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审题立意·作文精选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全国甲卷)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范文参考】时代可为,少年有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孟子说:“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直至今日,我们生逢其时,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可为的机会比比皆是。是故君子行道,必须抓住可为条件,创造可为条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须利用可为条件,思考在可为环境下能有何为,明确可为中能通向有为的道路,进而奋发而至有为。 恰同学少年,须继承历史。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之上,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回望历史,中共八大后的大跃进,忽视客观事物规律,只求速度硬干蛮干,却带来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这是历史的教训;文革期间,铁人王进喜不顾腿伤跳入油田中制服井喷,这是前人的努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设立经济特区,带了中国的迅速发展,这是伟大的转折......前人身处于历史中,并用历史的一砖一瓦,积少成多,为如今的时代搭建除了坚实的基础,垫高了我们脚下所踩着的起点。 我们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承历史,学习历史,以历史为鉴,手握接力棒继续向前奔跑,直至有为。 恰同学少年,须把握当下。既然前人已经为我们做完了叶的事业,将我们高高的顶过了他们的身躯,我们也定不能辜负他们的努力,却也不能光说不做,就好比写进课本中的四川郊区的两个和尚,穷和尚敢于行动,一瓶一钵终至南海,而富和尚止于原地,筹划来筹划去,由于不定,最终一事无成。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这个时代需要我们。如今我们富了起来,前辈为我们创造了高高的起点,再也不是一瓶一钵,丰富的发展机遇层出不穷。我们是国家的新鲜血液,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就更加应当把握眼前,努力学习知识,关注国家发展,了解国际形势,有理想,有追求,会思考,能行动,万不可像富和尚一样有思想而无行动。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兼具先进性、政治性、群众性,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我们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应注重当下的点点滴滴,把握当下,抓住当下,以当下为机遇,积极探索有为的可能,直至有为。 恰同学少年,须志存高远。展望未来,祖国前途一片光明,每个人都是前途无量的存在。吾辈乃祖国之栋梁,应当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心存梦想,无畏向前。正是这样一个个中国人的梦,一个个青少年的梦,编织成了中国梦,而我们的发展道路,必也将是祖国发展之路上的一段,且为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段。我们大踏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后方有奋斗过的前人,前方有高高飘扬的党旗,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目光放长,心怀大志,乘着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为民族之复兴而奋斗。 我们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应大胆的预测未来,志存高远,胸有天下,以更好未来为目标,向能有所为的道路上努力探索,直至有为。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世人称赞孔子的坚韧说:“知其不可,夫子犹为之”。在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里,我们为何不振衣而起一起踏尽千重浪,不愧万里风?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新课标II卷)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范文参考】梦向星辰大海,探索永无止境中国人仰望天空,不断探索,终于有“C919”大飞机翱翔天际;中国人向往大海,不断探索,因此有“蛟龙”探海;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渴望窥探月球火星的奥秘,不断探索,终于有了“玉兔”探月,“祝融”探火。“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每一次对星辰大海的凝望,都能激起我们探索的渴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科技的每一次突破,我们探索旅程的每一次延伸,都代表着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渴求。正所谓,梦向星辰大海,探索永无止境。探索是对未知的渴望,是对自我认知边界的不断突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次脚踏实地的探索,都让人类的文明到达新高度。人们曾经坚信“地心说”,也因此而戕害“日心说”的宣扬者,但在观测数据和科学精神的不断完善中,日心说被接受,人类科学也进入一个新境界。达尔文到处考查,收集标本,整理数据,到达生物起源研究的新境地,用“生物进化论”思想启蒙一个时代。袁隆平没有被遗传学权威禁锢思想,而是另辟蹊径,不断钻研探索,用雄性不育系到达水稻研究新境界,实现粮食产量不断突破,温饱了亿万人的肚子。