兼有“节日”身份,民间广泛流传着“春朝大如年朝”“年大不如
树造林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既要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植被生长发育 春大”等说法,充分诠释着立春在中国传统节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重大意义。
规律、生活生产生态需要,合理选择绿化树种草种,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统筹考虑生态合理性
和经济可行性,做到“有多少汤泡多少馍”。
第 5页/(共 8页) 第 6页/(共 8页)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城九中校本资料
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 四、名著阅读(10 分)
③立春代表着生机,孕育着希望,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22.下列关于《经典常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迎春”。隋唐时期,聚春牛成为相当普遍的节庆仪式活动。通常,独春牛仪式由县街里的官员执行。春牛 A.《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名著,又是一部伟大的工具书。其中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
多为泥塑牛。牛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情之气,宣告春耕的开始,包含 书”,这“六书”由许慎创造。
着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寓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 B.《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体史书。它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④民间流传的立春习俗不胜枚举。过去,浙江一带的人们会在立春时节去郊外探春,然后折松柏枝 C.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条编成圆圈,戴在小孩头上,俗谓此举可以保证孩子“四季清健”。山西等地立春时有童稚“戴春娃”的习俗。 D.朱自清口中“缠绵悱恻的忠臣、清白不污的节士,永生在我们的敬意尤其是我们的同情里”说的是屈
⑤立春饮食有尝春、咬春之俗,常见的食物有萝卜、春卷、春饼等,其寓意多.与“阳”“新”“生”等文 原。
化观念相连。汉《四民月令》:“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装粥,以乎和气。”吃 23.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方法阅读《经典常谈》。(3 分)
生菜,有迎接新春到来之意。人们将生菜、水果、饼、糖等物置于盘内,衍生出吃春盘的习俗。咬春习俗 ①刚刚学习了《关雎》《蒹葭》两首古诗,小阅希望拓展了解《诗经》的更多知识,就可以选择阅读 ;
中,最为普遍的是吃萝卜。老北京的“咬春”萝卜为紫萝卜,其味辣,能够驱除春因,补充阳气、提振精神。 ②小语最近对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比较感兴趣,想了解他的爱国情感,那么应该选择阅读 ;
立春饮食习俗体现了因时而动、顺时养生的节气文化智慧。 ③班级准备开展的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文打算阅读 ,来更深入认识中国汉字的发展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 演变情况。
⑥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 24.下面是某同学读完《经典常谈》中《<春秋>三传第六》~《诸子第十》后的发言,其中有两处同学的
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承载 说法有误,请你找出并修改。(4 分)
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 (1)《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大体依《春秋》而作。
二十四节气元素,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演绎着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协奏的春 (2)同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在政治学说上,孔子主张“正名主义”,孔子之后的孟子重视圣王的道
之乐章。 德,苟子重视圣王的威权。
(选自中国日报网 2022 年 02 月 28 日,有删改) (3)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4)《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
A.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惰之气,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不误农时赶紧耕种。 五、作文(50 分)
C.“咬春”是老北京立春的特有习俗,人们通过吃紫萝卜来补充阳气、提振精神。 25.按要求作文
D.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二十四节气元素,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觅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觅阳光……但我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A.第①段说明二十四节气的作用和意义,并引出说明对象一立春。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B.文章用小标题统领相关内容,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便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②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C.第⑤段加点字“多”使用得当,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D.第⑤段在说明立春的饮食习俗时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1.有同学认为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立春这一节气的,你是否认同?请简要阐述理由。(4 分)
第 7页/(共 8页) 第 8页/(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