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好作文 什么样——写好作文的20个微技法(好作文什么样). 13.什么样的写景为抒情 ————-借景抒情的手法微技法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要求一.所写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心情、情感是经常变化的。不同的心情,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写景时对景物要有选择,选择能够表现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写。如心情感伤,你选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心情激动,你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更不合适。因而,写景与心情一定要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以景衬人,以人带景,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心情不好环境就暗淡的。[示例]“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我的叔叔于勒》前句写了出游时高兴愉快的心情,后句写出了归来时失望沮丧。二、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自然景物也各有其独特的特征,互不相同,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才能真正的表现出景物的与众不同。写景又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先要写好景物。抓住要描写的景物与别的景物不同的独特特点,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彩去精心描绘,做到景物特点突出,个性鲜明。三、抒情要真挚自然。借景抒情,总是以抒情为宗旨的。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不能虚假。虚假的感情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抒情方式还要自然,要有水到渠成的感觉。千万不能牵强附会,或给景物强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没有写景基础的空洞抒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法最忌讳的。名家范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迟子建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50°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 30℃的严寒。清晨,迎接我的是一夜的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 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A)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李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 的,而是 地隐现在面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B)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C)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 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一如春天的天空明媚绚烂呢! 【点评】 本文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题,意象明晰,意境优美,意蕴丰厚,借景抒情,让读者带着悬念在轻松愉快中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春天融化的动感,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告诉人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迎来人生的春天。同龄作1又是秋雨润湿时哗哗,哗哗,在夏渐渐隐去的途中,迎来了那个活泼而又羞涩的秋少女了。(拟人、比喻,赋予秋雨人的性格特征。“哗哗”拟声词,写雨声,扣“润湿”。从整体看,此处“秋姑娘”还不足以统领全文。因为后文还有“绅士的男孩”和“晚秋老去的雨”。)她揣着自己心爱的雨水,抚走了夏日的炎热,将整个亮的刺眼的天空,罩上了一层薄雾,使人感到凉爽、舒适。(拟人,写出了秋雨的情味。“罩”字有些重,缺少美感,与整句意境有些冲突,可换作“笼”。)(以上为文章的第一部分。)和平鸽、大雁们也迎接秋的到来。它们飞到低处,准备享受秋雨的洗礼,使自己更美丽更欢悦。(此两句隔断了文气,多余,去掉。或可放到第二自然段,与尾句连接。)初秋的雨,是柔柔的,细细的,好像一根根细丝从空中飘落。(比喻,把初秋的雨比作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柔的特点,表达了对秋雨的喜爱。“柔柔”“细细”是叠词,有音韵美。)她们向人们招手,诉说着自己的心情;(拟人,把秋雨人格化。)她们向田野奔跑着,仿佛一个个小吉娃,手拉着手,一起冲向那片沃黄的土地;(比喻、拟人,写出秋雨的活泼。“沃黄”属生造词,宜换。)她们向大自然欢呼,欢呼着自己的到来,整个生物界生机盎然。(拟人,写秋雨的活泼,开心。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是写人的开心。“生气盎然”一词欠妥,“生物界”一词的内涵也小于“世界”。) 中秋的雨,好像他们长大了,比前面成熟了,好像绅士的男孩。(中秋的雨长大了,抓住了特点。“前面”不是很准确,可换成“之前”或者“初秋时”。)他们手持调色板,刷过一片片半绿而又泛着金黄的叶片,将它们全部刷成金黄。(拟人,写秋天的颜色,金黄。那或许是庄稼成熟的颜色。)站在远处的人们也欣然笑了。(“也”多余,去掉。)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树下接雨水,看看是否是金黄色,真是可爱极了。(此句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建议与前一句调换位置,如此则“人们的笑”就多了一层意蕴,意境更为丰富。)最爱晚秋的雨,淅淅沥沥的,他们都已老去,但是仍将自己的生命去滋养新的生命。(“淅淅沥沥”写晚秋雨的情态,不急不缓。“滋养新的生命”写奉献精神。)他们一个拉着一个,慢慢的慢慢的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自然。虽然已失去了那时候的活力,不再谈笑风生,但还是无忧无虑的,显得很满足很快乐。(“慢慢的”应为“慢慢地”;“那时候”应该写明,可改成“刚来时”。)他们经过的地方,总是弥漫着一股清香,使人神清气爽。(赞雨,让人嗅到庄稼成熟的清香。)(以上为文章的第二部分。)秋雨停了。昆虫的身上却还留有雨的印痕;叶儿也不舍得将秋雨给予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物,抱得紧紧的。(拟人,写出了叶儿的可爱实是侧面写秋雨的宝贵。)雨后的天气,在干燥的气候上又添了一丝丝清凉。(扣题,写“润湿”,但此句不通。应改为“雨后,干燥的空气里又添了一丝丝清凉。”“清凉”照应前文的“凉爽、舒适”。)秋雨,你默默地奉献着,将自己的生命去滋润他人,你那可贵的精神,令人敬佩。