思想学说的探索突破,让我们摆脱了愚昧,物质科技的探索突破,让人类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如今“旅行者号”已带着人类的疑问飞出太阳系,杂交水稻产量也在不断突破……每一次探索,都会让身处已知境的我们步履更加坚定。探索未知境,需要一颗保持好奇的心,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创新突破。王安石曾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所谓险远就是未知之境,所谓“志”就是一颗好奇探索的心。“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就在探索心的驱使下,探索变法强国富民之道。加来道雄思考着“金鱼的宇宙”,设计粒子加速器,烧坏了家中电闸,好奇心帮助他在物理世界中耕耘收获。屠呦呦从古籍探索治疗疟疾的药物,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索,控制温度,不断革新,终于提炼出青蒿素,护佑人类健康。持有好奇心,才能让你不囿于一方天地,而以更广阔视野探索未知。探索未知境,艰险永相随,但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总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实现“未知境”的不断突破。“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永远渴望星辰大海,探索脚步永无止境,人类文明才从石器到了铁器,进而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一直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人工智能远非终点,人类终将在一次次探索中实现美好时代。“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抵达一个未至之境,并非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梦向星辰大海,探索永无止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全国1卷】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范文参考】1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班级读书会发言稿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非常荣幸有此机会在读书会上发言,谈谈我对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思考。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中,我对鲍叔感触最深,原因有二: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请容我一一道来。其一,知人彰鲍叔之慧眼识珠,虚怀若谷。正如司马迁之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在两人皆为贤才的情况下,我更有感于鲍叔的识人之能。他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终使管仲这匹千里马得以“尽其材”,如莹润明珠般焕发光亮,照彻齐国山河(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助桓公成就一代霸业。鲍叔辅佐公子小白即位,与管仲本为竞争对手,却能怀敬畏之心,以清醒的目光发现管仲的超人才能,这正是鲍叔让我敬佩之处。地无不载故成其大(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曹植),看到别人的长处而反思自己的不足,打开心窗观照他人的潋滟波光,增添自身的湖光山色,人生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二,退居显鲍叔之宽广胸怀,宏大气量。我们称颂齐桓公知人善用,赞叹管仲辅佐之功,更不应忽视璀璨光芒下那一点坚守的烛光——鲍叔的自愿让位,甘居人下。可叹同出鬼谷子门下的庞涓竟怕师兄孙膑取代自己而削其双足,最终战败自杀,遗臭万年。鲍叔甘愿放弃相位,是因他为国为民的情怀,辅佐君王的忠诚,宽阔宏大的气量。这正是我对鲍叔感触最深的原因,不争名夺利,不居功自傲,而让位于贤,彰显君子的度量与风仪。鲍叔的道义风仪,让他的人格臻于完美,千载留芳,润泽后世。鉴古知今, 学史明智,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应从鲍叔的故事中汲取传统智慧,陶冶美好德行。学习鲍叔的知人之能,审视自身,借鉴他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鲍叔的宽宏气量,甘居人下,退位让贤,不争一己之位,乐于成人之美。“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陶渊明),愿同学们从小故事中获得大智慧,以此为航向塔上的明灯指引前进道路,在“众星罗秋旻”(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李白。秋旻:指秋季的天空。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群星璀璨布满秋天的天空。)的社会中找到自己位置,发挥个人才干,补益山海,增辉日月。(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希望用微薄的尘雾补益山海,用微弱的烛光为日月增辉。)此次读书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齐桓公称霸故事背后的哲理,知人彰道义,退居显风仪,愿同学们携今日之收获走好人生每一步,到风景独好处发光发热,彰显风采!谢谢大家的倾听!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范文参考】不以强喜,不以弱悲强者一定为强,弱者一定为弱,似乎理应如此。然而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由此可见,强弱之分并非一成不变。这之于宇宙万物均有深刻启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悲。生而为强者,理应不以强喜,自强不息,不滥用其强。