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开年大联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月21日,某学校(教学楼的走向与教室窗户走向一致)学生发现:当地在北京时间6:00日出,北京时间9:20太阳方位与教室窗户的朝向一致,太阳光线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教室(如下图所示),此时手表App显示太阳高度为3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学校可能位于( )
A.北京 B.沈阳 C.杭州 D.南宁
2.该学校教学楼的走向为( )
A.正南—正北 B.正东—正西 C.东南—西北 D.东北—西南
下左图为中国某区域地形单元及地质构造分布图,右图为正断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据材料推断( )
A.河套平原位于上盘 B.鄂尔多斯高原是岩层受挤压形成
C.华北平原位于下盘 D.正断层就是常说的地堑构造
4.关于图中所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生物外力作用强烈 B.乙处沙漠化日益严重
C.丙处主要受暖气团控制 D.丁处早春有凌汛现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某次城市出现“半边云”景观,天空中一半是乌云密布,一半是晴空万里。这种现象出现时,冷暖空气的位置是( )
A.冷空气位于“晴天”一侧,暖空气位于“阴天”一侧
B.冷空气位于“阴天”一侧,暖空气位于“晴天”一侧
C.冷暖空气在云层上方交汇
D.冷暖空气在近地面交汇
6.“半边云”现象结束后,城市天气状况可能是( )
A.气温升高 B.气压降低 C.出现降雨 D.天气转晴
下图为西藏两河流不同补给类型占比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狮泉河流域年降水量不足100mm,但是在最寒冷最干旱的季节也不会断流,主要原因是( )
A.该地区全年降水量丰富 B.补给类型以地下水为主
C.夏季的冰雪融水量较大 D.纬度较低离太平洋较近
8.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 )
A.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B.高原上湖泊的蒸发
C.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D.北冰洋的暖湿气流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宁夏与内蒙古交界,西坡约75%的区域坡度<15°,东坡近半区域的坡度>15°,最大坡度达76°。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并将其固定为有机物质,称为植被固碳,研究植被固碳对改善生境质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下图示意贺兰山东、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随海拔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贺兰山低海拔地区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小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光照 C.热量 D.水分
10.贺兰山山地植被单位面积固碳能力强弱的时空分布规律为( )
A.夏季弱,冬季强 B.西坡强,东坡弱 C.阳坡弱,阴坡强 D.夜晚强,白天弱
11.研究发现,贺兰山西坡植被固碳总量多于东坡,主要因为西坡( )
A.植被固碳能力强 B.整体面积大 C.植被生长季节短 D.植株密度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能正确表达图中区域特征的为(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1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种植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把一个地区的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区域评价标准,继而得出区位优势度。区位优势度越高,表明地区发展潜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下图为福建省区位优势度分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区位优势度高的地区( )
A.矿产资源丰富 B.距离省界较近 C.降水量最丰富 D.人均收入较高
15.福建省各区位优势度分级区( )
A.中等及以下级区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B.较高级区应加快发展超过高级区
C.高级区向低级区输送资金和劳动力 D.较低级区人口主要向低级区迁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区域是地理的核心思维,是看待一切地理事物的出发思维。地球表面任何尺度区域都只是全球区域的一个下级层次或点状切片。
(1)比较图中三国区域特征差异。(6分)
(2)列举形成三个国家区域差异的决定因素。(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津巴布韦地处南回归线以北,全年大致分为三季:4-8月为凉季,9-11月为热季,11月-次年3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22℃左右,10月份温度最高,气温最高可达到35℃;7月份温度最低,最低气温略低于10℃。下图为津巴布韦经纬位置地图。
(1)指出津巴布韦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8分)
津巴布韦矿产资源丰富,尤其铬矿储量占全球五分之一,但开发混乱、规模小、效益低;国家依然贫困。
(2)列举津巴布韦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应采取的措施。(3分)
津巴布韦是南部非洲的粮仓,全国67%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且机械化程度较高;棉花、粮食、烟草等农业产品大量出口。随着工农业发展,生态退化越来越严重,物种迅速减少,干旱地区出现明显沙化问题。
(3)列举津巴布韦防止土地沙化可采取的措施。(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冰岛总面积103000平方千米,全境11.6%面积被冰川覆盖,总人口为38.3万人;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
(1)指出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对国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6分)
