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学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学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2025届高三(下)第一学月阶段性测试
地理试题
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贵州“威宁火腿”使用传统方法腌制已有600多年历史,选用当地高原优质畜种——“乌金猪”后腿制成,猪腿需历经四季(冬季盐腌,春季上霉,夏季发酵,秋季熟化)方能完成从生腿到火腿的脱胎换骨,年产量低且价格贵。2019年“威宁火腿”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后,“威宁火腿”系列产品作为零食走进大众视野。某火腿生产企业创新益生菌发酵技术腌制和加工低盐即食性火腿,促进“威宁火腿”产业、产品和品牌不断升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9年前“威宁火腿”年产量低且价格贵的主要原因是
A. 优质原材料稀缺 B. 制作工艺周期长
C. 廉价劳动力短缺 D. 产品外运能力差
2. “威宁火腿”通过地理标志认证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生产效率提高 B. 制作工艺提升
C. 销售市场拓展 D. 生产成本下降
3. 火腿生产企业创新腌制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A. 满足消费需求 B. 降低生产成本
C. 适应气候变化 D. 提升宣传效果
羊湖电站,全称为羊卓雍湖(又称“羊卓雍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贡嘎县境内,距离拉萨市约86公里。该电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羊卓雍湖(由若干小湖组成的微咸水湖)与雅鲁藏布江之间的天然落差发电。下左图为羊湖电站位置图,右图为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图
4.推测羊卓雍湖的形成原因是
A.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成湖 B.火山喷发,火山口积水成湖
C.地壳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D.冰碛物堆积,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5.该地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供应紧张 B.太阳能丰富但昼夜变化大
C ueret :uId: ueret .河流水量丰枯季明显 D.风力变化大,不稳定
6.抽水蓄能电站,水由下池向上池流动的时间可能是
A.冬半年或晚上 B.冬半年或白天
C.夏半年或晚上 D.夏半年或白天
2024年12月22日,新疆哈密(95°E,43°N)“光热+光伏”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为全国最大的光热综合能源工程。“线性菲涅尔”技术使光伏板和定日镜动态跟踪太阳运动。光伏板利用太阳辐射发电。定日镜白天将太阳辐射转变为热能,夜间驱动设备发电。
7.并网发电当日正午,为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光伏板与地面的夹角约为
A. 19.5° B. 23.5°
C. 66.5° D. 70.5°
8.应用“线性菲涅尔”技术,与12月22日相比,哈密3月21日光伏板
A.跟踪调整时长较短 B. 正午影子长度较长
C.仰角移动幅度较小 D. 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9.“光热+光伏”一体化并网发电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清洁能源生产成本 B.获得更多的清洁能源
C.扩大清洁能源利用领域 D.提供稳定的清洁能源
萨马科铁矿浆管道位于巴西东部,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矿浆输送管道。管道起点乔曼诺铁矿区,终点在大西洋沿岸港口,全长400千米。管道上共设有两座泵站,输送铁矿浆重量浓度66%,最大年输送量达到1200万吨。注:矿浆重量浓度=[矿石重量/矿浆(矿石+水)的重量]×100%。读“萨马科铁矿浆管道沿线地区略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为保证矿浆顺利输送,建设起点泵站①时需考虑当地的
A. 劳动力数量 B. 铁矿喷源储量
C. 水资源状况 D. 科技发展水平
11. ①②两泵站之间管线设计弯曲度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矿浆年运输量 B. 提高矿浆流动速度
C. 带动沿线城镇发展 D. 降低管线铺设坡度
12. ②③之间管线在日常养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
A. 冬季管道发生冻裂 B. 矿浆磨蚀致管道破裂
C. 夏季飓风破坏管线 D. 频繁地震致管道破裂
天山北坡从海拔5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
13.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A.降水量、融雪量、灌溉量 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 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14.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15.受农业用水影响,该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推测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每年可能下降
A.5毫米 B.10毫米
