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 课件 (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短文两篇 谈读书 课件 (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13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1.阅读课文,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学习目标
2.梳理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同学们都是初三的学生了,十年寒窗苦读,即将迎来收获的季节,在漫长的读书过程中,你们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感悟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谈读书》,去聆听他精辟的见解,学习他的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吧!
新课导入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随笔》共58篇,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走近作者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涉( )猎
蒸馏( ) 滞( )碍 诸( )如此类
吹毛求疵( )

chóu
zǎo
xiá
jié
shè
liú
zhì
zhū

字词积累
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读书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第二部分(从“全凭观察得之”到“味同嚼蜡矣”)
第三部分(从“味同嚼蜡矣”到结尾)
细节探究
第一部分
读书的目的
正面提出三种目的:
正反两面阐述读书的价值和负面影响:
足以怡情 足以傅彩 足以长才
费时过多—易惰
藻饰过多—做作
凭条断事—迂腐
纵观统筹 全局策划
正反对比
比喻论证
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方法
存心诘难作者
尽信书中所言
只寻章摘句
第二部分
三种不当态度
或浅尝 或吞食
或细思 或咀嚼消化
价值不高可请人代读取摘要
读书的价值
读史—读诗—数学—科学—伦理学—逻辑修辞之学
各种运动
各种不善及其应对
皆成性格
弥补缺陷
类比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
第三部分
说理艺术
培根深谙说理的艺术,观点明确,论述明晰,语言精警,极富启发性。
1.观点明确。作者往往直接阐发自己的观点,然后作出分析论证,观点明确,态度鲜明,不含糊。
如谈到读书与经验的关系问题,提出“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谈到读书态度问题,作者用三个“不可”,明确指出读书不可抱持三种错误态度,均直截了当提出观点,支持或反对的意见都明确提出,不遮遮掩掩。
2.持论严谨。严谨的说理起于周详的思考,思考全面,认识深刻,说理就透辟、客观,更有说服力。
比如文章突出读书的价值和功用,但也辩证分析了不会读书可能带来的弊端,从正反两面申述,对事物一分为二看待,自然结论也会全面、完善。
再如谈及读书方法,提出“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紧跟着加了限制条件——“但只限于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论述严谨,避免受人指摘。
3.善用多种说理方法。文章多采用比喻、对比、举例子等说理方法,一方面化抽象为具体,使说理通俗易懂;一方面增强文采,使语言生动有趣,避免枯燥乏味。
如为了阐发“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的观点,以借助相宜的运动解除相应疾病作比,并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生动有趣,更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1.王佐良先生的译本用语雅致,文辞流畅,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形成一种简洁、庄重、优雅的文风,不啻于一种再创造。
语言特点
2.译文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语脉贯通,一气呵成,极有气势,增强了论辩的力度;最后以一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总括,戛然而止,引人深思,有余音袅袅之效。
板书设计
谈读书
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读书的态度
和方法
读书的价值
反对→存心诘难、尽信书、只为寻章摘句
主张→推敲细思、可浅尝、咀嚼消化
塑造人的性格
弥补精神缺陷
不同的书,
采取不同读法
课堂小结
文章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颇具启发意义。
对于本文中作者的读书观,你如何评价?请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然后将它们写下来。
拓展延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