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技法10 什么样的对比反差大(对比与衬托)-【好作文什么样】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微技法10 什么样的对比反差大(对比与衬托)-【好作文什么样】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好作文 什么样
——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
(
好作文什么样
). 10.什么样的对比反差大 ————-对比与衬托
微技法
常言道:“红花还需绿叶衬。”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
衬托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正衬
正衬,就是采用相关的或相似的事物做陪衬。
例如:“他两眼直冒金花, 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 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选至《小英雄雨来》)
这句话中写滴下来的血溅在课本的字上, 目的是为了烘托雨来将来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坚强意志。
(二)反衬
反衬,就是用相反的或相异的事物来陪衬。
例如:“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么多新鲜事: 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选至《少年闰土》)
这句话中写“我”的空虚,生活阅历贫乏, 不懂得海边农村有捕鸟、看瓜等新鲜事, 通过“我”与闰土对比, 反衬少年闰土的生活知识丰富。需要注意的是, 衬托应是以次衬主, 如果主次不分, 甚至喧宾夺主,那就会弄巧成拙, 从而使衬托的功能丧失殆尽。
对比手法,他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把对立的两个人物或者事物,或者把一个人物或事物截然不同的表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还可以有力地表现文章的中心。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横向对比:是指在同类事物或同一历史时期进行的比较
如《我的妈妈》
妈妈舍得给奶奶买各种营养品,自己却舍不得随意添置一件新衣服
通过横向对比写出妈妈孝敬老人的额特点。还可以纵向对比,不同时段进行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纵向对比:纵向对比是与自己比 前后的对比 通常和时间有关(在同一事物上)横向对比有向外拓展之意
提起鲁迅的小说《祝福》,我们最难忘记得大概是里面的主人公祥林嫂,他第一次到鲁镇做工的饿时候作者是这样写她的外貌的:初到鲁镇: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祥林嫂别改嫁后不仅死了丈夫,而且失去了儿子,再到鲁镇,外貌有了很大变化: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当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当做不干净的女人二遭到歧视后他的精神防线开始崩溃,她的外么偶发生巨大变化: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3纵向对比和横向相结合
如《介绍我自己》:自己从前整天吵着妈妈要新衣服,却不重视学习成绩(横向对比)
现在自己懂事了,看重的是品学兼优,穿的只要是整洁就行(纵向对比)
任何事物,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出高低、大小、好坏、多少。人也是如此,通过对比可以反映出先进和落后、高尚与卑贱,优秀和不良。
对比写人法有两种。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对比,说明这个人的变化。另一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比,歌颂其中一个人或使另一个人受到教育。
采用对比法写人时,要注意突出主要人的主要问题,做到主次分明,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对比时要合情合理,不能采取故意拨或贬低的方法,把好的捧上天,把差的贬入使人不可信,此外要注意前后照应。
名家范
1.契诃夫《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
他一开始两次说“不错”,肯定赫留金是被狗咬了,同意他索赔的要求;接着又对他说“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对赫留金的态度、对狗和狗的主人的态度、对“案子”的处理意见都是如此。每变一次色,就形成一次对比。作者通过对比,让两种互相矛盾的语言交替出自同一人物之口,把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变色龙”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2.、鲁迅的《故乡》
闰土:
少年闰土:健康可爱。无忧无虑、充满热情,热情、纯真、有智有勇。
中年闰土:苍老穷困。悲哀痛苦、寄希望于神灵,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3.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胡屠户:
