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专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生物学一轮复习专题: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含解析)

资源简介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要点速记】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考法1 关节的结构及功能
考法2 骨骼肌的组成及功能
二、运动的完成、方式及意义
考法1 骨、关节、肌肉配合产生运动
三、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考法1判断行为的类型
考法2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区别
四、研究动物的行为
考法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五、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考法1 社会行为的判断
考法2 信息交流方式
六、动物的作用
考法1 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判断
【试题精练】
1.上完体育课回到教室,小刚拿起水杯大口喝水。完成下图动作时( )
A.①舒张,②收缩 B.②两端附着在肱骨上
C.需要肌肉和骨骼的协调配合 D.只需要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参与
2.岳阳市马拉松在君山开赛,运动员们尽情展现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以下关于参与该运动的各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赛前运动员要充分进行热身运动,增强关节灵活性
B.跑步过程中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提供能量
C.膝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构成
D.大腿上的股四头肌的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在相邻骨上
3.如图是长骨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骨由骨膜、骨质、骨髓三部分组成
B.⑤骨膜中不仅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还含有具有造血功能的成骨细胞
C.①骨松质分布在骨两端,属于骨质且比较疏松
D.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硬而不脆
4.下图表示投篮动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①中的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B.动作②的完成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由动作①到动作②,参与的关节只有肘关节
D.投篮时,肘关节在骨骼肌的牵拉下围绕骨运动
5.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小鼠走迷宫”实验进行了改进:向迷宫内注水,在迷宫出口位置设置一个爬梯,小鼠可通过爬梯离开水面到达安全岛。兴趣小组对此实验作出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小鼠走迷宫属于先天性行为
B.小鼠通过多次走迷宫后,到达安全岛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C.换一只小鼠进行实验,到达安全岛的时间可能会不同
D.如果改变安全岛位置,小鼠会一直按原路线走,永远不会改变
6.下列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蚯蚓走迷宫”说明较低等的动物也有学习行为,但低等动物的学习能力较差
B.刚出生的小袋鼠会爬向母亲的育儿袋,说明先天性行为能满足动物生存的基本需求
C.“小鸟喂鱼”的现象说明这只红雀学会了喂养其他动物的幼体
D.“大山雀偷喝牛奶”,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能让动物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7.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
B.一般来说,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的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蚂蚁、蜜蜂、大象、狒狒等
D.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以便动物更适应环境
8.下列有关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明手提重物上楼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B.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鸟巢中,这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C.飞蛾有趋光的习性,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动物之间通过动作进行信息交流
9.甲图为关节结构模式图,乙图为杠杆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关节的结构由1、2、5构成
B.乙图中7是杠杆的支点,它相当于我们运动系统中的关节
C.甲图中6能分泌滑液,减小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乙图中9是杠杆的动力,运动系统中的动力是由骨骼肌提供的
10.科学家将大白鼠和蚂蚁放入终点有食物的迷宫中,进行走迷宫训练实验,实验结果图二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一
图二
A.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B.走迷宫实验中,大白鼠出现错误的次数明显多于蚂蚁
C.大白鼠和蚂蚁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D.训练次数越多,蚂蚁和大白鼠出现错误的次数越多
11.如图为肘关节、屈肘运动及赛龙舟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图中起牢固作用的结构是[2]________,能减少运动摩擦的结构是[1]________和[4]内的滑液。
(2)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有时会发生“脱臼”的现象,“脱臼”是指________。
A.5从2中脱出B.5从3中脱出C.5从4中脱出 D.3从5中脱出
(3)屈伸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到支点作用的是________。
A.关节 B.骨 C.骨骼肌 D.骨骼
(4)图乙中,龙舟比赛中队员屈肘把桨划向胸前时,[A]________处于收缩状态,A和B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________系统的调控下。
12.咖啡因对老鼠记忆的影响
咖啡因存在于咖啡、奶茶等饮料中,对于中枢神经具有兴奋作用。有研究者认为:①使用咖啡因可以改善老鼠记忆保持的能力;②长期慢性(一个月以上)食用咖啡因能够减缓老鼠的记忆衰退。老鼠是一种天生擅长游泳但厌恶水的动物,落水后会本能地寻找水中能站立避水的场所,在陌生的落水环境下,老鼠寻找站立点的过程还涉及复杂的记忆。据此,某医学研究小组就“不同浓度的咖啡因对于老鼠空间记忆的影响”进行了探究,步骤如下:
①选择健康且体重相近的成年老鼠40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0只。
②给四组老鼠分别灌入不同浓度、同等剂量的咖啡因溶液,如下表:
组别 灌入的咖啡因溶液的浓度/(mg/kg)
A 0
B 5
C 10
D 15
③30分钟后将老鼠分别投入四个大小和造型相同的水迷宫中,水迷宫中有站台可避水。
④记录老鼠从落水至找到站台所用的时间(潜伏期)。每天训练4次,连续5天,统计平均值,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由上述信息可知,“老鼠落水后寻找站立点”的逃生行为是______(填字母)。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兼具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征
(2)该研究小组设置的对照组是_______组。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3)观察图中A组的数据发现,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鼠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4)若要得出不同浓度的咖啡因是否影响了老鼠的逃生行为,需要观察比较________的实验数据。
