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C D A D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C B C D A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C D D B A B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A C B A
36.(1)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夏季湿热,冬季温和,年降水量大。
(2)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问题严重;早涝灾害多发;土层薄,土壤贫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且耕地分散,人多地少;地形崎岖,对外交通不便。
37.(1) ① ③ ②
(2)丙地为草原,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减少冬春季大风对地表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墒情等。
(3)秸秆焚烧后会形成草木灰,提高土壤中钾、磷等元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焚烧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和虫卵,减轻病虫害等。宇通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检测
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025年2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共70分)
“十字连星”是指太阳、月球及八大行星排在几乎垂直的直线上。下图为“十字连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代表的天体属于巨行星的是
A.⑤ B.② C.③ D.①
2.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主要取决于太阳的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温度
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大陆地壳的某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推测该地层形成于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莫霍面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 B.甲圈层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C.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比大陆地壳小 D.软流层位于乙圈层最顶部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凌晨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有震感。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的手机上收到了地震横波到达时间、震中距离的预警提醒。下图示意北京某市民手机上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地震预警中预警横波而不是纵波的主要原因是
A.横波传播速度较为固定 B.横波到达地表较早 C.纵波对地球无破坏作用 D.纵波传播速度较快
6.地震预警系统能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主要是利用
①地震波比电磁波慢的特点 ②地震的破坏主要是由纵波造成的
③横波的速度慢于纵波 ④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三名航天员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飞船返回大气层时所经历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不变→递增→递减 B.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C.递增→递减→不变→递增 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8.图中各层大气,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高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B.②层对流强烈利于航空飞行
C.②层电离层有利于短波通信 D.③层中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
9.①层大气顶部的风
A.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B.不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C.通常比近地面的风力大 D.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大
屋顶绿化指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绿色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如下实验(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若实验中提高植被覆盖度
A.槽中雨水汇集的速度减慢 B.植被蒸腾消耗的水量变少
C.大塑料壶收集的雨水变多 D.导流槽径流达峰时间提前
11.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城区的蒸腾量,降低空气湿度 B.吸烟滞尘,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C.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根除城市内涝 D.增大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撒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4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情况下,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在我国辽宁南部距今8000~10000年的泥炭层中,桦属花粉占优势,而现在桦木林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桦树为喜冷耐旱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测我国辽宁南部8000~10000年前的气候特点是
A.冷湿 B.暖干 C.暖湿 D.冷干
13.考古专家可以从含有孢粉化石的地层了解到当时的
①植被类型 ②植被年龄 ③地貌特征 ④气候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3年4月24日凌晨,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监测到地球发生了一次特大地磁暴,Kp指数(即全球磁场指数,其反映的是每三小时地球磁场活动的情况,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达到了少见的“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地磁暴过程是太阳大气层抛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产生的,该太阳大气层是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核心层
15.下列现象与该次太阳活动相关的是
A.北京出现沙尘暴天气 B.北斗导航卫星受到威胁 C.新西兰出现地震 D.世界各地出现极光
下图是某学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准河道正中,均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实验装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实验过程中
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 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水流越多越快,沙子被搬运得越多 D.水流越少越慢,沙子被搬运得越远
