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提升讲与练(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议论文之论证方法·引用论证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指典型事例、中外史实、统计数字等,从实的角度论证,具有说服力;
理论论据,指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原理定律等,从虚的角度论证,富有权威性。
举例论证,使用事实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就是举例论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意思是利用有关故事来表明意义,引用古事以证明今事。
这一论证方法在“例证句”的写法上我们已经学习,但有几点要注意:
(1)论据的选择。真实、典型、新颖、丰富。
(2)论据的概括。围绕论点概括论据(语言简洁)。
(3)论据的分析。紧扣论点分析论据(关键词语)。
(4)论据的呈现:同类事物并列组合;正反事例对比组合;主次材料详略组合。
引用论证,使用公认的道理原则、名人名言、法律法规、文化经典、文学名著、影视台词等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引用内容进行分析,能够充分有力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使论证更有力。
我们先看下面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相关专业人士预测:未来二三十年,现在世界上60%的职业岗位将消失。三到五年,洗衣店店员、速记员、播音员将失业;五到十年,驾驶员、售货员、专业翻译将失业;三十年以后,作家、医生、大学教授甚至也将失业;越往后,消失的职业将越来越多。职业的兴衰,诉说着时代变迁,预示着未来社会生活状态,也挑战着当今人才培养模式和一代人的知识素养结构。
你对上述未来职业预测是否完全认同?团市委拟举办以“面向未来,青年何为”为主题的演讲大赛,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对未来职业变化的认识以及即将面临的志愿选择的思考和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职业选择竞变迁,与时偕行待青年
尊敬的各位来宾、现场听众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职业选择竞变迁,与时偕行待青年”。
“岁月骛过,山陵浸远”,时代的浪潮袭卷而过,裹挟着职业变迁的前景向多元化趋势进发,传统职业日渐消失,新兴职业层出不穷,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即将迈入更高学术殿堂的青年学子,应在职业选择上诠释自我价值——志愿选择立足时代,志愿抉择与时偕行,将个人创新发展,与社会疾速变迁交横绸缪,让个人理想信念与家国使命担当重焕光彩。
青年朋友们,传统职业因时而迁,消亡发展各有其势。
“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社会生活疾速变迁,专业人士以此预测传统职业不断消亡的时间年表。对此,我并不完全认同——科技进步引发新一轮人工智能的热潮,技术对人工的可替代性固然能挤压低素质劳动力、机械呆板工作从事者的发展空间,但创新型职业工作者不会失业。譬如笔写时代格局的作家,不会被机械写稿的机器人代替;因人施治、对症下药的医生,不会被冰冷沉默、不近人情的手术操作机器替代;传知授道、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不会被照本宣科、没有灵魂的讲课机器人替代。
青年朋友们,志愿选择与时俱进,创新人才潜力无限。
从“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的劝导,到“察势者明,顺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的警语,顺应时代变迁,回应社会需求,终身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人才,才能符合时代对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识素养结构的需求——仰望星空的少年曹原凭借创新能力,开启世界凝聚态物理学新篇章;留守女孩钟芳蓉明察考古工作者缺口过大的社会困局,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河南考生吴思琪投身芯片研制领域,回应时代诉求。举国上下的青年学子应为时代发展添薪蓄力。
青年朋友们,家国使命担当在肩,个人理想熔铸时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揆诸今日之中国,十四五规划切中肯綮,人才强国战略高屋建瓴。时代所呼唤的,恰是“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青年学子——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职业选择日趋多元,家国使命一以贯之,从辽阔海天到大漠戈壁,从田间地头到机关单位,从传统行业到新型业态,从国际风云到国内舞台,青年一代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未来社会变迁多,时代山海竞峥嵘,吾辈青年愿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秉承“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气概,使青年力量灌注职业征程,让青春风采激荡泱泱华夏的万重江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析】
1、“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出自《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意思是岁月过得很快,先皇先后的陵墓渐渐远隔。既与后文“时代的浪潮袭卷而过”紧密相联,又增加了文化意蕴。
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3、在郭象注解的《庄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不移。”“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与社会生活疾速变迁联系紧密。
4、“和光同尘,与时舒卷”出自《晋书·宣帝纪论》:“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大意为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尘土,应随着四时更替、昼夜节律而舒卷、曲伸,如同鱼儿潜藏着自己的鳞甲、鸟儿敛蓄着自己的翅膀,随时关注着天地的风云变幻,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5、“察势者明,顺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出自《鬼谷子》,意思是能够洞察历史大势的是明白人,能够顺应历史大势的是明智者,能够驾驭大势的人就会成为引领时代潮头者。
再如:“察势者明,趋势者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利益休戚与共、命运紧密相连。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
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出自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7、“不待扬鞭自奋蹄”出自臧克家的《老黄牛》:“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8、“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出自北大校歌《燕园情》。
