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5届高三下学期2月统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5届高三2月统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座谈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围绕一系列问题发表了意见,其中最优先指出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性的问题,就是“立场问题”,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并明确对此进行了回答:“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关于人民与文艺的关系,朱德也在座谈会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提出人民才是文艺工作的最终评判者,专门批驳了轻视人民群众的观点。他说:“一个人不要眼睛长得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都不是自封的,都要由工农兵批准才行!”朱德还重新解释了诗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明了文艺源于人民生活这一道理:“在我们这个时代,韩荆州就在工农兵当中,只有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才能结识许许多多的韩荆州。。”
文艺从属于政治,并不意味着文艺可有可无。恰恰相反,毛泽东指出文艺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强调,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因此“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 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如果连最广义最普通的文学艺术也没有,那革命运动就不能进行, 就不能胜利”。
文艺立足于人民立场,就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民众剧团团长柯仲平在发言中就谈了该团下 乡表演小歌舞剧《小放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剧团还收到了群众赠送的许多慰劳品。他说:“我们就是演《小放牛》。你们瞧不起《小放牛》吗 老百姓都很喜欢。你们要找我们剧团,怎么找呢
你们只要顺着鸡蛋壳、花生壳、水果皮、红枣核多的道路走,就可以找到。”这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 肯定。当然,普及并不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简单复写。毛泽东指出,文艺反映的生活“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要把矛盾和斗争典型化,“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同时毛泽东也提出,普及和提高紧密相关,形象地说:“如果老是《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
(摘编自赵丛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世雄谈万世师》)
材料二:
文艺要热爱人民。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 不上为人民创作。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 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我讲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并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鲁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 命前后底层民众的处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闰土、阿Q、 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有一位苏联诗人形容作家坐在屋里挖空心思写不出东西的窘态是“把手指甲都绞出了水来”。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正所谓“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最终都是为 内容服务的,都是为了更鲜明、更独特、更透彻地说人说事说理。背离了这个原则,技巧和手段就 毫无价值了,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 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当然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 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 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 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 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 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毛泽东在人民与文艺的关系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提出人民才是文艺工作的最终评判者。
