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年春季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一框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增强政治认同。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践行中华民族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培养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教学难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哪吒2燃爆海外》,思考:视频给你什么启示?教师过渡:动画电影中国神话《哪吒之魔童闹海》燃爆海外,显示了中国文化创造活力、魅力和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示,中国文化也踩上“风火轮”成功出海,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一框《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二、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阅读教材P49-53页,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学习任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49书中蓝字)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2.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原因和做法?学习任务二: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1.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三、合作探究【问题探究】学习任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中蓝字)观看视频:《习近平的文化传承之道》,思考: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提示: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等课堂归纳:《笔记》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2.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原因和做法?(1)原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学习任务二: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活动一: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观看视频】:《漫说中国文化密码》,思考:从视频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课堂归纳】:(笔记)1.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深邃博大、历久弥新。(2)价值: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③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活动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生活观察】P50,小组合作讨论:学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建了文化长廊,展示了以下名句。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提示: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大意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意思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也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大意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要学会在实践中学习,体现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的大意是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这体现了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课堂归纳】:(笔记)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探究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内涵【探究与分享】P51,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小组合作讨论: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 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 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 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 一种与大自然感应的诗意浪漫。(1)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提示: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②它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③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间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古人是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提示:①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归属于自然,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②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并利用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看视频】:《天人合一》【用典释义】教材第 51 页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庄子·内篇·齐物论》,大意是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与我合为一体。此句是庄子对宇宙起源的基本认知,其中蕴含的“万物一体”思想,为今天的人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考与借鉴,具有重要的生态伦理价值。【课堂归纳】:(笔记)1.道法自然(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内涵①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②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相关链接】P51,◇“道法自然”出自先秦著名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经》,本义是大道以自己本来的样子为法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多的是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义上理解“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的含义十分丰富,当代人一般将其理解为自然、自然规律;“人”,主要指人、人类社会。 一方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应该致力 于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与自然融为一体,即“与天地合其德”;另 一方面,人还应致力于促进万物的发展与宇宙的和谐,即“赞天地之化育”。探究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观看视频】:《脚踏实地》,思考:如何理解“脚踏实地”这一成语?提示:“脚踏实地”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办事或做学问踏踏实实,实事求是,不浮夸。【相关链接】P52,“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这种精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 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习近平指出: “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课堂归纳】:(笔记)2.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①中华民族倡导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②在实践中探求真知,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探究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观看视频:《革故鼎新》【用典释义】教材第52页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时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此句蕴含着我国古人可贵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启示我们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只有适时求变,才能长盛不衰,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社会才会发展,国家才会进步。【课堂归纳】:(笔记)3.革故鼎新【革除旧弊,创立新制】、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①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②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探究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探究与分享】P53,小组合作讨论:春秋时期,孔子到卫国去,弟子冉有驾车。孔子看到卫国人丁兴旺,感叹道:“人真多呀!”冉有问:“人口增加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 “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又该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 “发展教育。”这就是孔子倡导的“庶、富、教”的治国思想。谈谈你对孔子“庶、富、教”思想的理解。提示:①“庶”即充足的劳动力,“富”即使人民生活富裕,“教”即使人民受到伦理教育。②孔子认为,国家发展必须具备“庶、富、教”三个条件。人口的增加和基本的物质财富的需求,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但社会、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教化人心,修养民心。③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要保证劳动力的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要通过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样才能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典释义】教材第53 页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出自《淮南子·汜论训》,意思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是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用以说明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课堂归纳】:(笔记)4.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主张“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四、课堂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我们只有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板书设计五、学以致用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一部春秋时期的《道德经》,寥寥五千字,其精神世界却浩瀚无穷。它全面论述了老子的修身、治国、用兵、养生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道德经》经典名句,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等,用以阐述治国理政、大国外交智慧。时至今日,老子的道家思想在全球学术界都引发着广泛关注和共鸣,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这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①应该全面继承老子的道家思想,用道家思想指导人生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影响深远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今仍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④我们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中国“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经历千百年来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还广泛影响到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二十四节气”入遗(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有利于促使国民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政治文明建设③凸显了农耕文明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④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提高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国家开展这些节目有助于我们( )①传承发展思想理念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③彻底改变思维方式 ②努力走好人生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下列名言等句与上述讲话主旨一致的是( )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①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总书记指出:“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今天,我们要把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这要求我们( )①做人做事从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 ②只能关注现实,不可有自己的理想 ③注重立足实践,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④按照实际情况正确对待和处理事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4年8月2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井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讲话内容传承了( )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在七年级(1)班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主题交流研讨活动中,小东与同学们分享了以下材料:材料一: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新时代,我们汲取古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智慧,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材料二:哈尼梯田历经1300余年的耕种历史,所呈现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农业生态系统,是当地人尊崇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杰出范例,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和人类农耕文明的活化石。(1)请结合上述资料,推测小东与同学们交流研讨的主题是什么。(2)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作出诠释。参考答案:一.慧眼识珠(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D 2.B 3.B 4.B 5.C 6.C二、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请结合上述资料,推测小东与同学们交流研讨的主题是什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2)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作出诠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理了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理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这对我们保护自然,建设美丽中国有积的借鉴意义。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价值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6.1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内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惠民利民、安民富民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