(赞雨,“滋润”扣“润湿”且有升华。)(以上为文章的第三部分。)【名师总评】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中间写了“初秋的雨”“中秋的雨”“晚秋的雨”。二、善用修辞,富有文采。如比喻、拟人的使用:“她们向田野奔跑着,仿佛一个个小吉娃,手拉着手,一起冲向那片沃黄的土地”。三、描述生动,叠词优美。如:“初秋的雨,是柔柔的,细细的,好像一根根细丝从空中飘落”,等等。四.借景抒情 ,真挚自然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秋雨的热爱,都融合字字里行间。如“总是弥漫着一股清香,使人神清气爽”赞雨,让人嗅到庄稼成熟的清香同龄作2窗外窗外,有景;窗内,有心……——题记①点评:开篇运用题记的形式点题,语言简洁、凝练。“窗外”与“窗内”进行比照,引人入胜。喜欢倚着窗户,看窗外的风景。窗户挡住了寒风,让温暖的阳光射进来,照在身上,暖暖的,十分惬意。而眼睛所见的窗外景象,却似一双双纤纤玉手,撩拨着我的心弦② 。点评:运用比喻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③”在城内,虽然不能经常看见风筝,但是到了早春,向窗户外望去,却能看见几个满脸稚气的小孩在放风筝。此时,暖风吹绿了那片空地,像是给它穿上一件绿衣裳,那种新生的绿,充满了活力,展示出春天的希望。就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孩子们沐浴着阳光,放飞手中的风筝,奔跑在草地上。柔和的阳光,映照着纯真的笑脸,银铃般的笑声在天地间回荡。啊!他们的梦想,是不是像风筝般,也在蓝天上翱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④”夏天到了,那一片草地显得更绿了,小草们像士兵站岗似的,挺直了腰杆,精神抖擞,把夏的火热和激情、奋发和向上展示得淋漓尽致。而那群小孩,却没有出现,耳边响起的是他们琅琅的读书声。积极,刻苦,向上……在这个夏天,他们用夏的热情,去描绘他们的宏伟蓝图。“叶落知秋⑤”,徐徐凉风吹过,树上的叶子纷纷飘落,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跹着,投入大地的怀抱。那片草地,已开始泛黄,而孩子们却在草地上散步、玩耍,也不知道那些草被踩疼了没有,或者,这是对草们的考验,就如孩子们也会面临着一个个考验,尽管,它们会像暴风雨般残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寒风赶走了秋的萧瑟,取而代之的,是刺骨的寒冷。那些小草,全都丧失了往日的风采,而孩子们,却在那草地上又跑又跳。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在数九寒天中的奔跑并非玩耍,而是锻炼。那么,小草们也不是没有朝气,而是在默默地酝酿着,为了在明年的春天,继续用绿意装扮世界。一年四季,透过窗户,我看到了小草们的进取,看到了孩子们的拼搏。他们都为理想奋斗,为理想而活。他们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把握时间,为理想奋斗,让梦想成真!点评:引用诗文名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多角度描写,体现了窗外四时之景的不同,而窗内的心亦随着景色的变化而产生涟漪。后记:用窗内的心,看窗外的景,你欣赏到的,不仅仅是美景……点评:篇末用后记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使文章在内容主题上得以升华,意蕴深长。名师点评:本文通过固定的立足点——窗户,看外面的风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的不同特征进行描写,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用多个诗文名句,不但突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优美、富有文采。本文善于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不同方面入手进行描绘,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同龄作3家乡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秋天都是美的。可是,家乡的秋天,却总有一种他乡不能超越的美。家乡仲秋的晨昏是美丽的。东方一轮才捧出,满眼风光胸臆开。晨熹中,天地一色,清秀无比。环形河中,荷叶上大滴的露珠像璀璨的夜明珠一般发出炫目的光。整个河面金光万点,灿若一位刚出浴的绝色佳人,使人一见生情,神魂颠倒,采莲大姐轻荡着小舟,时而缓缓地穿越拱桥,掩映于一片荷花绿叶之中;时而箭一般地射向河中心的小亭,和惊起的鸭鹅嬉戏。田野里,清香的泥土气息不时地随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斜阳西坠,橘红色的光芒笼罩大地,袅袅炊烟缭绕在每家屋顶上空,带着蒸的、煮的、炒的饭味,凝成一片香云,不一会儿便布满了整个村庄。而后,又慢慢向四周扩散,给大地披上一层馨香的薄纱,营造了一种平和安静的氛围。辛劳一天的人们,很快松弛下来,沉浸在这个静谧的世界里……家乡的秋夜是美丽的。当夜幕完全降临,明镜般的月亮就垂悬在天穹,如水的清辉瀑布般倾泻在广袤的大地上。树木、房屋、村庄、田野结为一体,仿佛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温顺地躺在这硕大无比的摇篮中。古老而狭窄的砖路一下子拓宽了许多,平展展的,宛若镀了一层霜。白日的尘埃、喧闹都渐渐停下来,退了去,人们好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天空中,一朵朵洁白如纱的云絮,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情愫,不时地从月亮的肌体旁滑过,仿佛在为她拭洗蒙沾的尘垢。远处,天边有几颗时隐时现的小星,好像仙女们漫游天街时手提的灯笼,影影绰绰,朦朦胧胧,给人无穷的遐思。啊!多情谁似家乡月,任是无情亦动人。家乡的秋天哦,是那样的牵我魂、缠我魄。这种情,这种爱,就是我充实的生命,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名师点评】本文以对家乡的秋天的热爱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家乡不同景物的特点,着力描绘了不同时段的三幅秋景图。尤其是作者把家乡的景物当成有情有味的绝色佳人、婴儿、仙女来写,联想丰富,笔法细腻,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天的无限赞美之情。修辞的大量运用更是增添了文章的美感。色彩艳丽,情感浓烈,扣人心弦。微写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以《我爱 ——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写作指导1.补全题目。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补全题目,确立写作范围,补题时我们可以在横线上补“春”“夏”“秋”“冬”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直接补为“我爱四季”2.写作本文时,要抓住四季的突出特点,尤其是抓住景物特点,要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同,景物就表现出不同特点。比如春天百花盛开,先天暴雨倾盆,秋天枫叶似火,冬天雪花纷飞,通过对景物特点的描写,来体现季节的特点。3.写景过程中,要倾注情感,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力求优美,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