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高考议论文的分论点拟写技巧【基本知识】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和说明,是多中心论点的具体化。有了分论点,文章的条例才能显得清晰。分论点的拟写,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必须要受中心论点的制约。拟写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的基本构成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分论点3+论据+分析论证结尾总结收束,呼吁号召并列式议论文提炼分论点的方法有三种:因果分析法、概念分析法、条件分析法。1.因果分析法从“为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示例1:我想握住你的手中心论点: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分论点:①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战胜生活挫折的法宝;②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石;③我想握住奋斗的手,因为奋斗是充实自我素质的条件。示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分论点:⑴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⑵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⑶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概念分析法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中心论点里关键概念的内涵,提炼分论点。示例1:话题:理想分论点:(1)理想是奋斗的起点。(2)理想是奋斗的目标。(3)理想是奋斗的动力。示例2:话题“宽容”分论点一: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分论点二:宽容是一种高远境界。分论点三:宽容是一种正直的品格。分论点四:宽容是一种化敌为友的智慧。3.条件分析法:从“怎么办”的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来设立分论点。示例1:战胜挫折⑴战胜挫折,我们要有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勾践)⑵战胜挫折,我们要有永不言弃的顽强品格。(林肯)⑶战胜挫折,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爱迪生)示例2:学会欣赏别人:(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注意事项第一,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第二,一般来说,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本无前后之分,但在写作时最好将重要的放在前面,次要的放在后面,使顺序更加合理。第三,形式要一目了然,即每段中心句应在开头。附:2010年全国卷1高考满分作文坚者,守之我是想做一只坚守本分的猫——题记关于坚守,此刻想到的,便是多数战争题材的影片中,总会有人信心百倍的说,保证坚守阵地。那时的人们总能坚守住自己的阵地,而现在又有多少人为自己坚守 这是一个物欲纵横的年代,到处充斥的诱惑早已使多数人迷失了自我,而总有一部分人坚守自我,为自己的心坚守阵地!坚守是一种责任。07年的贺岁档中,出现了一部并不喜庆的影片,指导此作的冯小刚导演希望借此突破,它便是《集结号》。相信,大家都为主人公谷子地的精神所感动。可又有多少人想过,他的无限奔走,只为那一声永远不会响起的集结号。只是为了在他身边倒下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他一直在坚守,只为了一个外人看似请怪的名分。而这个名分的背后,却是他对责任的坚守!一直坚守的责任!坚守是一种信仰。几年前,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让我们认识了一群真男人,这是一部男人的戏,更是男人该看的戏—《士兵突击》。我们或许笑过许三多的愚笨,或许对高成的傲慢感到难以理解,对班长的离去而心痛,对成才的自信而担忧,对所有所有出现在此剧中鲜活角色的深深记忆。最后都幻化成一句“你不抛弃,不放弃”!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成为了所有人坚定的信仰。成为每一个铁血男儿为之骄傲的力量。这是一种坚守,对信仰的坚守。这是一群男人对自己的坚守,他们哭过,笑过,离开过,但是始终不变的,是深深烙印在心底的坚守,一份始终不能磨灭,对信仰的坚守!坚守是一种理想。十四世纪,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历史,他便是开创一代大明伟业的朱元璋。而在此之后的万历年间,有这样一个人却鲜有人闻。他出生卑微,为博得功名而拼命苦读,他曾卷入政斗的旋涡,忍辱偷生,他曾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是张居正,一个被人忘记的斗士。他一声都在变动中度过,沉浮中未变的是一心求变的理想,一生未改的,是对理想的坚守。他的努力只为心中难以割舍的坚守!