中举前: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动作 :“腆着肚子去了”,“一日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
中举后: 贺礼:“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钱。”“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4.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于勒
遇见前: 盼望、期待、夸耀 遇见后:怨恨、讽刺、躲避
通过对同一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刻画,形成巨大反差,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思想特征,以及包含作者对人物形象改变前或者改变后的思考和态度。
同龄作1
父亲的脚步
那疲惫却轻巧的脚步铺就了我成长的道路,那就是爸爸的脚步。【开门见山,指出脚步所指。用“疲惫”“轻巧”道出了父亲与孩子之间深深的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母三迁”……自古以来,众多贤人用诗、词、文等不同形式讴歌着伟大的母爱。但今天,我要自豪地向天地呐喊:“爸爸,您的爱好温暖,我感受到了!【用歌颂母爱对比映衬父爱的温暖】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在地底里呆了三年的蝉又迎来了一夏的高亢。又是一个炎夏。这一个夏天,空气中虽然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但是,我却从中读到了浓浓的爱。
噫,这水怎么是人参水,我明明装着白开水的啊!”我在教室里讶异地说。同桌插话道:“不可能吧,是你忘记了,难不成它会变魔术?”“不会的,不可能!”我奇怪地回想着中午的事——
时钟“嘀嗒嘀嗒”,我在匆忙学习过后便倒在床上沉睡了。过了半个钟头,我惊醒过来,刚走到房门口,便觉得今天的气氛怎么那么安静。忽然,我看见父亲正轻蹑地端着我的水壶。我没去注意到水壶,那一刹,我只看到了父亲脸上的凝重、疲惫的身体与轻蹑的脚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鼻子一酸,泪水又一次被爱扇动……我清醒过来,才明白原来是父亲怕吵醒我,又担心我因为熬夜身体吃不消,悄悄地把我的白开水换成了温暖的人参水。【略写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我在教室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那股暖流,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父亲一次次关爱的情景——
每次夜深人静,我还在台灯下埋首,可是另一个房间里,另一盏电灯下,却总是伫立着父亲雕像般守望的背景,然后每几十分钟,便总是听到尽管轻蹑但疲惫的脚步声渐行渐近,我知道那是父亲的脚步,那是充满爱的脚步。爸爸,您去休息吧,我感受到了,您的爱是那么深沉,像您的脚步般抑制不住的沉重。于是,很多次我悄悄先关灯,等您放心地去睡了,再开灯起来学习,为的只是让您疲惫的身子能多休息会,请原谅我的谎言。【具体详写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父亲是一次次的守望,像一座座大山,给予我们深沉的爱与依靠。父亲的脚步依然疲惫却小心地护送我来考场,护送我回家……【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请放心,爸爸,我会尽力的,让您以后的脚步是轻巧的,欢乐的!【前后照应,表决心】
【名师点评】
这篇作文开门见山,用一句话点出了脚步的所指。全文通过父爱的事例道出了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同时作者也用同样的爱回报着父亲。文章内容朴实感人,用疲惫与轻巧这两个对比鲜明的词语道出了父亲与孩子之间深深的爱,构思极其巧妙,内容感人。
同龄作2
这,也是一种荣誉
不要让别人的纷纷议论左右了你,挺胸抬头,向前大步迈去。
——题记
这一节课是美术课,今天的内容是肖像写生。
“谁愿意当今天的模特儿?”老师问话后,目光在全班逡巡一遍,大家都低着头。
老师再一次提高分贝:“到底谁愿意当今天的模特儿?”大家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又低下头,只剩下一片沉寂。谁愿揽这苦差事,弄得腰酸背痛的。没有人注意到,教室最后一排那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里,有一颗平凡的心在进行着剧烈的思想斗争。
“如果还没有人举手,老师一定会生气的。可我要是举了手,同学们一定会笑话我爱出风头……”她的眉头拧得更紧,一双黝黑短粗的小手不停地拨弄着粗布衣角。
“对,不管别人的,要不然老师真生气了。”她肯定地点点头。
“老师,我来吧。”一个沙哑的微弱的声音划破了这死一般静谧的空气。
全班五十多双眼睛一齐转向了他们不曾想起过的角落。她的脸涨得如太阳一般红。
接着就有人发出低沉的笑声,声音虽小却如同一枚钢针在她身上狠狠地扎了一下。还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她知道他们说的是些什么,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要去想。
老师迟疑了一下,随即向她投来满意的目光,微笑着说:“杨小小,你上来吧。”她的心在老师回答后稍许平静了一些。她缓缓离开座位,向讲台走去。
“切,长成这样也敢当模特儿,真是不自量力!”
