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2人和动物的生殖发育 培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2人和动物的生殖发育 培优卷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2人和动物的生殖发育 培优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解:精子与卵细胞在女性的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也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
故选:C。
2.解:A、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A不符合题意。
B、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及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中,人类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B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
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可见D错误。
故选:D。
4.解: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受精的实质是来自父母双方的核融合。这样,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故选:D。
5.解:A、甲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A不符合题意;
B、乙子宫是早期胚胎最可能移植到母体的部位,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B符合题意;
C、丙阴道是女性的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管道,C不符合题意;
D、丁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器官,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场所是子宫,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胎盘。
故选:B。
7.解: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血液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模型图中A可以表示氧气,B不能表示母乳,C可以表示营养物质,D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所以,其中不合理的是母乳。
故选:B。
8.解:A、人体脑部生长最快的年龄段是0﹣5岁,青春期是生殖器官发育迅速的阶段,由图可知,曲线①表示脑部生长,②表示生殖器官生长,A正确。
B、在青春期开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长基本停滞,B正确。
C、青春期开始时脑部生长已基本完成,C正确。
D、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生长的同时,智力也迅速发展,但图中不能得出此结论,D错误。
故选:D。
9.解: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同学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说话的声音变了,脸上长了一些青春痘,体重增加很快,这说明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有性别差异的,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0.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这八个系统就构成了完整的人体。
因此,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1.解:A、生殖器官在出生前就产生了,而不是在青春期产生的,A错误;
B、女孩比男孩早进入青春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2年左右,B正确;
C、在青春期,体重和身高开始迅速增长,C错误;
D、青春期性意识逐渐增强,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D错误。
故选:B。
12.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乳房增大大约从9岁开始到13.5岁,持续时间4.5年;生长高峰大约从11岁开始到14岁,持续时间3年;体形改变大约从9.5岁开始到15岁,持续时间6年;月经初潮大约从11.5岁开始到15.5岁,持续时间4年。其中持续时间最短的是生长高峰。
故选:B。
13.解:A、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成熟,青春期男生开始出现遗精,女生出现月经,A正确。
B、受精卵是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的,B正确。
C、人类胚胎初期发育的营养由卵细胞的卵黄提供,以后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胎盘从母体获得,C错误。
D、婴儿啼哭能帮助排出羊水然后学会用肺呼吸,要独立靠肺呼吸,所以在出生后大声的啼哭,表明孩子的肺已经张开,可以独立呼吸了,D正确。
故选:C。
14.解:A、青春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A正确。
B、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应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多吃自己喜欢的零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对生长发育不利,B错误。
C、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C正确。
D、青少年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来自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D正确。
故选:B。
15.解:蝗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相差不大,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6.解:A、龙眼鸡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纲,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而不是分裂繁殖,A错误。
B、龙眼鸡的受精过程是在雌虫体内进行的,但其发育是在体外完成的,即雌虫将受精卵产在树干上,卵在外部环境中孵化成幼虫,B正确。
C、蝗虫的生长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龙眼鸡生长过程与蝗虫相似。因此龙眼鸡的生长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但没有蛹阶段。它们直接从幼虫发育成成虫,C错误。
D、动物题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多了系统,D错误。
故选:B。
17.解:小鳔鮈属于鱼类,是体外受精的,属于有性生殖。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的生殖特点。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8.解:(1)红火蚁属于昆虫,受精方式属于体内受精。
(2)红火蚁的发育与家蚕相似,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若D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则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D受精卵→A幼虫→B蛹→C成虫。
故答案为:
(1)体内。
(2)A→B→C。
19.解: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A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②胎盘和③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出废物。
故答案为:受精卵;子宫;胎盘。
20.解:受精卵形成后即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慢慢植入子宫中继续发育,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如图是孕育早产羊羔的生物袋,袋内充满人工配制的“羊水”,袋外配置了机器“胎盘”,“胎盘”的“血管”与小羊的脐带相连。该生物袋与外置“胎盘”取代了母体内子宫的功能,为胚胎提供发育的场所。