现在,处于十字路口的人们,已快忘记了坚守,唯有坚守,才能让自己看穿诱惑,才能永葆清醒,也只有坚守,才能为了理想,为了信仰,为了责任,不断迈进。既然不甘随波逐流,何不坚守自己!分论点拟写技巧(一)1.直言表述式鉴国家之经验,促个人之发展用未雨绸缪之势,提前规划,铺展道路预防危机。以包容尊重之心,相互理解,与人为善共面危机。凭创新发展之智,锐意进取,披荆斩棘解决危机。2.引用诗句(名言)法勇者无惧,强者无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挑战,当勇敢直视,乐观以对。“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生逢盛世,当发挥优势,自信昂扬。“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危机,当坚持革故鼎新,上下求索。无论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复杂环境,应正视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环境,需要以坚毅之心,勇敢迎接挑战。“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面对复杂环境,需要懂得创新,取得长足发展。以优异自我,筑时代巨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面对人人为己之困局,当以无私奉献的心境,破此藩篱。“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有千山万水之阻隔,当以勇攀高峰的品质,越此艰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身处波谲云诡之时代,当以自信昂扬的姿态,助国复兴。不染世尘,坚守本心困境时,“直挂云帆”,报之以歌,“济沧海”。逆境时,“一蓑烟雨”,报之以笑,“任平生”。少年时,“壮志凌云”,心系华夏,“天下白”。征途风云起,芳龄国任担我辈青年,当有鸿鹄之志,即使前途道阻且长,定将“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辈青年,当树创新之思,即使征程波谲云诡,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我辈青年,当担国之重任,即使远方危机四伏,定要披荆斩棘踏歌行。3.自创诗句法风雨压不跨,苦难中开花大潮奔涌逐浪高——直面困难挑战,彰显自我定力劈波斩浪奋勇进——危局中开新局,铸就美好未来承平已久不忘危——强化底线思维,筑牢风险屏障逆境增才干奋斗创辉煌脚踏实地须坚持,提升自我是根本。艰难苦恨无言弃,我言今日胜春朝。仰望星空心有梦,我辈青年谱华章。4.四字短语铺排式不惧逆境遮望眼,我自奋进成一流打破困境,冲出迷茫,困境内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发奋图强,逆流里强自身能力。担国重任,家国同心,大潮中奏复兴凯歌。拥凌云之志,护山河前行正视危机,慎思明辨,勇于创新,笃志前行。面对危机,拿云系日,不负韶华,坚毅前行。应对危机,万里路遥,心怀担当,与国同行。5.设置情境式热血迎危机,守正济家国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外有琳琅诱惑者,内有吾辈,廓清虚浮,有的放矢;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现脚跟——外有敌国外患者,内有吾辈,砥砺奋进,力挽狂澜;风和日丽时,看的远,方显眼光——外有对外开放者,内有锐意改革,吾辈当学于外,修于内,以达“善”的境界。6.拆分名言式莫惧前路伊阻,且言终点可期慎思之,遇到坎坷蹭蹬,驱散阴云不迷茫。明辨之,遇到坎坷蹭蹬,明辨方向强自身。笃行之,遇到坎坷蹭蹬,终点可期勇向前。分论点拟写技巧(二)一、类——是什么内涵阐释法1.阐述法(是什么?)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以“勇敢”为话题写三个分论点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以“阅读是一种孤独”为中心论点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以“要善于班门弄斧”为中心论点分论点1: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分论点2: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分论点3: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总结:此类形式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适合阐释类的议论文、散文,如《谈理想》《说自信》等。基本模式:一般以“话题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话题”的形式来写分论点。可以使用的句式:1.话题(或话题中的关键词语)是……2.话题是……,只有……才……3.话题中出现动词:动词+话题,就是+(动词)……(提示:多用于动宾短语)示例使用“良知是……,只有坚守良知才能……”的句式写三个分论点。分论点1:良知是法律的底线,只有坚守良知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分论点2: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只有坚守良知才能经得起良心的拷问。