B.文艺立足于人民立场,就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要,但并不是对人民群众生活的简单复写。
C.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文艺创作方法中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
D.一部好的作品,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但是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我们既需要军事战线,也需要文化战线。
B.曹雪芹因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所以完成了《红楼梦》的写作。
C.作者认为,小歌舞剧《小放牛》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是因为考虑到人民的实际需要。
D.我们要走进人们生活深处,只有把生活咀嚼透、消化透,才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好作品。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 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鲁迅用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露他的心迹。
B.杜甫通过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他的情感。
C.作家柳青蹲点农村14年,集中精力创作了一部传世巨著《创业史》。
D.外国人跑到中国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如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
4.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引用论证方法,请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 某电影制片公司拟拍摄一部《我和我的家乡》的纪录片,由你拟写一份纪录片文案。结合材料二 的内容,请列出文案拟写的要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河边空旷的土地
李 娟
冬天,有一匹马在过河的时候死了,冻在了雪里。春天解冻,有人把它拖上河岸,斜搁在河岸边的卵石滩上。这一带地势开阔。河对岸的芦苇滩那边全是麦田,有几块已经耙松了,漆黑而湿润。每天下午,我都会来这里散步。雪化完后,河岸上的卵石滩全露了出来。在上面低着头慢慢找,总 时不时发现花纹美丽或奇形怪状的卵石。
住在河对岸的姑娘江阿古丽,也喜欢在河边捡石头。她家我去过几次,房间收拾得整齐明亮。地面用红砖铺成“人”字形的花纹,细细地洒了水。炕上整齐地摞着层层花哨的被褥。窗台又宽又 明亮,养着几盆热闹的花。江阿古丽还没有出嫁。她是一个勤劳细心的女孩子,整天沉浮在家务活 的海洋里。闲暇时间就绣绣花,去河边捡捡石头。生活寂静而心满意足。
她只捡那种碗豆大小的、光滑明亮的小石子,斑斓精致地浸在一个小白盆里,放在窗台上、迎着阳光。金丝绒的窗帘静静停在一边,洁白的蕾丝罩帘在水面上轻轻晃动。江阿古丽和我一样大她的名字意为“初绽的花朵”。
我总是长时间地坐在河岸上吹风。有时会有一个孩子坐在草地中间的大石头上,大声地读书。再把书反扣在草地上,大声地背诵。有时候背着背着,跳起来捡起几块石头就跑,追上一头啃食嫩 草时不知不觉走远了的牛,把它往回赶。然后再坐回原来的石头上用功地温习课本。可这会儿正是 上学的时间呢,他为什么还在这里放牛呢 可能已经辍学了吧。却还这么用功地温习旧课本。知识 对于一颗刚刚开始认识世界的心灵来说,是多么神奇,比眼前的世界更神奇吧
到了夏天,河水会很浅,很干净。我会端着盆子去河边洗衣服。每洗完一件,就直接搭在对岸的芦苇丛上,衣服很快就被风吹得干透了。
有一天有个小孩在河里洗马。他把马牵到河中央,往马身上泼水,再用棕毛刷细致地上下刷。我很生气,因为他在我的上游。我就冲他大喊,但他理都不理我。我端起盆子就走,越过他往上游 走一截,换个地方再洗。谁知没过一会儿,这小孩也慢吞吞把马牵过来,还是牵到我的上游仔仔细 细上上下下地继续洗他的马。
我就跑过去,搬块大石头扔过去,砸到他脚下,溅他一身水。谁知他也不甘示弱,也搬来一块更大的石头砸过来,弄得我从头湿到脚,辫子梢都在流水。
我不是他的对手,虽然他只是个小孩子,但个头那么大。我把衣服和盆子往岸上一扔,跑开玩去了。半天回来后,谁知他还在那儿不紧不慢地磨蹭。我说:“喂——要不要我帮你洗啊 ”
他什么也不说,笑着把马慢慢牵开了。草地中央钉着一根尺把高的木桩子,他把马牵过去系上缰绳。又回来坐在不远处玩刀子。我洗完衣服后,就把他叫过来帮忙拧。
他突然说:“这个马嘛,是我的了!”哦,原来是在跟我炫耀呢!“今年乡上的弹唱会,我要去赛马!我的马好得很。”
我往马那边扫了一眼:“那么矮…… ”
“矮才好呢,矮的马才好!”他急了:“你看它腿上多有劲!”
除非它跑来踢我一脚,它有劲没劲我咋知道 我站在水里继续朝他皱眉头,撇嘴巴,并且很夸 张地叹气:“唉,还是花马呀…… ”
他猛地跳起来,把我刚晾好的衣服拽下来,一件接一件全部扔进水里,还不够,这个疯小孩还捡 起一件卯足了劲往更远处扔。
我一看大事不好!连忙冲过去,在水里东倒西歪追了好远,才追回那件最危险的。回头一看, 其他衣服也陆陆续续冲过来了。七手八脚忙了好一阵,总算全数抢救了回来。
我知道他正站在岸上往这边看,但是我头也不回,理都不理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回头看,本来 想再把他的宝贝马狠狠地奚落一番的。但是人没了,马也没了。河边空地上空空荡荡。
等第二次再看到这个小孩时,还是在河边,我还是在洗衣服,他还是牵着马没完没了地洗。我 是要求他给我拧衣服。
世界明亮,大地深远。盛夏已经来临,那匹死马的尸体被鸟和虫子啄食得只剩一副整齐的、雪白耀眼的骨骸,寂静地横置在不远处阳光下碧绿的草地上。 我问他:“你赛马赢了第几名呀 ”
“还早呢,弹唱会还没开始。” “哦。你的马真的行吗 ”
“我也不知道。”
他这么一说,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点难过,就说:“没事,你的马不是腿上的劲很大吗 ”