有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么强者既已为强,有又何必要自强呢?毛主席曾道: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而至弱。由此观之,自强是必要的,尤其是强者。生而为强者,更容易被自身迷惑,从而孤芳自赏,自高自大,滥用其强,终至失其所强。纵观历史,我们皆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何其强大,然最终也不过十余载就灭亡,这是为何?生而为强,不自强反而滥用其强,贪图享乐,奢侈骄纵,又如何能长久?是以强者不以强喜,方可至强。生而为弱者,理应不以弱悲,奋发图强,不自甘懦弱。习总书记有言:“立鸿强志,做奋斗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即使生而为弱,又有何妨?毛生席也曾道: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弱者不甘其弱,心怀大志,志在变强,终有一日也能登上至强之顶。因此,弱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甘懦弱,情愿永在井底仰望星空,而不愿跳出井口看一看浩瀚星河,终是日渐消沉,自我放弃。顾城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弱者不以弱悲,发奋图强,方可至强。至强至弱,非一成不变;至弱至强,恰在于自身。“历史长河奔腾,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回望中国历史数百载,又何尝不是由强至弱而又至强?大唐盛世,何其繁荣?外国使节络绎不绝,贸易来往数不胜数,丝绸之路沟通东西,封建王朝领先世界数百年。而后无论多么强盛,中国曾论为奴隶的历史也永远不会改变。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记在我们心间,提醒着我们不可再为弱者。纵使中国沉沦百年,不甘的弱者大有人在,从嘉兴南湖驶来的一艘红船,引领着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走向至强。看今朝,“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则月换新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在咫尺,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东方不倒。生而为强者,滥用其强,于是有了昨日的中国;生而为弱者,不甘其弱,于是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不以强喜,不以弱悲,天之诱我以至于强,亦可知也,亦可为也。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5年·全国卷1)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范文参考】亲情·生命·法律——写给小陈的一封信小陈同学:你好!我从网上看到你举报父亲开车接电话的事,为你对亲情的呵护、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认同而深深地震撼,并发自内心地佩服你!很多司机都知道,虽说开车接电话属于交通违规行为,但因为其隐蔽性较强,警方往往查无实据,无法作出相应的处罚。如此一来,一些司机也就不把这条交通法规放在眼里,时常一边开车一边接电话。这样做,无疑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埋下严重隐患。现实生活中,不少车祸就是因为开车接打电话引起的。众所周知,驾车拨打或接听电话,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这时人脑的反应速度比酒驾时还要慢30%,导致交通事故风险比平常高4倍。此外,还会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加剧路面车辆拥堵,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我从网上得知,你获得了警方的表扬,但一些网友却对你的举动持否定态度,认为你违背了“亲亲相隐”的传统伦理,举报父亲是对父亲的不孝。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刑律的一项原则,指亲属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不作证的不论罪,反之要论罪。确实,亲亲相隐有助于家庭和睦,但我们必须看到,亲亲相隐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其负面性不容小觑。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一旦违法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就意味着,接受处罚是违法者改过自新的必经之路。面对违法者,亲人若是“亲亲相隐”,违法者就不会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受到更大的惩罚。就此言之,“亲亲相隐”不是爱,而是害。面对开车接电话的父亲,你的选择只有两种:一是“亲亲相隐”,对父亲的所作所为保持沉默。如果你选择沉默,可以说就是对父亲的纵容,日后开车接电话就会成为父亲的一种习惯。有此习惯,就可能造成车毁人亡的可怕后果。果真如此,你的沉默就是对父亲的伤害。二是果断举报,让警方依法处罚父亲,让父亲醒悟过来,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有了良好的开车习惯,父亲的人身安全就多了一份保障。你选择举报父亲,才是对父亲的负责之举,才是对父亲真正的爱。这种举报,值得肯定。你用法律维系了真正的亲情,你用法律保护了父亲的生命,我由衷地佩服你。情、理、法三个方面,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作为大学生,你给我们带了个好头。作为即将叩开大学之门的学子,我们应该向你学习!祝你学业有成!明华2015年6月7日六、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作文】行稳致远,唯在适度水龙头的水流,一泻直下,如飞珠溅玉,劲爆异常;碗中的水迸溅而出,少得可怜兮兮。水欲一举倾倒满碗,却大失所望,由此观之:做事太急、操之太切、过于急功近利则事与愿违,依据对象适度“放水”,方可事事遂愿,行稳致远。