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议论文之主体语段突破——观点句和阐释句主体语段一般包括观点句、阐释句、例证句、分析句、总结句五个部分,观点句的写法在分论点设置里已经学习,例证句、分析句将在论据使用和论证方法中详细了解,今天重点掌握观点句和阐释句的写法。一、观点句议论文写作中,要表明自己观点态度。观点句可以是自己根据话题通过语言组织,也可以借助他人的语句表明态度。【例】1微笑是最生动的语言,也是一个人最美丽的瞬间。雨果说:“有一种东西,比我们的面貌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表情;还有另外一种东西,比表情更像我们,那便是我们的微笑。”有一种笑,是晨光熹微。“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每年的5月8日,我们相遇在“世界微笑日”,温暖的笑意中藏着祝福的心意。在“世界微笑日”,让我们用微笑纾解负面情绪,用微笑传递友善关爱。哪管什么世界以痛吻我,长笑一声,一路歌一路行。【分析】“微笑是最生动的语言,也是一个人最美丽的瞬间”是作者自己根据话题组织语言以表达观点,表明了对“微笑”的认识。【例】2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网络围观没有问题,发表看法也无可厚非,拥有朴素的正义感更不该被苛责,但越过了道德和法律边界,利用舆论传播的便利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则是极为不可取的。如若不加规制,危害的将是我们每一个人。【分析】“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的意思是:伤害并不是一次性造成的,而是一点一点造成的。每个人给一点点伤害,最终就会造成雪崩,所以意味着每个人都有错,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原句是伏尔泰的“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后来被大众作了修改。这里借助他人的话表明自己的观点。【例】3“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能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取得不同程度的效益。就像香料,磨得愈碎,香得愈浓烈。”杨绛先生曾如此感慨。现代社会的人们,专注于利益和地位,却忽视了对自己的打磨,在黑暗中砺炼,以致在悲剧和打击来临时,没有勇气去面对和承担。从此一蹶不振,丧失勇气。由此可见,我们须时常磨炼自己,扎向黑暗的地底,坦然面对转折与意想不到的困难,走出去,才能触到温暖的阳光,才能看到晴空万里,才能享受春暖花开!【分析】这个语段借助杨绛先生的名句作为观点,并沿着其观点展开议论;借助名人名言作为观点时,也可以逆向思考。如:【例】4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我要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大道、捷径、坦途,自然为人们喜欢;小道、险路、绝地,往往被人们排斥。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久而久之,滋长了惰性,消磨了锐气,就可能丧失了开辟新路的热情,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寻找到别样的风景。【分析】借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出自己的观点,前后对比,强调了我的观点态度。如果是文言语句作为观点,需要进行解释才能使观点更明确。如:【例】5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志趣相投,不会因为山海阻隔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远;理念不合,不会因为近在咫尺而感到彼此距离很近。文明交流互鉴,伴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让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传承千年而不息,让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信念绵延万里而不绝,“一带一路”必将成为一条文明之路,我们也将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新的篇章。除此以外,如果观点句能够用整句表达,可以更有力量。如:【例】6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熠熠生辉;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绵不断。从历史到现实,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家国情怀,永远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家国”既是我们奋发进取的方向坐标,更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信心所系。【例】7起笔,即是家国情怀;落笔,便为时代标杆。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人民群众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功勋人物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而无数个平凡的同路人,进行着不凡的奋斗,成就着壮丽的篇章。【例】8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秀色;不惧风高浪急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以最壮丽的日出。我们深知,前进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必然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挑战。但我们深信,只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永葆“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分析】这几个例子,开篇整句形式表明观点,整齐有力,能第一时间吸引读者。当我们构思全篇时,一定要设置好分论点,两个或三个分论点最好结构相似,整齐有力。