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议论文之结尾方法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更忌结尾浅露,空发议论,淡而无味。结尾要干脆有力,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结尾,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一、结尾要求考场议论文的结尾,是延伸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总结、升华等,往往成为阅卷者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最后一道关卡。基本要求也有两个方面:内容上:①总结全文,发出呼吁;②照应开头,结构完整。语言上:②运用手法,展现文采。【示例】1在《质疑、理解、成为——人生的三重奏》这篇作文中,它的开头是:①人生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交响乐,质疑、理解、成为,便是其中的三大乐章,交织着我们的疑惑、领悟与成长。主体语段是:②质疑,是那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呐喊……。③理解,是那经历风雨后的成熟者的低吟……。④成为,则是那历经磨砺后的智者的高歌……。结尾是:⑤质疑、理解、成为,仿佛人生的三重奏,每一次的奏响都是对生命深度的探索。从布鲁诺的质疑到孔子的理解,再到曼德拉的成为,历史长河中这些闪光的名字都在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这三大乐章的真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同样需要保持一颗质疑的心,勇于挑战权威;需要拥有一颗理解的心,善于倾听他人;更需要一颗成为的心,勇于追求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不断超越,留下自己独特而深刻的印记。文章讨论的中心观点是“质疑、理解、成为”,主体语段分别以“质疑”“理解”“成为”为中心展开议论,结尾段扣住这三个点,既呼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还发出了呼吁。【示例】2在《相形以生,互惠而成》这篇作文中,它的开头是:①在生物学中,有此三种概念:共生、共栖、寄生。//其实,将自然界中的规律迁移至当今社会中来,会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当今社会这根极具韧性的链子将每个孤立的事物串在一起,构造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万物共栖,相形以生;人类共生,互惠而成。开头分三层:概述材料+分析材料+亮明观点。它的结尾是:⑤有月无星,是孤冷;有星无月,是微明;星月同辉,是光明。我们同处在一个社会,形成了共栖的关系,于共栖之中,时代排斥寄生,召唤共生,我们应充分利用共栖的各种联系,实现共生共赢,消灭阻碍人类和谐发展的寄生虫。⑥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我们应该心中怀天下,眼里有世界,推进世界互惠,促使人类共赢。吾辈青年当谨记: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成。第⑤段是总结段,扣住关键词“共生”“共栖”“寄生”进行总结,也照应了开头。第⑥段是呼吁段,对新时代的青年发出呼吁。除此以外,在语言上文采斐然。第⑤段第一句:“有月无星,是孤冷;有星无月,是微明;星月同辉,是光明。”运用整句,吸引读者眼球。第⑥段第一句:“躬身入局,挺膺负责。”这里引用了曾国藩的话:“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用四字整句,既简短有力,又展示了自己的文学底蕴。【示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上述材料能给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范文参考】上进与知止齐飞,守正共价值一色①泱泱华夏,千年历史,离不开的是无数前浪将“上、止、正”融于生活中,上进者知止,知止者守正,守正者实现价值。而价值的实现更离不开上进。吾辈青年,当秉承“上、止、正”于心,让上进与知止齐飞,守正共价值一色。②日月同辉,星辰共耀。上进者,如价值之树的根基。③求学之路,离不开的是上进。上进者从未畏惧挫折与困难。宋濂为上进者,故其幼时虽“家贫”,却依旧怀揣着上进心,纵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依旧“手自笔录”;纵然老师“叱咄”也不改“色愈恭,礼愈至”,正是由于他将上进发扬至极致,才得以使其“虽愚”却“有所闻”。宋濂,实为上进者,这种上进求学的精神更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吾辈当如其,与生活中秉持上进,为价值之树埋下强而有力的根基。④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知止者,如价值之树的躯干。⑤处友之时,当将知止牢记于心。知止者,懂得待人处世之道,更不会被外物所困惑所扰。知止者,更是智慧的良好体现。是在无限制的诱惑面前可以止于自己的思想行动而不被诱惑,是在与人交往而意见不一后的止于争吵。知止更是心境平和的体现,而知止者才可以在拥有上进心后发展品行,如价值之树的躯干,通往成功。⑥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守正者,如价值之树的盛冠。