分论点3:良知是行为与理智的捍卫者,只有坚守良知才能成就人生的高尚。总结:坚守良知,就是坚守自己的一份理想。(陈晓兰冒着生命危险揭露医药行业潜规则,她代表了这个社会核心价值的方向。)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心中的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要求,日本律师团团长尾山宏)坚守良知,就是敢于承担过错,减轻良心上的重负。(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于众目睽睽之下,扑通一声下跪,全世界为之大哗。)《英雄》1.英雄,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道义式微时铁肩担当的侠者与义者。2.英雄,是在重压之下挺直腰杆在狂风暴雨中执着前行的强者与勇者。3.英雄,是在社会动荡时上下求索在功成名就后保持自我的知者与智者。4.英雄,是在身处江湖时传播仁爱在身居庙堂时坚守清廉的仁者与廉者。使用“别让生命等待,是……”的句式写三个分论点。分论点1:别让生命等待,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分论点2:别让生命等待,是面对困境的自信;分论点3:别让生命等待,是珍惜时间的严谨。二、谁——对象角色分解法角色分解法(具体有哪些?)论证中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似文章结构中的总分关系。角色分解(范围、职业、性别、地域)。“人需要慎其独”(当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也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谨慎行事,不胡作非为。)君子若慎其独,则显其德也。商人若慎其独,则益于民也。黎民若慎其独,则享太平也。以“放飞心灵”为题,拟分论点。分论点1:李白放飞心灵,在青崖间且歌且行。分论点2:陶渊明放飞心灵,在南山下悠然自得。分论点3:瓦特兄弟放飞心灵,载着梦想翱翔于蓝空。以“关注你身边的人”为话题,写三个分论点。分论点1:学会关注生活中平凡的人,看他们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让他陶冶我们年轻的心。分论点2:学会关注生活中贫穷的人,看他们为维护尊严而坚挺的傲骨,我们会变得更坚强。分论点3:学会关注生活中成功的人,看他们为理想而拼搏洒下的汗水,会让我们更有斗志。关爱贫贱之人的关爱难能可贵。患难之交的关爱更见真情。陌生之人的关爱彰显伟大。总结:将不同人物(生熟、敌友、文武、仕隐、贫富、穷达、贵贱、智愚、成败、好坏、失意得意、悲观乐观)引入思考范围,讨论其与中心论点的关以“赏识”为话题,用角色分解法写分论点分论点1:赏识超出你的人,因为他提高你的目标。分论点2:赏识反对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分论点3:赏识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三、因——为什么分析理由法主要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通过用“为什么”来设问达成,在论述过程中,阐明几个并列的理由,证明应不应这样做。也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总论点:微笑是最美的符号。①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化解人们之间的矛盾。②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能给人以自信,激起人们前进的火花。③微笑是最美的符号,因为它昭示人们拥抱明天的太阳,战胜与自己对抗的一切。《英雄》1.因为英雄,泛黄的史册闪烁着永恒的光芒.2.因为英雄,危亡的民族焕发出蓬勃的生机.3.因为英雄,式微的道义迎来了新生的黎明.a.因为英雄,照亮了一个时代.b.因为英雄,振奋了一个民族.c.因为英雄,造福了整个人类.四、果——会怎样揭示结果法主要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勤有三益》中心论点:“为人当勤劳”1、勤劳,可以有所获,免饥寒也。(创财)2、勤劳,可以有所劳,延寿考也。(健体)3、勤劳,可以有所事,远淫邪也。(修身)谈意气①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②人有意气,才能千古留名。③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到。珍惜拥有①珍惜拥有,才能感受快乐。②珍惜拥有,才能把握幸福。③珍惜拥有,人生才能多姿多彩。以“把微笑作为名片”为中心论点1.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会格外舒畅。2.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3.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和谐。总论点:让我们微笑吧①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沐浴爱的芬芳,和谐共生。②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短暂而不平坦的生命旅途充满幸福的滋味。③让我们微笑吧!是微笑,让我们挽救趋向邪恶或已走向邪恶的灵魂。总结:从“能带来怎样的结果”入手可运用:……,才能……会使……能够……,可以……等等表示能带来好处或危害的连词。