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主体语段写法-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主体语段写法-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议论文之语段结构
议论文写作中,如何审题立意、拟题、写开头、设置分论点等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主体部分的分论点确定以后,再往后怎么写?如何表述观点,我们在“分论点设置”已经学习,现在我们就要在语段结构上下功夫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引而申之,则两句敷为一章;约以贯之,则一章删成两句。”意思是把话加以引申开去,那两句话就可以敷展为一章;把话加以简练概括,那一章也可以删减成两句。主体段就是要由一个观点句引申开去,“两句敷为一章”。
主体段又叫论证段,每段200-300字不等,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主体段是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重要部件。
议论文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其中都少不了主体段的存在,认真分析议论文主体段我们就会发现,主体段有着相似的段落构成。
【示例】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2019·全国卷1)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分析】在《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这篇作文中,它的第③段、第④段是这样的:
③青春之我,以劳动实干为灯,点人生坦途之明。萧伯纳曾言:“生命的道路在于那山谷里,点亮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劳动实干就是点亮我们人生坦途的万年灯。他,埋头于数据方案分析十年之久,日夜奔波于实验室与田野之间,如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样,只为一株植物而奔波劳作,却实现了“世界之人民得以温饱”的梦想。正是不计身心的劳动实干,袁隆平方为自己的水稻研究走出一条坦途,惠及万千民众。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唯有劳动实干,方能走出一方清明天地。
④青春之我,以劳动实干为基石,筑国家之栋梁。鲁迅曾言:“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光,发一分热。”这是我们将劳动实干印刻于民族之魂的体现。君不见五四青年振臂呼号,奔走于街头巷尾,为民族发声;更不见“铁人进喜”,纵身油井,以实际行动,绘出油田建设的宏图伟业。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他们的示例足以向我们证明,以劳动发声,以实干发热,方能绘社会之蓝图,聚民族之精魂。
【分析】
我们可以把每一段看成两个部分:观点句+支撑句。观点句通常位于段首。支撑句从不同角度、深度、广度来证明观点,可以以事实论据为基础,按并列、递进、对比等关系组合,综合运用假设分析、对比分析、因果分析、引用分析、类比分析等进行分析。
第③段的观点句是“青春之我,以劳动实干为灯,点人生坦途之明”,后面内容是支撑句;第④段的观点句是“青春之我,以劳动实干为基石,筑国家之栋梁”,后面内容是支撑句。
那么支撑句又该如何进行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意思是句子有可以删削的字词,可见文辞的粗疏松散;文辞不能增减,才知道文辞的严密。我们以第③段为例,再进行分析。
①青春之我,以劳动实干为灯,点人生坦途之明。②萧伯纳曾言:“生命的道路在于那山谷里,点亮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劳动实干就是点亮我们人生坦途的万年灯。③他,埋头于数据方案分析十年之久,日夜奔波于实验室与田野之间,如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样,只为一株植物而奔波劳作,却实现了“世界之人民得以温饱”的梦想。④正是不计身心的劳动实干,袁隆平方为自己的水稻研究走出一条坦途,惠及万千民众。⑤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唯有劳动实干,方能走出一方清明天地。
这一段划分成五个部分,可以概括为:观点句+阐释句+例证句+分析句+总结句。五句话构成一个议论段,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有结论,就是一篇微型议论文。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议论性段落,可以成为“五层结构法”。
一、议论文语段结构——五层结构法
段落的结构,涵括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环节: ①单一性,一段表达一个中心思想;②完整性,一个中心思想必须完整。“单一性”需要通过观点句来体现,“完整性”需要步步为营,围绕中心思想,形成一个整体。我们可以五层结构法——观点句+阐释句+例证句+分析句+总结句,来达到这一目的。
【示例】
青年要勇于担当,中国才有希望。(观点句)习大大说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阐释句)施一公曾是普林斯顿大学生物系建系以来的终身教授,但是他拒绝了10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选择回国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开展自己的事业。他认为,现在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最佳时机,他说:“如果只是做学问的话,我肯定不会回来。我回来,就是要改变大环境。”(例证句)正是许多如施一公般有着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有担当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才不断向前,中国才有了希望。(分析句)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勇于担当起国家给我们的重任,这样国家才会有希望。(总结句)