“是呀!”他高兴起来了:“我的马鞍子也是最好的!是在加工厂刚刚订做的!”“加工厂”是河 上游水库旁的一个村子。整个村里的男人都会做马鞍和马鞭,并且还手工打制马掌和匕首之类的铁 器。
但他又说:“不过,赛马时得骑空马,不能上鞍的 …… ”
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江阿古丽嫁人了。我仍然会每天都去河边走走,并不知不觉也开始寻 找那种碗豆大小的石子。
天气转凉了,河边风很大。好长时间没看到那个洗马的小孩了。这才想起自己根本就不认识他, 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家的孩子,甚至从没问过他的姓名。
我在河床下的卵石滩上耐心地寻找。河水的“哗哗”声是另外一种安静,让人不受侵扰。后来 我抬头往前面看了一眼,看到江阿古丽骑马朝这边过来了。但她没看到我,从我身边高高的岸上走 过。我看到她一身妇人的装扮,穿着长裙子,头发挽成髻,扎着长头巾,脚上踏着手工靴子,肩上 披了一大幅羊毛披巾。由于还在新婚之中,披巾上别着几簇鹰翎毛。
从我站着的这个角度看去, 大地的广阔是一种充满了力量的广阔, 微微地倾斜着。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描写江阿古丽将房间收拾得整齐明亮,同时也暗示她被家务缠身的无奈。
B.写放牛的孩子用功读书,既表现出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也表现了“我”对他的同情。
C.对阿古丽出嫁后的外貌描写,意在突出她婚后的变化,展现出“我”的吃惊和失落。
D.文章以四季变化为序,记述了“我”在河边空旷土地上的所见所闻,富有地域特色。
7. 文章关于“我”和洗马的孩子两次相遇的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孩将马牵到河流的上游仔细洗刷,只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展现出孩子的狡黠。
B.小孩把“我”晾好的衣服全扔进水里,是为了泄愤报复,因为“我”贬低了他的马。
C.“我”和小孩再次相遇,有着相似的场景和重复的动作,表现两人矛盾解除,很有默契。
D.“我”和小孩的两次见面,都以对话描写为主,样貌只是一笔带过,留给人想象的空间。
8. 文章开头和最后两段都写了捡石头,请简要分析“我”的不同感情及变化原因。(4分)
9. 文末画线句说“大地的广阔是一种充满了力量的广阔”,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公孙述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也。王莽天凤中,为导江卒正,复有能名。及更始立,南阳人宗成入略汉中,虏掠暴横。述意恶之,召县中豪杰谓曰:“今百姓无辜而妇子系获,室屋烧燔,吾欲保郡 自守。”豪杰皆叩头曰:“愿效死。”乃选精兵千余人,西击成等,大破之。建武元年四月,遂自立为天子,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越德任贵亦杀王莽而据郡降。述遂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光武方事山东,未遑西伐。 关中豪杰吕鲔等往往拥众以万数莫知所属多往归述皆拜为将军。 遂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会聚兵甲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多刻天下牧守印章。述性苛细,察于小事。敢诛杀而不见大体,好改易郡县官名。然少为郎,习汉家制度,出入法驾,鸾旗旄骑,陈置陛戟,然后 辇出房闼。又立其两子为王,食犍为、广汉各数县。群臣多谏,以为成败未可知,戎士暴露,而遽王皇子,示无大志,伤战士心。述不听。唯公孙氏得任事,由此大臣皆怨。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 彭攻之,隆、少皆劝降。述曰:“废兴命也。岂有降天子哉!”。九月,吴汉又破斩其大司徒谢丰,述 自将数万人攻汉,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令壮士突之,述兵大乱,被刺洞胸,堕马。 左右舆入城,述以兵屈延岑,其夜死。
(节选自《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
材料二:
述之初据蜀也,犹未称帝,威亦未淫也;察其割据之雄心,虑相污陷,夫岂无自全之术哉 乃因循于田里家室之中,事至而无余地,居危乱之邦,无道以远害,畏溺而先自投于渊,介于石而见几者若此乎 王莽之乱,法物凋丧,公孙述宾宾然亟修之。其平也,益州传送其警师、乐器、葆车、舆辇,汉廷始复西京之盛。于此言之,述未可尽贬也。述之起也非乱贼,其于汉也,抑非若隗嚣之已北面而又叛也。自述而言,无定天下之略,坐以待亡,则诚愚矣。自天下而言,群竞于智名勇功 几与负爪戴角者同其竞哭°,则述存什一于千百,俾后王有所考而资以成一代之治理,不可谓无功焉马援斥述为井蛙,后世因援之鄙述,而几令与孟知祥、王建齿,不亦诬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六
【注】①光武:刘秀,东汉开国皇帝。②翼[bi]: 强大,壮大。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全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关中豪杰吕鲔等A往往拥众B以万数C莫知D所属E多往归F述G皆拜为将军。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遑,闲暇,与《归去来兮辞》“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的“遑”意思不同。
B.“而遽王皇子”与《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的“而”用法相同。
C.法,效法,与《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的“法”意思不同。