五、法——怎么做探寻方法题目《爱,用心来传递》1.请露出笑容,把心澄静清澈,用真诚传递爱的心志.2.请道一声礼让,把心放宽飞翔,用宽容传递爱的感情.3.请伸出双手,把心焙烘加热,用帮助传递爱的信号.《谈意气》①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②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③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怎么样学习崇拜英雄a.困难面前,坚定前行.b.危险面前,无畏无惧.c.利益面前,先人后己.d.面对自己,勇于解剖,善于完善.以“别让生命等待”为话题,从探寻方法的角度写三个分论点分秒必争,珍惜时间,别让生命等待;走出迷途,突破困境,别让生命等待;积极上进,努力进取,别让生命等待。分解中心论点时应注意: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更好,不必强求。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7.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要求: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类”的角度,一个从“因”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四、深化讲解并列式是面(横向)展开,用的是横向思维,其分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没有严格的顺序;即在“类、因、果、法、谁”五个角度中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分论点。例:播种希望才能有耐心;播种希望才能坚忍;播种希望才能有自信层进式——依据“逐层深入,步步推进”的思维模式来提炼分论点的。用的是纵向思维,其层与层,有较为严格的顺序。例:播种希望是奋斗的起点;播种希望是奋斗的动力;播种希望是奋斗的目标对比法——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例:如何估价自己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范文引航语言是沟通的钥匙①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总论点)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起兴,亮出观点,阐明语言对沟通的作用,清晰地让阅卷者看到文章的中心意思)②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分论点一)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呼应标题)③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分论点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再次呼应标题)④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分论点三)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最后再呼应标题)⑤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重申论题,照应起首)点评:这篇文章属于并列式结构的范文。以“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XX的沟通。”作为反复重现的句子格式,从三方面展开论述。这是典型的“三大三小”式的结构形式。所谓“三大”即全文由三大部分组成;“三小”指的第二部分由三个并列的段落组成。这样的行文格式,便于阅卷者迅速把握作者的思路。分论点拟写技巧(三)分论点拟写技巧①立向度——根据中心论点,灵活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有何结果”这四个向度中任选一个,作为整篇文章的议论角度。②定主干——选定向度以后,写出最简单的分论点句,如“是什么”这一向度,最简单的句式就是“XX是XX”。③补枝叶——写好最简单的分论点句以后,在合适的地方补上修饰或者说明的成分,对简单的字词进行调整,使分论点句充实而富有文采。分论点五大常见设置思路(话题示例:宽容)一、从三种作用入手设置中心论点时,可以考虑从各个不同层面对论点可能得作用展开论述。常见的分点形式如:由内而外、由微观到宏观、由个体到群体。自我、他人、群体//认知(心理)、意志(精神)、行动//生理、心理、实践等。分论点五大常见设置思路(话题示例:宽容)示例①:中心论点——宽容使人进步角度1:宽容能使自我心胸更开阔角度2:宽容能使人际关系更和谐角度3:宽容能使人生视野更宽广示例②:宽容引领成功(中心论点)角度1:宽容能增强自我的信心。角度2:宽容能收获团队的信任。角度3:宽容能赢得对手的尊敬。知识概述二、从三种类别着手确定中心论点后,选定不同的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定义。示例:宽容引领成功(中心论点)角度1:宽容是一种自信。角度2:宽容是一种勇气。角度3:宽容是一种智慧。