列宁说:“只要先前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把握不好“度”,小则犯错,大则失国,不能不引以为鉴。正是:行为有度,慎始敬终,方可行稳致远。翻开历史,可以发现信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一理念的人有很多,可不能把握得当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汉武帝穷兵黩武而至国力衰颓,民心不稳;隋炀帝滥用民力、骄奢淫逸而至农民暴变,身为叛军所缢杀;李煜酷爱诗词、政事懈怠而至肉坦出降,被俘被荼。他们做事均失之于温和,或操之过切,或急于求成,或张弛无度,继而产生恶劣影响,或殃民,或祸国,或害己。身为一国之君,尚且如此,可见行为失度,不慎始敬终,人人难以行稳致远。时光车轮从未停歇,时代脚步大步向前,可是我们依然发现,不懂顺势而为,结果逆势而动的惨剧也在一次次上演。正是:举措有节,戒急用忍,方可行稳致远。 昔日,连续12年在中国女鞋销售中位居榜首的“百丽”鞋业因大量扩张、四处开店,销售表现持续低迷,难逃净利下滑命运;今日,坐拥两万家连锁店的日本7-11便利店因急剧扩张,集团背负债务有增无减,现金流出现问题,不得不自断其臂、降本增效,采取补救措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企业要欣欣向荣, 要蒸蒸日上,要实现稳健发展,长远布局要适度,急则有失,躁则有误。 不知进退,难有未来,国君、企业如此,普通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正为:举止有度,抱朴守拙,方能“智”赢未来。黄庭坚曾慨叹,“长安多少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王熙凤机关用尽,聪明至伪,心狠手辣;和珅贪腐,财超国库;令计划位居高位,利用公职之便,窃取国家秘密等等不一而足。他们位高权重,却行为失度,早已泯灭淳朴本心,也自然会尽丧灿烂未来。恰如古人所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话有可言,有可不言;事有可为,有可不为”。教育过于严苛,往往不教而诛;做人过于逢迎,往往阿谀奉承;宽容过于随性,往往养虎遗患;欲望过于泛滥,往往欲壑难填;尺度过于无度,往往俯仰随人。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在这样一个日趋理性的时代,我们应深谙“太强必折,太张必缺”的道理,更应懂得,人生有尺,做事有度,要行稳致远,必须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拿出智慧,主动把握做事分寸。七、观察下面这组漫画,按要求作文。请在仔细观察上面这组漫画的基础上,理解漫画的寓意,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明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作文】垒石不止精卫心,善假外物创新魂寓言故事不是孩提王国的童话,而是现代社会的剧透;寓言里的乌鸦,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乌鸦喝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几代人的精神特质和思维方式。我们也不妨来个对号入座。老一代乌鸦垒石不止,是可敬的。他们面对饮水“瓶颈”,没有彷徨退却,而是确立目标,驰而不息。就像精卫一样,“日日夜夜无穷已”,他们深信天道酬勤,功到自然成,这难道不是老一辈勤勉奋斗的写照吗?他们是当代愚公苏和,他深信白了头发,一定会绿了沙漠。一把锄头,一顶草帽,一个倔老头,一弯永远俯身的背影,终换来塞上江南的葳蕤。他们是建国初期的科技工作者,以古老的算盘拨拉声,手绘笔算的满屋子稿纸,一次次打破西方科技的壁垒。他们是老一辈垒石不止的乌鸦:心志坚定,心无旁骛,守拙勤奋,这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然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质。世殊时异,在“变局”、创新成为主流精神的当今时代,再将垒石不止的守拙勤奋,奉为圭臬,就难免有些落伍了。新生代乌鸦,用吸管汲水,亦是可喜的。他们一方面感佩于父辈的奋毅,但绝不因袭,他们善用“思想的苇草”——一支轻巧的吸管,打破常规,改变生活。这支吸管,正是创新精神的外化,正是善假于物的智慧。其实何止是一支吸管,还是一缕电波,一个配件,一块芯片,一道思维火花,一次头脑风暴,一种洞悉未来世界的目光……这都将是影响乃至改变世界的力量。新一代乌鸦,他们恰若新时期互联网创业者。当传统行业都在精打细算,日积月累,都在焦灼着如何“多收三五斗”时,新生代们却摈弃了“当铺思维”,搭乘了互联网的快车,他们看到了未来的货币是电子货币,未来的经济是数字经济,在日益内卷的行业竞争中,成为时代弄潮儿。是的,前辈们创业千辛万苦、胼手胝足,固然令人感佩,但是不可也不必复制。因为,时代浪潮翻涌,大可乘风破浪,“通往未来的的路,绝不是回家的路”。因此,从老一代“垒石族”,到新一代“吸管族”,我们无须伤怀艰苦奋斗的本色淡褪,无须感慨潜滋暗长的懒人思维。 其实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从石子到吸管的工具发展史和观点水位的提升史。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到蒸汽时代,到光电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这一支支“吸管”,恰恰并非人类的好逸恶劳使然,他们用思想颠覆世界,比用双手改变世界,更具力量。他们都是敢想敢做的实干家和创新者。时代发展,需要创新,需要颠覆传统,但这绝不赞成破瓶取水。那不是司马光砸缸的情急生智,而是贪图一时之快,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可在当下,不少人就在照此践行吗?为了眼前利益,工厂视江河为免费搭乘的公交,肆意排放;农民们将郁郁青山,砍伐成濯濯童山;官员们将“卓异”政绩,浓缩为短短的几年任期,刨地三尺也要大建“面子工程”……不夸张地说,我们都在推波助澜,将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变成自己的眼泪。正所谓:垒石不止精卫心,善假外物创新魂。新生代的我们,更要从老一代新一代乌鸦身上,汲取守拙勤奋的力量和锐意创新的智慧,而摈弃粗暴和短视的思维。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