9、“乱云飞渡仍从容”是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的诗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10、“领异标新二月花”出自郑板桥写给弟子韩镐的一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整篇作文,多处引用,或灵活运用名言,丰富文章内容,或巧妙使用诗词,增加文化意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一、引用方法
(一)诗句引用方法
引用方法分为明引(直引式)与暗引(剪裁式、化用式)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它们都必须围绕中心论点,与所论证的观点或文章的中心相一致,并且在行文上和谐自然,能融为一体。
1、直接引用:
【示例】
生命就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生命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不懈追求。
【分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甫和宋代词人柳永的名句。
2、剪裁引用:
【示例】
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
【分析】
“我喜欢“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一句剪裁引用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喜欢“灯如昼”的元夜“花市””一句剪裁引用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我喜欢“暗香盈袖”的“黄昏”一句剪裁引用宋代此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化用引用:
【示例】
美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美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美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分析】
“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化用了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化用了崔颢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化用了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结构引用:
以《隔疫不隔爱,山水总关情》题目的作文,分别设立了三个小标题:
①一片孤城万仞山;②青山一道同云雨;③万水千山总是情。
【分析】
“山水总关情”让人想到郑板桥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王之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青山一道同云雨”出自王昌龄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万水千山总是情”是一首流行歌曲名。
【注意】
直接引用诗词文赋是基础层次,化用诗词文赋是高级层次(句意化用和意境化用)。
(二)名言引用方法
1、直引式:直接引用名言。
【示例】
《抱朴子·内篇》有言:“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国家亦是如此,没有十全十美,却有常青的信仰,支撑我们砥砺前行。我不因空气污染而怨天尤人,只因我深爱着中国这深沉而厚重的土地。“一带一路”让我看到光明,饱含希望,相信明天会更好。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若你们愿意走近中国,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我在这里等你。——《走近中国,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析】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是《诗经》中的诗句,意思是前有潺潺小溪水欢快流过,后有幽幽终南山沉静座落。山水之间有翠竹摇曳生姿,也有茂密松林在风中缄默,用在这里来形容中国的深沉、幽美。
2、嵌入式:引用的名言嵌入到文中成为句子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论证和例子和谐共生。
【示例】1
犹记得《双城记》的开头:“这是一个最繁华的年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年代。”当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冷静的分析与正确的态度至关重要。一味投入与一味排斥只会“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而保持适当距离,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选择,终会“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守望现实,涓涓不壅》
【分析】
(1)狄更斯《双城记》有一段名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月,也是愚蠢的年月;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正在直升天堂,我们正在直下地狱。
(2)“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是李白的名句,作者巧妙运用,使它成为句子的一部分。
(3)“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辛弃疾的名句,作者巧妙用在句子中,使之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示例】2
人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潦倒新停浊酒杯。但生命的跋涉不能回头: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绝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3、引申式:对名言所蕴含的道理可以深入分析,也可以从另一角度谈自己的理解,给人一种新意。
【示例】
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
二、引用位置
1、用于拟题
(1)《理解——道是无情却有情》
出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2)《莫让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处: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
(3)《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出处: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围炉夜话》
(4)《诚信所至,金石为开》
出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5)《莫作神州袖手人》 《来做神州躬耕人》