知识概述三、从三种对象着手确定中心论点后,选定不同的对象或群体,从各自的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展开和论述,对象群体要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示例:学会宽容(中心论点)角度1:宽容自己的过错,才能轻装上阵;角度2:宽容他人的伤害,才能豁然开朗;角度3:宽容世界的缺憾,才能不断超越;知识概述四、从三种情境入手确定中心论点后,设想不同的情景,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示例:宽容引领成功(中心论点)角度1:宽容让人在迷茫中辨明方向;角度1:宽容让人在困境中积蓄力量;角度1:宽容让人在得意时保持清醒;知识概述五、从三种来源入手确定中心论点后,联想中心论点的来源,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示例:人生难得是宽容(中心论点)角度1:宽容源自理解;角度2:宽容源自冷静;角度3:宽容源自信任;课堂练习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写下“逼迫”二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自己写好字。还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逼迫”字不是一个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却是实实在在被“逼迫”出来的,关于“逼迫”,你有什么感受和认识?参考答案1.三种作用逼迫引领成功逼迫,能激活我们的潜力;逼迫,能提高我们的上限;逼迫,能催化前行的动力;2.三种类别逼迫,是一种自信;逼迫,是一种勇气;逼迫,是一种智慧;参考答案3.三种对象逼迫,让懒惰者变得勤奋;逼迫,让迷茫者变得清醒;逼迫,让失意者迈向成功;逼迫,让人生的履历不断刷新;逼迫,让弱小的团队不断突破;逼迫,让勤劳的民族创造辉煌;4.三种情境以逼迫为双足,在浑浑噩噩时奋然前行;以逼迫为指针,在山穷水尽时不断寻觅;以逼迫铸心智,在志得意满时学会沉淀;5.三种来源逼迫,源于超越自我的渴望;逼迫,源于改变现状的决心;逼迫,源于创造奇迹的信念;分解中心论点时应注意: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更好,不必强求。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7.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分论点的表述注意的问题:1.扣得住——所列的几个分论点应从同一角度回答同一问题。不能一个从“是什么”的角度,一个从“为什么”的角度,造成逻辑混乱。2.分得开——分论点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重叠,没有包容关系。这样能够使作文内容更充实。3.排得顺——分论点先后顺序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例如:人——集体——国家,物——人。分论点之大忌1.分论点毫无统一标准以话题作文“绿色生活”为例。有学生在对“绿色生活”做了简单的阐释、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之后,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观点。①绿色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清新的空气;②绿色生活,也等同于健康的生活;③绿色生活,会使我们远离污染,远离喧嚣;④绿色生活,人文生活,低碳生活。这样写纯粹是逻辑混乱,这些根本不能并列。修改:①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热爱(绿色生活需要我们热爱自然);②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护卫(绿色生活需要我们护卫自然);③绿色生活是对自然的顺应(绿色生活需要我们顺乎自然)。2.分论点偏离题目要求以命题作文“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为例。通过分析,该命题的重心在“给……机会”,而不在“梦想”,其题目要求是要去谈“怎样才能让梦想开花”。但是有的同学写的居然是:①梦想是亮在人生航道前方的灯塔;②拥有梦想就拥有了人生的希望;③梦想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去成就。修改:①用信心播种梦想;②用汗水浇灌梦想;③用智慧耕耘梦想;④用创造收获梦想。3.分论点远离中心论点以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为例。有学生在分析了命题的内涵之后,得出了“‘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人生永无止境的追求”这样的观点,这样的观点正属于“新解”的范畴,但是,在设置分论点时却没有紧紧围绕这一中心进行分解。①“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脚踏实地;②“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持之以恒;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需要我们直面挫折。注意句式的逻辑连贯!修改: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议论文分论点润色技巧1.填充修饰语写出较简短的分论点句后,可以在句子中加入适量的修饰语,使之语意更加完整充实,语气更加舒缓自然,修饰语可优先考虑四字词组。