故答案为:子宫
21.解:(1)图甲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是完全变态发育。
(2)丙图显示: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3)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丁图表示双受精过程。花粉成熟后散落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同时,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随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花粉管顶端破裂,两个精子释放出来,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的两个极核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属于双受精。可见ABD均出现在丁图中。
(4)用种藕繁殖莲,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
故答案为:(1)完全变态。
(2)胎盘。
(3)ABD。
(4)无性(或营养)。
22.解:(1)由图中资料可以看出黏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图中②为受精卵,④为幼虫,①为蛹,③为成虫。所以黏虫的个体发育顺序是:②→④→①→③。
(2)与黏虫相比,蝗虫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等3个时期,不经过①蛹期,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②→④→①→③。
(2)①。
23.解:(1)大熊猫具有胎生哺乳的主要特征,属于哺乳动物。
(2)鱼类的呼吸器官是鳃,靠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3)燕子是鸟类,它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故答案为:
(1)胎生哺乳。
(2)鳃;侧线。
(3)恒温。
24.解:(1)蝗虫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蝗虫的生长而生长,因此蝗虫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蜕皮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外骨骼限制身体生长。
(2)图一中动物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在A成虫期会飞,活动范围大,取食植物枝叶,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3)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过b受精卵→c幼虫→d蛹→a成虫四个阶段。若通过蚕丝的产量,则应延长c幼虫期。
(4)春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幼虫停止取食并吐丝结茧;结茧后幼虫化为蛹,到了蛹期蛹皮变硬不能吐丝,蛹不食不动;蛹过一段时间能羽化为蚕蛾。因此,“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春蚕吐丝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进入了“蛹”时期。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用得不准确,应将这两个字改为化蛹。
故答案为:
(1)蜕皮。
(2)A。
(3)c。
(4)化蛹。
25.解:(1)昆虫的发育有两种方式,其中的家蚕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
(2)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尾。成体用肺呼吸、有四肢无尾,水陆两栖,多为变态发育。若“Ⅰ”代表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发育上的共同点,则“Ⅰ”表示幼体和成体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差异大。
(3)若“Ⅱ代表昆虫和爬行类动物在受精方式上的共同点,则“Ⅱ”是体内受精。
(4)两栖类和爬行类都用肺呼吸,所以若“Ⅲ”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呼吸器官上的共同点,则“Ⅲ”是肺。
(5)昆虫是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两种。两栖动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里),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爬行动物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自然孵化,体外发育。所以昆虫、两栖动物和爬行类在生殖发育上的共同点是卵生。
故答案为:(1)蛹。
(2)大。
(3)体内。
(4)肺。
(5)卵生。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解:(1)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蝗虫的发育过程只包括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所以从发育过程角度看,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蛹期。
(2)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3)A、喷洒农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杀死卷叶象甲,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A错误。
B、诱捕雌虫:通过捕捉并消除卷叶象甲的繁殖源,可以有效减少卷叶象甲的数量,同时也相对环保,B正确。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其他害虫趁机入侵,而且对于已经受破坏的叶片来说,无法恢复其原有的功能,C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蛹;
(2)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3)B。
27.解:(1)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成蛙和幼蛙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生活习性上差别较大,因此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受精卵、胚胎发育、蝌蚪、幼蛙、成蛙等阶段。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在探究“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时,唯一变量是是否含有污染物,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的l、2号鱼缸是实验组,没有加入化肥、洗涤剂的3号鱼缸是对照组。
(3)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孵化,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被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4)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所以如果实验结果是:3号鱼缸中无污染物,蛙卵的孵化率最高;1、2号鱼缸中有污染物,远低于3号鱼缸中蛙卵的孵化率,则可以支持该假设。
故答案为:(1)蝌蚪;
(2)3;
(3)被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4)3号鱼缸中蛙卵的孵化率最高(或“1、2号鱼缸中蛙卵的孵化率远低于3号鱼缸”)。
28.解:(1)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部分发育,家蚕由受精卵发育成幼虫,取食桑叶,经过4次蜕皮,停止取食桑叶,吐丝结茧,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
(2)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即可推测探究的问题是:光照条件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应是:不同的光照条件影响茧的均匀程度。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一种条件就算唯一实验变量;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如蚕的大小、年龄、所处的温度、湿度等。
故答案为:(1)蛹;