C.25毫米 D.50毫米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 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距今1.8万年,地球处于冰期,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下简称恒布河三角洲)海岸线位置偏南。冰期结束后,该三角洲海岸线随着海平面变化快速北移。距今0.7万年以来,三角洲海岸线缓慢南移。科学家预测,恒布河三角洲海岸线未来将北移,威胁当地粮食生产。图6示意距今1.8万年以来恒布河三角洲海岸线的位置变动,图7示意距今1.8-0.7万年 M 处沉积地层剖面。
(1)从气候角度简析距今1.8万年恒布河三角洲海岸线位置偏南的原因。(6分)
(2)说明 M 处距今1.8-0.7万年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的过程。(6分)
(3)推测恒布河三角洲海岸线北移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威胁。(6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 肯尼亚是全球重要的茶叶生产国,尤其以红茶闻名于世,是世界第二大红茶生产和出口国,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90%以上。境内肯尼亚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该国红茶生产过程包括采摘、晒青、揉捻、杀青、发酵和干燥等多道工序。肯尼亚红茶具有浓郁的香气、鲜香醇甜的口感以及绵柔润滑的特点,其汤色红艳透亮,口感甘醇。
UERET :uId: UERET 材料二 尽管世界性茶叶生产过剩,但肯尼亚茶叶能够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销售到巴基斯坦,埃及、英国、阿联酋、也门等国家。2021年,肯尼亚茶叶发展局与中国茶企签署了贸易协议,未来三年内,肯尼亚每年将向中国出口价值约70亿肯先令(约合4.86亿人民币)的特种茶茶叶。
从气候、地形、土壤等方面,简述肯尼亚生产红茶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分析肯尼亚茶叶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出口到很多国家的原因。(6分)
从中国和肯尼亚中任选一方角度,说明肯尼亚茶叶发展局与中国茶企合作的优势。(4分)
(4)为肯尼亚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铃鹿山脉地处本州岛南部,西侧为琵琶湖,冬季不结冰但时有降雪。冬春季节,当冷锋过境之后,铃鹿山脉西侧常形成较强高压,并触发铃鹿山脉东坡强劲的下降风,当地人称之为“铃鹿大蛇”。图10示意“铃鹿大蛇”发生区域的位置和地形。
图10
分析冬季冷锋过境后铃鹿山脉西侧形成较强高压的原因。(6分)
简述“铃鹿大蛇”强劲大风的形成过程。(6分)
与乙线相比,说明甲线处更容易形成“铃鹿大蛇”的原因。(6分)渝高中学高2025届高三下第一学月阶段性测试地理答案
选择题 1-5 B.C.A.D.C 6-10.C.C.D.D.C 11-15.D.B.D.B.B
16. (18 分)
(1) (6 分) 距今 1.8 万年,地球处于冰期,冰川规模较大,入海径流较少;海水温度较低,海水体积收缩,海平面较低,海岸线位置偏南。(每点 3 分,共 6 分)
(2) (6 分)距今 1.8 万年,海平面较低,M 处与海面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沉积物粒径较大;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M 处与海面落差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每点 3 分,共 6 分)
(3) (6 分)海岸线北移,陆地面积减小,耕地减少;海平面相对上升,海水倒灌增强,土壤季节性盐渍化加剧;海水顶托加强,洪水排泄困难,洪灾多发;更易受到风暴潮、海啸等灾害的影响,粮食减产,威胁当地粮食生产。(每点 3 分,任答两点得 6 分)(6 分)
17(19分)
(1)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既有利于茶叶生长,也有利于生产过程中茶叶发酵 (2分)地形: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茶叶的积累风味物质 (2分)土壤:多火山灰土壤,土壤肥沃而且 呈酸性,适合茶叶的生长.(2分)
(2)肯尼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充足而且工资水平较低;(2分)土地租金低;(2分)茶叶品质好.(2分)
(3)中国:市场广阔,茶叶进口量大;(2分)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2分) 或肯尼亚:茶叶种植的自然条件好,茶叶质量好;(2分)茶叶种植、生产的成本低.(2分) (4)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加大技术投入,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和茶叶品质;积极开拓国际市 场.(任答三点得3分)
18(1)(6分)冷锋过境后,铃鹿山脉西侧被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2分);铃鹿山脉阻挡冷气团推进,冷空气堆积增厚下沉,使高压增强(2分);冷锋过境形成的降雪,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叠加融雪吸热使气温降低),使高压增强(2分)。
(2)(6分)冷锋过境,盛行西北风,铃鹿山脉西侧形成较强高压,与山脉东侧气压差(气压梯度力)增大,增大风力(2分);山脉西侧堆积的冷空气不断加厚,直至从山脊鞍部向东溢出,(翻过鞍部隘口时因狭管效应)增强风势(2分);气流翻越山脉后在重力作用下沿陡峭的山坡快速下沉(2分);叠加冷锋过境后的西北风(背景风)与“铃鹿大蛇”风向一致(2分),形成强劲的下降风。(任意三点6分)
(3)(6分)与乙线相比,甲线处海拔更高,西侧堆积的冷空气更为深厚,势力更强(2分);甲处气流经过的鞍部隘口更为狭窄,狭管效应更强(2分);甲处东侧的高差更大、坡度更陡,重力加速作用更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