议论文分论点润色技巧示例逼迫,让懒惰者变得勤奋;逼迫,让迷茫者变得清醒;逼迫,让失意者迈向成功;填充润色:逼迫,让无所事事的懒惰者勤奋向上;逼迫,让浑浑噩噩的迷茫者豁然开朗;逼迫,让灰心丧气的失意者东山再起;2.填充古诗词写出较简短的分论点句后,可以根据分论点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将合适的诗词插入分论点句中,使之典雅庄重,富有文采。议论文分论点润色技巧示例逼迫,是一种自信;逼迫,是一种勇气;逼迫,是一种智慧;填充润色:逼迫,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逼迫,是一种“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勇气;逼迫,让一种“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智慧;3.运用修辞写出较简短的分论点句后,可以在分论点句中采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使分论点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示例:逼迫给人前进动力;逼迫给人指引方向;逼迫让人学会沉淀;填充润色:以逼迫为双足,在浑浑噩噩时奋然前行;以逼迫为指针,在山穷水尽时不断寻觅;以逼迫铸心智,在志得意满时学会沉淀;知识总结分论点拟写技巧议论文议论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并列式分论点拟写——三种作用、三种类别、三种情境、三种对象、三种来源分论点润色——四字短语填充、古诗词填充、修辞润色同一个议论角度选取三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式议论文;不同议论角度,选择三个不同的分论点,则构成递进式议论文。范文展示多多未必益善做事,“多多”未必“益善”。在我们的词典里有个词语叫“适而可止”。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就该停止,并非越多越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界限,如果超过了这个界限只能适得其反。古人语:“多多益善”。在我看来,“多多”未必“益善”。做事,“多多”未必“益善”。在我们的词典里有个词语叫“适而可止”。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到了一定程度就该停止,并非越多越好。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界限,如果超过了这个界限只能适得其反。说话,“多多”也未必“益善”。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很可能是吝啬的。多说招惹,多言必失,多言多败。182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平定了一场叛乱,将其中一名判乱领袖李列耶夫判处死刑。行刑的那一天,李列耶夫绞架的绳莫名其妙地断了。在那个时候,这样的情况按惯例被认为是天意赦免。李列耶夫站起身来,确信自己安全了,就喊道:“俄国连制造绳索都不会,还能做什么大事呢?”尼古拉一世本来已经签署了赦免令,但听到他说的这些话就改变了决定。沙皇说:“让我们用事实来证明一切吧。”于是他收回了赦免令。第二天,李列耶夫再次被推上绞架。这一次绳索没有断。疑虑,“多多”也未必“益善”。多疑,是一个人精神上的瘫痪。它好像是思想上的一颗毒瘤,稍不注意,就会流出毒液,腐蚀人的思想。你就会丧失理智,以主观、片面、刻板的思维逻辑来主导自己的推理,毫无根据地进行判断。大家都知道曹操在一次遇难后,躲到一亲戚家里。亲戚为了欢迎曹操的到来,欲杀猪款待曹操。一天清晨,亲戚家的人在院子里磨刀准备杀猪,曹操听到磨刀声后,便起了疑心,怀疑是不是亲戚家人要杀他。于是先下手为强,把亲戚一家人全都杀光了。可见,在历史上,在生活中,“多多”未必“益善”的事情还是很多的。爱情多了,除了妻子还有情人;时间多了,除了无聊还是空虚;烦恼多了,除了烦恼还是烦恼……所以,在我看来,“多多”未必“益善”!考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古时中州(河南)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的碌碌无为,于是奋然立志,准备东上泰山,作一次壮游。计算一下路程,要走3000多年。于是打算南下长江、汉水,计算一下里程,也要走3000多年。再估量一下自己的寿命,却已经来日无多。于是悲愤交加,郁郁而死,落得一个被蝼蚁之辈耻笑的下场。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范文展示】制定目标需量力而行[读题知文,观点清晰]①目标是黑夜中的北极星,给我们的人生指出正确的方向;目标是春日清晨的太阳,给我们带来温暖,带来希望(改为“带来温暖与希望”更能与上下文句子谐调);目标是久旱后的甘霖,为我们输送强大的力量。[排比开头,写出“目标”对人生的重要意义。]②然而,不切实际的目标则会适得其反,使你事倍功半。因此,请量力而行,制定真正适合你的、正确的目标。[转折,提出中心观点——准确、清晰。]③量力而行,制定正确的目标有利于我们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展开一,段首中心句]古时中州的蜗牛痛感以位的碌碌无为,遂奋然立志。这只蜗牛的出发点是好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没有人愿意庸庸碌碌。