⑦从业之际,为守正者进,为守正者强。生活发展,离不开的更有拥有一颗“守正”之心,是浩然正气,是刚正不阿。是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是如孟子般“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正直。守正者,散发着不蔓不枝却香远益清的气息,更承载着中华儿女一身正气的血脉,上进知止后,守正便是为价值之树增添了那最盛势的树冠。吾辈青年当如其,以守正之心为价值实现增彩。⑧雄鹰展翅,需借一片沃土;蛟龙遨游,需凭一片汪洋。自我价值的实现更需吾辈青年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正于为人,既上进,知止,守正,方可为人生添砖加瓦,铺路架桥,实现上进与知止齐飞,守正共价值一色。【全文分析】上进与知止齐飞,守正共价值一色(题目紧扣关键词:上、止、正)泱泱华夏,千年历史,离不开的是无数前浪将“上、止、正”融于生活中,上进者知止,知止者守正,守正者实现价值。而价值的实现更离不开上进。(概述、分析材料)吾辈青年,当秉承“上、止、正”于心,让上进与知止齐飞,守正共价值一色。(亮明观点)——————————————————————————————————开头日月同辉,星辰共耀。上进者,如价值之树的根基。(分论点1)求学之路,离不开的是上进。上进者从未畏惧挫折与困难。宋濂为上进者,故其幼时虽“家贫”,却依旧怀揣着上进心,纵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也依旧“手自笔录”;纵然老师“叱咄”也不改“色愈恭,礼愈至”,正是由于他将上进发扬至极致,才得以使其“虽愚”却“有所闻”。宋濂,实为上进者,这种上进求学的精神更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吾辈当如其,与生活中秉持上进,为价值之树埋下强而有力的根基。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知止者,如价值之树的躯干。(分论点2)(戢鳞潜翼,思属风云:jí:收敛,收藏。像鱼儿一样收敛鳞甲,像鸟儿一样收起翅膀,随着形势的变化伺机而动,以图后事。)处友之时,当将知止牢记于心。知止者,懂得待人处世之道,更不会被外物所困惑所扰。知止者,更是智慧的良好体现。是在无限制的诱惑面前可以止于自己的思想行动而不被诱惑,是在与人交往而意见不一后的止于争吵。知止更是心境平和的体现,而知止者才可以在拥有上进心后发展品行,如价值之树的躯干,通往成功。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守正者,如价值之树的盛冠。(分论点3)(浮舟沧海,立马昆仑:在大海上划船,在昆仑山处立马,形容人雄健的气魄,奔放的豪情。)从业之际,为守正者进,为守正者强。生活发展,离不开的更有拥有一颗“守正”之心,是浩然正气,是刚正不阿。是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是如孟子般“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的正直。守正者,散发着不蔓不枝却香远益清的气息,更承载着中华儿女一身正气的血脉。上进知止后,守正便是为价值之树增添了那最盛势的树冠。吾辈青年当如其,以守正之心为价值实现增彩。——————————————————————————————————主体雄鹰展翅,需借一片沃土;蛟龙遨游,需凭一片汪洋。自我价值的实现更需吾辈青年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正于为人,既上进,知止,守正,方可为人生添砖加瓦,铺路架桥,实现上进与知止齐飞,守正共价值一色。(总结全文,再次点题)——————————————————————————————————结尾【具体分析】1、结构清晰,层次清楚。2、论点准确,设置精美。3、语言丰富,说理透彻。我们重点来看结尾:第一句话:“雄鹰展翅,需借一片沃土;蛟龙遨游,需凭一片汪洋。”运用整句,类比引出后文。第二句话:“自我价值的实现更需吾辈青年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正于为人,既上进,知止,守正,方可为人生添砖加瓦,铺路架桥,实现上进与知止齐飞,守正共价值一色。”既对当代青年发出呼吁,又总结全文,还照应了标题。简单几句,既内容充实又简洁有力。二、结尾方法1、总结全文,发出呼吁。【示例】在《珍宝满行囊》一文,整篇这样行文:开头:穿越数年寒窗,我们前行至此。而今,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启,我打开行囊,开始细细翻检那些珍宝……主体:第一件珍宝,梦想。……。第二件珍宝,坚定。……。最后一件珍宝,父母的期望。……!结尾:我闭上眼,感受怀中珍宝的温度。梦想,它使我进取;坚定,它使我勇敢;期望,它使我坚强。我背上行囊。背上行囊,便意味着前行。而我相信,有了行囊里的珍宝,我的旅程就不会孤独无助,我的前路定会光芒万丈。【点评】①结尾内容“我闭上眼,感受怀中珍宝的温度。梦想,它使我进取;坚定,它使我勇敢;期望,它使我坚强”是对全文三个分论点“第一件珍宝,梦想;第二件珍宝,坚定;最后一件珍宝,父母的期望”的总结。②最后一段的内容是呼应标题、开头,对文章主题的强化。2、首尾照应,结构完整。议论文结尾是开头的延伸,如果能巧妙照应开头,首尾圆合,文章读来便能气韵流畅,既有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有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全国乙卷)①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出自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分析】《一枝独放不是春,和谐共赢春满园》一文这样开头: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哥伦布远航,帆影幢幢;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鉴真东渡,烟波浩渺……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魏紫姚黄,姹紫嫣红,各有千秋,世界文明异彩纷呈,春色满园。