杰古沙龙湖位于冰岛东南部,是主要由玄武岩冰碛物堆积形成的湖泊。
(2)描述杰古沙龙湖玄武岩地貌形成过程。(6分)
(3)列举冰岛位于高纬,依然气候温和的影响因素。(2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孟加拉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孟加拉利用紧邻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便利条件,发挥本国劳动力优势,积极接受中国等国际产业转移,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国家经济有了明显的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2025年第一天,首都达卡大雾,同时空气质量接近危险程度。
(1)孟加拉接受国际产业转移对本国的影响。(6分)
(2)孟加拉旱涝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3)恒河流域治理的可行措施。(6分)
2024—2025学年高二开年大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2.D3.A4.C5.A6.D7.B8.C9.D10.C11.B12.B13.C14.D15.A
16.【参考答案】(1)冰岛为发达岛国,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温带海洋气候、年均温较低,多火山、地震;(2分)孟加拉为海陆兼备的发展中国家,地形以平原为主,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2分)津巴布韦为内陆发展中国家,地形以高原为主,热带草原气候,草原生态脆弱。(2分)
(2)纬度、海陆、地形。(每点2分,回答3点得6分)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优势区位要求:现代的欧洲国家基本以发达国家为主,地形、气候条件等越优越经济越发达,反之亦然。
17.【参考答案】(1)分雨热凉三季,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低。(2分)9-11月,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南移,位于南半球的津巴布韦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气温回升;(2分)11月-次年3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至津巴布韦,雨季来临;(2分)4月-8月,东南信风带北移至津巴布韦,受东部山地阻挡,降水少,距太阳直射点远,海拔较高,气温较低。(2分)
(2)合理规划,禁止私采乱挖;发展科技,减少废弃物排放,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每点1分,回答3点得3分)
(3)控制人口数量;控制耕地规模,禁止毁林、毁草开荒;合理放牧;防止过度樵采;工矿建设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每点1分,回答3点得3分)
(2)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思路与“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思路是一样,之所以会出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就是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没能未雨绸缪,做到健康、有利、有节的开发。
(3)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化表现为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生产力下降等。直接原因是植被的破坏:包括自然原因(干旱)、人为原因(耕、牧、建、矿、水浪费)。所谓措施就是针对人为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18.【参考答案】(1)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交通为纽带,改善基础设施,为环岛各城市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促进其他城市参与首都产业分工;通过首都的交通窗口功能,扩大各城市的服务范围;推动环境治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每点2分,回答3点得6分)
(2)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生长边界;岩浆喷出海面,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玄武岩累积形成山地;气候湿润,山地冰川发育;玄武岩被冰川风化、侵蚀,侵蚀物在沿海低地堆积,堵塞河道形成杰古沙龙湖。(每点2分,回答3点得6分)
(3)洋流、地热、风带。(每点1分,回答2点得2分)
(2)提问涉及到岩石类型、冰川地貌,此处应该先分析与岩石形成相关的内力作用,再分析外力的侵蚀、堆积作用。
(3)冰岛位于高纬度,气候依然温和的主要原因是常年受西南风影响、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同时地底火山也使地表增温。
19.【参考答案】(1)改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可能对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每点2分,回答3点得6分)
(2)人口多,密度大;降水季节、年际差异显著,流域面积广,汇入支流多;地势低平,容易诱发洪涝灾害;纬度低,全年耕种,农业用水量大,旱季易出现旱灾。(每点1分,回答3点得3分)
(3)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开展国际合作,上游保护生态;中下游减少水污染、水浪费;完善水利设施建设,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发展技术,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循环用水。(每点2分,回答3点得6分)
(2)旱涝灾害需要以人作为受灾体,降水量越大、流域面积越广、支流越多、地势越低平,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需水量越大,干旱时间越久,旱灾越严重。
(3)流域的综合治理,是把整个流域作为区域尺度,协调流域上下游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流域资源,实现流域效益最大化、并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