她的心猛地沉了下去,鼻子里一阵发酸。她鼓励自己:“不要在意别人说的,做好你自己!”她深吸了一口气,面带微笑继续向讲台走去。虽然两旁难听的话仍不绝如缕,可她的心已静如止水,不再有波澜。
她坐上了椅子,按老师的要求摆好了姿势,头却偏向窗外。一阵微风吹来,她感觉脸不再那么炙热,取而代之的是阵阵凉爽。她转过头,露出开心的微笑。
面对别人的嘲笑,她曾一度迟疑,不敢坦然面对,可她终于发现,摆脱这些心灵的羁绊,就会多一些自如和快乐。
她让我明白,坦然面对也是一种荣誉。
【点评】
小作者对正、侧面结合起来描写人物的技法运用娴熟。文章先巧妙地设置了课堂上要由一名同学充当模特儿这一背景,以同学们不愿揽这种“苦差事”与主人公进行对比,表现主人公虽不为大家看好,但却有一颗奉献之心,有一份不畏他人讥笑嘲讽的淡定。描写他人的不愿,正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她的勇敢和奉献精神。接着描写同学们各式各样的反应,更从侧面烘托了她由迟疑不决到坦然面对的淡定心态。全文对同学们与主人公两者之间相互对应的心态交叉进行描写,正、侧描写结合得严丝合缝、自然贴切。
微写作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渴望,是迫切地希望,殷切地盼望。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渴望:贫穷时渴望拥有财富,失败时渴望获得成功;孤寂时渴望有人陪伴,喧嚣时渴望享受宁静;年少时渴望快些长大后的成熟,长大后渴望回到年少时的纯真;偏居一隅时渴望繁华的都市,身处都市时渴望闲居一隅……还有更具体的渴望:看一场电影,坐一次飞机,上一次舞台,不用再补课,暑假去旅游……请将“渴望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主题积极向上。
【思路导写】
构思一:将题目补充为《渴望爸妈多爱我一点》写一篇文章。因为“我”是一个女孩,所以在家中的地位总是那么卑微,而弟弟却能享受到“我”得不到的呵护。可以先略述三两件“我”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然后集中笔墨具体叙述一件最典型的事情,比如某次放学时突然下起了大雨,同学都被家长陆陆续续接走了,最后只剩下无望的“我”,顶着书包冲进雨中跑回了家,而爸爸妈妈和弟弟正在家中兴高采烈地享受着晚餐……以此来批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构思二:将题目补充为《渴望被理解》写一篇文章。“我”是班上的学习委员,班主任常常问“我”班里的情况,特别是问有哪些同学违反纪律,“我”有些吱吱唔唔时,班主任就会批评“我”不配合老师的工作。当“我”“坦白”之后,“我”很快就会被同学们称为“马屁精”“发报机”。最后吐露自己的心声:老师和同学,请你们为我想想吧!想想我处在夹缝中的无奈和作为班干部的职责吧。
构思三:将题目补充为《渴望自由》写一篇假想文。“我”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主人每天为“我”送来高档的动物饲料和洁净的水,可是“我”却无心享用,因为“我”失去了众多的伙伴,失去了宝贵的自由。笼子就像一个监狱,“我”无数次撞向它,没能破笼而出的“我”,反而被撞得头破血流……“不自由,毋宁死。”终于有一天,主人被“我”的倔强所感动,将“我”放飞蓝天,“我”获得了自由!
构思四:将题目补充为《渴望回到从前》写一篇文章。“我”曾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虽然那时并不富裕,但每个黄昏时分,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去公园散步,和谐而温馨。后来,爸妈的生意越做越好,“我们”也住进了小别墅。然而,以前从不吵架的爸爸妈妈现在却“战火”不断,他们相互间的关心少了,彼此间的挖苦多了……虽然爸爸妈妈一如既往地关心“我”,可“我”却没有一丝幸福的感觉……“我”渴望回到从前,回到那段和谐的时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