结尾这样写:风云激荡的世界舞台,因文明的交流而多彩;气象万千的时代洪流,因文明的互鉴而滚滚朝前。多元文化共生并进,让姹紫嫣红的文明之花,绽放在时代的沃土,成和谐共赢的春色满园。魏紫姚黄: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3、警句结尾,启发思考。警句结尾既强化观点,又启发读者思考。【示例】1《苦是人生的补药》一文的结尾: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想吃香喝辣而不想吃苦受累,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出力,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作为,让机遇成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精神,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示例】2《强国有我风采,奋斗点亮青春》一文这样结尾: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强国有我,以奋斗点亮青春,我辈青年当志存高远,乘理想之舟,迎风破浪;爱国忠诚,扬为国之帆,达强国之岸。万里蹀躞,路远迢迢,心之所向,江河所至。强国有我风采,奋斗点亮青春。4、引用收尾,余音袅袅。在结尾处引用名人名言,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示例】1《给十八岁的你们的一封信》一文这样结尾:正如作家刘白羽在《第二个太阳》中所说“我现在应该清醒地跨过这个门槛,跨过之后,我还是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希望在你们读到信的2035年,35岁的我会和18岁的你们并肩作战,跨过一道道槛后继续披荆斩棘,与中国一起圆梦。——【示例】2《智者若树》一文这样结尾: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成为你自己,因为别的都有人做了。我们不必将自己禁锢在一条模仿他人的路上,而应绽放自己的芬芳,成为最好的自己。智慧的树虽然没有翅膀飞翔,没有脚奔跑,但它知道变通,同样到达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智者若树,知道变通。就连三毛也曾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张扬。”树的智慧可让我们仔细品,然后便有思维的礼花在脑海中绽放。【注意】结尾引用名言,是增添文采的好方法,但要让名言与论证主题切合,切不可为引用而引用,否则会失分。文段可以在结尾引用名言后,对自己所理解的传统文化进行一两句阐述,从而引发阅卷者思考。【补充】有时可以巧妙化用名人名言,使说理更深刻,使语言更优美。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知名歌手林志颖车祸事件备受关注。据悉,当天救了林志颖的人一共5个,林家人打算每人奖赏10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2.6万),以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其中一名摄影师则婉拒了谢礼,表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对此,有人认为危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善良本身就值得感恩,值得褒奖;有人认为林家所付太少,诚意不够,以林志颖的身家财产而言,对救命恩人才感谢20多万元,有点小气,怪不得人家也懒得要。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发言稿,准备在班会课上发言。【分析】冰心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我们就以这个句子化用到写作中。根据材料关键词“善良”“感恩”,和“爱在左,情在右”这句话,我们可以拟题为:《善良在左,感恩在右》。开头可以这样写: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善良之性;奖赏一定金额以感激救命之恩,这是感恩之心。善良在左,感恩在右;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播下善良的种子,收获感恩的花朵,将人生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结尾可以这样写:……善良在左,感恩在右,将世界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5、问句结尾,发人深思。结尾采用问句形式,或设问,自问自答,引起共鸣;或反问,加强力度,引人深思。【例1】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你会如何作答呢? ——《人生也是一张答卷》【例2】繁忙的人生中,快乐不少,痛苦不多。心态平了,道路自然平。