但蜗牛的目标却是东上泰山,南下长江、汉水,这对于“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而言似乎没什么,对于如蜗牛一类弱小者,只能说是不切实际。蜗牛如此,人亦犹然。随便立下不符合自身实际的远大目标,最终只落得望洋兴叹的后果,岂不滑稽?[“点”“扣”材料,由“虫”及“人”,分析到位]相反,正确认识自己,量力而行,所制定的目标就可以催人上进,奋发图强,最终实现理想。[收束本段,照应段首句]④量力而行,制定正确的目标有利于我们战胜困难。[展开二,段首中心句]谁都知道,实现理想的路途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战胜困难,成就事业,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动力,这就是正确的目标。中州的蜗牛制定非常远大的目标,但这并没有帮助它实现自己的理想,究其原因,就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阻碍了它前进的脚步。对于我们,只有制定正确的目标,我们才会为其奋斗,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当年比尔·盖茨从哈佛辍学,去实现自己的电脑梦,不就是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在引导他吗?[一反一正,对比鲜明]否则,今天的世界首富从何而来,“微软帝国”从何而来?[收束本段,照应段首句]⑤量力而行,制定正确的目标有利于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展开三,段首中心句]辉煌是通过努力和积累才形成的,一个个正确的目标能让我们不断进步,不断成就自己的价值。当我们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量后,我们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成就自己的人生价值。⑥正确的目标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力量之源(略显啰嗦),通过目标的实现,我们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请制定好正确的目标,未来属于你自己。[收束全篇,照应开篇,变换措辞,提升观点。可以考虑写成独立段。]摆正位置[论点式标题,简洁明了]①有一蜗牛,痛感以往碌碌无为,于是准备东游泰山或南下长江、汉水,但最终都未能实现而郁郁死去。是什么让这蜗牛未能实现目标,是它自己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罢了。[概述材料,反向提出观点]②有了志向本该是件好事,但由于对自己缺乏认识,把目标定得过高,最终导致了蜗牛的失败。[辩证分析,难得]一只蜗牛如此,难道人就不是这样吗?所以我们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样才能把握未来。[由此及彼,正面提出观点: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③高估自己的人,会将自己推向悬崖边沿。[展开一,段首中心句。反]不知你是否对建国之初的“大跃进”有印象。当时中国人是如此的嚣张,曾夸下海口说:“中国不出几年,在经济上便能超过苏联。”于是便集中全国人民大搞经济,结果非但未能实现诺言,反面给国家带来了不少麻烦,人们苦不堪言。建国初的失败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一切都应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切实的目标,不要太过高估自己。[收束本段,照应段首]④低估自己的人,是将自己才能埋没的人。[展开二,段首中心句。反]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人,他们总认为自己天生就比别人差,尽管自己多么努力还是没有,就这样他们的才华被他们愚蠢的想法所埋没。古人言:“天生我才(材)必有用。”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如牛顿、爱迪生……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所以请那些低估自己的人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心中的才华放飞。[收束本段,照应段首]⑤摆正位置的人,是通往成功殿堂的人。[展开三,段首中心句。正]还记得那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人吗?年少时,疾病夺去了她倾听世界的权力,但她并非因此放弃生命。她把自己定位在艺术的殿堂里,经过努力,她的节目“千手观音”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每一位中国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将会是一个成功者。[收束本段,照应段首]⑥摆正位置的人,能在沙漠里发现绿洲;摆正自己位置的人,能把握自己的未来;摆正位置的人,是自己才能的挖掘者(改为“能挖掘自己的才能”,上下文句式要谐调);摆正自己位置的人,能……[收束议论,排比手法]⑦如果你不想一生碌碌无为,郁郁而终,(灵活“点扣”材料)那么请重新认识自己,把自己摆在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收束全文,照应开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