(5)该实验可以用于论证文中画线处的哪一个观点________ (填序号)。本实验中的数据支持该观点吗?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完成图中屈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错误。
B.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②肱三头肌的肌腱一端附着在肱骨上,另一端绕过肘关节附着在桡骨上,错误。
C.完成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的协调配合才可以完成,骨骼包括关节和骨,正确。
D.小刚拿起水杯大口喝水时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提供的能量,错误。
2.答案:C
解析:A.赛前运动员要充分进行热身运动,增强关节灵活性,预防膝关节损伤,故A正确。
B.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活动都不是一个系统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多个系统协调配合,故B正确。
C.膝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和关节囊构成,关节头、关节窝合称关节面,故C错误。
D.大腿上的股四头肌的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在相邻骨上,使关节更加牢固,故D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析:长骨表面的骨膜内有成骨细胞、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生长、营养及其损伤后的修复都具有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可以不断形成新的骨细胞,使骨长粗,但无造血功能,B错误。
4.答案:B
解析:动作①是屈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A叙述错误;由动作①到动作②,参与的关节有肘关节、腕关节等,C叙述错误;投篮时,骨在骨骼肌的牵拉下绕关节运动,D叙述错误。
5.答案:C
解析:A.小鼠走迷宫是小鼠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A错误。
B.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小鼠在不断地走迷宫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学习,随着完成次数的增加,越来越熟练,走完迷宫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因此小鼠通过多次走迷宫后,到达安全岛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故B错误。
C.小鼠通过反复尝试的方法,经过不断的失败,最终学会通过迷宫。如果换一只小鼠进行实验,它们“尝试和错误”的次数会不同,这样到达安全岛的时间可能会不同,故C正确。
D.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改变安全岛位置,小鼠看到危险,不会一直按原路线走,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蚯蚓走迷宫”说明较低等的动物也有学习行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差,学习行为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故A正确。
B.“新出生的小袋鼠能够自己爬到妈妈的育儿袋里”,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说明先天性行为能满足动物生存的基本需求,故B正确。
C.“小鸟喂鱼”这种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这种现象说明红雀喂养其他动物幼体的行为是一种本能,故C错误。
D.“大山雀偷喝牛奶”,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能让动物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更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
B.人或动物任何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一块骨骼肌收缩、舒张完成的,而是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的;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会收缩,牵引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运动,从而产生各种动作,B正确。
C.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如蚂蚁、蜜蜂、大象、狒狒等,C正确。
D.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D错误。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直臂手提重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都收缩,因此会感觉很累,A正确。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鸟巢中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错误。
C.飞蛾的趋光的习性属于先天性行为,这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C正确。
D.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甲图中1为关节囊,2为关节腔,3为关节头,4为关节窝,5为关节面,6为关节软骨;乙图中7表示支点,8表示杠杆,9表示动力。甲图中1关节囊能分泌滑液,减小骨与骨之间的摩擦,故选C。
10.答案:A
解析:AB.由图2看出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明显低于蚂蚁,而大白鼠属于哺乳动物,蚂蚁属于节肢动物,故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A正确、B错误。
C.大白鼠和蚂蚁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C错误。
D.由图2曲线图可知,训练次数越多,蚂蚁和大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越少,D错误。
故选A。
11.答案:(1)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腔
(2)D
(3)A
(4)肱二头肌;神经
解析:(1)2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1关节软骨和4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2)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3关节头从5关节窝里脱落出来,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屈伸肘动作符合杠杆原理,起到支点作用的是关节,杠杆作用的是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4)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B肱三头肌收缩,A肱二头肌舒张。龙舟比赛中队员屈肘把桨划向胸前时属于屈肘动作,A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2.答案:(1)C
(2)A;咖啡因溶液的浓度
(3)该组老鼠从落水到找到站台(潜伏期)所用的时间变短
(4) ABCD四组
(5)①;不支持
解析:【解析】(1)“老鼠是一种天生擅长游泳但厌恶水的动物,落水后会本能地寻找水中能站立避水的场所”,从文中这段话可判断出,这属于老鼠的先天性行为;“在陌生的落水环境下,老鼠寻找站立点的过程还涉及复杂的记忆”,从文中这段话可判断出,老鼠的这种行为还需要后天的学习,这属于老鼠的学习行为。因此,老鼠落水后寻找站立点的逃生行为是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
(2)该研究小组设置的对照组是灌入的咖啡因溶液的浓度为0的A组,该实验的变量是咖啡因溶液的浓度。
(3)观察图中A组的数据发现,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该组老鼠从落水到找到站台(潜伏期)所需的时间变短,说明老鼠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4)若要得出不同浓度的咖啡因是否影响了老鼠的逃生行为,需要观察比较各组得出的数据。
(5)该实验可以用于论证文中画线处的观点①:使用咖啡因可以改善老鼠记忆保持的能力。但本实验的数据中未使用咖啡因的老鼠与使用不同浓度咖啡因的老鼠找到站台的时间差距不大,而且B组和C组中使用咖啡因的老鼠找到站台的时间比未使用咖啡因的A组老鼠时间长,因此本实验中的数据不支持观点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