虽然《潇洒走一回》早已退出了流行歌曲排行榜,但生活中,又何妨潇洒走一回呢? ——《走不倦的人生》【例3】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若你的歌声不现出你最独特的嗓音,只能湮没于喧嚣的人世。大海的浪花有澎湃的时候,群峰的走势有起伏的时候,个性岂能遵守那人为的束缚? 走在繁华的闹市之中,看到那高耸入云的大厦,全是一个模式,岂不单调?生活在人群里,看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只是一种表情,一律板着面孔,抑或一律嘻嘻哈哈,岂不悲哀?——《百家争鸣,各显其芳》点评:文段后面三个句子,本来都可以用肯定来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作者用“岂能”“岂不”将它们改为反问句,这就大大增强了语气,观点越发鲜明,表达越发有力。【例4】写字运笔如此,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描红写字,最重要的是善于借鉴,描摹学习。向成功者学习,学习他们落笔的方向,你的人生便会目标清楚;学习他们运笔的力道,你的人生便会操控自如;学习他们构字的框架,你的人生便会方正挺立;学习他们藏而不露、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的智慧,你的人生便会厚重大气、充满神彩!——《撇捺见人生,处世显芳华》6、对比结尾,突出主题。结尾运用对比手法,使观点更突出。【示例】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后面这些人,托起了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索永恒的答案。——《与永恒拔河》点评:两种不同选择的人对比,更突出了后者的崇高。7、排比结尾,回肠荡气。用排比句结尾,能加强语言气势,强化感情,深入说理。【示例】1《谈意气》一文中,这样结尾:将意气之歌,在生命中唱响,唱出生命绚丽的华章;将意气的帆,在生命中扬满,到中流击水,看时代风光;将意气的剑,在生命中磨亮,劈荆斩棘,不怕前路漫漫,我自力创辉煌。【示例】2《阅读的陪伴最温情》一文中,这样结尾:阅读是历史的回望、心灵的净化,也是梦想的启示、希望的播撒;是思想的觉醒、精神的刷新,更是文明的接力、文脉的传承。因为阅读,我们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因为阅读,人类不断创造更美的世界。8、抒情结尾,引起共鸣。以呼告的方法结尾,写出肺腑之言,或是充满激情的呼吁,或是富有哲理的启迪,或是表达一种理想或愿望。这种结尾,感情充沛,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 【例1】《从心所向,无问西东》一文这样结尾:“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要把握住这“黄金时代”,唯有坚定目标。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不问西东,从心而行,方能助我们消除迷惘,实现人生的价值。追求梦想本就不易,生活的落差又怎能阻挠我们!他人怀疑的目光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点评:呼告感召式的结尾,呼应开头,富有激情,抒发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例2】《与其弄巧,不如守拙》一文这样结尾:守拙,就是要人守住做人的底线和根本,守住那点素朴之心、真诚之念、清灵之性。让我们坚守一颗平常心,脚踏一片真山水,养育一段浩然气!我们的人生经历有差异,守拙却应当是我们共同的秉性,为学则扎扎实实,当官则光明磊落,处世则堂堂正正,经商则坦坦荡荡。点评:结尾连用排比句发出呼唤,句式整齐,气势磅礴,感情真挚,颇有感染力。【例3】《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一文这样结尾:清泉中泉水叮咚,我分明听到了谭嗣同的高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分明听到林则徐的呐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分明听到了孟子当仁不让的庄严宣告“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清泉点点滴滴滋润心田,让我体味到了什么足美好的人生。语文,是一泓清泉,洗涤我布满尘垢之心,擦亮我混浊迷茫之眼,冲刷我在纷杂尘世中沾染的满身污垢,让我面向更加美好的未来。9、比喻结尾,生动形象。【示例】《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一文中,结尾写道: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说到底,挫折和苦难,不过是块磨刀石。不被困难吓倒,不向挫折屈服,勇往直前,人生的刀刃才能越磨越锋利。10、整句结尾,简练优美。整句意识是议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一个能提升文笔的方法,这个意识一定要牢记。《潮涌东方起宏图,最是奋斗能致远》一文这样结尾:伟大成就鼓舞人心,未来前景催人奋进。回望过去,辉煌的成就绘就了发展中国的恢宏画卷;展望未来,复兴的宏图展现出令人憧憬的光明前景。站在历史的新起点,让我们荡开层云千叠,乘风破浪,沿着伟大轨迹,驶向星辰大海,筑梦复兴伟业。【温馨提示】结尾点题的具体办法有:照应标题,照应中心论点,以“原词重现”“近义替换”等方法总结全文,必要时可用反问句达到引人深思的深化效果。但用语应精要,不可拖沓。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