不仅现在这样写,古人早已如此。如《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观点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阐释句)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例证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分析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总结句)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2015年·高考湖北卷)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参考】
我之为我,有路可循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地下源头活水的默默蓄积,换来喷泉溪流的汩汩涌动。// 正如生命中,那些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融入精神生命,成就今日的“我”一般。
①读过的书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体验。【分论点1】 【观点句】
②“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尚古,所崇尚的,不过是前贤留给我们的生命智慧。// ③一书一世界,一页一乾坤,用心读过的书就是我们用性灵丈量过、对话过的世界。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便知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便不会被物欲的横流所裹挟,踉踉跄跄、亦步亦趋地追随,堕入深渊;读了《包法利夫人》,便悟艺术与生活有界限,守住这界限既是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对艺术的尊重;读了《荷塘月色》,深知荷塘之所以美丽,皆因此时的作者远离了儒家的伦理之囿,皆因道家的自我占据了朱自清的精神高地,儒道合一的精神品格贯穿中国士子的思想生活。// ④读书过程沉默甚至艰苦,但发现的快乐美妙并且动人——我们收获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一个精神世界更丰富的自我。⑤“腹有诗书”是读书之泉在地下默默涌动,“气自华”是向地上的光辉一跃。
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分论点2】【观点句】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好一个“共适”,“享有”生命,而非“占有”光阴,如果没有那黄州一贬、生死之劫,哪有这世事洞明的通透,句句清心的旷达?“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如果没有课上同胞那麻木眼神的一击,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之路?哪有后来你我从孔乙己、从祥林嫂、从华老栓的眼中看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麻木的自己?// 就像罗曼·罗兰所说:“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从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和检查自己。”经历的事是地下涌动的泉水,经过淬炼的作者,是耀眼的、改变世界的“天上虹”。
爱过的人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爱的能力。【分论点3】【观点句】
亲友师长,大凡人有值得一爱之处,皆因其参与了你我的成长。// 在《野猪大改造》的最后,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说:“从前我不知道怎么才算喜欢一个人,是你教会了我,今后无论我在哪里,喜欢上了谁,我都会想起你的吧。”参与成长的人之所以不会被替代,唯因今天的“我”中含有昨日的“你”。// 母亲的叮咛,严师的训斥,良友的交心,都是我之为我的来路。爱过的人如泉水流深,将今日之“我”托举而起,许我灵动,许我飞腾。
那读过的书、经过的事、爱过的人,那永恒的精神之泉,丰富我、升华我、成全我——让我之为“我”,有路可循。
(一)观点句
段落的首句。一个段落的核心是观点句。好的中心句必须紧扣主论题,或揭示主旨,或点明中心,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一句话即可;简洁、准确、生动。
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中第③段的观点句是“青春之我,以劳动实干为灯,点人生坦途之明”,第④段的观点句是“青春之我,以劳动实干为基石,筑国家之栋梁”。
如《我之为我,有路可循》中的“读过的书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体验”“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爱过的人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爱的能力”。
(二)阐释句:
紧跟观点句。阐释句就是专门用于讲道理的,可短可长。阐释句的表述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中心句的内涵作补充性阐释,一种是对原材料的內容作概括性或具体化阐述。一两句话或引用名人名言对提出的观点进行阐释,是体现文采或逻辑的重要部件。用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使之生动,用引用名言、诗句、俗语等使之更有韵味。注意与事例的衔接。
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中紧跟观点句后面的“萧伯纳曾言:“生命的道路在于那山谷里,点亮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劳动实干就是点亮我们人生坦途的万年灯”,就是对观点句的阐释。
