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活动一:积累与运用(32分)(一)基础知识(12分)阅读语段,完成1-2题。(4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学期我们聆听了壶口瀑布震耳欲聋的涛声,目睹了黄河水的怒不可遏;我们欣赏到各拉丹东雪山的风云变幻,倾听坚冰之下的流水演yì长江的故事;我们饱览勃朗峰妩媚动人的秀丽景色,入目皆是瞬息万变的华彩;我们来到令人目 xuàn神迷的丽江,领略民俗文化的魅力……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邀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1.请根据语境,选出划线字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1)本学期我们聆听了壶口瀑布震耳欲聋的涛声,目睹了黄河水的怒不可遏(A.è B.yè) 。(2)我们饱览勃朗峰妩(A.fǔ B.wǔ) 媚动人的秀丽景色,入目皆是瞬息万变的华彩。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1)演yì (2)目xuàn 神迷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3—5题。(6分)⑴经过夜晚漫长的浸润,使植物大大小小的脉管,都吸饱了水分。树干水浸浸的,树叶汁满浆足,表面挂了水珠。遍地花草,也汁满浆足,表面挂了水珠。(3)这些名叫露的小水珠,像是一只只水晶做的灯盏,等待着某个时刻,被盛大隆重地点亮。雾是夜晚的余梦,也是早晨的呼吸。雾在山间和河谷缓慢移动,在每一个经过的地方留下痕迹。泥土在雾的抚摸下变得潮湿柔软,⑵泥土啊,你到底是因雾的抚摸而变得柔软?还是因为自身本来就有柔软的因子呢?植物在雾里影影绰绰,雾里的昆虫,像是刚洗过澡,连绒毛都是干干净净的。⑴句有语病,应该这样修改:⑵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有误,应将句中 改为⑶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6.根据本单元所学的课文,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话。(2分)我是一片雪花,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是一滴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实践(12分)公元1613年5月19日,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开始游历名山大川。他从浙江宁海出发,以三十多年时间,东渡普陀,北历燕翼,南涉闽粤,西北直攀太华之巅,西南远达云贵边陲,足迹及于当时14省,写下了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中国旅游日”形象宣传口号是“爱旅游,爱生活”。请你完成下面的两项任务。7.请你对下面问题进行探究。(1)如图是“中国旅游日”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来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6分)(2)2021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绿色发展,美好生活”。请你在当天为某旅游俱乐部成员做“中国旅游日”的宣传,并发表一段讲话,不少于100字。(6分)(三)名句积累 (8分)8. 根据语境及提示,提写古诗文名句。(8分)能遇到千百年前的古诗词,我们何其幸运。在“遇到最美古诗词”活动中,同学们品味出了不同韵味的美。深秋的湖岸芦苇苍茫、白露凝结,你体会到了“ , ”(《蒹葭》)所描绘的朦胧唯美的境界;而武陵渔人看到桃花灼灼,各色花瓣随风飘拂,正是“ , ”(《桃花源记》)所描绘的景象;柳宗元描写小石潭源头深远、两岸曲折“ , ”(《小石潭记》),体现想象之美;而王勃认为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展现的则是胸襟之美。活动二:阅读与探究 (38分)(一)诗歌鉴赏: 【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乙】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唐]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9.同学们对这两首古诗内容展开了探讨,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甲】诗开篇点明了时间、地点,仲秋时节,诗人站在湖边,远眺湖面景色。B.【甲】诗是投赠之作,诗人的目的是得到张丞相的引荐,在语言运用上直爽恳切。C.【乙】诗“年纪蹉跎”“自怜头白”寄托了诗人对仕途道路坎坷的无限感慨。D.【乙】诗中,诗人以“惊蝉”和“旅雁”自比,表明自己不甘落伍、力争上游的决心和毅力。10.小宋发现【甲】【乙】两首诗都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请你结合内容说说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愿。(4分)文段阅读: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凝重、猛烈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11.“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在文中“宽”具体指的 ,“窄”具体指的 (请用原文回答)(2分)12.为什么又说:“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既然否定前一种说法,为什么不把它删除?(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说说你对“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一句的理解(3分)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说说你对“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观秦兵马俑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注】①冕旒: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15.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1)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秦兵马俑馆小厅 (2)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3)16.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4分)17.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4分)18.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4分)1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三: 写作(5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50分)闲暇之余,我们背起行囊,旅行四方,名山大川尽收眼底,风土人情感受于心。这种难得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成为我们成长中美好的记忆。请以“漫游 ”为题目,写一篇游记。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相关信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参考答案活动一:积累与运用(32 分)(一)基础知识(12 分)(1)A (2)B(1)绎 (2)眩删去 “经过” 或 “使”“?” 改为 “,”比喻、拟人示例:缓缓地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一缕清风,温柔地拂过了金色的麦浪(二)综合实践(12 分)7.(1)变形的 “旅” 字展示的画面:上半部分像一个人手持旗帜前行,下半部分像一条蜿蜒的道路,象征着人们在旅途中前行,也寓意着中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2)亲爱的旅游俱乐部成员们,大家好!今天是 “中国旅游日”,主题是 “绿色发展,美好生活”。旅游能让我们亲近自然、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我们的旅行更加环保、可持续,能更好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美好生活。让我们在今天,也在未来的每一天,积极踏上旅途,在旅行中收获快乐、增长见识,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感受美好!(三)名句积累(8 分)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活动二:阅读与探究(38 分)(一)诗歌鉴赏(8 分)9. B。【甲】诗语言委婉含蓄,并非直爽恳切。10.【甲】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出仕,希望得到张丞相引荐,为国效力的心愿;【乙】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兵部李侍郎的赏识和提拔,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心愿。(二)文段阅读(30 分)11.“宽” 指平坦如席的大水;“窄” 指龙槽。12.前一种说法 “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只是写出了瀑布的形态,而 “如一卷钢板出轧” 不仅写出了瀑布的形态,更突出了其凝重、猛烈的特点,后者表达效果更强烈,所以不删除,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壶口瀑布的气势。13.排比。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流在龙槽两边滩壁上的不同形态,展现了黄河水的多样与灵动。14.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作者由壶口瀑布集纳了多种水的形态,兼容了人的各种感情,联想到世界的复杂多样,表达了对大自然神奇创造力的惊叹,以及对世界万物的深刻思考。15.(1)驶向秦兵马俑馆的路上 (2)精致绝伦的铜车、铜马 (3)骄傲感与幸福感更加浓烈16.第④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承接上文在驶向秦兵马俑馆路上的所见所想所感;“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引出下文对秦兵马俑馆内景象的描写。17.语言特色:运用了大量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表达作用:通过这些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西安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为下文参观秦兵马俑做铺垫。18.作者一开始详写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是为了渲染气氛,突出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后文写秦兵马俑做铺垫,衬托出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骄傲与自豪之情。19.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兵马俑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并非不知道如何称呼、评价。三、写作(50 分)20.评分标准可从内容(主题明确、描写细致、情感真挚等)、语言(表达流畅、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结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等)、书写(书写工整、规范等)等方面综合考量,分五类酌情给分。例如,一类文(40 - 50 分)应具备主题鲜明深刻、内容丰富生动、语言优美流畅、结构严谨、书写工整等特点;二类文(30 - 39 分)在各方面表现较为良好但稍逊于一类文;三类文(20 - 29 分)基本符合要求,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四类文(10 - 19 分)存在较多问题;五类文(10 分以下)问题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部编版八下第五单元测试题.doc 部编版八下第五单元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