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杜甫登岳阳楼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2、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3、把握诗中杜甫的情感,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者名片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很多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动荡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串着忧国忧民这一情感,并把最普通的老百姓作为诗歌的主角。杜诗的风格多为“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杜甫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有上千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诗歌背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右臂偏枯,左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诗歌赏析“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夙愿得偿。“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坼”,分裂,有力地划分,仿佛洞庭湖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广袤的吴楚两地分开了,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漂浮。洞庭湖几乎包容整个天地万物,并且天地都随湖水的波动日夜漂荡起来,写出洞庭湖的波澜壮阔。诗人无亲朋音讯,无精神慰藉,无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有壮志难酬之心,有心忧天下之胸怀,然而却没有实现的途径。诗人“涕泗流”,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对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对壮志未酬的自悼。初读诗,解诗意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chètìsì所见所思登楼叙述写景抒情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沉痛和无奈,流露出作者伤时伤世的感慨,和漂泊天涯的伤情。探讨杜甫登上岳阳楼时的心情如何?仇兆鳌《杜诗详注》“‘昔闻’,‘今上’。喜初登也。”昔悲剧的一生盛世的没落登楼今诗人?国家?头发白了耳朵聋了右手不能动了有当官的父亲,有殷实的家境,有理想,有才华开元盛世繁华不再一个人,一个朝代再也回不去的从前家族没落了了解背景,知人论世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57岁的杜甫终于乘着小船登上了向往已久的岳阳楼,看到了浩淼如烟的洞庭波涛。而这一年,他的船,从白帝城出发,出三峡,过公安,从早春时节一直行至深冬。此时的杜甫,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右臂偏枯半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 刘须溪登楼所见哪两个字最为传神?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分裂。 “浮”:漂浮,浮荡。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气势磅礴!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主宰着它们的起伏——宏伟壮阔!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博大的胸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炼字释义表情达意的效果结合句意分析手法表现所写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登楼所思对亲戚朋友的眷念年老多病的悲伤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无以报国的自悼身世之悲家国之痛忧国忧民漂泊天涯的孤苦书信无奈的自嘲从岳州至潭州,有一年半的时间只能在一条小船上度过战马、兵马,指战争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诗歌小结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湖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抒情方式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寓情于叙寓情于景直抒胸臆迁移拓展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思考:颔联的两句诗中,诗眼分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引”和“衔”,引是引走、带走,衔是送来。 运用拟人的手法,“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的喜悦之情。课堂练习:1.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夜浮”三字,写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B.“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诗人当时孤单贫苦、潦倒无助的生活境遇。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反映在“凭轩”与“今上”“戎马”上。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答案:C解析:C项,“凭轩”与“今上”“关山北”相呼应。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色 请你置身诗境,说说你的感受。课堂练习:参考答案:颔联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昼夜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置身这样的诗境中,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