我们看下面的例子:【示例】9报国担当,无愧选择报国担当,无愧选择,我选择一双注目家国的眼。目光停驻之处,定是心之所向,若要承担起时代的使命,便不能成为北大钱理群教授口中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要让这双眼望向天下、苍生。张载曾将眼望向那里,才吟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顾宪成曾将眼望向那里,才写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西南联大师生曾将眼望向那里,才唱响“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折”。要有一双以天下为己任的眼睛,就算流泪,也应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报国担当,无愧选择,我选择一双踏实前行的脚。西风碧树中独上高楼,望到的家国梦想总是远在天涯路尽处,如要接近它,还需脚踏实地地前行。不由想到了晚唐杜牧,这个也曾有过“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家国之梦的樊川居士,却因为不懂脚踏实地而在担任扬州掌书记期间整日沉醉于歌楼酒馆,最终蹉跎岁月,毫无建树,只留下一声“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喟叹。答好时代的问卷,不能做好高骛远的空想家,而要当踏实前行的跋涉者。报国担当,无愧选择,我选择一颗百折不挠的心。肩负时代之担的路途注定坎坷,此时,我们要拥有一颗不畏艰难的心。如韩愈一般,纵“夕贬潮州路八千”也要“肯将衰朽惜残年”;如范仲淹一般,纵三遭左迁也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如鲁迅先生一般,纵“寄意寒星荃不察”也要“我以我血荐轩辕”。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时代大河中的奔流逆潮会将我们一次次拍向乱石,但不屈的心可助我们最终击水中流,独立潮头。【分析】《报国担当,无愧选择》一文的三个主体语段,观点句结构相似,整齐有力,这是我们写作中需要做到的模式。除此以外,每个观点句后都有贴合观点的阐释,这就是阐释句的作用,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观点。下面我们我们看阐释句的写法。【更上一层楼】高中议论文写作,一般都是先亮明观点,再去论证,但如果你的能力够强,也可以考虑论证在前,观点在后,即考虑如何引出观点。如:【示例】1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示例】2面对疾风骤雨,有人抱怨“老天爷”,苏轼却留下动人诗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众多赞誉,航天英雄景海鹏说:“每一次飞天有太多人在托举着我们,我们的背后是祖国”。凝视的目光,呼应内心坐标,照见格局胸怀。超越名利的羁绊,常思以身许国,就能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就能无惧困境、愈战愈勇,不会怨天尤人、气馁懈怠;就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示例】3一个人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就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他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二、阐释句(一)阐释句作用议论文写作中,要表明观点态度,但你的观点有时候可能或单调或深刻,单调者需要阐释使之丰富,深刻者需要阐释使之清晰,所以阐释句在语段中的重要性不言而明。欧阳修在《诲学》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学记》)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进行阐释后,更加突出了人要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理的观点。再如下面的例子:【示例】1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高尚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虽然我们难以拥有同伟人一样高度的品行和才学,但也应该在心中向往着那样的境界,去研学他们的言行举止,时刻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付诸努力去攀登道德之巅。【分析】《史记》中,司马迁这样表达对孔子的敬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虽然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心里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这个语段把“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观点,后面用“高尚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让人景仰,虽然我们难以拥有同伟人一样高度的品行和才学,但也应该在心中向往着那样的境界……”进行阐释,读者清楚知道观点的内涵。【示例】2马行千里,不洗尘沙。千里马也好,做事的人也罢,专注和坚持永远是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既然想要达成伟大的目标,就应该保持自律、坚定向前,而不该过分拘泥于小事、浪费大好时光。【分析】“马行千里,不洗尘沙”,意思是骏马奔驰千里,也顾不上洗去身上的尘沙。比喻我们应当朝着目标努力前行,不要因外在的干扰而分神。这句话适用于“保持专注”“用心做事”“积极进取”等主题。这个语段用“里马也好,做事的人也罢,专注和坚持永远是推动我们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来阐释观点,让读者对句中的哲理印象深刻。 【示例】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是在告诉我们:人活一世,宁愿轰轰烈烈地赴死,也不想默默无闻地诞生。人生苦短,不应甘于平凡,而是需要紧握时间去做自己喜爱的、正确的事,哪怕仆仆风尘,也活得精彩。【示例】4张养浩说:农夫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人生是一幅图画,观其细部,许多美景令人陶醉,观其全景,整幅画意却令人悲伤。