如《我之为我,有路可循》中紧跟“读过的书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体验”后面的“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圣人尚古,所崇尚的,不过是前贤留给我们的生命智慧”,就是对观点的阐释。
(三)例证句
紧接阐释句。也称材料句,列举典型事例,紧扣观点,叙述简要,角度准确。事例要典型,叙述要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在一个主体段的中的比例尽量不要超过1/2)。在使用事例论据时,要善于根据自己的素材积累实际,灵活选用使用事实论据的方法。
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中“他,埋头于数据方案分析十年之久,日夜奔波于实验室与田野之间,如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一样,只为一株植物而奔波劳作,却实现了“世界之人民得以温饱”的梦想”,就是举例证明观点。
注意:一个主体段中,无论使用几个事例,事实论据在段落中所占的比例始终是接近的,单个的事例,可以略加叙述,多个事例组合,则每个事例尽可能精简,两三句带过重点即可。
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中“君不见五四青年振臂呼号,奔走于街头巷尾,为民族发声;更不见“铁人进喜”,纵身油井,以实际行动,绘出油田建设的宏图伟业”,选用“五四青年”“铁人进喜”两个材料,语言简练。
如《我之为我,有路可循》中“读了《月亮与六便士》,便知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种,……;读了《包法利夫人》,便悟艺术与生活有界限,……;读了《荷塘月色》,深知荷塘之所以美丽,……”,三个例子组合,选材典型,叙述简要。
(四)分析句
对例证分析。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分析。可用因果、假设等分析法。分析就是把材料与观点挂钩,使材料与观点逻辑严密,融为一体。
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中“正是不计身心的劳动实干,袁隆平方为自己的水稻研究走出一条坦途,惠及万千民众”,是对所选材料“袁隆平”的分析。
分析句可以独立于材料句之后,也可以与材料句互相融合,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呈现;但不能没有分析句。没有分析句,就失去了材料与观点的联系,文章就会出现“以叙代议”的问题,从而降低说服力。
如《我之为我,有路可循》中,分论点2“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后,作者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好一个“共适”,“享有”生命,而非“占有”光阴,如果没有那黄州一贬、生死之劫,哪有这世事洞明的通透,句句清心的旷达?“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如果没有课上同胞那麻木眼神的一击,哪有鲁迅先生的文学之路?”这里举了“苏轼”和“鲁迅”的例子,但材料和分析融合在一起。
(五)总结句
总结性语句。结论句有两种,一种是一个段落的收束句,一种是全文的结尾段。二者的相同点是都具有概括性、照应性;不同点是前者重在立足本段概括小结,后者重在放眼全文总结提升。结论句的主要写法有照应式、提升式、号召式和展望式等。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重申观点。
如《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中语段结尾“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唯有劳动实干,方能走出一方清明天地”,“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照应标题,“劳动实干”回应段首。
如《我之为我,有路可循》中语段结尾“经历的事是地下涌动的泉水,经过淬炼的作者,是耀眼的、改变世界的“天上虹””,回应段首“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
【注意】
1、一个语段尽量完整,既有利于说理透彻,也能够帮助不善于写作文的同学完成字数要求(250字左右,主体段过短,可能难以深入论证,主体段过长,会有臃肿冗长之感)。但五个部分有时候可以灵活处理,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但这几点——观点句、例证句、分析句,应该包括在内。
如《我之为我,有路可循》中,第二层的观点句“经过的事即为地下的泉水,随之涌动的是生命的智慧”后没有阐释,而是直接用“苏轼”“鲁迅”例证分析。
再如《谏逐客书》中: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①观点句:客,遇之以礼,待之以诚,可使秦国富利强大。)②例证句:昔缪公求士,……。孝公用商鞅之法,……。惠王用张仪之计,……。昭王得范雎,……。③分析句: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再如: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生命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观点句)
古有孔子奔波于六国之间,欲以礼义拯救苍生于水火;有烛之武壮言于强国君主,终以智勇救危弱郑国于将倾。近有蔡元培明知北大腐败不堪,却敢当大任,重塑北大精神,有毛泽东明知前路坎坷,却中流击水,主宰天地沉浮。今有癌症晚期仍以超强意志英雄埋名五十年、将军金甲夜不脱的林俊德,有因保姆纵火而痛失爱妻娇子却对生活报之以歌、对世界善良以待的林生斌……(例证句)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与崇高的责任——济苍生、安社稷联系在一起,才让其生命在他们的时代,在每一个时代,都熠熠生辉,耀眼夺目。(分析句)
2、主体段可以凝缩在在一个语段中,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小段(最好分解为2—3个语段)。把一个大的段落划分几个小段,避开了一大段的呆板,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如《我之为我,有路可循》中每一层分成两个段落,观点句都是单独成段。
