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02 词性、词义、词语的色彩、同义词和反义词一、词性(实词)(一)词性的概念1.词语: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法的成分或单独起语法的作用)。2.词性:词性,也被称为词类,是按照词的语法功能划分的类别。如“开心”具有形容词的语法属性,即为形容词。词性是一个词归类的依据。(二)词性的分类按语法功能和意义,一般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1.实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成句,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三)实词的分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种。 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2.种类(1)表示人的名称:如工人、作家、姑娘、娃娃、农夫、青年;(2)表示具体事物:河流、大海、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蜻蛙;(3)表示抽象事物:如语文、科学、精神、传统、法律、爱情;(4)表示时间名称:早晨、夏天、秋天、昨天、过去;(5)表示处所名称:北京、中国、南京、广东;(6)表示方位名称:上、下、左、右、前、后、东、西、南、北、里头、外面、以上、之下等。 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6)表示使令的:请、命令、要求、使、叫、让、派、禁止、委托;(7)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3.辨析:上、下的词性(1)“楼上”的“上”词性是方位名词。(2)“上楼”的“上”词性是趋向动词。 形容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2.种类:(1)表示形状的:长、宽、大、小、高、矮、笔直、弯曲;(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3)表示颜色的:红、黑、白、紫、苍白、碧绿、绿油油;(4)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别(1)名词可以用“不是”否定,如“不是山”;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用“不”否定,如“不研究”“不整齐”(少数形容词没有否定形式,如“雪白”“红彤彤”)。(2)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如“来上海”“发展经济”。(3)不能带宾语而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如“很好”“很伟大”。(4)不能带宾语又不能受“很”修饰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如“休息”“咳嗽”(动词);“雪白”“笔直”(形容词)。如何区分呢?动词能带动量补语,如“休息一下”“咳嗽一阵”;形容词不能。 数词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2.种类(1)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一、七千、六万九千;(2)表概数:几、许多、十来(个)、二十几(只)、七八(辆);(3)表序数:第一、老三、初三、初五。 量词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2.种类(1)表示事物的单位:个、张、只、支、本、台、辆、颗、株、头、间、把、扇;(2)表示度量衡单位:米、克、寸、丈、斤、两、吨、升、斗、伏特、欧姆;(3)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下、回、趟、场、遍。3.在汉语中,数词与量词一般结合起来表示数量。 代词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2.种类(1)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2)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哪、哪里;(3)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二、词义和词语的色彩(一)词义语言中每个词语都有一定的意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称为单义词。如鱼塘、地球、桑树、公里、三轮车等。(汉语中只有少量单义词,更多的是多义词)有的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称为多义词。如包袱。包衣服等东西的布。——这是最初的意义,叫本义。用布包起来的包儿。——这是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某种负担,如思想包袱。——这是通过比喻产生的意义,叫比喻义。归纳:词语的意义包括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本义:指这个词语最基本、最常用而派生能力最强的意义。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事物时产生的新意义。(二)语境词语所在的上下文,称为语境(语境对于词的意义有限定作用)。例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是多义词,在这里用的是“理所当然”的意思。语境的意义:1.多义词有诸多的意义,但在具体语境中却只能呈现一种意义,否则就会出现歧义。2.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例句: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热烈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情绪高昂。但是在语境中却有“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任何一个词都得在句子中出现,句子是词的最重要的上下文,对词义的确定有最直接的关系。(三)理解词义的方法1.联系上下文法: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或段落理解。2.抓关键字法:抓词语中关键字理解。3.拆拼法:把词语拆开,意思再合起来理解。4.近义换词法:用近义词对要解释的词语进行解释。5.反义词否定法:先找出这个词语的反义词,然后在这个反义词前加一个否定词。6.比喻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来解释词语的方法。(四)词语的感彩词语的感彩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感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褒义词。褒义词是情感词语的一种,俗名“好字眼儿”,又称“褒词”。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奖掖、喜爱、尊崇、美好、吉祥等感彩意义上的词,就是褒义词。例如: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冰心《荷叶·母亲》)句中的“勇敢”“慈怜”充满赞美、喜爱、肯定的情感。像“伟大”“温柔”“慈爱”“纯真”“奋不顾身”“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称为褒义词。2.贬义词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彩的词。例如:敌人诡计多端,我们此行务必小心,不能上当。句中的“诡计多端”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像“愚蠢”“卑鄙”“丑陋”“贪生怕死”“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等,称为贬义词。3.中性词中性词是指褒义、贬义词之外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如“大、小”“高、低”“远、近”“粗、细”和“发动”“参观”“挖掘”“结果”等。(五)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关系1.有些褒义词和贬义词往往构成反义的关系。例如:勤奋—懒惰,美好—丑恶,勇敢—怯懦,善良—凶残,谦逊—傲慢……2.有些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其差别就在于感彩不同。例如:“鼓励”和“怂恿”是近义词,但“鼓励”意在勉励人做好事,是褒义词,“怂恿”意在挑动人做不好的事,是贬义词。3.一个词带不带感彩,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例如:(1)你可真聪明啊,砸了玻璃还赖在别人身上“聪明”本来是褒义词,但在句中没有赞扬的意思。(褒词贬用)(2)小明妈妈说:“你这个坏小子,又给我送礼物”“坏小子”是贬义词,但却在这个句子里表明了喜爱的情感。(贬词褒用)(六)同义词与反义词愉快—快乐,觉察—察觉,热忱一热情,疲倦不堪一疲惫不堪,每组词意义基本相同,在语言中常常可以换用,我们称之为同义词。还有一些词意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我们也称为同义词(严格来说,都只能说是近义词)。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 例如“请求”和“恳求”,前者是一般性的要求,词义轻;后者是恳切的要求,词义重。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 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搭配,后者常和“性格”搭配。有些同义词所指范围有差别。 例如“时代”和“时期”,前者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所指范围大;后者则指一段较短的时间,所指范围小。有的同义词存在集体和个体的不同。 例如“布匹”和“布”所指事物相同,但前者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后者多指具体的、个别的布。还有些同义词在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 例如“父亲”和“爸爸”,前者书面色彩较浓,后者口语色彩较浓。好一坏、对一错、真一假、美一丑,我们知道它们意义完全相反,互为反义词。还有一些词,意义上是相对的,我们习惯上也把它们称为反义词,如:黑一白、甜—苦、上一下、大一小。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为鲜明的感彩和更强的说服力。例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