出处:脚底花明江汉春,楼船去尽水鳞鳞。
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陈三立《高观亭春望》
2、用于语段——作为观点句
【示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行百里者半九十,行至终点相当不易,也正因如此,才让坚持到底的人显得更为可贵。我们始终怀着初心,勇敢前行,便能如火炬照彻黑暗,在平凡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梦想的远方。
【分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诗经》里的句子,意思是做事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坚持到底。
【示例】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你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世界刻画着我们,我们也要定义它的算法。
【分析】
“须弥(最高的山峰)藏芥子(非常小的植物),芥子纳须弥”是佛经中的话,意思是巨大的须弥山含有许多微小的芥子,同时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旨在表达这个世界,大与小是相对的。与后句“你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联系紧密。
【示例】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分析】
这是对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艰难地前行在打假道路上的良医陈晓兰的颁奖词,孟子说“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意思是真理在的地方,就算有千军万马,莫大的困难,我也要继续前进。
3、用于语段——作为阐释句
【示例】1
大境界造就大胸怀,大格局成就大作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是一种大境界,是不计得失、不谋私利;“无我”是一种大格局,是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当我们把个人的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就能从“有我之境”到达“无我之境”,在报效国家中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光芒。
【示例】2
奋斗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比起成功学,我们更该学习“失败学”。“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从挫折中走出来、在失败中站起来,不忘失败、不怕失败,便是生活的强者,便是奋斗精神的意义。
【分析】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立志不贪求容易实现的目标,行事不躲避风险困难。
4、用于语段——分开引用
【示例】1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脊梁。我们对“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祖国充满眷恋,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前程满怀信心。
【分析】
两个八字短语出自梁启超的名篇《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示例】2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历史洪流的沉浮,我们携手并进;“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风雨共担。同舟定能绝江河,共勇方能至千里。
②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分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句,第①个例子是直接引用,第②个例子是分开引用。
【示例】3
在我心中一个好主持人,他首先是有永远不变的那份责任,所谓“铁肩担道义”;同样还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所谓“妙手著文章”。
【分析】
这是在央视《支持人大赛》中,康辉评价选手的表现时说的一段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名言。
【示例】4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分析】
这是“感动中国人物”霍英东的颁奖词,“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化用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南宋词人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句子。
【示例】5
运用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运用②:不驰于空想,是我们的精神状态;不骛于虚声,是我们的奋进姿态。我们需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步伐,找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节奏。既看到光明前景,也看到任重道远;既憧憬美好未来,也不畏百转千回。
【分析】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李大钊
5、用于语段——自然融入
【示例】1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过去,就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在和未来。民族的历史是“城春草木深”的伤,告诉我们流血的疼痛;民族的历史是“山河破碎风飘絮”的耻,提醒我们落后的屈辱;民族的历史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尺,丈量现代人的过失;民族的历史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帆,推动我们走向未来。
【示例】2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要认识名著,就必须亲自读一读。 旋亮光色柔和的台灯,掀开世界文学的经典;徜徉在章章节节,陶醉于字字行行;吟诵时齿颊生香,掩卷处潸然泪下,留连忘情之间,不知东方既白。
【示例】3
驰骋于坚冰之上,翱翔于飞雪之间。很“拼”很“燃”的奥运健儿们,展现出“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拼搏之美,闪耀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拼搏之力,秉持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拼搏之心。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中华亿万儿女的“热血”,让我们更加坚定理想,更加斗志昂扬,以追梦赤子之心,奋力拼搏、砥砺前行,不负伟大时代。
【温馨提示】
1、以名言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2、以名言诗句论证,含蓄隽永;
3、以名言诗句结尾,画龙点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