D.淫,过度,与《屈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的“淫”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公孙述在王莽执政期间任职导江卒正,富有能名,后来自立为天子,对此,王夫之认为他 刚占据蜀中时并没有割据称帝的野心,威势也还没有扩张。
B. 宗成侵略汉中,虏掠烧杀,百姓受害,公孙述非常厌恶,就号召豪杰一起反抗,王夫之认为 公孙述并非犯上作乱的贼寇,身处乱世,不得已才起兵自保。
C. 公孙述改益州为司隶校尉,又派遣侯丹北守南郑,任满东据扞关,占领了益州,王夫之认为 他对益州的平定有利于恢复西京盛况,功劳不能全盘否定。
D. 公孙述积粮汉中,更改郡名,筑造宫殿,聚兵造船,学习汉朝礼仪制度,王夫之认为他的 做法可以对后世君王的治理提供一些参考,并非毫无功绩。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左右舆入城,述以兵属延岑,其夜死。
(2)后世因援之鄙述,而几令与孟知祥、王建齿,不亦诬乎
14. 王夫之认为公孙述“无定天下之略,坐以待亡”,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 请 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邻竹
王禹俘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问句引出竹子,引发读者好奇,为下文对竹子的描写作铺垫。
B.颔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竹子,生动展现月下竹子的姿态和神韵。
C.颈联中竹子像是在与人互动,“疑”“似”两字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D.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东邻的感谢之情,与诗歌第一句照应。
16. 作者在首联说“偏称长官心”,诗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地理何老师在研学途中经过黄州,吟诵苏轼《赤壁赋》的“ , ”两句,与长江对比感慨人生短暂。
(2)音乐课上,张老师使用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在达到高潮后的突然停顿,给人以强烈听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3)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凤凰作为重要的神话生物和象征符号,被广泛运用于诗歌中,如 “ , ”两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个时节,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候 .所谓 A 、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是兰草的一种、傲寒萌动并抽芽 古人对“大雪三候”的刻画,记录了天气变化,反映了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也预示着自然界生命力的蓄势待发、春天的临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雪时节 ( 甲 )民间有俗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 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如腊肉、腊肠等、谁也(①不/②不肯)停歇,以备冬季食用;大 雪 ( 乙 ),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此外,还有吃红薯粥、制作冰雕和雪雕、赏 梅、赏封河、吃饴糖等民俗
大雪至、我国除部分南方地区外、多地都已 B _。看窗外,江寒水凝,鱼嚼梅影,无论是 踏雪寻梅、煮雪烹茶,还是围炉夜话、喁喁私语,总能让人心绪飞扬。在此时节,看一朵朵美丽的 雪花、以洁白剔透、六角晶莹之姿,曼妙而舞、轻盈而落,给大地披上一身干净素雅的衣裳,给人 至纯至净之感。诗曰:“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古代文人喜欢雪,但有时候心中的诗意落诸笔端,却是“句句不渲染雪,句句大雪纷飞”,颇有趣味。
①大雪时节,②有皑皑白雪覆盖田野,③给大地披上温暖的绒毯,④为冬作物构筑越冬的庇护 所,⑤则征兆着丰年来临。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4分)
20. 文中第二段括号内有两个加点的词语,你认为哪个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1. 请赏析第三段划波浪线的句子。(5分)
22. 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 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滤镜”可以遮掩瑕疵,达到美化的视觉效果,然而也有人认为不加“滤镜”的作品, 虽然不完美,却更真实。那么人立于世,是要完美的修饰还是不完美的真实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
2.B
3.D
4.①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如:在论述人民是文艺工作的最终评判者时,引用 朱德所说"一个人不要眼睛长得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中国第一也好,世界第一也好, 都不是自封的,都要由工农兵批准才行!"朱德作为重要领导人,他的观点具有权威性。 通过引用这一观点,使"人民是文艺工作最终评判者"这一论点更具说服力。
②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通俗性。使抽象的观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听众理解。如引 用毛泽东“如果老是《小放牛》,就没有鸡蛋吃了",生动形象地说明“文艺创作普及和提高 紧密相关”的观点。柯仲平谈到民众剧团下乡表演《小放牛》受到群众欢迎,“你们只要顺 着鸡蛋壳、花生壳、水果皮、红枣核多的道路走,就可以找到”民众剧团。这一引用生动 形象地展现了群众对文艺作品的喜爱程度,使“文艺要立足于人民立场,根据人民的实际 需要”这一抽象观点变得具体可感。