(2)不同的光照条件影响茧的均匀程度;
(3)温度(或湿度等)。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9.解:(1)生殖器官的差异叫作第一性征。在性激素的作用下,还出现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这叫作第二性征,也叫副性征。由图可知,图甲和图丙中鸡的外形不同,主要取决于它们各自主要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这种性征在生理学上叫第二性征。
(2)图乙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睾丸是产生精子的器官,同时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因此,图乙中的公鸡与图甲相比,将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也消失。
(3)鸟类是卵生的动物,在生殖季节,雌雄鸟交配,精卵在雌鸟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在鸟体内就已经开始发育。小科从网上买了孵化箱,按正常程序操作,发现他奶奶家的鸡蛋孵化不出小鸡,这是因为鸡蛋没有经过受精,即使给以适宜的温度也孵不出小鸡。
故答案为:
(1)第二性征
(2)C
(3)鸡蛋没有经过受精
30.解:(1)蝗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B受精卵,CD幼虫,A成虫三个时期。
(2)家蚕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b卵、a幼虫、c蛹和d成虫四个时期。
(3)由于蝗虫喜欢干旱的环境,增加人工降雨不利于蝗虫的生存和繁殖,故可以防治害虫;在干燥裸露的地块进行植树,增加植物的数量,使蝗虫找不到合适的地块产卵,从而可减轻蝗虫带来的损害;鸟类和两栖动物是蝗虫的天敌,因此保护鸟类和两栖动物可防治蝗虫。
故答案为:
(1)成虫。
(2)b→a→c→d。
(3)增加人工降雨、植树(或保护鸟类和两栖动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下册1.2人和动物的生殖发育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人的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成熟等过程,最终将衰老死亡。请你参照如图信息,人的生命起点是(  )
A.卵细胞 B.精子 C.受精卵 D.新生儿
2.人类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是(  )
A.阴道 B.输卵管 C.子宫 D.胎盘
3.小科对有关“人的生殖”知识作了如图归纳。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与事实不一致的是(  )
A.①﹣﹣精子 B.②﹣﹣卵巢 C.③﹣﹣受精卵 D.④﹣﹣分娩
4.在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
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
C.卵细胞增厚并形成受精膜
D.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5.试管婴儿是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后,再移植到母体内继续发育而诞生的婴儿。早期胚胎最可能移植到母体的部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胎儿发育的场所和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分别是(  )
A.卵巢、子宫 B.子宫、胎盘 C.胎盘、脐带 D.子宫、脐带
7.如图模型表示母体与胚胎进行物质交换,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A可表示氧气 B.B可表示母乳
C.C可表示营养物质 D.D可表示二氧化碳
8.如图是人体脑部和生殖器官与全身相对生长速率的比较曲线,解读该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曲线①表示脑部生长,②表示生殖器官生长
B.在青春期开始前生殖器官的生长基本停滞
C.青春期开始时脑部生长已基本完成
D.在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生长的同时,智力也迅速发展
9.男、女之间在身体外形上开始出现明显的性别差异,标志着人进入了(  )
A.老年期 B.中年期 C.青春期 D.儿童期
10.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B.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
D.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11.青春期是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关于青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殖器官的产生和发育
B.女孩的青春期一般比男孩早2年左右
C.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D.性意识逐渐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12.如图表示女孩形体在青春期发生的部分变化,黑点代表变化开始的平均年龄。其中持续时间最短的是(  )
A.乳房增大 B.生长高峰 C.体形改变 D.月经初潮
13.即将进入八年级的我们大部分都已经处于青春期,下列关于个体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女生出现月经,男生出现遗精
B.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受精后形成一个受精卵
C.供给胚胎发育的营养都来自于母体
D.婴儿出生后要大哭一声有利于肺张开,开始自主呼吸
14.七年级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做法和对青春期的认识不科学、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
B.为了保证营养,可以多吃自己喜欢的零食
C.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处于黄金时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D.对来自烟酒、不健康的书刊和网络游戏的诱惑,要保持警惕并远离
15.如图是蝗虫生命的各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蚕的一生也经历和蝗虫相同的三个阶段
B.蝗虫的卵就是蛹
C.蝗虫生命的起点是幼虫
D.蝗虫成虫和幼虫形态结构相差不大
16.龙眼鸡是昆虫中的颜值担当(如图),其繁殖、生长发育与蝗虫相似。下列有关龙眼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
B.受精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C.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D.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17.近期,浙江公布了一种淡水鱼类新物种—— 江小鳔(biào)鮈(jū)。下列属于瓯江小鳔鮈生殖特征的是(  )
A.胎生哺乳 B.体内发育 C.体外受精 D.无性生殖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8.红火蚁(图甲)是蚂蚁的一种,每年的生殖期许多有翅的雄蚁和蚁后飞往空中交配,完成受精,它的发育与家蚕相似。
(1)红火蚁这种受精方式属于    受精;(选填“体内”或“体外”)
(2)图乙是昆虫发育模型图。若D表示红火蚁的受精卵,则红火蚁的发育过程为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19.我们每个同学都是从一个细胞逐渐长大,生命发生着奇妙的变化,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我”的生命开始图中的[A]   (填名称,下同)。受精卵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肚子的①   子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②   和③脐带从妈妈那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排入妈妈的血液中。
20.2017年4月25日,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生物袋(如图所示)成功孕育早产羊羔。生物袋内充满人工配制的“羊水”,袋外配置了机器“胎盘”,“胎盘”的“血管”与小羊的脐带相连。该生物袋与外置“胎盘”取代了母体内    的功能,为胎儿提供发育的场所。
21.下列是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作答:
(1)甲、乙两图反映了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图乙属于     发育。
