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你向往的生活是怎样的?李子柒:曾在城里卖过汉服,做过音乐人,最终,还是回到了绵阳老家,把归隐田园的情愫付诸行动。独自躬耕于山村之中。著名餐厅“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6000万租下破败古村,打造绝美世外桃源。80后夫妻归隐终南山“青山、绿水、蓝瓦,品茶读书;布衫、草帽、小铲,采药看病。归园居田陶渊明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和辞赋《归去来兮辞》等。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陶渊明少年时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向归田的道路。二、背景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jīzhuōyìnàifán三、诵读感知“归园田居”意思是回到田园中生活,诗歌描写了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后闲适恬淡的生活及乐趣。四、题目解说“其一”课文选的是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注释】五、理解诗意第一部分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丘山:指山林。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南野:南面的田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从小没有迎合世俗的气质,天性热爱山川田园。 错误地陷落在尘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三十年。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译文】五、理解诗意第一部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注释】五、理解诗意第二部分方:四周围绕。 荫:遮盖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依依:隐约的样子。墟里:指村落。颠:顶端。户庭:门户庭院。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室里自有余暇清闲。我曾长久地被困在笼子里,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注释】五、理解诗意第二部分思考1:“归园田居”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所谓诗眼,是指诗词中最关键或最精彩的字句,是读者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诗眼分“句中眼”和“篇中眼”。六、深入探究思考一:“归园田居”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归六、深入探究六、深入探究思考二:围绕“归”字,全诗写了哪些内容?分小组讨论【用诗句回答】▲ 归: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尘网”、“樊笼”官场生活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悔恨之深1.从何而归?【用诗句回答】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比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清高孤傲,与世不合本性使然2:为何而归?【用诗句回答】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羁鸟”和“池鱼”有何共同点?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为何而归?【用诗句回答】③诗人以“羁鸟”和“池鱼” 自比,自己就像关在笼子中的鸟一样向往自由自在的田园,像养在池塘里的鱼一样渴望闲适恬淡的生活。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情。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①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宜的环境。②比喻手法。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如何理解守拙?为什么要“守拙”?2:为何而归?【用诗句回答】(2)诗人拒绝官场上那些钻营取巧、争名逐利的做派,保持自己自然的天性,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1)(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指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3.归向何处?【用诗句回答】■ 诗人描写了园田的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诗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景物的手法把农村中最常见的事物,描绘成一幅优美的图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闲适恬淡、宁静平和,安居乐业方宅 草房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3.归向何处?景语情语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方宅、草屋(近景)村落、炊烟(远景)榆柳、桃李狗吠、鸡鸣(声音)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静动白描、以动衬静、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融情于景平淡质朴、清新自然表现手法:语言特点:3.归向何处?感受意境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工笔白描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描写:“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这样寥寥几笔,是简约的画,梦幻般的诗,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比喻双关:指田园,又指自然本性。如释重负自由、安逸、喜悦4、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比喻双关:指田园,又指自然本性。情感上:自由、悠闲、安逸、喜悦结构上:首尾相应,结构巧妙结尾两句抒发了回归园田的乐趣,与开头两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抒写自己的本性遥相呼应,使全诗有击首尾应,击尾首应之妙。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回归田园的欣喜愉悦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弃官场归园田返自然爱丘山归前:无奈、后悔归后:愉悦、豁达、自然、悠闲七、课堂小结诗人归后与归前心情的对比:八、主题归纳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小练笔: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陶渊明对这种农村生活的追求与热爱,从而也更反衬出他对官场的黑暗,污浊与腐朽的憎恶。 陶渊明的归隐,让“久在樊笼里”的自己得到了释放,让他的那种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 其实,他也不是鄙视做官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 所以,陶渊明最终的归隐,更是实现了他对安平乐道和崇尚自然的这种人生思想境界的追求。1.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4.《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小练笔:答案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做导学对应题目2.背诵本诗。◆布置作业高中语文 必修一 第三单元 第7课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