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闯关练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父亲李大钊(zhāo/zhào)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2)父亲在法庭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jǐn /jùn )态度。(3)父亲的遗(wèi/yí )体被敌人草草葬在荒郊野外。2.写出下列多音字的另一种读音并组词。(1)糊(hú)(另一种读音: ,组词: )(2)冲(chōng)(另一种读音: ,组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严峻( ) 残暴( )含糊( ) 沉着(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幼稚( ) 慈祥( )沉着( ) 残暴( )4.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军阀:(2)含糊:(3)怒气冲冲:(4)一拥而入:5.选择恰当的词语画√。(1)父亲在法庭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 / 严肃)态度。(2)敌人(一拥而入 / 蜂拥而入)了我们的家,到处搜查。(3)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很(慈祥 / 慈爱),但对工作却很(严格 / 严肃)。6.按要求改写句子。(1)父亲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改为反问句)(2)父亲在法庭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改为双重否定句)(3)敌人把父亲的遗体草草葬在荒郊野外。(改为“被”字句)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父亲在被捕前,已经做好了应对敌人搜查的准备,把一些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 )(2)父亲在法庭上始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敌人屈服。( )(3)父亲的遗体被敌人草草葬在荒郊野外,后来被家人找到并安葬。( )(4)父亲在被捕时,对敌人怒气冲冲,大声斥责。( )8.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请简要概括。(2)父亲在被捕前做了哪些准备?这说明了什么?(3)在法庭上,父亲始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综合能力提升练阅读文章《不负寸光阴》,回答问题。不负寸光阴在北洋法政学堂的6年里,李大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时常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为了勉励自己学习,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意为努力、勤勉,并为自己取字“守常”。由于十分仰慕荆轲、高渐离那样的义士,李大钊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筑声剑影楼”,典出战国时期荆轲和高渐离刺秦的故事。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因为“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他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在出国之前,李大钊在火车上目睹了日本驻屯军士兵枪杀5名中国警察的事件,心中悲愤交加。他在《游碣石山记》中写道:“彼倭奴者,乃洋洋得意,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勉励:毅然:仰慕:2.文中划线句提到的“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让你想到的成语是:3.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的意思。4.文中提到李大钊“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精神是( )(可多选)。A. 爱国精神 B. 担当精神 C. 舍生取义精神 D. 创新精神5.李大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并取字“守常”,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行为?三、核心素养实践练在中国的革命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我们开展一次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任务一:革命故事分享会任务内容:请同学们选择一位你最敬佩的革命英雄(如李大钊、董存瑞、黄继光等),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实践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英雄事迹介绍。准备一张与该英雄相关的图片(可以是照片、画像或相关场景图)。在班级的“革命故事分享会”上,向同学们讲述这位英雄的故事,并展示图片。任务二:红色诗歌朗诵任务内容:从以下红色诗歌中选择一首,进行朗诵练习,并在班级朗诵会上展示。《七律·长征》(毛泽东)《囚歌》(叶挺)《梅岭三章》(陈毅)实践要求:朗诵时要注意语速、语调和情感表达,力求生动感人。可以为朗诵配上简单的背景音乐(可选)。写一篇50字左右的朗诵感受,谈谈你从诗歌中感受到的革命精神。任务三:红色足迹手抄报任务内容:以“革命岁月”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革命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事迹、红色诗歌等。实践要求: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文字清晰,布局合理。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板块:(1)革命历史事件:介绍一个重要的革命事件(如南昌起义、长征等)。(2)革命英雄:展示一位革命英雄的图片和事迹。(3)红色诗歌:抄写一首与革命相关的诗歌。任务四:红色精神传承倡议书任务内容: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你一定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请以“传承红色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在生活中践行革命精神。实践要求:倡议书内容要具体,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提出一些具体的行动建议。字数在200字左右。倡议书格式要规范,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闯关练1.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父亲李大钊(zhāo/zhào)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答案:zhāo(2)父亲在法庭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jǐn /jùn )态度。答案:jùn(3)父亲的遗(wèi/yí )体被敌人草草葬在荒郊野外。答案:yí2. 写出下列多音字的另一种读音并组词。(1)糊(hú)(另一种读音:hù,组词:糊墙)(2)冲(chōng)(另一种读音:chònɡ ,组词:冲着)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严峻(严厉)残暴(残忍)含糊(模糊)沉着(镇定)4.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幼稚(成熟)慈祥(严厉)沉着(慌张)残暴(仁慈)5. 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军阀:掌握军事实力、割据一方、独揽政权的反动统治者。(2)含糊:言语不清楚,不明确。(3)怒气冲冲:非常生气的样子。(4)一拥而入:一下子都拥了进去。6. 选择恰当的词语画√。(1)父亲在法庭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 / 严肃)态度。答案:严峻(2)敌人(一拥而入 / 蜂拥而入)了我们的家,到处搜查。答案:一拥而入(3)父亲对我们的态度很(慈祥 / 慈爱),但对工作却很(严格 / 严肃)。答案:慈祥 / 严肃7. 按要求改写句子。(1)父亲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改为反问句)答案:父亲李大钊难道不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吗?(2)父亲在法庭上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改为双重否定句)答案:父亲在法庭上不得不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3)敌人把父亲的遗体草草葬在荒郊野外。(改为“被”字句)答案:父亲的遗体被敌人草草葬在荒郊野外。8.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父亲在被捕前,已经做好了应对敌人搜查的准备,把一些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2)父亲在法庭上始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敌人屈服。(√)(3)父亲的遗体被敌人草草葬在荒郊野外,后来被家人找到并安葬。(√)(4)父亲在被捕时,对敌人怒气冲冲,大声斥责。(×)9.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请简要概括。答案: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敌人杀害后的情景。(2)父亲在被捕前做了哪些准备?这说明了什么?答案:父亲在被捕前烧掉了书籍和文件。这说明他早有应对敌人搜查的准备,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的警惕。(3)在法庭上,父亲始终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表现了父亲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对敌人的蔑视。(4)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李大钊的崇敬、怀念和对敌人的痛恨之情。二、综合能力提升练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勉励(鼓励)毅然(决然)仰慕(敬仰)2. 文中划线句提到的“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让你想到的成语是:答案:废寝忘食3.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的意思。答案: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在中国领土上杀害中国警察的愤慨之情。他把昌黎当作国仇纪念地,发誓要让中原健儿牢记这一耻辱,与日本侵略者不共戴天。4. 文中提到李大钊“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精神是(A. 爱国精神 B. 担当精神)。5. 李大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并取字“守常”,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行为?答案:李大钊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取字“守常”,表达了他努力、勤勉的志向和坚守信念的决心。他希望通过改名来激励自己不断学习、追求进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三、核心素养实践练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