17.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 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 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在定向风的长期吹蚀下,裂缝逐渐扩大而成为沟槽,沟槽之间常出现高达5~10米的垄脊,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即为雅丹地貌。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常年盛行东北风,形成典型的雅丹地貌。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疆罗布泊雅丹地貌“脊和沟槽”的延伸方向最可能是
A.东北—西南 B.南北 C.东南—西北 D.东西
19.重排下列序号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①纵向沟槽切割原有的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导致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上升而降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在秋高气爽的时候,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人很容易患上感冒,是因为此时
A.①比较大 B.②比较小 C.③比较大 D.④比较小
2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减
研究表明,气候、植被等因素对科尔沁沙地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经过长期治沙,近年来科尔沁沙地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下图表示科尔沁沙地西南边缘某地区(43°N,119°E)5月到10月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与固定沙丘相比,流动沙丘土壤含水量的突出特征是
A.土壤含水量较高,垂直差异大 B.土壤含水量较低,垂直差异小
C.土壤含水量较高,垂直差异小 D.土壤含水量较低,垂直差异大
24.0~10cm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大于流动沙丘的原因是
A.固定沙丘植被蒸腾消耗的水分少 B.雨水下渗到固定沙丘深层土壤多
C.到达固定沙丘表面的太阳辐射少 D.固定沙丘表层冻结阻隔水分蒸发
25.植被覆盖度越高,一般土壤深层含水量也越高,但科尔沁沙地却相反。下列与科尔沁沙地此特殊现象无关的是
A.气候干旱 B.冠层截留雨水 C.根系吸收 D.土壤透水性差
温跃层是指位于海面以下某深度内,海水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一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下图为某海域某月海水温度垂直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海域内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①10~20米温差大导致温跃层显著 ②20~30米随海水深度增加温度下降最快
③30米以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小 ④表层水温高,向深处水温逐渐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该海域温跃层最明显的季节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滨海新区填海造陆区域主要建群植被逐渐由初始的浅根系草本植被碱蓬向较深根系草本植被芦苇和深根系灌木植被柽柳演替。调查发现,该区域某缓坡的坡底、坡腰、坡顶分别出现了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建群植被;缓坡区域的植被演替要明显快于地形平坦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推测该缓坡坡底、坡腰、坡顶分布的植被依次为
A.碱蓬、芦苇、柽柳 B.碱蓬、柽柳、芦苇 C.芦苇、柽柳、碱蓬 D.柽柳、芦苇、碱蓬
29.该区域缓坡区域的植被演替速度较地形平坦区域快的主要原因是
A.缓坡的水分和热量差异更大 B.缓坡促进了水分和盐分的迁移
C.平坦地区土地盐碱化更加严重 D.缓坡的涝灾更加严重
下图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黄山迎客松
A.终年常绿,叶片多呈针状 B.终年常绿,多革质或蜡质叶片
C.高大,藤本植物层层缠绕 D.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季落叶
31.图中各景观与所在地自然环境相匹配的是
A.乙——高寒缺氧,雪域高原 B.甲——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C.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D.丙——炎热干燥,土壤疏松
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度间热量交换具有重要意义。读“大西洋部分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图中
A.北大西洋暖流使热量向高纬海区输送 B.墨西哥湾暖流向其南部海区输送热量
C.加那利寒流导致附近海域产生风暴潮 D.拉布拉多寒流使得沿海地区发生潮汐
33.图中①至④处
A.①处海水盐度最高 B.②处海水密度最大
C.②处海水温度高于③处 D.④处海水密度大于①处
我国南方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采集到一块土壤标本,将其带到学校地理教室进行观察和测试,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颜色 有机质 质地 pH值
红色 较少 黏粒比重高 5.2
34.该地土壤有机质较少,主要是因为
①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②植被稀少,枯枝落叶少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④成土母质中缺少有机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同学们想利用此土壤标本种植花草,合理的改良方法是
A.拌入砂土——增加土壤透气性 B.大量浇水——改变土壤酸碱度
C.加入化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D.加入果皮——增加土壤矿物质
二、主观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贵州省位于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典型且分布广泛。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2℃-25℃,冬季平均气温3℃-6℃,年降水量大于1100mm。下图示意贵州境内某喀斯特峰丛山地。
(1)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分布广泛,从岩石和气候条件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2)说明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的原因。(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关系,往往降水越丰富的地区,土壤的淋溶层越厚。秸秆还田,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轩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如秸秆粉碎还田、养畜过服还田、秸秆沤肥或覆盖还田等,下图为我国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
(1)选填出甲、乙、丙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甲: ;乙 :丙: (6分)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温带草原③荒漠植被
(2)丙地区常采用覆盖还田的方式进行秸秆还田,试分析其原因。(4分)
(3)现我国仍有部分地区采用秸秆焚烧还田的方式,试说明秸秆焚烧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6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