世人往往一辈子贪营活计,不知自己在图画里,免去了清醒观画的痛苦,但也失去了恬然赏画的享受。也许,人生应是两种境界的交替:时而能投入地做手中的活计,不知自己在图画里;时而能跳出来看人生之画的全貌,也从这全貌出发看一看那贪营活计的自己。【示例】5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志成为圣人,砥砺精进,就有可能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有可能成为贤人。青年当志存高远,并由此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不仅要立志,还要“立大志”,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分析】上面几个例子,就需要必要的阐释。否则,不熟悉这几个句子的人就不能第一时间理解它的含义。阐释的作用不仅要读者理解观点,更是要读者接受观点。再看下面的例子:【示例】6青年应有信仰、有力量,在坚守理想信念上领跑。心中有信仰,行动才有力量。理想信念是最持久不衰的动力源泉,是最牢不可破的精神堡垒。……。青年应不畏难、不服输,在坚定斗争决心上领跑。青春最鲜明的特质,是面对艰难困苦不低头、面对矛盾斗争不退缩,而青年最典型的品质,是遇到硬骨头敢于“啃一啃”,遇到礁石敢于“碰一碰”,遇到湍流敢于“淌一淌”。……。青年应肯吃苦、肯付出,在提升能力本领上领跑。青春迷人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在人生赛道上挥洒汗水、追逐梦想,能够在专业领域内刻苦钻研、做出成绩,更是能够在服务群众的路上奉献自己、实现价值。……。【分析】上面几个句子,尽管观点很好理解,但对观点进行阐释后,使说理更有说服力。另外,阐释角度不同,表达的观点就不同了。如下面的例子:【示例】7(1)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深渊本身不值得感谢,值得感谢的是那个坠落后站起来仍旧努力追寻“前程万里”的自己。(2)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不走这险路,不撞这南墙,如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人生的征程,就是用勇敢去撞破生命的隔膜,一层层的背后,是更广大光明的新世界。【分析】上面都是以木心的名言“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说开去,当不同的阐释,使表达的观点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再如这个例子:找准“蓄势点”,让45°人生更奋发。45°是蹲踞式起跑姿势,更像是人蓄势待发、奋起追梦的状态。……。找准“平衡点”,让45°人生更从容。45°是直角的一半,刚好不偏不倚。同样,45°人生也好比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它既不“随波逐流”地盲目激进,也不追逐“一躺了之”转瞬即逝的快乐,而是在复杂的环境中理性地去探索世界、认识自我,是一种刚好余裕平衡的人生状态。……。找准“不足点”,让45°人生更虚怀。45°通常是人鞠躬时的一个角度,也是一种谦逊倾听别人的姿态,弯下腰或俯身倾听不是自卑、不是认怂,而是智慧,更是一种谦逊而无畏的人生姿态。……。【分析】“45°人生”,和“蓄势点”“平衡点”“不足点”的联系,必须通过阐释才能让读者理解。(二)阐释句写法1、观点 + 名言阐释句可长可短,可以用自己的话阐释,但如果有贴切的名言帮助你阐释观点,可以让语段更深刻,说服力更强。【示例】1展望未来,任何美好的理想,都需要经过不懈努力。李大钊同志曾热情称赞:“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我们身为青年一代,高举五四运动的精神火炬,不懈追求真理。当代青年是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更要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责任。青年一代一定能接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谱写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彩篇章。【示例】2贏者不一定是最好的,输者也不一定是最差的。最喜俞敏洪的一句话:“蜗牛只要能够爬到山顶,和雄鹰所看到的景色就是一样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不耻最后者才是中国的脊梁”。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三百六十行中行行都是赢家, 没有人能精通所有事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也许在某方面你是数一数二的人,但你一定有未涉足的地方。“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去骄傲,更不可以自卑,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不骄第一,不耻最后。【示例】3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春意味着澎湃动能、无限可能。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然而,每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青春,许多人受益时浑然不觉,失去时则徒留怅然。正如有人慨叹,“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春光灿烂之时,惟有惜时如金、晴耕雨读,否则,虚掷光阴、蹉跎岁月,只会落得“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的结局。【示例】4人人都乐享安逸的生活,顺应自己的天性,可是总有人因为他人的安危挺身而出!作家梁衡说:“人心之动,一则因利,二则因情。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之大利大情。”两弹元勋们,才华横溢,被国外重金聘用,本可享受安逸的生活,可是他们选择了热爱的祖国;疫情期间,最美逆行者本可以拒绝危险,可是他们选择“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冲锋在前;洪水泛滥,那些尚显稚嫩的00后们,本可以选择躲在安全的区域,但是他们选择家国!