二、议论文语段结构——变式句
(一)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1+分析句1+材料句2+分析句2+结论句
【示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1)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1)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2)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2)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在这一议论段里,阐释句和结论句之间,两次列举论据材料,并分别对其进行分析。这实际上是在常规式论证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层次的事实论证。这样论证就显得更加充分,说理也更加有力。
(一)扣住材料——有的放矢
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学会扣材料,所以语段的写作还可以这样安排:
1、观点句 +例证句 +分析句 +扣材料 +总结句。
尤其是材料作文中,扣材料这一点很重要。举例是为了论证材料观点,必须回到原材料。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分析,使事例与所要证明的观点紧密关联。
【示例】
根据以下材料,完成写作。
在一档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上,一位女歌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渔鼓道情”传承人一同演唱经典名段,她用自己写的法语歌词演唱,遭到评委老师质疑。她解释说法语歌词里有她自己的理解,且现场有外国人听;而评委老师强调对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遺产,作为中国人,就应该该用中文唱。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语段参考】
文化,盛于大众。(观点句)作为“戏曲之母”的昆曲,经时代的变迁,逐步走向衰败。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在昆曲中融入了歌剧元素及流行元素,打造出青春版的《牡丹亭》,成功吸引大众,再次打开了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昆曲再次绽放异彩,人们对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重视起来。(例证句)文化,盛于大众,当大众都接触了、了解了、关注了,文化传承便就容易了。(分析句)因此,我赞成这位女歌手的做法,她用自己的方式,把“渔鼓道情”带到大众面前,用法语唱给世界听,走出了国门。(扣材料:女歌手的做法)这种创新的方式不正是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盛于大众的最好做法吗?(总结句)
——《止于独行,盛于大众》
2、观点句 +扣材料 +例证句 +分析句 +总结句。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知名歌手林志颖车祸事件备受关注。据悉,当天救了林志颖的人一共5个,林家人打算每人奖赏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6万),以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其中一名摄影师则婉拒了谢礼,表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对此,有人认为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善良本身就值得感恩,值得褒奖;有人认为林家所付太少,诚意不够,以林志颖的身家财产而言,对救命恩人才感谢20多万元,有点不够看,怪不得人家也懒得要。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发言稿,准备在班会课上发言。
【语段参考】
①善良无价,不图回报。(观点句)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旨在说明在帮助人的同时我们亦会留温暖于心间。(阐释句)林志颖遭遇车祸,善良之人冒着危险抢救,并非有以图后报之意,但正是这份不图后报的善良温暖人心,这份只为救人的善良无价。(扣材料)
善良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善良的张桂梅,用自己的青春与行动化作火炬,点亮贫困山区女孩的梦想;善良的蒋正全,在遇见危机情况时没有一丝犹豫,奋不顾身下水救人,车内3名妇女和2名儿童被成功救起,而他的生命却永远地定格在那片水域中;善良的消防员们,“川”过山火,“渝”越酷热,顶着极端高温灭火,他们逆火而行的精神牵动人心……(例证句)他们都是怀助人救人之心,无得到回报之意,(分析句)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不是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以被计算”,善良无价!(总结句)
②善良有价,知恩图报。(观点句)善良不只存在于施恩者,亦存在于受恩者心中。受恩者的回馈亦是善良的延续。(阐释句)林志颖家人寻找救命恩人,回馈救命恩人,这正体现了善良的价值——不是金钱的数量,而是知恩图报的回馈。(扣材料)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征途中,医护人员的义不容辞与病人的积极配合是双向奔赴。医护人员牺牲小我,救人危难;世人投桃报李,隔离门前有花束,归家之时有敬礼……(例证句)善良之举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让身处凛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暖;知恩图报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让善良的救助者获得心灵的慰藉。(分析+总结句)
【写在最后】
在平时阅读中,遇到好的语段,要养成分析与摘抄的习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