③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如朱德引用古典诗句“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不 仅为论证观点服务,还增加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评分建议:1点2分,任答2点即可得4分。
5.①该纪录片要热爱人民,对人民有感情。以热爱家乡、展现家乡发展、歌颂家乡人 民为主线,体现文艺对人民的深情。②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对家乡生活做全景式的观 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深入家乡各地,挖掘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③要走进家乡生活深 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④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传递积极向上价值 观,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效益有机统一。
评分建议:1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6.D
7.A
8.①不同感情:开始捡石头是因为觉得它们美丽独特,是单纯的喜欢;后来捡石子是因 为这是江阿古丽喜欢的,但她已出嫁,我捡石头带有对她的思念②变化原因:时光流逝,人 事变迁,我的情感也从简单的闲适享受转变为带有回忆和感慨的复杂情感。
评分建议:1点2分,2点4分。
9.①自然环境展现出宏大的力量。河边开阔的地势,河对岸大片的芦苇滩以及广阔的 麦田,还有随着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状态的河流,这样宽广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本身就 蕴含着一种宏大的力量。
②土地具有包容的力量。从冬日里马冻在雪中到最后只剩一副雪白耀眼的骨骸横置在 碧绿草地上,体现出四季更迭下广阔的大自然包容万物、推动时光流转的强大力量。
③土地承载着人物生命本身的力量。勤劳细心的江阿古丽,用功温习课本的孩子,以 及一心期待在赛马中展现风采的洗马小孩,他们在这片广阔大地上认真地生活着、努力 着。体现出大地广阔中所蕴含的包容生命、孕育生活的强大力量。
④土地上时光变迁凸显了深厚的力量。从季节的变换,到江阿古丽嫁人、自身装扮的 改变,时光在这片广阔的河边土地上悄然流逝,但大地任凭时光变迁却依然承载万物,凸 显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深沉而雄厚的力量。
评分建议:1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10.CEG。
11.B
12.D
13. (1)身边的人用车把他送(救)进城中,公孙述把兵权交托(交付)给延岑,晚 上就死了。
评分要点:舆、属各1分,大意2分。
(2)后世之人因为马援对公孙述的鄙视,以至于几乎把公孙述与孟知祥、王建同等 看待,这不是很冤枉(诽谤)他吗
评分要点:鄙、齿各1分,大意2分。
14. 喜欢苛求细枝末节,过于关注小事;喜欢更改郡县官名,精力未放在国家发展
上;占据益州之地,聚甲兵数十万人,却只是筑垒积粮,效仿汉制,没有战略眼光;成败未定之际,过早封两子为王;任人唯亲,不听谏言,失去人心;认为"废兴由命",盲目坚持不肯投降。
评分要点:1点1分,2点3分,3点5分
15.D
16.①微风吹过,竹子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竹子在月光下清雅的姿态契合诗人的心意。
②竹子的低枝像是在与人互动交流,颇具亲切感,称人心意。
③竹笋不断生长,迸发出生命力,深得诗人喜爱。
④竹子激发了创作灵感,引发诗人诗兴,更是“偏称长官心”的体现。
⑤竹子象征高雅、高洁的品质,合乎诗人的精神追求。
评分要点: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7.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评分要点:1空1分,共6分。
18.A.盛极而衰、物盛则衰、物极必反 B.天寒地冻、冰天雪地
评分要点: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19.甲: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乙:还是“进补”的好时节。
评分要点:每写出1处给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20.示例一:“不”合适。理由:“不”表示否定,表现了家家户户在大雪节气忙于腌制“咸 货”的客观状态。
示例二:“不肯”合适。理由:“不肯”有“不愿意”之意,突出了人们忙碌的主观意愿,暗 示人们腌制“咸货”喜迎新春的心理。
评分要点:明确选择1分,分析2分,共3分。
21.①语言简洁凝练,富有表现力。“凝”字精准刻画了大雪节气后江面已结冰的严寒特 点;"嚼"字表达精妙,赋予了鱼以人格化的特征,描写生动活波,富有生趣。②给读者丰 富的感官体验。水面因寒冷而静止,梅花的倒影在水中被鱼儿轻咬,巧妙融合了视觉与触 觉,描绘了清冷而又不失灵动的冬日江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运用短句,与下文的“踏 雪寻梅、煮雪烹茶"等句式一致,清新典雅,富有诗意。
评分要点:1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22. 语句②,修改为:若有皑皑白雪覆盖田野。 语句⑤,修改为:则预兆着丰年来临。
评分要点:每指出并修改正确1处,给2分,共4分;如果只指出了正确序号但是修 改错误,也可给1分,但如果只写了序号没有任何修改,不给分。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