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学习活动 孝亲敬老,传承家风1.使学生理解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掌握家风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老人的情感与行为习惯,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家风。3.激发学生对家庭、家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树立积极向上、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观念。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掌握家风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2.激发学生对家庭、家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树立积极向上、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观念。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云:“百善孝为先。”“孝”乃众多善行美德之首。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家风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传承优良家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孝亲敬老,传承家风”专题学习活动。(板书课题)二、现场采访师:上课之前,老师先做一个现场采访。同学们知道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身高、兴趣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喜欢的名人和口头禅吗?知道自己家的家训、家规吗?(生自由交流)三、分享孝亲敬老故事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孝亲敬老的动人故事。在当代社会,孝亲敬老的美德得到了大力弘扬,两年评选一次的全国道德模范中,就有不少孝老爱亲模范,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1.搜集古代的孝亲敬老故事,小组内分享,从中选出有较高价值的故事到班上分享。(1)扇枕温衾:汉朝时,有一位叫黄香的孩子,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他对父亲非常孝顺,寒冬时节,天气极其寒冷,为了让父亲少挨些冻,黄香每晚睡觉前都会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把被窝焐热,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时,酷暑难耐,为了让父亲能凉快些入睡,黄香会在睡前用扇子替父亲把枕席扇凉。黄香的孝行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2)拾葚异器:汉朝蔡顺,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一只牛蹄,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3)涤亲溺器: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在外游学期间日夜牵挂着远在家乡的母亲,背井离乡四年后,黄庭坚回到了母亲身边。此后,黄庭坚便开始每天亲自为母亲倾倒并清洗马桶。母亲心疼他,让他不要做这些事,但黄庭坚认为堂堂男儿既应创大业、干大事,也应为母亲分忧解难,这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职责。即使日后黄庭坚身为朝廷命官,家中也有仆从,但他依然坚持亲自为母亲清洗马桶,不委托他人。朋友劝他让下人去做,他表示侍奉父母应亲自为之,与自己当不当官无关。当母亲病危时,黄庭坚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奉在病榻前,亲自为母亲尝汤药,尽到为人子的孝道。2.通过各种媒介了解当今时代心怀感恩、孝亲敬老的典范人物,了解他们的孝行。林秀贞,是河北省枣强县的一位普通劳动妇女,“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她从三十岁起,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她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还在精神上给予关怀,用真情温暖社会,被人们称为“爱心使者”。“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林秀贞的颁奖词为“用30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官员做这等事是本分,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3.设计孝亲敬老板报。设计板报时,要注意图文并茂,如果是电子板报,还可以插入音像素材。除了讲述孝行故事,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行为、品格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可以引述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给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还可以自行撰写。设计完成后,可以邀请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美术等学科的老师,对各组的板报进行点评。四、理解“孝”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孝文化源远流长。2600多年以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蓼莪》就写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备至,我想好好报答,但上天无情,想要报答父母也没有机会了!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的我们,则要充满感恩之心,孝敬父母。1.字源探“孝”义。文言版《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白话版《说文解字》: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意,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生记笔记:孩子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即为“孝”。)2.名言探“孝”义。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虽历代都有些许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引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至圣先师对“孝”都有非常经典的论述,大家交流一下吧。(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释义: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2)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释义:孝子如果深爱父母,一定会和气;有和气,一定会面有愉悦之色;有愉悦之色,一定会有和顺的仪容。(3)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人间世》释义:侍奉自己的亲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使亲人感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4)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释义: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天许多人认为的孝,就是赡养父母。狗和马,也都有人来养;如果不尊敬父母,与养狗、养马有什么不同呢?”师:谈谈对“孝”核心的理解。点拨:内心尊重来敬奉,和颜悦色多沟通。(生记“孝”名言)3.有人认为,当代青少年讲究个性、重视独立,与“孝”有矛盾之处。也有人认为,“孝”的本义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与青少年追求自我并不矛盾。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围绕“当代青少年如何‘尽孝’”的话题展开讨论。五、传承家风1.家,不只是居所,也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港湾。家风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体现在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家庭氛围中。请自己的父母、祖辈讲述家庭的故事,与他们共同寻找、总结家庭的优良传统。2.家训、家书、家规是家风常见的文字载体,诸葛亮《诫子书》就是其中的典范,搜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与家人共读、讨论,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1)《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宇宙可臻其极,情性不知其穷,唯在少欲知足,为立涯限尔。——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释义:《礼记》上说:“欲望不可以放纵,志向不可以满盈。”宇宙很大也可以到达它的边际,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少欲知足,才能有限度。(2)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宋史·包拯传》释义:(包氏)后世子孙做官的人中,有贪赃枉法的人,不能放回本家,死了不得归葬祖坟。不服从我的意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3)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毛泽东1947年10月8日给毛岸英的信(4)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夏明翰烈士就义前给母亲陈云凤的信3.与父母、祖辈一起,撰写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训、家规。注意语句简洁凝练,同时配上对其内容的具体解释。可以通过书法作品或数字化作品的形式呈现家训、家规,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召开“我的家风”展示会。六、践行孝道 传承家风师: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要践行“孝亲敬老”的美德,传承优良家风,不是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细节最感人,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我们唤醒心灵,感受亲情,尊敬长者,从现在开始,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成长的声音:听父母谈一谈抚养子女的艰辛与快乐,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岁月的痕迹:找出父母年轻时和近期的生活照,从对比中触摸岁月的痕迹。——生活的点滴:回忆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点点滴滴的教导,用心体会,传承优良家风。温馨提示:1.为父母泡一杯茶,送一句温馨的祝福;向长辈深鞠一躬,说一句感恩的话。2.给父母长辈捶捶背、洗洗脚、修剪指甲。3.记住父母(爷爷奶奶)的生日,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4.亲手制作一张感恩卡,送给长辈。5.每天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卫生、叠被子、洗碗、洗衣服等。6.召开家庭小会议,与父母长辈一起交流家训、家风。在这次专题学习活动的教学中,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都很高,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学生纷纷表示要通过行动来孝亲敬老,传承家风。在以后的时间,老师也会不断地跟进学生的行动情况,分阶段进行总结表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要成功,必须抓住学生的情,情能感人,情能启智,情能育德。要把情贯穿其中,把教育化于无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