“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人生都要有对自己的精准定位,安逸的生活只能成为充实生活的点缀,我们为着自己而活,我们更应该为着他人而活,让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和社会达到平衡,让生命更有意义!——《顺天应性无可非,责任担当成大业》2、观点 + (名言 + 阐释)有时,引用的句子需要进一步阐释才能让读者更理解与观点的联系,如下面的例子:【示例】1大境界造就大胸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当我们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就能从“有我之境”到达“无我之境”,在报效国家中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光芒。……【示例】2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己任为天下”。电影《辛德勒名单》里有一句话,“凡救一人,即救全世界”。这个人包括你在关键时候需要救起的他人,同样包括你自己。退一步说,如果你自己都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是一个假躯壳,你又怎么可能真正救得起他人?【示例】3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世间因少年挺身而出而更加瑰丽。“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唯有以青春作注,不断探索开辟新发现,勇于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发现常人所目不及的新事物,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示例】4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依托创新的力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化要适应时代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让文化“活”起来,更好的延续下去。文化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存在于书本里面,而要走入社会、融入生活,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方能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示例】5青春的力量源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青春的力量就像岩石的竹子一样充满定力,不管环境怎么变化,我自岿然不动。引用的名言如果是文言语句,可以通过翻译句子作为进一步阐释,如:没有人生的挫折困境,就没有坚强性格的形成。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磨砺,就没有锋利的宝剑;没有苦寒,就没有梅花的芳香。3、观点 + 整句阐释引用名言会让阐释句更有力量,但没有恰当的名言时,只能自己组织语言进行阐释,语句散乱的话会使句子没有力量,所以阐释句最好用整句表达。如:【示例】1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一份伟大的成就,无不立足于平凡的岗位和工作;每一段不凡的人生,无不依托于平凡的日积月累。……【示例】2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灾难来临,方知生命可贵;勇于担当,更显生命不朽。……【示例】3青年要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探索尝试,并不可怕;负重前行,不是吃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唯有不断探索尝试,勇于走在前列,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壮丽的人生。【示例】4国与我相拥,时代的晨曦在我们的汗水中熠熠生光。国家稳步发展,为青年成长营造良好氛围;青年茁壮成长,拓宽国家发展空间。窗内是伏案工作的你我,把成长写于行行笔记,篇篇文章;窗外,是蒸蒸日上的国势,将发展镌刻在城市乡间,世界舞台。我们与国家都以自己的发展步伐前进,我们的成长脚印也记录着中国发展的轨迹。【示例】5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高人比较,使我们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4、观点 + 比喻阐释【示例】1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对于现在我们要实现的文化繁荣来说,就如同植物与根的关系,植物要想高耸挺拔、枝繁叶茂,就需要有深厚的根系来供给养分。近代,中华民族历经挫折却能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坚守。【示例】2生命对人毕竟只有一次。在它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若生命是一朵花就应自然地开放,散发一缕芬芳于人间;若生命是一棵草就应自然地生长,不因是一棵草而自卑自叹;若生命不过是一阵风则便送爽,若生命是一只蝶便翩翩飞舞。【示例】3人的价值就像果子一样有它的季节。不要在盲目的攀比中失去自我,也不要在无谓的焦虑中止步不前,在春天平整好土地,每个人都将迎来人生价值的高光时刻、收获属于自己的“结果季节”。5、观点 + 类比阐释【示例】1人生没有真正的绝望。树,在秋天放下了落叶,心很疼,可是整个冬天,它让心在平静中积蓄力量。春天一到,芳华依然。只要生命还握在手心,人生就没有绝望。一时的成败得失对于一生来说,不过来了一场小感冒。心若累了,让它休息,灵魂的修复是人生永不干枯的希望。【示例】2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刻,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种子要隐忍一冬的孤寂,才得破土而出绽放嫩芽。史铁生遭遇疾病困厄,但他用羸弱之躯,穿透生死,成为中国“当代最有灵魂的作家”;马龙曾数次止步于世乒赛半决赛,可他掮住了恐惧的闸门,最终夺得大满贯。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罗曼·罗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