(2)丙图中新生命与母体可通过图中1     (填写名称)进行物质交换。
(3)丁图中表现了绿色开花植物受精的过程,以下结构可出现在该图中的有    。
A.胚珠
B.受精卵
C.胚
D.精子
E.胚芽
(4)莲农常用藕来繁殖莲,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繁殖。
22.黏虫是一种危害多种作物的害虫,如图是黏虫发育的四个时期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黏虫的个体发育顺序是    (填序号)。
(2)与黏虫相比,蝗虫的个体发育不经过的时期是    (填序号)。
23.如图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
(1)“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它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    的主要特征。
(2)“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传递的祝福是繁荣。鱼类的呼吸器官是    ,生活在水中,靠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3)“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它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属于    (填“恒温”或“变温”)动物。
24.如图示意,图一和图二分别是蝗虫和家蚕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C→D的过程有    现象,这是由于外骨骼不能随身体一起生长。
(2)在蝗灾中,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图一的    (填字母)时期。
(3)在图二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设法延长    (填字母)时期。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诗句中“到死”两个字用得不准确,应将这两个字改为    ,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
25.如图是比较归纳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请据图回答问题:
(1)昆虫的发育有两种方式,其中的家蚕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
(2)若“Ⅰ”代表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发育上的共同点,则“Ⅰ”表示幼体和成体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差异    (选填“大”或“小”)。
(3)若“Ⅱ”代表昆虫和爬行类动物在受精方式上的共同点,则“Ⅱ”是    受精。
(4)若“Ⅲ”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呼吸器官上的共同点,则“Ⅲ”是    。
(5)若“Ⅳ”代表昆虫、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则“Ⅳ”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如图甲为常见的农业害虫卷叶象甲。雌性成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如图乙),幼虫及蛹期都在叶筒内生活。观察发现,同类植物的叶片有全缘和深裂两种形状(如图丙),具有深裂的叶片更能抵抗卷叶象甲的破坏。
(1)从发育过程角度看,卷叶象甲比蝗虫多了    期;
(2)针对观察到的现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以下探究:
【实验方案】Ⅰ选取同类植物中相同数量且大小相同的全缘叶片和深裂叶片;
Ⅱ将等量待产卵的雌性成虫,分别放到两种叶片上;
Ⅲ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能折叠成卷筒的叶片数量。
【实验分析】①制定上述实验方案基于的假设是    ;
【拓展应用】②从环保角度考虑,以下可以减少卷叶象甲危害的措施是    。
A.喷洒农药
B.诱捕雌虫
C.收集卷叶,并集中处理
27.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①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
②将3个相同的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并编号1、2、3;在1、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③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适宜的环境中孵化。
(1)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主要包括受精卵、胚胎发育、   、幼蛙、成蛙等五个阶段。
(2)该实验方案中对照组的编号是    。
(3)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4)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28.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 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 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 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 6 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 312 格,即每片最多结茧 312 粒),7 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 3 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 明亮而不均匀 明亮而均匀 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1)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   阶段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   。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   。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9.如图甲是健康的公鸡,图乙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俗名阉鸡),图丙是健康的母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一样)
(1)图甲和图丙中鸡的外形不同,如鸡冠形状、羽毛颜色等,主要因为它们各自主要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这种特征在生理学上叫    (选填“第一性征”或“第二性征”)。
(2)图乙中的公鸡与图甲相比    (填字母)。
A.只丧失生殖能力B.只是第二性征消失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也消失
D.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维持
(3)小科奶奶家里只圈养了几只母鸡,下了一窝鸡蛋,小科从网上买了孵化箱,按正常程序操作,发现他奶奶家的鸡蛋孵化不出小鸡,这是因为    。
30.昆虫作为自然界中一个庞大的家族,与我们人类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有些昆虫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反之,有些昆虫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如图是蝗虫及家蚕的一生。
(1)图甲中A代表了蝗虫发育的哪一阶段    。
(2)蚕是蛾的幼虫,吃桑叶,在化蛹前吐出作茧用的大量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家蚕的发育过程为    (用箭头和图乙中字母表示)。
(3)小姚同学在电视上看到有关蝗灾的新闻后,查阅了蝗虫的相关资料。
东亚飞蝗对我国农业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们的食物来源非常丰富,如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但是不会吃大豆、苜蓿、果树等植物。东亚飞蝗多栖息在地形较低的区域,喜欢将卵产在枯燥暴露的地块,青蛙、蜥蜴、鸟类等动物会将蝗虫作为自己的捕食对象。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以上资料,请你提供至少两条蝗虫防治的方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